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尔区变迁看调结构(他山之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12:19

从鲁尔区变迁看调结构(他山之石)

本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 人民日报 》( 2010年05月31日   05 版)

  德国鲁尔区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转型,重振辉煌的问题。如今,鲁尔区已经率先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高新技术与创业中心、文化与旅游产业已经取代传统的钢铁、冶金行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发动机。

  为确保鲁尔工业区在未来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州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

  首先,在政府扶持下,鲁尔区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职业培训学院,培训矿工,使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能够从事其他行业。

  其次,灵活转型。无论是原来的煤钢骨干企业,还是其他行业都被迫不断转变思路,适应新形势。汽车、机械、电子、环保和食品行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异军突起。现在,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已占全部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产值占到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约70%。

  第三,加紧人才培养,适应新的产业调整要求。1962年,鲁尔区的波鸿大学建立,这是德国西部在战后成立的第一所大学,现在鲁尔区共成立了5所大学、100多个科研机构,有力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

  第四,鼓励创业。成立多个技术与创业中心,扶持中小企业起步和发展。特别是过去10年,中小企业已越来越多。

  第五,大力进行生态修复,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如莱茵河的支流艾姆施河因采矿被污染,一度被称为“鲁尔区的阴沟”、“德国最脏的河流”,几公里外仍臭气熏天。现在,投资44亿欧元的整治工程进展顺利,艾姆施河流域不仅将恢复其自然景观,还将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鲁尔区还特别重视开发“工业文化旅游”,著名的“关税联盟矿区”已改建成工业旅游基地,并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戏剧、音乐、设计等“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使昔日烟囱林立、污染严重的鲁尔区面貌焕然一新,成了德国一个新的重要旅游区。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但至今这里的失业率仍在12%左右,远超德国平均失业率。而且,由于金融危机,一些新建行业如汽车业也面临重新调整的艰巨任务。这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在德国也是一个不断的、长期的和艰难的过程,对于老工业基地尤其如此。

  (本报柏林5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