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语口号变迁看社会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31:18

从标语口号变迁看社会发展
       

          小时候看到的标语口号,政治色彩特别浓。那时舆论宣传工具不如现在普及,国家机器的运转除了开会就是标语口号了,开会是为了传达“最高指示”和“路线方针政策”,标语口号则是用来把“最高指示”和国家大政方针通俗化、简单化,直接把上级的精神贴到城市农村,工厂公社,部队学校,大街小巷,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遵从。比如“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低革命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看了就让人感觉到剑拔弩张的斗争气氛;“要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有这几个字天天眼前晃,谁敢不公而忘私啊?“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准备打仗”则让人想到时刻 “备战备荒为人民”;“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和“胸怀全中国,放眼全世界”等标语常常激起我们的国际主义热情,天天惦记着去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这几句标语也不单纯针对城里的知识青年,我们那时候上学也是遵从伟大领袖的指示,“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每星期开设了两节劳动课;至于“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抓革命,促生产”、“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是属于工作指导类的,言辞谆谆,简明扼要,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总而言之,那个年代,标语口号几乎成了治国平天下的唯一工具,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记得小时候我们玩一种“摸瞎”的游戏,一个孩子站在圆圈当中蒙起眼睛,其余的孩子依次走到他面前说一句话,让他听声音猜人,大部分孩子居然都选择了喊一句口号,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那句“有命不革命,要命有啥用?”这铿锵有力的口号至今还在我耳边挥之不去。小时候放学后我们常常相约到田地里割草,贪玩的孩子们常常是玩够了才象征性地割点草回家。一次不知道是谁提议,七、八个孩子居然疯狂地砍起已长到半人多高的玉米苗子,边砍边叫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奇怪的是路过的大人们居然也没有阻止的,估计一是害怕阻止了这一“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革命行为可能会遭到红卫兵、红小兵们的批斗;二是觉得“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反正砍的是生产队里的庄稼,又不是他一个人的,虽然那时候天天宣传让人们“向雷锋同志学习”,但觉悟低的还是不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开批斗会,斗争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当过伪保长的后人,他的儿子和我一个班,会前老师安排他上台揭露他爹的“变天复辟”行为,他死活不同意,在那儿一个劲地哭。老师没办法,只好退一步要求他在会上喊几句批判他爹的口号,表明立场和态度,他答应了。会上,老贫农们一个接一个上台发言,纷纷批判伪保长的汉奸行为,有的说到激愤处,一脚把那个伪保长的后人踹到了台下。到该喊口号了,做儿子的脸涨得通红,怎么也喊不出来。老师很严厉地警告他,划不清界限就要开除他。他一急就站起来了,举着拳头高喊:“打倒俺爹!”下面习惯性地跟着喊:“打倒俺爹!”喊完才反应过来,于是就开始又笑又骂,整个批斗会乱哄哄的,开不下去了。驻村的工作队因此很生气,认为是伪保长的后人有意策划,逃避批斗,宣布第二天要把伪保长的后人送到公社去改造。没想到当天夜里,伪保长的后人想不开,用裤腰带上吊自杀了。他的儿子也因此辍学,变得异常沉默。后来我回家时见过他一次,得知他信了基督教,并且做了那几个村庄的教头,天天领着为数不少的一帮人聚会祷告。提起耶稣,他的眼睛闪闪发光,开始滔滔不绝向我宣传信教的好处,其狂热程度不亚于当年批斗他父亲的人们,倒让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遍吹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户外标语口号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先是“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标语代替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接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小平,您好!”等标语大批出现,让人禁不住耳目一新。从这些标语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摆脱了极左思想的干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了高效率、快节奏的全新价值观。我们村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村干部们第一时间把路边“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等“资本主义的尾巴”割去了,刷上了“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十个大字。虽然至今村里也没出几个比尔盖茨等世界首富,但村民们谁也不想太丢人,所以都卯足了劲去发家致富,现在的生活正象文革期间一句标语所憧憬的那样,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村里的标语也一换再换,一会儿说“要想奔小康,电话来帮忙”;一会儿又“要致富,先修路”;再不然就是广告,赵本山在那里一本正经举着一化肥袋子,要求大家“复合肥用华丰”;计划生育检查,就刷“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要想早日奔小康,打工赚钱是良方”、“农民要想不受穷,出外打工才能行”等标语就铺天盖地;新农村医疗合作社成立,又写:“一人交纳十元钱,身体受益一整年”、“疾病导致贫困,防贫先保健康”;三夏时节,标语上写“严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焚烧麦茬,拘留罚款”;若是换上“焚烧秸杆,罚款五千”那就是到了“三秋”了。不用去乡政府了解,只要看路两旁的标语,基本就可以知道乡政府的工作日程。仔细研读乡村标语,别有一番趣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标语口号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对社会关注范围更广,风格更加五彩纷呈。汶川大地震,一句“汶川挺住,中国加油!”,一声“捐出一份爱心、共建一个家园!”、“不抛弃、不放弃!”让多少人泪流满面,那一刻,全中国、全世界的华人心相连,手相握,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奥运会上风靡一时,“点燃激情、放飞梦想”宣示了中国人的骄傲,那一刻,世界有多少人瞩目中国,有多少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当然,更多的标语口号是应用在各项工作中的,如“只生一个好”是说计划生育的,因为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已经意识到人多不仅仅是力量大,还会让本来就不强的国力越来越不堪重负,最终使人口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于是“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句标语开始家喻户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说教育的,在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十分严重,于是“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儿不读书,就像养头驴!”、“初中不毕业,别想去打工”、“不娶文盲妻,不嫁文盲汉!”等标语应运而生,理虽然是那个理,但是读来却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也有些标语血雨腥风让人不寒而栗的:如“宁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个”、 “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打出来!坠出来!流出来!就是不准生出来!”等等,冷酷、蛮横、血淋淋的标语背后体现的是基层干部对人性和群众权益的极端漠视。

 

        近几年,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标语口号也变得温情脉脉,先是路边的草地,以“小草青青,踏之何忍”、“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取代了原先冷若冰霜的“严禁践踏草地,违者罚款”,接着诸如“飞车抢劫,当场击毙”、“谁穷谁丢人”、“乱倒垃圾,全家死完”等标语口号也被“他家也有好几口,你怎忍心下毒手”、“其实,穷人更需要关怀”、“垃圾说:让我离这里远点”之类更人性、更温馨、更和谐的标语口号取代。变化最明显的是计划生育的标语口号,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8年8月2日在其网站上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普遍开展一次清理、规范、更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标语口号工作,全面纠正长期以来计生标语口号宣传上存在的冷漠、强硬、呆板、简单重复、质量不高等问题,代之以能够体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的标语口号。如“中国社会要和谐,人口问题先解决”、“男孩好女孩好,比例和谐更美好”、“让自己更轻松,使社会更和谐”等等,被众多的网友戏称为“计生从良”。这一举动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仍然传递了权力对权利的态度,反映了公权对私权的尊重与保护。通过这些言简意赅、言辞切切的新计生标语,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回归、时代的进步和执政理念的改变

      标语口号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什么样的时代产生什么样的标语口号,不同时代的标语口号可以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发展轨迹。从 “割资本主义尾巴”到发展市场经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知识越多越反动”到提倡科教兴国,从 “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到依法治国,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这一切,都在小小的标语口号中得到了体现。如今,一些不合时宜的、“冷”“硬”标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口号的强制色彩和政治功能正在逐渐减退,也许有一天,标语口号会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那个用标语口号统领和管理社会、实施政令的时代,那些影响过我们的生活、忠实而精要地记录了沧桑世事和社会变迁的标语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