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俊龙、聂海胜:从乡间少年到飞天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9:26:11

费俊龙、聂海胜:从乡间少年到飞天英雄

作者:格 林

 2005年10月12日9时,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呼啸冲天;17日凌晨4时33分,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从“五”到“六”,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数字递加,而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却迈出了一大步:飞行人数从一人到两人,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活动……神舟六号的太空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新阶段。
  完成这次航天任务的是两位出生于南国的航天员,费俊龙,江苏昆山人;聂海胜,湖北枣阳人。他们的家乡相隔千里,人生历程却是如此相似……
  
  乡间少年的飞翔梦想
  
  从江南水乡田间小路上那位肩上总是背着一卷宣纸去上学的小学生,到今天背负着一个民族探索太空重任的航天员,费俊龙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征服之路。
  从小生性腼腆的费俊龙,与周围小伙伴的关系都很好,从不与人打架、争吵。由于生长在农村,他很小就懂得帮着家里人干农活,十多岁就边上学边挣工分,背麦子、背稻穗甚至还去背河泥,一天下来才挣3个工分。高中时,费俊龙仍然不爱说话,但是学习成绩总是班上的前五名。他酷爱书法,写得一手好字,经常为班级出黑板报。那时,他的房间里挂着两张画,一张是电影《开枪,为他送行》男主角的肖像,另一张是海洋动物,上面题有“海洋是生命的承载,生命在此复生”的字样,这些都是他的心爱之作。
  1982年,即将高中毕业的费俊龙碰上空军来学校招收飞行员。驾驶战斗机翱翔在广阔的蓝天上画出的画卷,一定比用自己手中的笔画出的更美吧?他瞒着家里人,悄悄报名参加了飞行员体检。得知自己三代单传的孙子要去空军当飞行员,爷爷首先不同意。“周总理小小少年就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我已经17岁了,能照顾好自己。”时隔20多年,父亲费长宝仍然记得儿子当年说的这句话。
  “既然选择了上天,那就要好好飞。”从军前父亲的嘱托,成了费俊龙的座右铭。两年后,他以全优成绩从空军飞行学院毕业,正式成为一名空军飞行教员。担任飞行教员,他被评为全空军优秀飞行教员;担任飞行技术检查员,他将各种事故归类分析,编写了一部题为《警钟长鸣》的飞行事故调查报告。1992年7月,在驾机进行高空性能试飞时,突然发生了燃料不足的意外,他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冒险飞回机场。飞机迫降后,油箱里的油已完全耗尽。过人的勇气、过硬的技术与冷静的头脑,使他32岁就晋升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正当费俊龙准备在蓝天上继续挥洒自己的人生画卷时,新的选择出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呼唤第一代航天员。1998年1月,他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与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等人一起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
  如果说费俊龙把自己擅长的绘画“绘”到了太空,那么,聂海胜则是把一个放牛娃的梦想圆在了太空。聂海胜当放牛娃时,就曾在牛背上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翅膀,飞上了蓝天。成为一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后,他以为自己的梦已经应验,没想到,如今这个梦又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实现了。
  兄妹八人中,聂海胜排行第六。小小年纪,聂海胜就得面对生活的艰辛。捉襟见肘的生活常令聂家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是一只兔子。上初二那年,当了十几年生产队长的父亲因胃病辞世,他不能再上学了。作为家中惟一的壮劳力,聂海胜开始与母亲一起支撑整个家庭,协助大人们挖水渠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份活儿。聂海胜本是班上的尖子生,老师们非常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孩子,他的辍学令老师们感到不安。几天之后,校长和班主任冒雨来到家里,向聂母表示可以减免聂海胜上学的所有杂费。母亲感激得热泪盈眶,她说:“再苦再累,也要让海胜上学!”
  正在地里干活的聂海胜得知能重返校园,扑在母亲怀里痛哭了一场。从此,他更加刻苦,考上了县重点中学。他数学成绩特别好,考试经常第一个交卷,分数也经常是满分。考虑到他的生活困难,学校给他每个月发3元救济金。即便这样,聂海胜还得在假期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和自己的学费。
  1984年,聂海胜终于实现了那个牛背上的梦想,进入了空军飞行学院。重重难关,似乎总是与这个农家娃如影随形。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第一次驾驶战斗机单独飞行,就遇到了生死考验——在飞向4000多米高空时,惟一的一台发动机突然停止转动。飞机急速下降,地面指挥员命令他紧急弃机跳伞,但聂海胜一次次地冒险作着努力,总想把飞机安全开回去。1000米,800米,600米……直到距地面只有四五百米,再不跳伞就会人机俱毁时,他才按下了开关,跳伞求生。后来查明,事故原因是发动机出现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部队为他记了三等功。1998年,国家招收首批航天员,各地的飞行精英跃跃欲试,志向高远的聂海胜更不会放弃这次机会。经过层层选拔,他凭着过硬的素质顺利入选。2003年,他被选拔进入神舟五号飞天三人梯队。
  
  攀登“上天阶梯”
  
  前苏联著名航天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曾把航天员的训练阶段称为“上天阶梯”。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体质训练,从专业技术学习到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从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到心理训练和救生与生存训练,一共要经过8大类、58个项目的专业训练,才能达到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标准。其中的艰苦是常人无法承受无法想像的:低压缺氧训练,按照相当于每秒15米的速度迅速提升到5000米的高空,在氧气稀薄的情况下持续30分钟,耳鸣脑涨出虚汗,血压下降;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训练,要连续多天保持-15度卧姿,除解大便外,不允许改变姿态;72小时隔离舱抗疲劳、抗寂寞训练,航天员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狭小空间内,独自一人72小时不能休息,并完成指定的作业;转椅试验,要固定在转椅上,多角度飞速旋转,每次持续数分钟。为达到要求,他们反复向自己的承受极限冲刺……
  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稍稍有点超标。于是,如何“减重”成为一个课题。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方式。在圆圆的大厅里,聂海胜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的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做一次训练,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而饮食也有特别规定,一日三餐都由营养医师制定食谱。女儿就曾经“抱怨”:爸爸每次回家,就不能吃想吃的东西了。5年内,聂海胜把自己的体重减了5公斤,并一直保持着67公斤的标准。
  神舟六号计划在太空进行多天飞行,费俊龙把近40万字的飞行手册全部烂熟于胸,一项项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方案,全部做到不查手册就能处置。费俊龙的细腻与执著甚至到了令教员也感到吃惊的地步。有一次训练,教员出了一道题:“导致某异常情况返回的故障模式有几种?”教员准备的标准答案是5种,费俊龙竟答了6种。检验结果,费俊龙是对的。
  “神六”需要在太空中飞行多天,因此与仅飞行一天的“神五”比起来,对航天员的训练更为严格。他们第一个面对的就是生物钟的调整问题。在离地面400公里的飞船里,一个昼夜是1.5小时,也就是说,地上一天,天上要经过16个昼夜;5天里,航天员在太空中经历的是80个昼夜。如果是未经训练的普通人上去,可能天天都在睡觉,什么科学实验也做不了。“神六”航天员掌握的第一个“超能力”就是自己调整生物钟。无论什么时候,该睡觉时,马上睡着;该醒来时,精神百倍。航天员要做到这点,必须经过5年循序渐进的训练。 
    由于“神六”是双人航天,早在发射前10个月,就从14名航天员中选拔出了10人,组成5个组;3个月强化训练后,再从中选出6人,组成3个组,每个组由指令长兼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兼随船工程师2人组成。6人3组选定后,继续强化训练,然后根据体检和考评情况,为3个小组“排座次”,费俊龙与聂海胜是第一小组。除了艰苦的训练,两人小组还要求更多的互补和默契。谈到这个问题,费俊龙说:“我和海胜有好多地方互补,比如说性格,我不太喜欢笑,海胜就喜欢笑,至少露7颗牙齿。工作上,他踏实稳重,所以当时我的第一选择就是他。”为了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两个人平时尽量在一起生活、训练,对方的脾气、爱好以及对事物的判断、反应、表情,双方都了如指掌,甚至能够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费俊龙曾经说,你跟聂海胜说一句话,他眼睛往左上角一瞄,头这样一歪,就一定是在想你说的话。
  除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苦训练,航天员还需要过比常人更低调的生活,家人也要付出巨大的牺牲。他们不准在外就餐,不准私自外出,探亲、疗养都要专车接送、专人护送。作为航天员必须服从许多“严苛”的规定,这自然也“连累”到家人。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就几乎没怎么逛过街,除非必须有东西要买,那也是单位出专人护送。2004年11月6日,远在枣阳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悲痛不已的聂海胜仅仅在家里侍候了3天,就匆匆赶回北京训练,留下妻子代他照料老母。
  费俊龙离家23年,才回家6次。每次打电话,生性内敛的他都是三段论,拣他最关心的事情问:“父母身体好吗?外甥学习好吗?姐姐的大闸蟹店生意好吗?”得知家里一切都好后,他就挂断电话,从来不提自己的工作。费俊龙每次回家也都相当低调,到了家里就是下厨做菜孝敬父母,陪家人聊天、干活,几乎不怎么出门。进入航天员大队以后,费俊龙很长时间都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真正的工作。有一次,母亲忍不住问他:“你现在到底做什么工作?”他笑着回答:“还是飞,不过要比在空军时飞得更高。”直到2005年国庆节前,有媒体记者采访费长宝,他才知道,儿子有望搭载“神六”升空。
  
  英雄远征太空
  
  自神舟六号飞船起飞,费俊龙和聂海胜就神态平静,在太空中表现出中国军人的坚毅、果敢和冷静。飞船升空后,费俊龙沉着地发出各种指令;聂海胜手握操纵杆,稳健地进行着技术操作。10月12日9时2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指挥员首次呼叫航天员,费俊龙语气平稳地报告:“飞船工作正常!”
  9时55分,医监医生李勇枝开始与航天员通话:“01,从地面观察,你的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感觉如何?”“我感觉良好!”费俊龙回答。接着,李勇枝又询问了聂海胜,他大声回答:“感觉很好!”
  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几句对白。神舟六号起飞后,在飞船从上升段到轨道运行段期间,航天员要经受过载、振动、噪声、失重的考验。严重的话,会影响到整个太空操作。训练有素的费俊龙、聂海胜顺利通过了这一考验。当然,对于航天员来说,艰苦的考验还在后面——他们可能会遭遇到空间运动病的挑战。专家介绍,在多天的航天飞行中,空间运动病发生的概率较高。地面监控人员密切注意着两位航天勇士太空中的一举一动,稍有异样,就会立刻做出反应。
  第一天,一切正常。第二天,正常。第三天,精彩的一幕出现了:费俊龙半蹲在地上,用双手撑住船舱地上的两个固定物,然后突然向前,完成了一个前滚翻!之后,费俊龙似乎意犹未尽,又翻了一个。接下来,费俊龙又接连翻了两个跟斗,而且动作一个比一个熟练。这一幕让监控中心的人员轻松起来,他们知道,航天员完全没有受空间运动病的影响,一切正常。粗略计算,费俊龙翻这4个跟斗大约用了3分钟,以神舟六号每秒7.8公里的速度,他一个跟斗就“翻”了大约351公里。
  2005年10月17日凌晨,费俊龙、聂海胜神采奕奕、面带微笑,迈出了飞船返回舱。那一刻,鲜花和掌声包围了他们,神州大地一片欢腾。从昔日的乡间少年,到如今最耀眼的飞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凭着敢于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实现了个人梦想,更实现了中国几代航天人的光荣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