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变迁看投资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20:47

从产业变迁看投资机会

访金融危机对策评估研究中心执行总干事 赫然

        赫然:不要在错误的方向做错误的投资,在中国做投资,判断产业和政策的方向非常重要。关于服务业的好多假设是错误的。中国不能学欧美“被”服务业化。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移动互联网是最重要的投资机会。虽然我们希望有两三个产业能够替代房地产,能够降低房地产在GDP中的比重,但房地产仍然有可能不得不还是中国的支柱产业。


  价值中国:目前中国经济已经站到结构转型的关口,投资人要想更准确地选择投资标的,就必须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方向等有个十分清晰的全景认识。经济结构转型包含着产业结构变化,产业变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产业结构升级,另一种是产业衰退直至逐渐消亡。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度化演进,您认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将走向何方?

  赫然:产业是具有周期性的。过去我们倚重的、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会受到一定的削弱,支撑未来的产业正在形成,这是一个产业更替。不同时代的主导产业寿命都是有限的,一旦过了寿命期就会产生新的产业更替,而这些产业更替是有规律可循的。中国的产业是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这时产业形态上就会有明显的不同。

  目前,关于服务业的好多假设是有问题的。比如一些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超过70%,这就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了吗?中国就一定要达到这个数字吗?这样去比是不对的。这个比例结构是否就标志着国家经济结构最优化呢?不一定。服务业是无烟工业,看不见工厂,这就叫现代化吗?这样就好吗?对这个现象应该反思。我们做过研究,在1948到2000年间,美国净增就业人员7700万,其中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人员占了7300万,占整个国民经济新增就业人员的95%,也就是说,二战以来,美国新增就业人员几乎全部流向了第三产业。具体到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GDP的增长主要是由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来推动的,而传统的批发零售和交通通讯业的推动力在减弱。这是因为美国、欧洲不具备制造业生长的环境,制造业没有竞争力了,所以这些产业转出来,造成这个国家的产业空心化非常严重。它的服务业不得不到80%的地步,这样的经济很脆弱,如果金融风暴一来,服务业就产生了萎缩,需求不足,所有东西都得依赖于进口。奥巴马想增长美国的出口都没法增长,就是因为没有大量的制造业生产来供出口,所以这是“被”服务业呢还是“主动”服务业呢?

  从一个简单的劳动加工增值业变成一个高附加值的业务,这个发展路径是对的,但是这条路在未来是否一定能走得通,是由一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在什么地方,决定了在产业链上能走到哪个定位。所以服务业这种高端的附加增值业天生就注定了一定是在最发达国家,掌握了主要引导权、经济命脉、全球货币资源的这些国家才能够适应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但发展中国家就没有这个希望。发展中国家服务业要达到60%,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追求服务业的增加不符合中国的特点,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这么多的劳动力,必须保证制造业的比重,如果全球一旦发生了重大的军事冲突,制造业才是国家的硬支撑。德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恢复得相对较好,而产业空心化严重的国家,靠放租、金融诈骗来生存的结局就很惨。

  一定要看清楚产业发展的本质、全球产业的周期性。我认为中国的产业变迁会非常有独特性,如果中国的企业真正有创造力,中国的产业可能会走出一条和目前欧美发展不一样的道路,并且也能获得成功。这个事情在假设的前提下并不是必然的,我们还要做出很多努力,同时中国的制度改革要与经济的发展相匹配才行。

  价值中国:您谈到了欧美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很严重,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也有观点认为中国也有一种实业空心化的趋势,您认为是否有可能;如有可能应该怎样应对?

  赫然:只要劳动力不枯竭,从原则上来讲,中国是不太可能有产业空心化这种情况出现的。目前出现潜在空心化危险的是沿海城市,比如说广东地区。由于现在生活水平、工资水平已经很高了,自然这些工厂就可能会外迁,外迁了之后就会造成当地的产业空心化,这和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情况都是一模一样的。香港六十年代是贸易加工,后来成本高了自然就空心化了。香港过去能挣钱是因为过去中国不开放,没有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现在中国都有了,香港靠什么来竞争,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竞争力所在。而在香港,本身就没有制造业的基础,所以香港就想办法发展智慧产业,严格上说,像律师、会计事务所,这些才是香港的主体服务业,但它不是生产力本身,一旦金融危机到来就很有可能导致大量失业。

  企业家是一个社会的根本,像硅谷企业家那样真正去创新的人才是国家的动力。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但是美国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美国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就是它的企业家创新精神,这使得它能不断地产生像谷歌、微软这样伟大的企业。而且,全民都有一个自由的心态,在他的事业发展上有追求。这种东西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标签是不完全相干的,在中国的土壤上照样是有可能产生这样的东西的,你要进行一个概念之下的真正的创新。我们要在制度的层面上真正地去做推动,通过这些东西来保障我们中国的产业变化能够做出一个智慧的选择。

  价值中国:未来哪一些产业将异军突起?而在过去投资的热门产业中,哪些是在现阶段需要减弱的?

  赫然:我个人比较看好新能源产业,这个产业意义重大就在于它能够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这种革命性产业,十年、二十年,才会爆发一次,所以才是历史性机遇。

  从2004年,我就开始关注和介入能源领域,当时我们认为下一个重大机遇就是能源和环保。不管是能源有限论,还是环保主义,都对传统能源方式提出了重大的质疑,由于石油的稀缺性直接关系到能源的价格,这导致了全球期货等价格的波动和投资资本的炒作,这已经成了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如果在能源领域能产生一些新的运用和商业模式,这个产业持续发展20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个产业的总量足够巨大,并能兼顾投机资本和长期资本的不同需求。一般人看到的只是表象,在这个新能源概念背后美国有着非常深厚的长远战略,如果你对石油的价格能产生影响,你就影响了全球的战略利益,它跟社会政治都密切相关,很多战争都与此相关。

  另外,国家现在也在鼓励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它是一种跨学科的概念,更多的体现在国家的竞争力上。在高科技领域,各国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实行高科技封锁,大量的科技都拥有专利,是受保护的,如果要用别人的技术就要向他们交很多钱。现在,国家对新材料专门做了批示,是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这方面是值得投资者重视的。

  此外,很多PE和VC把医疗保健作为五大必投产业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需要享受医疗的周期越来越长,消费就多了。它对很多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广。

  而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加工制造业会遭到削弱,尤其是在沿海地区。我们做了一个重要的判断,中国在下一步变革时,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中下层人民的收入水平,工资必然进入加速上升期,收入提高了必然引起成本上升,如果这时劳动力也出现短缺,就会导致产业外迁,这时做什么样的产业投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要未雨绸缪,现在还来得及布局,过四五年再布局就晚了。

  房地产行业虽然现在还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50名的主要来源,也是中产阶级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但这个行业会发生重大变化的,现在还有很多老板对此抱有很大幻想,还没看清楚,游戏规则会发生很大变化。

  价值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个国家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经济增长的发动引擎,您认为在下一个经济阶段,房地产还会继续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吗?是否需培养别的产业?

  赫然:虽然我们希望有两三个产业能够替代房地产,能够降低房地产在GDP中的比重,但房地产仍然有可能不得不还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在一些城市中,70%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房地产,这个就畸形了,能否降低到30%~40%,但是即使降低到30%,它肯定也是前三名的支柱产业,那我们靠什么产业来填补它腾出来的20%的空间呢?这是一个重大挑战,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靠新技术带动的新兴产业,但这个任务十分艰巨。

  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能源领域,算上中石油、中石化、煤,一直是中国的支柱产业,整个传统能源再加上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加在一起,增长点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关于新技术的创新方面,如果有新的技术使得能耗大幅度降低,这些新兴产业会带来新的生活方式,这个过程中又可以带动一批服务业,基于新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服务业是有创新空间的,这个空间非常大。来源一旦变了,新材料就会出现。比如说太阳能,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转换率太低,关于热源转换这块就有了一种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就需要开发利用起来,这些产业国家就应该给予支持,很多人来买材料,这个产业就发展起来了,在全国需要建一批需要支持这个产业的东西,就会带动一批服务业,新的产业就会发展起来,所以这就是一个制高点性的产业。

  但是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有一个误区。短期的新能源可能挣不了钱,即使到了2020年,新能源占比还是很小的。所以,不要以为新能源投资就一定是指的要投资太阳能,不见得回报就会很高。现阶段,投资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项目,回报更快,风险更小。这里面可以扩展出非常多的东西。

  产业它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能揠苗助长的,一个好的投资者和一个好的总理是一样的,就是要顺势而为,看到有好的趋势就推动它一下,你也不能等着这个趋势出来,你得有眼光,看得出来有没有这个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变数。

  价值中国:我国的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产业一直没有成长起来,您觉得这个问题出在哪里?这里面是否涉及到一个创新的问题,国家是否能包办体制创新,现有的体制是否能走下去?

  赫然:现有体制的创新,国家是肯定不能包办的,国家只能给政策,来加速创新的环境形成。比如说,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美国马上就提抗议,认为这是闭关锁国,妨碍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扩展,其实不只是中国保护自己,国外也一样有自己保护的领域。但如果中国用行政性的垄断手段来保护,制造一个没有竞争的环境,这是不对的。只能是在中国的自主创新中给予更多的经费,贷款扶持,这个是应该的,所以我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力度,而且是给予创新机构更好的、更宽松的环境,来支持它的发展。创新产业能否做成在于能否把硅谷和华尔街结合的模式学到手。美国的创新环境是国际上最好的,创新的关键在于资本、技术和企业家精神的结合,而这三者,中国恰恰是欠缺的。首先,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比较少,中国不太鼓励这种异端,好在企业家精神经过这5、6年的培养,成长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华尔街的在资本上结合这个模式,是中国目前创新产业最大的瓶颈,很多时候有一个好项目找不到钱,有钱找不到好项目,但这不是简单的缺少中介的问题,资本和项目怎么高效的结合重点在高效上,有法律的保障、退出机制的问题,相互之间产业关联的问题,我认为这里面有很多技巧要掌握。

  价值中国:中国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就是国有企业,虽然以前一直在说改革开放后要抓大放小,但是现在又面临着更强的国进民退。在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开头,市场的接受度都是很低的,其收入还不足以支撑开支和继续创新,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国有企业在这个市场上,恐怕想搞创新的民营企业很难生存,而国企的创新能力普遍看来是比较低的,那么应该如何将新兴产业的创新良好地持续下去?

  赫然:第一、我们更多地应该从分析它的趋势、怎样应对这个格局来谈,这样才有实际意义,你要看清楚在现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国企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它会逐渐减少?哪些领域它会加强扩张?这个是比较见功力的。

  第二、分析完趋势,再分析在这个格局中怎样去生存、去创造。中国六十年来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执政党的特点,决定了国企在这个国家中的比例和控制力不会受到削弱,它会在策略上退出一些领域,但是在核心的领域不会退出也不会减少,这到底是对还是错,目前我们还不宜过快地下结论。

  国有化和私有化在历史上是有周期轮回的。从历史上来看,人类的发展总是有个不断摸索、试错的过程,从中国的特点来说,不可能去希望它能够产生一个完全非国有化还能运转得很好的模式。

  国企有它的优点,几个重点的行业,国企依然会控制,在所有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只是希望国企本身的决策机制和经营机制上能够引入一些好的变化,在国企的监督机制和投资机制,国企的全员持股方面能做出一些管理制度上的变革,它是有可能会有好的变化的。

  价值中国:那么在国有的框架下,企业家应该怎么来创新?

  赫然:我们应该寄希望于引进一些制度,作出一些改革,然后在它控制的领域里,能够多引进一些外部机制,使他们在产业方向上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个应该学习美国的军工企业,虽然它是私人企业,但是实际上是跟国家垄断是有密切联系的,实际上政府想控制你就是能够控制你的,不过是让你私人出面而已,所以我们不要被这些表面上的东西蒙蔽了眼睛。这些国有和非国有,有政党相互之间的说法,关键要看他的资本来源和他控制的本质,还有他的订单来源。这是我们比较独特的观点,其实所有权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民营企业家,外资企业家要充分地和国有央企中的某些环节进行合作,充分地创造出双方资源最优化的平台,探索出成功的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既可以借用央企的政府资源和背景,拿到很多订单,同时又实现了民营资本的收益和技术的结合,这里面要解决的就是灰色收入和行贿受贿问题,如果把这个东西用一个好的机制监督起来,这就能产生好的结果。要把能放开的领域都放给民营企业家去进行大胆创新,这需要一些大智慧。

  价值中国:从历史上来看,人类每一次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都得益于技术革命,有学者预测,第四次工业革命很可能是新能源技术,您同意这个观点吗?会否可能是生物技术?

  赫然:我觉得很有可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都是具备这个革命性因素的。生物技术也具备革命技术的潜质,但是要成为技术革命还不到时候,这需要大量的投资,长期的研究,而且还涉及到一些伦理的问题。我认为之所以它的时候未到,是因为伟大的思想家还没有出现。就是生物医学这个领域,它需要的大师级的人,在医学概念上作出重大的理论创新,医学概念解决了以后才能解决药理问题,药厂开发新药的前提是药理的研究思路是正确的,而药理的研究思路又取决于整个医学的重大革新,所以目前来说都存在重大问题,我们认为目前的整个医学体系50%以上都是错误的,虽然有些医学实验室能做得很好,但是他的哲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就停留在错误的框架之下,真是非常悲哀。必须得有大师级的人产生思路,否则很难有革命。

  价值中国: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为代表的“绿色经济”逐渐受到各国重视。人们相对容易能够预测趋势,但是要判断这个趋势何时会成为时代主旋律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您能否预测一下绿色经济时代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赫然:第四次革命虽然很有可能到来,但是并不是说它马上就能成为一种支柱性的产业,它既然是一个历史性的、革命性的变迁,它的发展时间就是比较长的,至少会有20年的周期,2005年才开始提新能源,可能到2026年它才会完善,可能打一半的折扣,2016年,这个产业才会有一定的规模,这个是需要客观的看待的,另外他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他有一个能源的概念,新的思想,新的模式,新的技术出来以后,他会改造传统能源,你要算上石油、石化的衍生品,你要算上这些,这是个非常大的,并不是新能源在替代它。

  价值中国:您拥有很多政府关系资源,对政策也有很好的把握,对于您看好的这些产业,现在哪一些是政策支持配套的?七月底,政府刚对新能源产业做出五万亿的投资规划,将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投资角度来说,哪一类新能源的投资收益率较高,为什么?

  赫然:核能和风电目前从政策上来说都已经非常清晰了,风电的上网并网,基本上框架很清晰,风电怎么挣钱已经很清楚了,不存在重大风险,中国目前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这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环境,国家政策聪明地引导,在管与不管之间拿捏得当,要一个政策支持和导向的。相对来说,太阳能的风险更大。

  如果在核电领域,你能中标,成为垄断企业的合作伙伴,这种收益是很高的,只不过进去的门槛比较高。核电是一个比较细分的领域。所以必须判断清楚投什么是炒作概念的,投什么是挣钱的,这就要看对政策、投资概念、企业特点的理解。技术加关系,以及对订单的把握,这是缺一不可的,比如说核电里掌握某一个环节的,然后他的经营团队里头有比较好的市场关系人员,这里面利润率是很高的。在节能改造方面市场机会是非常不错的,虽然不一定能上市,但是作为企业家个人去做,挣几千万没问题,但是节能这个领域投资的难点在于诞生一个几十亿级的公司比较难,出不了太大的业绩。

  价值中国:怎样去判断一个新兴产业的市场是否成熟?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发展延伸,正在蓬勃兴起,您对此产业怎么看? 

  赫然:随着技术大量的涌现,商业模式大量的出现,有了好的技术加好的商业模式,形成一个大规模的规模化用户群,这个市场就成熟了。

  除了新能源,移动互联网也是一个大趋势。整个互联网作为一个大的产业还在成长,只是处于青年期,青年期之后还会不断有创新出来。其实,移动互联网也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在前面加一个移动,只是基于中国的特点,特别强调一下移动互联网一定是未来的战略产业之一,基于手机用户、移动环境下的整个互联网特别重要。五年以后,可能所有的互联网都是移动互联网,而中国在这个领域恰恰有自己的先天优势,中国移动是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公司,中国在移动方面的创新人才是最优秀的,在这个领域一定会诞生出世界一流企业。所以我认为移动互联网一定是更重要的投资选择。

  无线网络虽然我们以前都提过,但是我们现在提的移动互联网跟这个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五年前,我们就提过这个,那时没有人意识到手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会发展到这样一个关键性时刻。

  我们更多的是在投资的层面谈移动互联网,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商业模式是什么。用户需求、商业模式有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就真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