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恭敬经讲记 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59:35

我们接下来继续的来学习《善恭敬经》,承接昨天我们所学的,接下来就是我们该怎么样做的事了。“若有比丘从他受法。”什么意思呢?这个比丘是讲来学习的人,来学法的人,那来学法的人,您根从别人,根从师父,来接受法要,来学习的这些人应该怎么做呢?彼等比丘,就是来学习的人,对于师父,在师父身边应起尊重、恭敬的心,您想受学佛法的时候,应该在师父面前不得轻笑,不可以放逸,也不得露齿,那大家说,我就张开嘴不行吗?一定要把嘴闭得那么紧吗?实际大家想一想,你这人张着嘴的时候是不是一个放逸相呢?如果说闭上嘴是不是不放逸的相呢?你要细微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佛讲的要求都是于尊重恭敬相应的。于不放逸相应,你比如轻笑和露齿都属于放逸,也不得交足,也就两脚交叉在一起呀;也不得视足,也不能看脚呀;也不得动足,脚总在那动来动去;也不得踔足,就是掉举呀;这些个我们看着,如果说我们专心听法的时候,我们就跷足,交足、露齿,不可以吗?假如我们听到一心不乱了,可不可以呢?我们说,你要是真起尊重恭敬心,那是不可以的。如果说你仅仅沉进法的义理当中,我们说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从最初的时候,没有这种尊重恭敬,那你就算是得到法的义理和境界的时候,在你这决不会巩固下来,也就说你用了多大心力,你的记忆就有多强,成就就会有多大。那么我们要是控制到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神态,那每一个动作都控制好了,那这一个就是全方位的虔诚恭敬,它产生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它也不会随我们的业和习气来破坏的,所以说我们通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柯刻,那么你认为没有必要,那个错了,因为你还不知道它的严重性。因为我们大家从来没想过这个有多严重,实际它是非常严重的。也就说随着你的境界越高,你就会越发现,那是一个什么象,那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说学法的人站在那,两个脚后跟要整齐的、要齐整勿令高下,不要有前一个,后一个,那么跷起一条腿,也样都属于高下前后不适宜的,再一个呢?在师父面前勿升高座,也就我们坐的地方不要超过师父的坐位,师父没有问你,不可以说话的。师父没有问,自己不能总去想话说、总去抢话说。问到了你再说,有的时候,师父没问,一定要说,好多人说,要不就忘了,你要知道,那是妄想引发的语言,忘不忘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说我现在想到的是法,一会会忘了,那师父说了你也会忘的。那真正学法的时候一定不能去问话,也不能去说闲话,只有问你的时候你就可以回答,没有问的时候,不可以说的。“凡有所使”就是师父让你去做什么,“勿得违命”,不可以违背的。再一个呢,平时我们在师父面前学习,应该“勿视师面”,不要看师父的脸,那大家说这什么意思呀,通常来讲,我们看着别人是一种恭敬,如果不看,那么我们就失去了这种恭敬了,我们说从世间的礼仪看,确实那个算一种恭敬,但那是世间礼仪呀,在佛法当中,这一种就不是礼仪了。那真正的礼仪就应该“勿视师面”,那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我们没有一个卑下心,我们总看师父脸第一没有卑下心,第二究竟是来学法来了,还是相面来了?第三那是因为师父长得好,你容易生污染心,要因为师父长得不好,你又会生轻蔑心,这样对学的法无益,都会障碍你的法。所以呢还不如不去看,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殊胜和利益。再接下来“离师三肘命坐即坐”要离开师父有一定距离,三肘约一米左右,师让坐就做,师父没让坐就不能坐。“勿得违教”不可以让坐你还在那客气客气客气,那个不叫客气呀,那叫违教。安坐已讫,坐好了以后,应该怎么呢?坐好了发后应该干什么呢?“于彼师所”对要讲法的师父,应该起慈心。大家都会难以理解,我们应该是对众生起慈悲心呀,怎么还能对法师起慈悲心呢?你应该知道什么是慈呀,慈是予乐,我们为什么要予乐呀?那叫意乐加行,因为你起慈心,意乐加行产生的效果呢师父就能非常通畅欢喜的流露法的义理与境界。如果说我们没有意乐加行就显得非常尴尬,甚至就算是讲也是干干巴巴的,一点润泽都没有,所以说这个起慈心就是意乐加行。好再接下来:“若有弟子欲受法时”想学习佛法,如果有哪个弟子想学习佛法,按佛家的规则是“长跪师前先诵所得”这个规则是佛陀当时都是这样做的,当时阿难尊者问:将来的怎么办?将来也应这样。怎么样呢?就是“长跪师前先诵所得”什么意思呀?我们就拿世间的,我们过去都读过书呀,就拿我们读书的时候做一个比喻,也就说你想学新的东西的时候,你必须在教师面前来证明你前面学过的彻底过关了,没有过关是不可以学新的东西,过关了才可以学的,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最后要考试,那考不上的就要留级的,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大家说我们现在的教学没有这样的柯刻,没有这样的严厉,所以说好多人都学不成器的,最后就学废了。那如果说按如来这个规则做呢,就算你这个人学太多学不到,但是你已经学到的坚决的巩固在自己心里,这就变成了真正是你的东西了。你要是没有把前面学过的背下来,没有彻底的精通,甚至没有修证,是不可以学别的,所以首先要证明你以前所学的是彻底过关了。都能背诵了,背诵以后如果说还有义理境界不太懂的地方,那就应该“先应咨白”首先应该问,首先要问清楚,“若见听许”如果说看到师父允许了,允许那你就可以请决,就是请师父讲来建立自己正确的没有疑惑的知见。是这个时候,学法的人,学者,学法的人,师父已讲过法了,你已接受法,接受法了以后应该“右膝着地双手捧足”也就礼拜的意思。“一心顶礼师所住处”若脚下的地,“地若平正即应设敬”就应该更恭敬的去礼拜,假如说这个地呀就在弦崖峭壁上,或是台阶上,那么大家可以不去礼拜,你在那站着,规规纪纪的那站着。有个恭敬心也是样的。“乃至师过至” 乃至师父过至这平整地带,“所即便请法”如果说师父没有重要的事,来到你身边,这个时候你就马上可以请法了。那假若是平地平处,平地之处,那就应该“礼师足”礼拜师足以后要“退缩而行至十肘地”要倒退,缩,退缩而行,大家说不会,不会呢你总看过电影,看过电视吧,那大清朝见皇上,见完皇上出来的时候都要退,退的时候身体还要有鞠躬的含意,低下来头来,躬下腰来,就如同缩倦的意思,就却缩而行。行多远呢?要十肘地,我们说三肘算一米的话,三米以外,站在三米以外,要“遥礼师已”就是注目礼,就是遥遥的用注目礼看着师父,那最后你才可以“随意归还”,最后才可以随意归还,就说你想到哪去就到哪去了,这是大家具体的做法。好再接下来“又复弟子应作是念”还有弟子呢你心里,前面讲的是身体应该如何做,那接来心里应该如何想呢?那心里要想“师在我后”就是师父如果在我身后的时候,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想呀,师父在看着我们呐,“观我是非”观我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不正确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想不应该放逸。那“我若即来”假如说我来了,“寻至师前”来到师父面前,“请决所疑是即为善”就是请问佛法来解决自己的疑惑,那这个就是最好的了。“傥不得来”假若师父不来,那“应当知时”你应该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时节?也就说假若师父不来,我们就应该去找师父呀,我们去找师父的时候你也要知道时节呀,不能说不管什么时间我都要去找师父,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就错了,关于这一点呢官场的人都做得都最好,你看看在省部级以上的官场的人,他们都知时呀,知时务者,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就大家在一起,什么时候应该在一起,什么时候不应该在一起,你比如说大家在一起说得正开心,这时候来一个人,找其中的一位,其他的人都会马上的离开,离开房间,实际那个呢就叫知时,那个也叫通理。那么现在我们大家都没有高贵的内在德行来知场的时候,那就很难知时,因为大家放逸习惯了,我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现在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傥若师父没有来,我们首先就应该知道时节因缘的事,那“一日三时应参进止”一天只有三个时间段,你应该向师父去问,向师父问法,那假若这三个时间段,师父没有给你这机会,那就“不参进止”,就没有这时间来接待你,你就不能去学。“是师应当如法治之”真正的师父都该按现在这个佛所制定的规则来处理这个事情。如果说不按照佛所制定的规则来处理这些事情,那大家不更喜欢吗?这个不可否认,不按如来的规则,大家看着更融洽一些,确确实实看着大家更和谐更融洽一些,其实这理面暗中孕育着无穷无尽的祸患,大家说大家坦白一点,随便一点这样不是更自在吗?要不大家太拘谨了,这个怎么能学得下去呢?站在我们愚痴下贱的角度上是这样的,是你说的这样,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你这是一种愚痴的思想,是错的、颠倒的,那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看,如果说一个人他根本就没有在乎,根本就没有在乎你这个法师,也没有在乎你这个法,那他能得到什么呢?他什么也得不到的,你是不是在意,显得尤为重要了,就如同前面讲就像我们在沙漠里几天没喝水了,这个时候你对水就有绝对尊重恭敬的心,你非常在意,那你非常在意的人,这些事你必然能做到。就比如说各位虽然非常放逸的人,但是你有事去求那些当官的,或是求那些发财的,你在求别人的时候,你看看,你自己也会知道放逸会让人瞧不起,你自己的语言行为会非常谨慎,那就证明你这人还有点智慧了,如果说大家都不能搞得太拘谨了,随便说随便做,好你这一个随便还有谁能帮你,谁敢帮你?因为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过患,本身就不是一个恭敬不是一个尊重。既然不是一个尊重不是一个恭敬那是什么呢?那个就是轻视,他已经把你轻视了,既然已经是轻了,随后造作的那就更严重了,真正尊重珍惜的人,他绝对会做好。再做个比喻说:因为在座的大多数都是在家人,那在家的男的女的,刚一开始接触他都知道,尽可能的去做好。那个尽可能的做好那个就叫尊重恭敬,后来大家在一起时间久了,既然大家都时间久了,都很熟了,人就开始放逸了,这一放逸所有的烦恼都来了,放逸越严重烦恼越严重,依此类推,大家就会知道,如来制定的这个规则直接就承办你法的无上道业,如果你不按这个走,你越来越放逸,不但轻慢了师父,也轻慢了法,也轻慢了义理,也轻慢了境界,从而你是永远不得成就的。那如来制定的法则我们看着好像有点柯刻,但是由此你必然成就。大家可以去在世间找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让他们用放逸的方法去接受对方,看谁愿意去接受呢?如果你那他们绝对彼此恭敬的去接受,或许他们都能接受。就连一个世俗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尚且如果,何况我们的威严妙法呢?所以大家要透达这个道理以后,你就不会认为这个东西是没用的,关键的是你有没有这个智慧来理解它,因为我们以前没这个智慧,现在师父说,不知道师父水平太差了,不知道能不能唤醒大家的这种智慧,这种觉醒,如果能唤醒那就是诸佛的加持,因为空道实在没有个能力了,如果说各位还是觉醒不了,那就证明我祈求诸佛加持还是欠点火候,所以说呢各位你们也帮帮忙,多求佛加加持,学这类经典着容易,实际真不容易的。甚至都比《大佛顶首楞严经》还难,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我们的思想、不是我们的行为、不是我们的习惯,甚至我们都有点讨厌它,但是它又是一切成就的根本,因为依我们正好相反,所以我们说这很难。难不要紧,师父也会祈求诸佛加持,各位也常常祈求,因为这块谁也没有办法的,只有借助佛力加持,让我们能与法的境界融合在一定,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

又学法的弟子他想去参拜师父的时候,就应该来到师父这里,来到师父的住所,来了以后如果没有见到师父,那就应该,或是师父不见,或是师父不在,这时候应“应持土块或木或草以为记验”什么意思呢?告诉师父自己来过了,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在荒山野地,所以见师父呢就用土块或木或草作标记,那现在大家可以留个纸条,来说明一下,好再接下来,“若当见师在房室内”如果见到师父在房间里面,但师父没有见你,你求见师父,师父不见,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是时学者应起至心绕房三匝”大家说师父不见,你绕这房绕几圈有什么用呢?这里面有一个最殊胜的窍呀,因为师父不见总有师父的道理,或许他在参禅,或许呢他在打坐,或许他在学经,或许他在依法利益别人,不管怎么样师父没见就没有见,那没有见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走呀,为什么还要一定起个至诚心来绕这几圈呢?为什么呢?这个做法是非常殊胜的,在师父没有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的因缘还不聚汇,也就少了,少了我们要给它填满,填满了就兑现了,因为我们因缘还差这一块,我们把这因缘补起来就好了嘛,那么我们就以最高的恭敬心态来绕房三匝,来填补这些个因缘。那今天不行,我们明天,明天不行,我们后天,我们总去这样做,最后总会实现的。向师父顶礼,顶礼以后,绕了三圈,顶礼以后就可以回去了,大家说还不去见师父,因为师父这个时候不见,那就不能强求,强求只能断因缘,记住了:强求只能断因缘!就比如说那个瓜果梨桃还没有熟的时候,你一定把它摘下来,那它不会好吃的,聪明的农民,他都不会过早的把它摘下来,一定要等它熟,你就是粮食没有成熟悉的时候,把它搞下来又有什么用呢?种点粮食全都报废了,那正真有智慧的学者,他不会说我现在有问题没解决我回去干什么?我来解决问题的,那是你来学习,但是你这个要是不懂时节因缘,由自己的情识意想去搞,往往把这有限的因缘破坏了,如果说现在佛陀制定的规则我们一心的执行,没有那么多道理讲了,你懂这个道理也好,不懂也好,你就按这个规则做,保证最终可以圆满成就的。那现在师父把这些道理都告诉各位了,师父也都把这些道理告诉各位了,希望各位都能珍惜,都能记住,在末来你见到诸佛菩萨见到善知识,应该怎么做,你们就的依可据了,有法可寻了。好再接下来,佛说:“若不见师”如果说没有见到师父,“众务皆止不得为也”如果说没有见到师父,什么事都不做了,不在做什么了,除非大小便。那各位说这人不是饿死,哪还有大小便了,不吃不喝也不做事,那不饿死了?实际呢,你真正的这样做,那就证明你是求法若渴,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没有这样的境界,那叫戏弄佛法,那叫戏弄佛法啊!大家学习佛法的时候,有的时候没有处理,那叫戏弄佛法!你不知道它有多珍贵,它有多殊胜,好阿弥陀佛!我们再继续的来学习。


好再接下来,佛继续说,还有你这学法的弟子,在师父这里,在师父住所“不得粗言”,什么是粗呀,我们说粗话,大嗓门,这都属于粗言;那师父如果说呵责,师父骂徒弟了,那不应该回报,不应该顶嘴,绝对服从;那师父坐床,“师坐卧床”师父坐在床上,你首先要敷拭,要把床铺好,在铺床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上床上没有灰尘虫蚁这些东西;师父坐打坐也好,卧师父睡觉也好,乃至师起来也好,这个时候你应该自己搞自己的,你“应修诵业”,自己诵自己的经典,自己学自己的经典嘛。再接下来,“时彼学者”这个时候这个学法的人“至日东方”就是每天早晨的时候可以来到师父这里,早上来的到师父这里,记住要“善知时已”,一定要善知时节,要看火候呀,该说话就说,不该说话的时候不可以说的,要连火候都看不出来,连个脸色都看不出来,那还没有资格做徒弟的,所以说叫善知时,善于知道时节,这个事知道以后,要速往师边,要经常的到师父那边去,因为你去十次,搞不好八次都要落空的,不一定师父都要讲法的,那大家说这不要紧,他不讲法我可以问,可以逼呀,那就麻烦大了,你不但是轻慢佛法了,简直就要凌驾于法之上了,大家说我不是那个心,我是求法呀,那求法要有求的况态,那凌驾于法之上,你才敢去逼的。记住真正的弟子想得到师父说法,往往都要无数的,都是无数次的,各位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佛陀住世的时候,那个时候求法那么容易呀,怎么佛陀不住世的时候,求法还越来越难了?那记着,时节因缘非常重要,时节因缘非常重要的!这块要是广范的讲那太多了,但不讲各位还是不知道,那什么是时节因缘呢?首先就是你这个人你成熟的量是多少,一般善知识都要考虑你这善根成熟的量,他知道时节,他知道此时该说法还是不该说法;第二你缘起够不够,如果说因也不够,缘起也不够,那只能说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再去说,如果说在因缘不具足你强行的搞,那除非那个师父是无限有耐心、无限的慈悲,要不然你直接就断掉任何一种缘份!所以说这块要求,在佛法这块要求弟子必须做好!那各位可能难以理解,应该师父做好呀,徒弟本身就差嘛,应该师父做好呀,记住师父做得再好也没用的,因为徒弟没做好,徒弟不得法,就算师父什么都讲明白了,在你那块用不了多久,你那又忘了,就算你没有忘,你也不可能作用在自己行为上,有的人高一点,又没忘又能作用在行为上,但你养不成习气,所以说,你自己虔诚恭敬到多少你自己得多少,并不是说这个法的道理师父讲不讲,讲了没有用,你自己没做好,师父讲了也没有用,所以说真正高明的师父,轻意的不讲法,那大家说你空道为什么还讲呢?因为我讲叫不是希望大家即身成就,所以让大家于法结个因缘,透达法的义理,大家彻底明白了就应该知道了怎么做了,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学这部经就明白怎么做了,我们的目的是真正的明白,现在佛经里讲的是要你成就,也就说即身成就,什么叫即身成就,这就叫即身成就,也说的绝对任何一点一滴不会差的,在你时节末到,师父绝对不会“拨苗助长”,所以说一定要善于知道时节,自己不知道不要紧,你可以到师父那去,师父会知道,他该讲就讲,不该讲就不讲的。好再接下来,到师父这里以后呢就要问,请问佛法,请问这些自己所需要知道的法要,请问完了以后呢,还说“我作何事”就是说我应该怎么做呢?法我知道了,但具体我应该怎么做呢?这些个事“当白师言”就是对师父应该说清楚。法都学过以后,还要问师父“入聚落不”,也就说到我们那村庄去不?或说到我们那城市去不?好,假如说师父说好,我到你家看看去,那这个时候,师父所穿的袈裟,你这个徒弟学子就应该必须的来的面前,奉捧这个架裟,在捧之前在先洗手呀,那洗手以后应该持奉这个衣服,那带着这个衣服还到师父住所,要“身心安住”,记住这个心态身体,每个心态、每个身体都要绝对的如法,那整个身心安住,双手要捧着这袈裟捧着衣服,要“长跪而授”,要跪那把这袈裟和衣服给师父,要“如法敬奉”要按照法所规定的方式方法来恭敬的去承奉,“处所安住”就在师父这个地方而安住,就是说等待着,师父需要了,这时候马上就要奉水,让师父洗手洗面,洗完以后呢,要先把内衣拿出来,给师父穿,完了再给其它的衣服,甚至包括其它日常所用的这些东西。在师父这里“向于师所”就是说在师父这里就应该做如是的恭敬之心,就是说在师父这里就是要有如是的恭敬之心。那大家说这都是行为呀,这哪是恭敬之心呢?那记住了,我们的恭敬之心就是要借助这些行为来表达的,我们的恭敬之心就是借助这些言词来表达的,我们的言词和行为就是我们恭敬之心的外在的表达,也就说你有恭敬之心,必然会表达出来。大家说我表达不出家,那就证明你没有恭敬之心,大家说我挺恭敬的,那就证明你不懂什么叫做恭敬!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

好,阿弥陀佛,我们再仔细来看,什么叫善恭敬。就是善于的恭敬,就是会恭敬,接下来,佛说还有呀这个学法的弟子在师父面前不得吐痰的,大家说那我要有痰怎么办?那你可以避开,在别的地方去吐痰的,假若要在寺院里面,来到寺院里面,由于恭敬师父的关系,您就千万不要用袈裟来覆于肩,也不得用袈裟来笼头,可能大家不能理解什么叫用袈裟来覆于肩笼头呢?因为在当时印度出家人只有袈裟,除了袈裟以外没有其它的衣服,那有的时候,大家知道印度天气很热,太阳很毒的,有些人会把肩用袈裟罩起来,甚至把头罩起来,那么天冷的时候也会把肩罩起来,头笼起来,那现在如果说由于恭敬师父的关系,那就不可以这样去做,就应该正规的披袈裟,正规的披袈裟是怎么样披法的呢?就是整个一个肩手臂都要在外面,就披袒右肩,那也就是说右边的整个手臂肩都要露在外面,大家说光着膀子露在外面那是恭敬吗?大家总用凡夫的概念来理解,那么记住,在佛教披袈裟就是这样的规纪,那个才叫恭敬,你在那笼得严严的,那个不叫恭敬。所以说现在告诉你,这个呢在中国不存在这样的事,所以这两句学也行,不学也行,尤其现在大家学习这个也不是出家人,那这个学不学都可以,就是出家也不会出现那种覆于肩笼于头的那种现象,因为我们中国出家师父什么衣服都有,所以说不需要覆于肩笼于头的这种现象,好再接下来,“师经行处” 师父经常走过的地方,或都说师父修行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常常的打扫干净,如果说天气热的时候,一天要分三个时间段,要三时以扇扇师,就是最热的时间段里面要为师父扇扇子,同时还要最热的时间段里受水,让师父洗浴,还要在最热的时间段里献上冷饮,还应该知道,还应该知时节,为师父乞食,大家说不是大家自己去吗?那徒弟也可以替师父乞食的以及师父所要做事,师父所要做的各种事,那都应该自己“尽身力而营助之”,要尽处的有力把因缘等做好,同时我们在侍奉师父的时候,“取师应器”应器,我们说什么是应器,就是出家人吃饭用的钵,那个叫应器,那这个应器我们首先要给洗它干净,假如说师父允洗,就师父给你,让你去洗,或者先前师父已经洗了,或者“先洗师器乃及己钵”先要把师父的搞好完了呢再搞自己的,假如师父给你让你洗,你就得欢喜接受,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成就你,给你机会来成就你,那不与者,假如说师父就不给你洗,怎么了,就不给你洗,那你不应该再要,你只能说一次,师父说不行就是不行,你要再要,那就犯了,何以故?为什么佛陀把这事制定得这么严格?佛现在告诉我们原因了,这里面有因缘的,这里面有因缘的呀!让你搞保证也有它的因它的缘,现在不让你洗这个碗你也应该知道,这里面有因有缘,那师父他让你这样做总会有这样做的道理,总会有这样做的好处,大家说侍师父应该欢喜呀,怎么还会不要我们做,不成就我们呀,实际师父他不让你洗也是一种成就的,关键是你自己有没有那种无量的智慧来理解的。好再接下来,佛继续对阿难尊者说,阿难呐,若诸比丘当作是念,如果说这些师父应该这样来想,应该怎么样呢?“如来往昔钵无人洗”佛就是没有让人洗,“彼等应学佛应当自役”应该自己去做好这些事,虽然说佛允许你这样做,允许你帮师父洗成就自己的功德利益,但是佛陀的钵他都无人洗,都要自己做好,师父有的时候也要效仿佛陀,也要尽可能自己去做好,有的时候他让搞是彻底的成就,是他违背了他的规则,他甘愿自己很差,来成就你,我们更应该感恩戴德,如果说他不给你洗,那是他的本事,因为他本身就应该自己搞,不存在留机会给你,留机会给你那就完全在成就你。当然并不是现在的,我也不敢说别人,就说我吧,说别人是造业的,比如说我现在自己不愿做的事我让这个做让那个做,实际那个根本就不是佛陀的弟子,应该是什么事都是我去做好,就像是你要求什么事充许让你做了,那是为了成就你的关系,实际我就已经吃亏了。所以说正修行人大多数都是自己做好,就像中国禅宗祖师就有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因为如来都是自己把事做好的,但是我们在学这《善恭敬经》里呢就是为了成就徒弟,要徒弟来做,但是现在好多人根本不懂佛法,简直就拿着徒弟当奴隶了,那就不是真正的求法状态,所以说我们大家都要自己的把这事做好。我们再往下来看,天若热的时候应该具备冷水,假若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应该准备热水,凡是师父所需要的都应该备齐了,都应该准备好,师父需要的任何都应该准备好。那另外,在师父面前“勿嚼杨枝”什么意思呢?在佛陀时代嚼杨枝就等于我们现在的刷牙,也就说不可以在师父面前刷牙。再接下来,你在别人那里不可以说师父的过,不管师父有这个过还是没这个过,有也好,没也好,不可以说的。好,再接下来,“若遥见师”就远远的看到师父了,就得马上起来去迎接,马上就要起来去迎接。好阿弥陀佛,我们再继续的向下学习。

 好,阿弥陀佛,我们再继续来看,佛继续的说,说阿难,“凡有师者”就是凡是已有师父的人,“随在谁边”不管你在哪里如果说你学了四句偈诵,或者听人家讲四句偈诵,可者是读,或者说是问,或者说是去解决疑惑,就算是一句四偈诵,这些个人“是即为师”,也就说不管你在别人那学了多少,别人教你一句佛法也好,教你如何听法也好,教你如何读经也好,凡是教过你的人都是师父,凡是教过你的人都是师父!大家说这回麻烦大了,这回我的师父多了,是的!那大家说这不是麻烦大了,我做不到呀,那你就惨了,凡是你在别人那学过了,他就是师父,就即使你只学了一点点,他就是师父,那你首先应该知道他就是师父,因为你在他那学过了嘛,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师父徒弟关系,你承认它出是师父徒弟关系,不承认它是大妄语,那你就成严重了,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根师父学习的学者对于师父这里常常的起恭敬尊重的心,就应该常常的起恭敬尊重的心!那假若“不如是”,你不这样做,就前面这所有做好,你如果不这样做,那个叫做不敬。又叫做“不名住正行者”,不是正修行人,说白了你在佛法扯蛋在佛法里造业的人,你根本不是正修行人。好再接下来,“若于他边说师过者”也就说在别人面前说师父的问题,“彼人不得取我为师”,也就说,你说师父过的人,你根本就不是释迦佛的弟子,你根本就不是释迦佛的弟子!你不是佛法中的弟子,现在大家会有所疑惑,那假设我以前所学的是外道邪见,或者说是我以前所认识的师父他们讲的都把佛法讲歪了,那这些算不算师父,那记住了,这些不算师父,我们现在说的是正统如来教法的师父,正统如来教法的师父!那属佛法外道也好,天然外道也好,这些根本就不能算我们佛家以内的事,现在我们说的是佛家以内的师父,也就说正统的这种依佛的规则来传受法要的师父,那个才能算,即使你在他那学了一句话二句话也算的,所以说呢,大家这个也不用担心,也不用害怕,因为现在能达到如来所认可的这样的师父极少极少,所以呢,大家不用担心也不用害怕。实际就说我,我也远远不够格的,因为我必竟没有展现出大圆满的像,所以我要差好多好多,那各位就更不用担心了,那如果说是如来绝对认可的善知识,你要是说看到他犯错误了,你在别人那说他错误的事,那你这人就即使没妄语,也不是释迦佛陀的弟子,根本不是佛教人,这是佛陀讲的,各位牢牢记得,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轻意不要的乱说话,以免我们自己取缔了自己的身份。好再接来呢,佛说何以故?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把这话说得那么严重,佛对阿难尊者说,阿难“彼无敬心”,他根本就没有这个恭敬心,没有恭敬尊重的心,足以证明他是不爱佛的,不是真正恭敬尊重佛的人,因为真正恭敬尊重佛恭敬尊重法,他必然恭敬尊重师父,如果说不恭敬尊重师父,那就不爱佛,就是不恭敬尊重佛,不恭敬尊重法嘛。“彼无行人”,这些人是无修行人,什么是修行,先把这些做好就是修行,你这些都做不好,那叫无行人,没有修行,这些都做不好,你怎么说你爱法呢,你怎么能说你是爱法呢?法师就是法,你还说他不好,你怎么是爱法呢?好再接下来“彼无敬人当不爱法”也就这些个没有恭敬没有尊重的人,他必当是不爱法的,他爱法的根本就不会去看别人过不过的事,那这些个不恭敬师,也就不爱法不爱佛的人,是什么人呢?是大恶人,是大恶人呐,那各位可能很难理解吧,怎么能算是大恶人呢?人家是来学习佛法的!人家是想学法的,肯定是恭敬法的,法是佛说的,肯定恭敬佛了,现在师父自己有过,人家还不能说吗?对不能说,你说了过就是不爱佛不爱法,你就是大恶人!那大家说我想不通,好,那我们现在就让你通一点,为什么说你是大恶人呢?实际你真是大恶人呀,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大宝积经》里面的一个会,叫做《发起菩萨至乐会》,在这里面就讲到了,当时那修行戒律禅定头陀行样样精通,功夫很高的那么多个500个修行人,就是看到两个法师在那说法,这些人就说法师的过错,说了那些法师过错以后,在那些法师听法的人就不再听法了,其导致的结果他们生生世世在三恶道里,就好不容易出来做了人,也是贫穷下贱,什么事都做不成的。转过身人又得下去,又在三恶道里不知混了多少劫,好不容易做一回人,又贫穷下贱,又得搞下去了,因为将来必有大恶报的,所以你现在造这个业就是大恶人呀,你在造大恶业,所以说因为你在造大恶业,将来必定要受大恶报,所以说叫你作大恶人,像这种大恶人他不爱僧,不尊重恭敬僧,他也不入僧数,他也不能算是出家人,他也不能算是佛的弟子,何以故?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些个愚痴人不行正行,不去走正路。什么是正路呀?按佛陀的戒律和规则走就是正路,不按佛陀的戒律和规则走那就不走正路,那就不走正路呀!那大家说我是念佛的,我还要什么戒律什么规则呀,那你念这个佛也属于不行正行,你信不信?不信,好我现在告诉你,为什么说你念佛的如果不按戒律不按规则去做,也属于不行正行呢?我们现在学的经典叫做《善恭敬经》你这个善恭敬你都不会,那你念佛有什么用呢?你根本不会恭敬佛,你不会恭敬法,你不知道怎么恭敬,你这些学都没学过,做又做不来,那你怎么叫行正行呢?真正的正行,你首先要先学这个,这个彻底熟了透了,你再去念佛,你已经养成这习惯了,那你在佛前也不会出现过错了,这条路就叫正行。也就戒律规则这是一切修行法门的基础,如果说你这块没有,那就是不行正行嘛。好多人说我这跳过,不搞这个我去念佛去,我去参禅去,我去念咒去,你试试看,再过十万大劫,你要是能达到你自己的目的,那空道就算输给你了。我可以根你们去打睹的,你要是信佛经,我就不需要打睹的,你要不信佛的,那么我们就打睹,如果说打睹你也不愿信,那就彻底的完蛋了,那你就等吧。记住了佛现在说你是大恶人就是大恶人,说你是愚痴人就是愚痴人,说你是不行正行就是不行正行,信就信,证明你是信佛的。你说不信,好那你就不信嘛,那证明你不信佛的嘛!好我们再往下来看,佛说阿难,“佛所言说皆为行者”什么意思?佛说阿难,凡是佛所说的话,你们都应该做好,按照佛所说的话,都应该做好。你说我要有什么道理讲的,我想修行法门去,那你就白白吧,你就不要说是佛的弟子,不要在那块还冒允信佛的修行人,你要信就老老实实的,佛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你要不信那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