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新闻网“微表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13:42

就在内地专家称政府开微博的条件还未成熟时,香港政府率先在新浪上注册微博用户,大力介绍香港特色,并用简体中文发布特区政府及其与内地有关的最新资讯。

 

香港政府新闻网“微表达”

□ 本刊记者 温秀云

 港府新闻网微博发布一条“超甜西瓜推动香港之‘机’”的资讯。

在拥有4.2亿网民的中国,新兴的微博又被称为“围脖”。其中,新浪微博的用户近日增加了一个新朋友——香港政府新闻网。

近日,港府新闻网发言人马锦标表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香港政府网最近在一些受欢迎的社交网站例如YouTube、Twitter和微博开设频道或账户,藉以向互联网上更多不同层面的用户宣传特区政府的政策、活动和工作。

消息一出,立即吸引众多网友关注,特别是在其新浪微波上,其粉丝的增长速度可达450人/天,港府新闻网微博每“织一条围脖”,都有引来众多“转发”和“评论”。

对于港府新闻网微博“贴近群众生活”的交流,港方认为港府是把“服务于民”的做法扩大到内地,而内地专家则认为港府开微博,是一种全新的政府公关渠道,也是时代所趋,但内地要真正开启仍需时日。

 

分享民生、资讯

港府新闻网发言人马锦标透露,从7月5日开始,香港政府新闻网正式在新浪网注册微博,在网上介绍香港特色,并以此作为及时发布特区政府及其与内地有关的各个方面的最新新闻资讯渠道,从而宣传港府的一些政策和工作等。

例如,7月19日,有一条两地文化交流资讯——港沪交流水墨艺术:“承传与创造——水墨对水墨”展览在上海美术馆展出46项香港水墨名家的作品,至8月9日。展览展示了水墨画这种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在香港的独特文化氛围下,蜕变成为新水墨艺术及当代书法,成为跨媒体“水墨艺术”。

此外,还有分享图片:“第7届兰桂坊啤酒节,2010年7月17日至18日举行,除了啤酒,还有美食和游戏,整个兰桂坊布置成嘉年华,游人不绝。”该新闻被转发了60多次,有20多条评论,网友“老丸子”转发此微博,并称“原来在搞嘉年华,难怪前天半夜跑到“兰桂坊”跟世界杯开幕似的,好热闹好沸腾。”

7月18日,有一条金融论坛探讨市场机遇: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香港可以配合“一国两制”独特的环境,给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金融服务。上海跟香港的关系是互补的;因为香港面向世界,配合中国和上海国际化的过程。”

7月15日,超甜西瓜推动香港之“机”:夏天来了,自然想起西瓜。渔农自然护理署举办了工作坊,教导本地农友栽种两种有机小西瓜“红妃”和“超甜黑美人168”。后面还有相关报道的链接。这让一名叫“Jimmy1988”的网友大呼:“香港也有农业?”

“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未来施政重点是改善民生,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在施政报告中落实。他说,需以前瞻的角度面对这个挑战,定下老人服务的优次及策略;长者回内地退休及福利医疗安排,也需要以新思维来探讨。”这是7月13日发布的一条香港政治资讯。

由此观之,港府新闻网是寄望通过新浪微博平台,便利更多内地同胞甚至香港用户得悉香港的最新消息。

 

受内地网民热捧

与现有的网络问政手段,包括电子邮件、电话、博客、互联网BBS等相比,微博更加简单方便,能让更多老百姓自如使用,进一步促进了香港政府网的平民化。

本刊记者在港府新闻网微博上观察到,截至19日下午6时,已经吸引6366名“粉丝”关注,目前人气仍在持续暴涨,其中绝大部分是内地网民。主博文虽仅发出40多篇,但几乎每条博文后面都有网友转发和跟评。

  与传统的电视台、报纸等传播媒介相比,微博的受众群很特别,大多是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港府在新浪开设微博举动大胆也很有见地,因为年轻人代表着中国内地的未来和希望,港府用年轻人更热衷于接受的传播渠道来宣传香港,让港府获得了一个了解内地年轻人民情、民意的良好渠道。

对此,港府新闻网发言人马锦标深有感触。他认为,微博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不仅仅局限于网上发布信息,还可以用手机等工具及时发布信息、图片、视频等;同时,发出微博后,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能让更多的人获知信息,这种多链接的传播形式非常了不起。最重要的是,原来的信息发布都是由官方媒体发布,而现在,老百姓自己也可以发布得到的信息,是一种更加大众化的传播方式。

 

服务型政府从关注网民开始

香港政府一直强调自己服务的角色。港府新闻网发言人马锦标还表示,政府新闻网在新浪微博上的内容主要是转载新闻网上的主要消息、图片和专题特写,由于账户刚开通不久,尚属试验阶段,港府新闻网会继续留意读者的意见,以作出适当改善。

观察港府新闻网和新浪的微博上公布的一些最新资讯,发现很大一部分的确是一致的。比如“港人民币资金可跨行转账”、“长者福祉是施政重点”等,只不过微博上的资讯更加简洁,也更具趣味性、可读性。

再者,港府新闻网最早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信息,是惯常使用的繁体字,为了尊重内地居民的习惯,在第六条微博中就转换成简体字,让网民直呼:“简体了?反应真快!”

有人觉得很新鲜,希望能看到内地的有关部门可以仿效。网友“KIDO小郭”表示,“来道贺,不管怎么样,政府开微博,事情本身就是开明开放的象征。”另一个名叫“塞下秋”的网友说:“说明香港的经济同内地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议员建议设网络问政平台

  港府开微博已经初见成效,7月7日,香港立法会资讯科技界议员谭伟豪又向立法会提交了一份有关“网络参政”的动议。谭伟豪表示,近一年来,港府正逐步“试水”网络问政,比如通过广深港高铁的拨款、宣传政改“起锚”。但是,一些官员有“网络焦虑症”,对“网络问政”敬而远之。他建议港府设“网上问政”平台,以互动和开放的手法收集民意。

  谭伟豪表示,部分港府官员之所以有“网络焦虑症”,是因为大多数官员日程紧密,没有时间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沟通;其次在网上听到或看到针对自己的批评和指责,让官员们觉得“吃力不讨好”;第三,一旦在网上说错话,很容易被人无限扩大,而且很多时候要及时响应,官员会加倍紧张。一个很好例子,在今年初的全国两会期间,原本有个“两会微博”大受网民的欢迎,却因不堪网友的“重击”,不久就“流产”了。

  在网络世代,赢得市民的信任与否,取决于信息透明化的程度。谭伟豪期待港府采纳“透明化”为核心价值,港府的网络问政先从“三司十二局”入手。建议建立网络问政制度,比如怎样去收集问题、用什么标准和方式筛选问题并作答、什么时候回复等等。此外,香港每年的两部“重头戏”:行政长官发布施政报告、财政司司长发布预算案,都要先打开互联网的渠道,真正让网民畅通地发言。

谭伟豪建议可以在社会化媒体上开设特定群组,定期关注一个问题,让对此问题感兴趣的网友进群组集思广益。

 

专家称政府微薄是大势所趋

港府开微博不仅吸引众多两地网民的关注,两地专家都极力赞成这一做法。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香港问题专家邹平学,对港府开微博这个举动也表示赞赏,他认为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显示香港政府对网络的应用已经相当娴熟。港府在新浪开设微博举动大胆也很有见地,因为年轻人代表着中国内地的未来和希望,港府用年轻人更热衷于接受的传播渠道来宣传香港,让港府获得了一个了解内地年轻人民情、民意的良好渠道。

虽然政府开微博在香港是一件容易事,但目前在内地,却不是短期能够办成的事情。邹平学说,包括深圳在内的内地政府,虽然在网络技术应用上也很娴熟,但当地政府新闻网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使用邀请嘉宾参加座谈会、发布新闻稿等方式来传递信息,而透过网络传递信息的渠道还远未开启。邹平学坦言,要想在微博上看到深圳官方的身影,或许还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微博是当下最为短而快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加上政府部门掌握着重要的稀缺信息,如果二者能有效地整合起来,官方微博将成为最受欢迎的传播工具。

7月15日,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到新民网新闻指挥中心视察,在演播室接受了《做客新民网》节目的专访时,赵启正表达了他对目前各新闻网站发展的看法,对于当下的“微博热”和政府职能部门利用微博账号与网友互动的新现象,赵启正认为这种形式很好,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在网上公布新闻资讯是港府新闻处已经成熟的操作方式。”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邵一鸣博士认为,港府选择内地门户网站开设微博来发放即时资讯,是把发放信息的方法从香港扩大到内地,原因是当下来往内地与香港间的港人和内地人大量增加,还有些港人因为工作、学习,长期生活在内地城市。

  凤凰卫视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在个人微博上表示:赞一下,香港特区政府开“围脖”了,港府新闻处负责发布政府新闻资讯,还负责协助媒体采访,闾丘笑称港府新闻处不但不管理媒体,还经常被媒体使唤。

  港府开微博,是一种全新的政府公关渠道,微博不仅贴近群众生活,及时地、更好地服务于民,还能取得百姓拥戴。如何利用快速传播的网络渠道,的确是值得内地政府部门思考的一个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