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完善学科教学(200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21:35

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完善学科教学(2007)

——以初中社会课为例,谈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计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理念之一。让学生动态的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它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从而培养学习的社会实践能力。本文就以初中社会一课堂教学为例,谈一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于学科教学之中。
片段一:

教学内容:初三社会《学习做社会调查》           教学组织者:    

教学时间:2006年3月4日                       地点:英才中学三(1)班教室

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初中社会课的最后一节内容,目的是告诉我们,初中《社会》课教学内容到这儿是告一段落了。然而,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是终身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去观察社会现象、研究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而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做社会调查。

新课:

师: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内容,之后说说如何做社会调查。

生:(阅读后)做社会调查有几个步骤:定目的、列提纲、选对象、择方法、理素材、得结论(徐海顺举手作答)

师:哦,不错。看来会做社会调查了。不过,是不是真的会了?老师想来验证一下。如何?

生:行!(自信的语气)

师:由老师来选题还是你们自己选题?

生:老师选。

师:调查“我班同学在周末的时间安排情况”。大家着手吧。

生:(先是情绪兴奋、讨论。后面面相觑)

教室静下来了。学生将目光投向老师,一脸无奈。

师:遇到困难了?

生:不知道怎么做。(周海军红着脸小声说)怎么做啊?(何俊)

师:按刚才同学说的步骤去做就是了。

众多同学在相互询问。几分钟后教室再一次静下来。

生:反正是没办法完成调查。(柳妙妙小声说)

众多求助的目光再一次投向老师。

师: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老师为你们提供一个调查的模板,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生:啊?不早说。

师:(投影下表)(在学生迫不急待的情绪下老师投影下表)

调查目的:——?

王大妈家

收入(年)

1978年前

只能换洗

 

 

 

 

1990

新颖多样

 

 

 

 

2002

追求时尚

 

 

 

 

师:请同学做一个模拟调查:假如要了解一个家庭的生活变化情况,是否可以从这些问题入手,如:衣、食、住、行等,这些方面都是反映百姓的生活情况的。象投影中的表格实际上就为我们做调查定了一个大概的纲要。(见表格)

师:对表格所反映的内容,用一句什么话来概况比较合适呢?(指向表格左上方的“调查目的:——?”)

生:“王大妈家生活水平的变化”,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调查的目的。

经点拨,学生知道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纲要来体现的。

师:王大妈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是从衣食住行收入等方面来反映的。那么在调查过程中,你将向谁做调查,通过什么方法取得一些数据?

生:直接找王大妈及其家人问一问。(周博)

找她的工作单位了解。或者她的熟人聊聊。(陈强)

通过师生交流,学生确定了调查对象和选择了调查的方法。

师:不过老师有一点得说明:表格上反映“衣”方面有三个词语:“只能换洗、新颖多样、追求时尚”是老师给归纳出来的。当时王大妈是说:“在70年代衣服能换洗就相当不错了,好多衣服都是给大的穿太小了再给小的穿的;90年代的衣服倒还真多,什么呢大衣我们家人人都有,那个时候生活不错了;不过没法和现在相比,现在的衣服?没有一件穿旧的,只是款式不好看就不穿了,衣服多得放都没地方放,前些日子社区献爱心我们家拿出来好几大袋呢,扔了可惜”。

师:(进一步启发)假如是你去向王大妈作调查,得到的都是这么零零星星的,你又是怎么来分析所取得的素材?

生:要归纳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师:对。这一点相当重要。不然,只能是完成调查工作的一半。总结一下,你在做这个调查的过程中,哪些问题是一定要引起注意的。

生:(略)(各抒己见)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原先布置的任务:“调查我班同学在周末的时间安排情况”,你能完成?

生:是。保证完成任务。(自信的语气)

很快,学生的一份份调查结果送到了老师的面前。

片段二:

教学内容:初三社会《学习做社会调查》--评析调查结果         教学组织者:   

教学时间:2006年3月8日                                  地点:英才中学三(1)班教室

师:“我班同学在周末的时间安排情况”这一调查任务同学们都完成得相当出色。现在老师把你们的成果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也请同学们进行一次评议。

(投影周帅帅的调查结果)(附后)

学生看后发表看法。

生:我觉得这个调查比我要做得好。(夏黄蓉)

师:怎么说?

生:这个调查里直接有被调查的对象,同学们的名字都在上面出现了。说明是真的进行过调查的。而且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还指出了同学们周末时间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提出了“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劳逸结合是我们中学生面临的难题”,这也是我的难题(夏黄蓉)

师:还有优点没?

生:最主要的还是,对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时间”提出了建议,说“如果把玩的时间拿来做作业,晚上就可以早点睡觉了,第二天也就更有精力学习了”。这一点我的调查里就没有。(罗贵祥)

师:看来大家都把这个调查与自己的进行了比较。那我们再来说说这个调查不足的地方。

生:没有写出调查的目的。(李安琪大声地说)

众多同学纷纷表示赞同。不少同学表示自己也没有在调查报告中写出调查目的。

师:我们再来看另一份调查结果。

(投影陈刘贝特的调查结果)(附后)

学生看后发表见解。

生:这份调查结果最大的优点是一目了然。有备注、图例,针对分析结果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陈帆)

还有他的报告方式独特,一般的同学是用列表形式的,他的调查结果是用画图的方法呈现出来的。还是彩色的。(叶苏巧)

老师投影多个学生作品,学生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综合一下这些调查结果?

生: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不少同学时间利用得不够合理,对同学们在周末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了好多宝贵的建议。(叶向阳)

师:说说这些建议对你合理安排周末时间的指导意义。

生:(各抒己见)

分析与反思: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窄,眼界限于书本,限于教室。这种封闭的时空观,常使老师觉得,社会学科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远不如让学生直接到社会上参与实践来得容易和富有成效。然而,笔者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交往能力;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要我们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鼓励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只要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这几方面能力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就达到了让学生学会做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对前几届学生进行这一方面内容的教学时,笔者常犯同一个错误,就是只会教学生从书本上学得如何做社会调查的方法或者只教会对已有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做社会调查。尽管有时也会布置一下调查的任务,但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也可以这么说,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如何有目的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而在这次的教学中,象片断一,学生刚开始也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如何做社会调查,但当拿到一个具体的调查任务时却又不知如何着手。在同学之间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时,无疑会将求助的眼光投向老师。这时老师的讲解会紧紧抓住同学的心理,上课的效果自然而然好了。这对学生能完成后来的调查任务是很有帮助的。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学生亲身体验过怎样做社会调查,才能真正掌握社会调查的要领。为了完成调查任务,学生得去收集资料,作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这里最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具备如下能力:交往能力,如何学会与人交往,包括信息沟通、交流,达成合作;设计能力,如何形成一个方案,使实践活动能够有目的、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弄清问题,分析其实质和包含的因素;如何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步骤,实施计划,并分析结果,总结评价。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也只有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锻练和提高。撰写调查报告是参与社会调查工作的最后环节,是对整个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总结。对于同学们来说,要完整地撰写一篇调查报告确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对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来说确实很重要。所以从对调查结果的评析来指点学生完成这最后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有意义的是,通过比较他人的调查结果,找出了自己做调查的不足之处,而且同学们还能吸取他人的建议来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正如片断二

对这一部分内容,常规的教学常使学生局限于只具备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操作经历。从学生在课堂上前一阶段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认为自己只要学会了做调查的几个步骤就等于已经学会了如何做社会调查,其实不然。上述案例,不仅为学生学习这一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大的好处是学生真正地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走进了现实,去亲自体验,通过合作与实践并亲自获得答案。尤其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社会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另外,本案例克服了我们老师常犯的一个错误:认为调查结果上交给老师了,学生就会做调查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没有要求学生从行动上采纳调查结果中所提出的建议。

反思以往关于“如何做社会调查”内容教学,对比两个片断的课堂教学,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了尝试:一是选择的内容作了调整。这次选取的内容既联系课本,又适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能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比较有实际意义,学生乐于去做。二是组建了合适的调查小组。因为笔者教的是小班,只有30位同学,6位同学一组人人都比较合作,这使得活动能有效的开展。三是调查过程的指导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无论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还是总结阶段,笔者不是只等着结果,而是始终关注整个过程,并且适时给予指导。四是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及时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自我,同时学会汲取别人的优点,促进自己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五是在交流调查报告后,笔者又指导学生行动起来,就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对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做一个全面分析并指导自己的实践。当然,如何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案例的阐述只是对该内容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初步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总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努力实践的课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这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深入的实践探讨。

 

 

 

 

 

 

 

 

 

(附:)

      

(周帅帅作业)

      

                       (陈刘贝特作业)

        

(刘凯作业)

 

 

                                      (叶向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