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的人民大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8:59
 
长春的人民大街
 
人民大街是长春市区的主干道之一,北起站前广场,南至绕城高速公路,正南正北贯通市区中心,全长13.7公里,是市区最长的街道。除了站前至胜利公园的北段为36米宽外,其余宽为54米,是市区最宽的街道之一。市区宏伟的建筑、主要公园、绿地,多在它的两旁。人民广场是最大的市中心广场,连结通往市区各个方向的多条主要街道。
这条街的建设,先后历时90年,经过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远在1907年日本就在长春开办“满铁附属地”,开始有规划的市区建设。按当时日本人的规划,修建起站前至胜利公园东北角、头道沟北沿的一段。这一段的全长只有1公里左右;仅占整条大街的十三分之一。规划设计的当时,在道路宽度上有过多次反复。最后确定路宽36米。36米宽的街道,现在已经狭窄了,但在90年前,汽车刚刚出现,客货运输都处在以马车为主的时代,路型修成以后,对于只有几千人口的长春“满铁附属地”来说,显得过分的空旷,当时很不为人们所理解。
这条街道,最早被日本人按中国式地名命名为“长春大街”。1922年,日本殖民当局,把满铁附属地的街路名一律改成日本式名称,因此更名为“中央通”,意为中央大街。
东北沦陷以后,长春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中心,日本人进行了大范围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为接续已经建成的“中央通”,作为市区的纵向中央干道,决定向南延伸,并且命名为“大同大街”。从胜利公园门前往南,路宽扩展到54米,分成快慢车道,有4条行道树组成的绿化带(也是分车带)。因为日本人在规划上采用了环状平面交叉的体制,所以在这条大街上共有6座圆形广场,既是回车岛,也是绿地。工程建设大体是:1932年开工,1933年修到人民广场附近;1935年至1936年到达解放大路口;1937年至1938年到南端的卫星路口;1939年以后,无大变化。工农广场以南的路段,只完成了快车道,没有绿化。人民广场以南的人行道,没有铺装路面。车道全部采用贯注式的沥青的人行道,大部分是碎石基础,局部采用无筋混凝土基础。1941年以后,日本人因经费短缺,只能维持原状了。
抗战胜利后,苏军进驻长春,在人民广场中心为自己修起了一座空军纪念塔,把这条街更名为斯大林大街。1946年5月,国民党占据长春以后,把街道分成两段,改北段为中山大街,南段则按蒋介石的名字改为中正大街,中心广场也同时改称中正广场。1948年长春解放之后,恢复斯大林大街之名。1996年5月1日更名为人民大街。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春人民的精心改造、翻修,现在人民大街宽敞、平坦。春日繁花似锦,夏日绿树成荫,冬日银装素裹、配以两旁高大的现代化建筑,大街已成为一条彩色的河,成为春城人民的骄傲。
(长春市档案馆征集利用处摘自《长春史话》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