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51:00
郭晓红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篇论文围绕“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借助情感的推动而获得。”论证学生作文想象能力是能够可以通过培养而增强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奠定想象的基础。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想象能力。
三、运用各种想象方法,培养学生作文想象能力。
关键词:
想象    表象    情感    想象方法    想象能力
在《关于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中,课程教材研究所顾振彪谈到: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共有28条,这些规定中最重要的一条,它要求作文教学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①
新课标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感情真实。”(第三学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第四学段)②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第一,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
第二,不造假只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第三,注重联想和想象。
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出的假话也是异口同声。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奠定想象的基础
所谓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无论想象多么新颖、离奇、特别,其内容都是来源于客观现实,都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③没有通过感知进行生动的直观的活动获得丰富的表象,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如:先天的盲人绝不会想象出春天的花红柳绿,先天的聋子绝不能想象出优美的音乐。什么是表象呢?它就是曾经被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或者说,由于刺激物痕迹的复活而产生出来的主观印象。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学生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的大脑的一种动态的、内在心灵的运动过程。学生的作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他们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产物。在这种加工改造的过程中,如果说丰富的感知是其原动力。那么,表象乃是其主体运动上的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没有表象,就没有想象,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笔者在这篇论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怎样丰富学生的表象。
(一)、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丰富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表象不是凭空臆造的,它是以感知为基础的。要有丰富的表象就得具备丰富的感知,而感知的获得,又离不开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观察。
翻开现在的中学生的作文,写记叙文,写人物,写老师,写外貌时,男老师多是身材魁梧,炯炯有神的目光,宏亮的声音,一句话“帅!”;女老师多是苗条的身材,披着一头波浪似的卷发,弯弯的柳叶眉,白皙俊秀的脸庞。写教师的工作,中午、下午放学后、晚上灯光下埋头批改作业,课本映衬下一张苍白的脸,带病坚持为学生上课,为差生补课,与捣蛋学生促膝深谈……写同学,多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的礼物,一次难以说清的误会,分别后引起的深切思念……写议论文,所用的论据也就是一些名人、古人的语言和故事……知识面偏狭、内容千篇一律。实际上,学生在写作时也是苦不堪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学生平时缺少仔细的观察,没有素材,心再灵,手再巧,也写不出有创意、有新意的好文章来。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
1、正确地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诗如此,需要生活实践,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一)》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目标中的第三条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④说明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语文作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目标。但是现在的中学生,由于作业多,课余时间、周六、周日、节假日、寒暑假还要培养特长、补习文化课,深入生活观察的时间和机会很少。学生离开了对生活的观察,在作文时只能冥思苦想。这样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际上,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取”之“用”之,首先任课老师要有正确的材料观:学生的作文,并非要选重大的材料不可。日常生活小事、细节,邻里亲情,花鸟虫鱼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关键是学生、任课教师都要从“只有‘重大材料’‘严肃主题’‘高大人物’才能表现较高的中心思想”这一桎楛中解放出来,特别是教师。对于选材小,同样可以表现较高的中心思想这一点,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近代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学生树立了典范。《背影》记写了一个丢了小官吏差使的父亲在南京火车站送“我”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作者以白描的文字叙写他父亲拖着肥胖的身子,穿过铁道,跳下站台,又爬上去为他买橘子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⑤ 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表现出来。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被作者记写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怕是《背影》长久不被忘记的原因。《背影》中叙写了作者的家庭的变迁,父亲的生活日益颓唐。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作者选材小、细,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老师有了正确的材料观,才能指导学生明确选材目标,才能指导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观察他们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邻居亲友等,去发现和积累可写的素材。学生有了生动具体真实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可能有新意,有可能真切感人了。比如写老师,就可以具体写他们熟悉的某一位老师的家庭情况,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生活和工作中的成绩或挫折、失误等喜怒哀乐。写同学,可以写写他在某一学科的课堂上的调皮捣蛋,写一写课间的打闹追逐嬉戏,课堂答问正确后、作业做完后的轻松愉快,好朋友之间的窃窃私语,心里的愿望、小秘密等。叙事,可写关于班级事务的意见分歧,师生隔阂的形成与是否消除,闲暇时饲养和逗小动物玩等生活琐事,不一定非要写同学助人为乐,挑灯夜战勤奋读书。此外,邻里纠纷,街谈巷议,市井吵闹,意外事故,小城风情,田间野趣,清晨薄雾,夕阳西下,小桥流水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材料。这样,选材观念转变了,学生有材料可写了,写起文章来有话可说,表达的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学生的作文就会成为情感交流、生活经验交流的一种形式。欣赏学生作文,就会产生“雅俗共赏”的喜悦之情。
2、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丰富表象积累
表象的形成,只有感知是不够的,还需要去体验,去感悟生活中的材料,才能形成表象。如果说感悟来自于感知,是表象的基础,那么,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体验,去感悟,则是表象形成的关键。
(1)、参加实践,体验生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一)》中,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⑥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只有亲口去尝一尝。”学生只有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生活,才能真正懂得和认识生活,才能塑造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如果学生仅仅把自己作为一个生活的旁观者,站在生活斗争场面之外,就绝不会品尝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不会有七彩生活的表象。
(2)、打开心窗,感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海洋是广阔无边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把生活的所有场景、滋味都体验到。那些不能体验到的,就要靠学生打开心灵之窗,用心去感悟。一个学生写班上一位同学的转变,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一次,爸爸看见儿子考了几十分,他绝望地说:‘我还指望你将来为我争口气,现在要你还有什么用?’”句中“绝望”用得词意过重,这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这个词极大的影响了文章的表达,因为每一位家长总是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希望的,对孩子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至于绝望,所以应把“绝望”改为“失望”较好些。
另外,一名学生写同学李艳旭,文中有一句是:“李艳旭是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老师非常溺爱她。” “溺爱”一词用得不准确,“溺爱”一词本是贬义词,意为过分地无原则地爱。这里用“溺爱”,与前文所要表达的赞美的感情不一致, 应改为“喜爱”,这样才与笔者的感情运用一致。
(二)、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拓展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表象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见闻越广,知识越丰富,对大脑的神经联系便越多,表象便越生动,越精确。
1、广泛学习,积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
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广泛学习:阅读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阅读古今中外名著,阅读百科知识读物,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广泛涉猎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新领域。听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音乐会,看戏剧、舞蹈、杂技表演,进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参观,看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奠定基础。
2、学好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
现行的中考制度,繁重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都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上文所说的那些“闲书”,去做上文所说的那些“闲事”,大部分学生的家长也不允许他们的孩子去读“闲书”做“闲事”。那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在学校学习的各门学科上来,“天经地义”地看些“正经书”,这应该是明智之举。
就拿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为例,其本身就是一部小小的百科知识全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等无不涉足。《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语文》书前的《说明》说得很清楚:“多数课文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的小知识(或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以便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⑧但由于老师学生忙于应付考试,《说明》中的最后一句:“学生随便读读,不检查,不考试。”让许多教师把课本后面的被称为“花边文学”的小知识忽略了,没有加以点拨,没有引导学生当作知识读物来阅读,这样做,便使学生失去了一种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真是太可惜了。
(三)、发挥语词的重大作用,引起学生的表象
1、语词对形成表象具有重大作用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说:“由于成人过去整个生活的缘故,语词与进入大脑两半球的一切外部刺激及内部刺激互相联系,成为所有这些刺激的信号,变为所有刺激的代替物。因此,语词也能引起这些刺激所能引起的活动和机体反映。”(这种“活动”和“机体反映”的结果就是表象。)⑨这段话说明,人们通常是在语词的影响下,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表象靠语言唤醒,借助语言飞跃。例如 “望梅止渴”这个典故,按巴甫洛夫学说来说,从字面上来看,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但是,曹操的士兵并没有“望”到“梅”,只是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可以摘下梅子来吃,他们“止渴”是由于语词刺激的结果,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语词唤醒了士兵们以往的感性经验,在语词的刺激下,“吃梅子”的一系列表象从记忆中浮现了出来,由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的表层。
2、恰当的语言,在作文命题中,对丰富学生的表象具有重大作用
上文说道“望梅止渴”,“望梅”之所以能“止渴”,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望梅”的语言是在士兵有过吃梅子的生活体验,而且是在士兵们非常渴的情况下说的:第二,必须要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可以摘下梅子来吃”这样的话。这启迪作文指导教师,在学生没有吃“梅子”的生活体验,没有“吃梅子”的需要时,偏要说那方面的话(偏要出那方面的作文题目),他们当然分泌不出唾液来(写不出好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在出命题作文时,出的题目要符合学生近段时间的生活实际,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比如:我们富顺一中每年秋季都要组织田径运动会,运动会前,我为学生布置运动会期间要求要写的作文题目:《她(他)跑得真快!》、《他(她)跳得真高!》、《xxx,你是我们班的骄傲!》、《多么激烈的一场比赛》、《奥运精神与我们同在》、《我校的小奥运》、《我班的小冠军》、《加油!加油!xxx》、《在赛场上》、《再度辉煌》、《雄鹰辈出》、《运动无极限》、《无限的青春》等,学生根据自己参加运动会上某项目的比赛或在比赛场上观察、感悟到的,从中任选一个题目作文。
以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表象的形成及其在作文指导中的实在意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有了丰富的表象,作文时才能言之有物,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好文章来。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增强想象能力
(一)、情感在培养想象力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想象的推动力。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写作情景,不断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
(二)、创设情景,引发想象力
情景创设即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读者、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创设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对表象的浮现起着重要作用。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起表象之间的联系。
1、创设室内情景
比如:我在上课前,我拿出两个苹果,先让一个学生上台切开一个苹果。这个学生是竖着将苹果切成两份。我让这个学生下去,我问大家:“你们平常是不是这样切苹果?”学生回答说:“是!”我启发他们:“还可以怎样把苹果切成两份呢?”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想出来了,让我来切给大家看吧!”我请他上来。他演示了沿着苹果的“赤道”将苹果切成两份。我马上称赞他善于开动脑筋。切完两个苹果,我让学生观察竖着切开的两份苹果的苹果心,这是大家熟悉的,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我再让大家观察沿着苹果的“赤道”切成的两份苹果的苹果心。学生们惊呼起来:“五角星!五角星!而且是双层的五角星!里面那个‘五角星’是黄色的!” 学生们很激动。我问:“我们经常切苹果,为什么以前没有切出‘五角星’呢?这是因为我们缺乏好奇心,总是按常规的方法去切苹果。然后我出示作文要求: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请以好奇心为话题写500字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因为每个孩子都具有好奇心,在写作时人人都有话说,而且不会说空话,跑题的可能也不大。这一题目生活色彩浓,体现了倡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培养探究意识的新课改精神。
2、创设室外情景
开展小记者走进大社会采访活动,我不是先教了理论后让学生采访,而是在采访过程中边讲理论边指导学生怎样记录、怎样发问,发现学生有哪一点疏漏就马上纠正。学生们反映说:“这样的教学方法不知比在教室里表演采访要好多少倍。”然后让学生写被采访的人。实践使我认识到,把作文课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的授课方法,不但创设了室外教学的情境,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写作能力。
3、创设语言情景
现在我所教的初中二年级,有一部分学生不安心读书,成天想着要出去打工挣钱,根本不想学习,上课不听讲,讲小话,甚至睡觉。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有的大学生读了大学以后,走上社会找的工作还不如一些没有读几年书,出去学了实用的技术的人挣的钱多。他们看到的只是少数人,也不了解学技术工的辛苦。我邀请了我以前的不好好学习走上社会打工的学生,为我现在的学生讲述他们遭受挫折的经历,然后指导学生写作文。这些比他们大几岁的学长的亲身经历,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有力的触发,打破了他们曾经的错误幻想,学生们在各自的作文中叙述了对自己以前在学习上不够努力或不努力的行为非常后悔,表明要纠正自己以前的不正确想法和做法,要努力学习。初二学生张婷原来各科成绩平平,听了不好好学习走出校门的学生所作的忏悔讲述后,认真的写了一篇反省的作文。以后,她的学习突飞猛进,在第三学期的半期考试中,八科总成绩,一跃成为全班的第四名。
(三)、情景设置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
作文教学情景设置,一定要生动,具体、独特、带点矛盾冲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灵活多变有新鲜感。还要抓住生活中特定的情景。作文题目要小,从细微处着手。行为上,要抓住人物得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抓住人物之间的一次小小的矛盾冲突,一次小小的误解等。
2、方法
要了解和熟悉学生,了解他们真实的思想,了解他们一次次最为深刻的思想感情经历;了解他们曾在心里掠过的积极的一闪念,或者他们生活和学习上豁然开朗的事;了解生活中的疑惑、委屈、喜悦和兴趣;了解他们心目中最喜欢、最敬佩、最崇拜的人;了解他们和师长之间理解与否,爱与怨等,根据以上几方面的情况适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作文,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三、运用各种想象方法,培养学生作文想象能力
(一)、初级形式的想象——联想能力培养
在想象的形态中,属于初级形式的是各种联想,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特定联系而产生的由此及彼的想象。联想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对这四种方式的联想的训练,我常在教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进行引导、点拨。比如“睹物思人”, “触景生情”。“触景生情”就是看到一些或喜或悲,或明或暗的景色,都能激起感发人心中之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我让学生充分调动记忆,发挥联想,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⑩整合成一幅图画,然后,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写成一段300字左右的思乡文章。教师加以点拨:枯藤是什么形状、颜色,老树又是如何,昏鸦呢?“古道”“西风”“瘦马”,这些令人感伤的物象,构成了一幅凄美、忧伤的思乡图,从而表达诗人惆怅、凄凉、忧伤的思乡之情。由“大江东去”想到“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提到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些都是接近联想;天平象征法律,雄鹰象征权威;由春天想到繁荣,由劳动模范想到战斗英雄。以风暴比拟革命形势,以苍松翠柏形容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相似联想;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冬天想到夏天等都是对比联想。如:我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启发学生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学生自然能找到,两段景物的描写的对比:“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墙倾辑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欧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⑾这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极有力地表现了“迁客骚人”或悲或喜,因己而悲,因己而喜。从中体会意境之美。正是由于对比联想能力的提高,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中的美。“万物皆有托,孤立无依依”,陶潜由万物的“有托”联想到孤立的“无依”,通过对比联想,对立景物可以充分呈现出来。见云而知雨,见断垣残壁而思昔日浩劫,这是因果联想。在平时的小作文中经常进行联想能力的训练,训练起来简单而有趣,学生兴趣高。
(二)、高级形式的想象——再造联想和创造联想
高级形态的想象,包括再造联想和创造联想两种形态。其中,学生作文中更需要进行创造想象的训练。下面介绍四种方式的训练。
1、辐射想象
辐射想象就是以一事物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学习了《荔枝蜜》后,要求学生仿写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2、续写想象
续写想象是学生作文中训练得最多的一种想象,许多课文都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比如:学习了鲁迅的《故乡》后,我要求学生以20年后“宏儿”回故乡为题目,续写课文《故乡》。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的文段质量高。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宏儿刚从军不久,刚到部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漫长的行军,但他没有丝毫的抱怨,他知道自己是来做什么的,他明白,为了自己的故乡,为了自己的国家,说什么也不能犹豫,他刚听说有一支队伍要经过这里,就暗下了决心,他要当兵!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惊诧,后是欣慰,自豪。母亲说她为她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宏儿每想到母亲送他时坚毅的目光,心中的决心就更加坚定了起来。宏儿的部队经过故乡,他放眼望去,故乡的天与地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突然间,眼前出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却又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是谁,这个人时不时的把双手捂在嘴上哈一哈气。腿僵了,他站起身来,抻了抻已然露出棉絮的军装,他那双开裂的手在不停的搓着,宏儿加快了脚步,走过去拍了拍那个人的肩膀,问道:“同志,你是那个部分的?”那人回过头。
二人愣住了。
“宏儿!”
“水生哥!”
二人相拥在一起,眼角竟有些湿润了。
二人看了看他们相同的衣服,相视一笑。
3、扩展想象
扩展想象就是对文章进行扩写,它是提高和检验扩展想象能力的最好训练方式。例如:学习了《塞下曲》后,我要求学生合理地展开想象进行扩写。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扩写的: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帐篷外伸手不见五指。飞将军李广检查完最后一座边防哨所后,天色已晚,被将士们留下吃饭。饭局中与将士们尽兴地喝了不少酒,但还是不顾将士们的挽留,决意要回军营。阵阵秋风吹拂,铁甲嗦嗦作响。将士们不停地打着冷颤,笑着说:“再见,将军!”
李将军凭着多年的夜行军经验,心想:区区百十里小路不在话下。我飞将军何以被称为飞将军 ?不就是因为夜行军神速吗?否则,怎会让匈奴军队闻风丧胆呢?想到这里,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脚步。“嚓嚓”的响声坚定有力,从脚下传出老远。
从哨所到营地,要经过一片茂密的小树林。这里往日里行人稀少,走过的人都要头皮发毛,紧张极了,更不用就是这样的一个没有月色也没有星星的夜晚了。但我们的李将军浑身是胆,依然嚓嚓地向前行走。突然,林间小路边的草丛中一阵拂动,嗦嗦作响,警觉的李将军眨眼间就从背上拨出弓箭,瞪大眼睛,大喝一声,嗖地一箭射出。说来也怪,草丛停止了摇晃。李将军以为是老虎被射中了,就继续前进。
李将军回到军营,夜已很深。第二天早上,才把自己昨夜射虎的事与手下的人说。大家对李将军射虎之事当然深信不疑。就与将军一起回到林中寻找死虎。可到了林中,扒开草丛一看,惊呆了。哪有什么虎,是一块伏在草丛中的赤黑色一石头。石背上插着一支箭,那箭头深深地陷入,只露出白白的羽毛。众人称奇,上去一拨,哪里拨得动。将军射虎之事也就成为千古美谈。
这篇扩写记叙清楚完整,想象合理,内容丰富。
4、类比想象
类比想象是由此类事物想象与之相似的另一类事物。一般说来,“此一类事物”比较实在,而另毅类事物往往是抽象的、理念的。因此,这类想象多表现为由实到虚,由浅到深的特点。
除了上述几种训练方式外,还有推进想象,因果想象,科学幻想,故事新编,荒诞想象等等。
结语: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一)》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文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真正意义的作文。但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于客观现实,是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借助情感的推动而获得的。学生作文想象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而增强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注释:
①、 选自《顾振彪-关于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  www.pep.com.cn
②、 选自《顾振彪-关于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  www.pep.com.cn
③、 选自《心理学》 桂世权主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6年6月第1次印刷
④、 选自《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一)》  hi.baidu\com/z33867tYem/ddf63487d…..34k
⑤、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语文出版社出版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
⑥、 选自《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一)》hi.baidu\com/z33867tYem/ddf63487d…..34k
⑦、 选自《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一)》hi.baidu\com/z33867tYem/ddf63487d…..34k
⑧、 选自《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
⑨、 选自《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 (1923)
⑩、 选自
11、 选自
参考文献:
1、《关于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顾振彪    www.pep.com..cn
2、《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一)》hi.baidu\com/z33867tYem/ddf63487d…..34k
3、《心理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桂世权主编  2006年6月第1次印刷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语文出版社出版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
5、《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 (1923)
6、《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
致谢:
在本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论文选题,搜集材料,到论文写作提纲的拟定,论文初稿的写作、修改,论文定稿,我的论文指导教师周树乾老师花费了很多心血,全过程耐心辅导,认真修改,学生郭晓红在此衷心感谢周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另外,我的论文评卷老师和论文答辩老师也为我的这篇论文的评阅、答辩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还要感谢论文评卷老师和论文答辩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希望论文评卷老师和答辩老师原谅学生的愚钝,能放宽要求,能为学生的论文打高分。
老师们,再次衷心地感谢您们!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班级:2007春季汉语言文学本科班
指导教师:周树乾
学生姓名:郭晓红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