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凡:科学是民主的温床 民主是科学的保障(炎黄春秋2007 年第9 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03:21
科学是民主的温床 民主是科学的保障
章立凡
“科学的发展观”是当今中国大陆的主流话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举国上下不会有异议。本文要说的是——民主也是发展观, 科学与民主, 是社会发展观的两个方面。
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 自五四运动迄今,“科学与民主”历来相提并论,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大国”( 且慢侈谈“崛起”) ,没有科学或没有民主,都是无法想象的。最近, 胡锦涛主席着重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历史上有科学而无民主的“大国”, 不是没有出现过。例如法西斯德国和极权主义的前苏联,科学不谓不发达, 却难逃崩溃命运, 殷鉴犹自未远。返观本国历史, 古代科技文明有“四大发明”, 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但封建专制主义崇尚道统而鄙视科学, 斥之为“奇技淫巧”,最终在西方科技文明的坚船利炮前败下阵来。可见, 没有民主也会窒息科学的发展。
中外的专制政体, 不论有无科学这个“第一生产力”帮忙,都逃不出“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在1945 年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宣称:“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我们已经找到新路, 这条新路, 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在这一时期的毛泽东著作中, 对民主宪政、自由和人权等都有充分的表述。由是看来,他在野时是认同民主的发展观的。
毛泽东多次表示过对发展科学的重视, 对科学家的态度也远比对人文学者宽容,即便到了“文革”时期, 仍主张“理工科大学还是要办的”。他在1956 年提倡“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就与反对苏联在遗传学领域抬高米丘林学派压制摩尔根学派有关。如果言行一致,“双百方针”就不仅限于文化上的指导意义,同时成为科学与民主之社会发展观的组成部分。
遗憾的是, 当处于执政地位并垄断了社会资源后,对民主的说法开始变调:“民主这个东西, 有时看来似乎是目的, 实际上, 只是一种手段。”毛泽东此后的一系列作为, 就越来越偏颇了。没有民主, 就难于有科学决策,“反右”后没有人敢讲真话,才有了全党全民头脑发昏的“大跃进”, 造成了2000 万的人口负增长。
在全国大饥荒的背景下, 中国研制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无疑是科学成就, 但“就算是死一半人, 剩下的一半人还可以在废墟上重建我们的家园”的豪言壮语, 决不是科学的发展观。利用“大民主”手段发动“文化大革命”, 推翻了依照宪法选出的国家主席,也决不是民主的发展观, 因为“文革”不仅违宪和侵犯人权, 而且将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正如邓小平所说, 毛泽东“违反了自己正确的东西”,这也是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早有定论的。共和国的历史教训已经证明: 科学与民主不可偏废, 如若没有民主, 即便倾全国之力尽科学之成就, 发展观也仍然是不科学的。科学与民主发展观的缺位,令中国大陆的现代化进程至少推迟了二十年。某些人至今不许触摸历史的耻部, 但一个不知反省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更谈不上发展观。
中国在“文革”结束后告别“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工作为中心”后,改革开放中的发展观问题一直没有妥善解决: 靠领导“拍脑门”决策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比比皆是;伴随经济繁荣产生的官场腐败一发不可收拾; 资本二度原始积累的罪恶,左右两方都在强烈抨击;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贫富悬殊, 令改革备受争议。
有卫道士以“黑窑奴工事件”为口实质疑改革,谴责人吃人的剥削, 疾呼腐败将致“亡党亡国”, 抵制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他们也在伸张自己的民主权利, 同时却拒绝反省僵化的意识形态,
反对政治体制上的民主探索。这些同志们对亡党的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找到了病开错了药: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农业社会的乌托邦主义已无路回头, 中国改革绝不可刹车倒退, 中国也绝不会灭亡。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原罪, 是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到共和国成立时, 已历时一个多世纪。建国时确定的经济方针, 是私人资本主义还要发展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决策者急于进入社会主义, 提前发动对资改造, 消灭了市场经济,接下来发动的“大跃进”和“文革”, 带来了深重的经济、政治灾难。我们的发展观出了问题,才使现代化吃了夹生饭, 生产力发展低下的后果是平均分配贫困, 人民没有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鉴于这种历史教训,中国在1980 年代回到原先的出发点, 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改革开放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 资本开始了新一轮原始积累,同时也成为政权滋生腐败的营养源。社会转型的前后反复, 令资本犯下两次原罪,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社会成本重复支出, 这是以往发展观缺少科学与民主造成的。政府未能“节制资本”,需要质疑的不是改革, 而是有待体制的改革。
我国历史上缺乏民主传统, 公权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特权很容易垄断资源, 无偿的剥夺比有偿的剥削更可怕。激起全社会公愤的黑窑奴工事件, 本质上是社会人权问题。一些地方政权的黑社会化, 其实是会党政治传统的孽种。贪污、浪费和官商勾结下的巧取豪夺,侵犯的是公众的财产权利; 危害人民利益和健康的伪劣产品, 是对财产、人身权利的双重侵犯; 以邻为壑罔顾民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侵害的是中华民族及其后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追究产生这些社会罪恶的根源,归根结底在于没有让人民强有力的来监督政府。惟有人民有权, 才会政府有能。
目前处于“工程师治国”时代的中国, 比起“外行领导内行”时代已是一大进步。工程师的思维特点,是设计周密, 计算精确, 专业性强, 如今各种社会项目率以“工程”命名为时尚, 不谓无由。但社会是发展中的活体, 而非钢筋水泥浇筑的工程, 没有百年不变之理,体制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将社会建设视为工程, 难免囿于“技治主义”的视角而“以手段为目的”, 亟需拓宽人文视野, 着眼于道德、文化的重建, 建设一个公民社会。
在“文革”造成的道德文化真空下, 信仰出现危机,全民趋于功利, 科学未能免俗。决策过程中流行一时的“专家论证”, 如今已大大贬值, 于是封建文化沉渣泛起, 欲乘机填充社会工程架构中的思想空间。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低层次组合,前途仍然是“科学与专制”, 社会不可能良性发展。没有民主撑腰, 科学与文化在专制之下都是婢女, 在利禄面前只有腐败。中国科学拿不到诺贝尔奖, 学术出不了大师,原因就在于此。
上文已经指出, 以科学技术辅佐专制, 中外历史不乏先例。今年流行于民间的奥斯卡获奖片《窃听风暴》( 又名《别人的生活》) , 是监控思想的又一范例。自由表达和交流思想, 是一项基本人权,科学理应服务于社会的文明开放, 科技工程在公权力下介入亿万公民的生活, 只会增加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随时“触及灵魂”的时代早就结束了,控制思想的科学技术, 是对科技文明与进步的莫大讽刺。
以“赛先生”挟制“德先生”或以民生换民主,都不是很健康很完善的社会发展观。从“八亿人口,不斗行吗?”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 是执政理念的进步。从“科学的发展观”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框架日趋完备, 科学、民主和法制都讲到了,关键仍在于实践。对政治体制的选择与改革, 不仅仅是执政党的事, 更是中国人民的事。全体公民根据宪法享受自由并行使权利, 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监督, 公平分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
科学是民主的温床, 民主是科学的保障,民主和科学一样, 是社会发展观的两个方面。“科学与民主”不仅是人类的普世价值观, 也曾是中国社会各进步阶层的社会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快五十八年了, 理论界不久前还在清谈“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样的常识,我不知是喜是悲……
来源:炎黄春秋2007 年第9 期  来源日期:2007-11-2   本站发布时间:2007-11-2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18127
章立凡:科学是民主的温床 民主是科学的保障(炎黄春秋2007 年第9 期) 《炎黄春秋》:言论自由是民主的必要条件 凯迪社区-猫眼看人-[转贴]炎黄春秋9月刊:言论自由是民主的必要条件 最重要的是落实科学和民主 张千帆: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民主与科学 2009年第6期) 闵良臣:敢于怀疑和批评革命领袖的顾准(民主与科学 2007年第1期) 高放:科学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高放:科学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转贴]季羡林先生,现在我们要的是科学、民主! 萧克:党内民主缺失的教训/炎黄春秋 田纪云:国务院大院的记忆(《炎黄春秋》2007年第7期) 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 (《炎黄春秋》2007年第4期原文) 高高在上的“民主”和“科学” 高高在上的“民主”和“科学” 高高在上的“民主”和“科学” 高高在上的“民主”和“科学” 《民主与科学》2007年第2期出刊 任鸿隽“科学”理念的社会意义/张绪山/炎黄春秋 科学与艺术是统一的,道德信仰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民主与法治是统一的,人文政治是民 王也扬:劝君少颂秦始皇(炎黄春秋 2007年第4期) 韩磊:关于三峡的一场“御前辩论”(炎黄春秋 2008年第10期) 孙振:文革后期我与四川省委书记的交往(炎黄春秋 2008年第10期) 惊动邓小平的一桩大案 《炎黄春秋》2004年第12期 韩磊:关于三峡的一场“御前辩论”(炎黄春秋 2008年第10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