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谈《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上榜:期待读者关注公共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4:10

徐贲谈《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上榜:期待读者关注公共社会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22日 10:57  新浪读书

  (新浪读书讯)自新浪好书榜(2009半年榜)推出以来,广大读者和网友们都积极参与到此次“好书榜”的评选当中。通过评委和网友们的认真评选,徐贲的作品《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进入总榜单前十。新浪读书专程连线到了作者徐贲,他期待读者不要把它当作一本讨论“全球化”的学术著作,而只是一本关于中国问题的书:

  非常感谢读者们的关注。这对我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使我了解到公共生活中的价值认同、正义和社会之善、公众新闻、承诺和信任、保护弱者、正派社会、人的尊严等等确实是目前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对我今后的写作极有意义。 

  我觉得这本书能入榜,主要还是因为读者们对我书中论及的公共问题有强烈的关切和共鸣。有一位普通中学教师的年轻读者这样谈到读这本书的感想:“(这本书)提示的是这样一个行为逻辑:每一个人都是他所在的文化的建设者。当我们以自己的理性选择分享了某个正确的观念,并使它在合理的程度内达成可供更多人分享的共识,我们便为这个公共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公共生活,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真实存在建构起来的,同样也符合这个行为逻辑,它是否具有凝聚力和亲和力,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相关。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公共行为和言论,相互对待和相处的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或者消解这种凝聚力和亲和力。所以,……你满怀戒备地抱紧自己包坐在火车上,并用不信任的眼神扫视坐在你周围的人,承接了这种眼神的人,便与你一起构建了一个互不信任、互相提防戒备的公共空间,同时一起认同了你们所在的文化环境其包容恶的缺陷,一起承受自我尊严的损伤,也一起伤害了公共生活的尊严。”

  这位读者所说的也是我每次在中国火车站听到广播里说“不要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听到家长告诫孩子要防备陌生人时的感觉。现代公共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在一个好的、正派的社会里我们是不应该随时随地都在害怕、戒备、甚至排斥陌生人的。人们并不喜欢生活在一种凡是陌生人都不能信任的状态中,在凡是陌生人都不能信任的社会里,其实连熟人也是不能信任的。读者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给予希望,期盼有一个建立在承诺和信任关系上的、有尊严、有价值追求的正派社会,这大概是他们欢迎这本书的一个原因吧。

  我期待读者不要把它当作一本讨论“全球化”的学术著作,那种经院式的著作只是写给学者们看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问题的书,我希望它有许多学院之外的普通读者,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位中学教师。我希望读者们多多联系中国问题来读这本书。

  我对于此书的遗憾是原稿中许多引导读者们多多联系中国问题的论述后来都不得不删除掉了。许多地方都被改成了笼统而一般的论述,具体的例子被删除掉了。这当然未必完全是一件遗憾的事,因为愿意思考的读者反倒可以从他们自己的联想中得到更大的阅读和思考乐趣。有评论者说我是“隐微写作”,其实这并不是我的原意。我主张每一个人都诚实、公开地说出他的真实想法,该说的、想说的,就要尽量说清楚。但这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也可以说是我们目前公共生活状态的一个问题吧。

  徐贲给读者的话:

  关心公共生活、社会正义、公民认同,以及人如何才能活得更有尊严,这是我们大家的事情,大家读我这本书,给它以好评,就是在表现这种关心。这是我特别感到高兴和鼓舞的。

  (文/编辑 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