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科学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4:54
科学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高放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102】【字号:大中小】
我学习十七大报告之后,体会最为深刻的就是深切感受到科学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
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异常丰富,中心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很多新内容。我学习之后,体会最为深刻的就是深切感受到科学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必能增强社会主义的活力
社会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更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它本应有强大的生命力,可是为什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只存在74年就灭亡了?它为什么失去了生命力?
苏联共产党从1917年夺取革命胜利到1991年自动解散、社会主义大厦土崩瓦解,只经历了七十四年。苏共一向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尽管它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然而它最终黯然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严重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缺少科学指导,就缺少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是以马克思发现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作为坚实基础;社会主义必须要拥有资本主义开创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强大的工人阶级实力才能建设成功。俄国是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才发展资本主义的落后国家。在1917年特殊历史条件下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理应依靠工农政权经历更长过渡时期,尽快增加生产力总量,壮大工人阶级队伍,彻底清除封建主义余毒,利用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是从1929年起苏共领导人却急于用行政手段和群众运动消灭资本主义,加速农业集体化,到1936年宣布建成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这是背离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的。
这个特殊规律,依我研究心得可概括为四点:①首先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彻底清除封建主义余毒,不仅限于经济关系(如消灭地主贵族阶级土地私有制,改造小农经济),还包括上层建筑(如消灭君主专制、官僚特权制、等级制,克服大民族主义等)。②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方面,吸收其多种文明成果。③不能急于建成社会主义,要尽快提高生产力总量,提高国民文化、文明素质。④更不能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可加强共产主义教育。
我认为苏联到1936年只是建成低标准的社会主义。苏联社会长期存在三大矛盾:第一,过“左”的路线和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同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自由的矛盾;第二,党政官僚特权集团同人民大众的矛盾;第三,大俄罗斯主义同各族人民的矛盾。苏共领导人长期认识不到又无力解决这三大矛盾,所以导致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社会主义制度亡命。只有全面、深刻认识苏联模式根本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种种弊病,并且切实克服这些弊病,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经历了四个阶段。毛泽东最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集中体现在他于1956-1957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重要文章中。但是由于从1957年起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转向“左”的方向,后来又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毛主席的正确探索未能付诸实践。随后,我国实践的社会主义比苏联模式更加严重背离科学社会主义。
1978年我们党端正了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通过拨乱反正,正本溯源,比较系统地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始。其主要之点就是:强调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对过度集权的经济、政治、科技、文教体制进行根本改革,对外由闭关锁国改变为全方位开放,由传统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确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发展有益于国计民生的非公有制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依据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所以它具有强大生命力。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了精辟论述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续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极大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科学发展观究竟有哪些理论创新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民为本,以人民大众为本,以包括你、我、他(她)在内的所有个人为本,要关心全社会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工作、生活、学习、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阶级出身、阶级成分为本的传统观念。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要依靠全体人民大众,要使人人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使人人都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全体人民大众的福祉,要使人人都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发展的成果要归全体人民大众共享,而不是只归少数富豪和权贵分享。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阐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最根本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根本动力。苏联曾经以工农为本,动员亿万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光辉业绩。可惜苏联共产党从上世纪30年代起培植了党政军高薪官僚集团,到50年代初斯大林后期,其工资待遇已经与低薪者相差50多倍,到8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后期,又扩大到相差100多倍,权贵们除高薪外还享有住宅、特种供应等诸多特权。正是这种以官为本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90年代初,最终被苏联人民群众抛弃了。
可见,以人为本是针对克服以官为本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弊病而提出的,体现了中国模式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官本位”的现象在当今中国还明显存在。只要狠下决心从体制改革入手,切实消除官本位,真正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必能充分调动十几亿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能极大增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里所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主要是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往通常是讲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建设,十七大报告把社会建设单独列为一个方面,我认为这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社会建设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自治能力,促使社会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可以说,社会建设的成就最突出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我曾经用四句话对社会主义作出顾名思义的阐释。我认为社会主义理应是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靠社会出主义,由社会显主义。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旨在以整个社会进步为目的,社会主义正是为了要使整个社会得到全面均衡发展,社会主义要靠全社会人人出主意,从而集中为系统的“主义”,社会主义要由整个社会面貌的真正不断改善来显示其优越性。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长期不重视社会建设,由国家垄断包办一切,社会缺少活力,发展缺少全面协调可持续,偏重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忽视民生问题,而且忽视民意,只靠少数精英出主意,只靠严密控制的媒体片面虚假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正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创新,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它必能极大增强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里所讲的统筹兼顾,最值得重视的是在统筹兼顾国内各个方面的发展中,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绝不能只顾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而破坏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文件中论述了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也就是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并举。事隔二十年之后,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文件中进而增添了“政治文明”的新内容。现在十七大再继续创新,增加了“生态文明”。这表明我们党对文明的认识在不断扩展和深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四位一体齐头并进,并驾齐驱,就必能把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具有现代文明特色的现代化国家。
目前,建设生态文明是特别紧迫的当务之急,因为近十多年来很多地方急于追求生产增长已经使生态环境破坏得很严重,而且有的地方出于本位主义和保护主义,拒不向人民透露真实情况,甚至还阻挠、打击媒体揭发,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能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造成严重恶果。我们千万不能忘记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轻视生态文明,早就知道这个核电站技术不过硬,工程不过关,迟早会出问题,然而玩忽职守,不及早采取措施。核爆炸发生后又封锁消息,不及时疏散附近居民,事隔四天之后,由于西方早已披露才被迫公布,结果造成20万人先后死亡。这个悲惨事件使苏共和苏联政府大失民心。难怪有人认为苏联不是灭亡于1991年12月25日,而是丧命于1986年4月26日这一天。切尔诺贝利事件可以说是苏联的恶性自杀行为,非常值得我们一些地方的党政干部深刻汲取教训!
从广义来看,生态文明它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和第四种文明社会形态。人类社会最初是渔猎和采集文明,它经历了几百万年。大约一万年前开始第一次产业革命,形成农业文明。大约二百多年前开始第二次产业革命,形成工业文明。近年来开始第三次产业革命,将要形成生态文明,它要使农业、工业都生态化,还要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业,使人类社会达到更高的文明形态。当前只要统筹兼顾,四个文明尤其是生态文明的发展,就必将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第四,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紧接着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进而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就把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与其战略目标紧密结成一个完整的理论。这次在十七大文件中,对于如何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达到社会和谐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且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奋斗目标写进了新党章的总纲部分。不仅如此,在党章中还写明: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事务中,要“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即是说,十七大所揭示的科学发展观,对内要构建和谐社会,对外要推动和谐世界,科学发展的目标是内外双和谐。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来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夺取政权后,要经过较长过渡时期,尽快增加生产力总量,逐步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资本家阶级、消除阶级对立,只有结束过渡时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之时,才可能构建和谐社会,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胜利、在各国都消灭了阶级对立之时才可能建设和谐世界。1936年苏联在生产力欠发达的条件下加速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宣布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后,曾经自认为苏联社会“没有阶级冲突,呈现出一幅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友爱合作的图景。”(见《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37页)也就是说呈现出和谐社会的图景。实际上当时苏联是采取高压手段,惩罚、消灭一切敢于发表不同政见者,社会内在矛盾异常深刻。苏联还长期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对抗、争霸方针。
从1991年苏联剧变中汲取教训,我们党现在能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非公有经济和不同社会阶层的条件下就敢于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依法治国的方法尽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同时还敢于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资本主义列强的条件下,善于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长期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国际法和各种多边协议、双边协议,既合作又竞争,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新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必将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这四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确实是继续创新。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理论正由于它的理论基础是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是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当前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生机勃勃的活力,必能证明科学是社会主义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二、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的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不仅首先强调科学,而且异常重视民主。所谓民主,简而言之就是主权在民,这是区别于主权在君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另一种国家政治制度。不能简单地说,民主共和制度一定比君主专制制度优越,这两种政治制度各适用于不同的经济基础。君主专制制度适用于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民主共和制度适用于商品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古希腊、古罗马因处于爱琴海、地中海沿岸,商品市场经济较为发达,所以首创了民主共和制度。只有到近现代社会化、工业化大生产的商品市场经济获得大发展之时,民主共和制度才成为较为普遍的国家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要继承并超越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是民主共和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命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民主共和国与君主专制国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区别有三点。君主专制国实行君主个人集权制、皇位终身制与指定继承制,民主共和国实行权力制约制、职务任期制与选举接班制。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工农在革命中创造的苏维埃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苏维埃本是俄文cobet这个普通名词的音译,意为会议。1905年、1917年产生的工农代表会议,取代了西方那种议会和俄国立宪会议,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后来不仅是立法机关,而且还拥有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列宁作为党的最高领袖只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即政府总理。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即国家元首先后由加米涅夫、斯德尔德洛夫、加里宁担任,1918年春设国家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托洛茨基任军委主席,1922年4月3日十一届一中全会设总书记,由斯大林担任,旨在实行党政分开,总书记是党中央书记处首脑,专管党的工作,不在政府兼职。可是俄国沙皇君主专制有370年的传统(1547-1917年),专制主义渗透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来了。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以总书记名义独揽全党大权,到1941年进而兼政府总理(人民委员会主席,后来改名为部长会议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从1922年任总书记到1953年逝世,任职31年之久,1952年实际上指定曾任他秘书的马林科夫为接班人)。斯大林还破坏党内民主,把列宁坚持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变成每隔二、三、四年甚至相隔十三年之久才召开一次,把中央政治局这个中央常设三机构之一变为全党最高权力机关,把党内很多与他持有不同政治理论观点者作为阶级敌人加以肉体消灭,把本来有党内民主的苏联共产党变为个人专制政党。斯大林严重破坏法制,在30年代大清洗中滥杀、滥关300多万党政军高级干部。斯大林破坏社会主义民主的作法对社会主义国家有广泛、深远影响。苏联东欧发生剧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长期缺少社会主义民主,所以最后被迫转到资本主义民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历史经验,于1979年3月31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2002年党的十六大文件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20多年来我国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七大报告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比之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更进一步,更高一筹,更加重视民主。1987年十三大就提出以党内民主来推进人民民主,2002年十六大又重申这一点。近五年来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均有所前进。现在十七大文件表明我们党对民主的认识更深化了,提高到了社会主义生命的高度。
我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包括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和多党合作的党际民主三个方面。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十七大有很多新提法、新举措。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十七大进一步发展了“党员主体论”,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分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肯定党员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肯定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人翁,即党内应当由全体党员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机关应当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听取全体党员的意见,经常接受全体党员的监督,这是党内民主的根本原则。党章规定党员享有参与权、建议权、批评权、检举权、表决权、选举权、罢免权、被选举权、控告权、申辩权、保留意见权等等,任何一级党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十七大特别在改善选举制度方面采取新举措: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这些都是党内民主的进步。
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党代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按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党建理论,党代会理应实行年会制,以体现党的权力中心。1956年八大我党党章规定实行年会制加常任制。可惜1969年九大改定为五年制,即要每隔五年才召开一次党代会。从1980年起我就建议恢复八大规定。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党代表任期制,使党代表在闭会后还履行代表职责、行使代表权利。海南省已采取党代表列席省委会的做法。十七大还决定在县、市级继续进行年会制与党任制试点,实际上20年前已开始在浙江省椒江县开始试点,后来江苏、四川等省都已试点,效果很好。今后将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创新形式,规范秩序,为全面推行年会制和常任制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但愿十八大能恢复代表大会年会制与常任制,那将是党内民主迈大步、大发展。现在中央全会起了党代会年会制作用。中央委员会本来只是党代会执行机关,不能与党代会并列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或领导机关。
三、实行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的制度。政治局是中央委员会核心机构,并不是比中央委员会高一级的权力机关,它理应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并接受中央监督。可是以往这一点并不是很明确,因此并没有真正实行。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这是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这表明党中央权力结构的归属问题得到实际解决。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第27条明文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这样就能使党的权力结构从上到下都理顺了。
四、实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重要干部任免采取票决制。从表决制到票决制,一字之差,表明党内民主的重大进步。2002年7月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已决定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十六大以来已扩大到决策方面也实行票决制,十七大明确规定实行票决制,这为党的科学、民主决策和选拔干部提供了制度保证。以往采用表决制时,往往是举手表决,而不是无记名投票表决。这样就使得在第一、二把手表态后,其他委员难以或不敢表示不同意见,只好勉强举手,随声附和。以致一些地方有这种说法:“第一把手绝对真理,第二把手相对真理,第三把手以下只好服从真理。”这样在真理面前就不是人人平等。所以一些地方时常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下级就重大决策或人事安排作出决定报上级后又有人向上级反映不同意见。票决制使民主集中制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得到保证。十七大还提出要健全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制度,完善对干部的考核和巡视制度,这些都是扩大党内民主的举措。
五、扩大基层党内民主。江苏、四川等地方乡镇以至县市常委换届已采取公推直选党委书记或党委会成员的做法。有的用“两票制”,先在群众中试选,再在党内直选,或“两推一选”,由党外群众和党员两方面推荐候选人名单,再进行直选。如果再进一步做到在差额选举中进行公开竞选,那样民主选举制度就会更完善。即使在乡镇基层级群众对候选人较为了解,选民也要在听取候选人发表竞选讲话后作出选择。
在发展人民民主方面,十七大也有新认识、新举措。主要也有以下五点。
一、十七大不仅响亮地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而且对人民民主的内涵有新的提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就是新提法。人民有知情权,政务就要实行公开,现在出版有《中国人大》、《国务院公报》等报刊,让人民知道人大与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如何进行。人民参与国家大事有多种方式。表达权就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现在还增加了网络自由权。
二、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实际上这里讲到了三权关系问题,我国不能照搬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但是我们既有三权相互制约,又有三权统一和相互协调,这比西方单纯三权制约更优越。决策权在人大、执行权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监督权在人大,也在人民群众,司法权在检察院和法院。我国的“一府两院”都由人大产生并向人大负责,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又受人民监督。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往缺点是未解决好党政关系,要改变以党代政的传统体制,改善党的领导,党要由从上而下直接领导转变为从中深入间接领导,即由党选派到人大、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去体现、贯彻党的领导,使人大和政府能独立发挥作用。
三、改进人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我国选举法已修改多次,已逐步增加农村人口代表的比例,但是还有很大差距。苏联1936年第三部宪法已实行普遍、平等、直接、秘密选举,即苏联消除城乡工农选举人口比例差别只经过19年时间的过渡,从原先城市人口2.5万、农村人口12.5万选出一个代表,即从一比五变为城乡完全平等。我国已建国50多年,应该尽快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十七大还提出要“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也就是要使人大代表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四、改进政协制度。政协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54年前后有变化,1954年第一部宪法实行之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4年之后政协变为统一战线组织。十七大提出“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我认为这里说的“把政协纳入决策程序”最为重要,这样,政协就不再是光“拍手”(群众中流行这种说法:“党挥手、政府动手、人大举手、政协拍手”)。我认为政协要朝着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的方向发展,告别其提议与决议不具有法律效力,改变其只供党的领导人参考的现状,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
五、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村民自治广泛实施之后,乡镇基层政权以至县市级政权已在江苏、四川等省试行公推直选乡镇长、县市长。在实践中,虽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趋势是好的。差额选举已取得经验,还要进一步开展竞选。不必担心在差额竞选中共产党会失掉领导权。目前可先采取候选人必须是共产党员的做法。1940年延安选举边区参议员已开始共产党员之间展开竞选,那时公推出三位著名共产党员即徐特立、周扬、郭化若为候选人,最后郭化若将军当选。事隔60多年后,我们应创造条件开展党员之间竞选。
在党际民主方面,十七大指出:“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2007年已选拔两名党外干部:中国致公党副主席万钢与无党派人士陈竺,分别担任科技部长和卫生部长,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党外干部担任正部级干部。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必能得到更大发展。
苏联东欧失败源于缺少科学与民主,所以社会主义丧命夭折。科学与民主不可分割,科学只有以民主为基础才能繁荣昌盛,民主只有以科学为指导才能硕果累累。民主还需要以法治为保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我们党自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强调的长期执政、永葆执政青春活力的三大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如载人航天、“嫦娥”奔月、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这岂不是惊“天”动“地”的巨变吗?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总之,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能增强社会主义的活力,使之更有生机和活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不断茁壮成长。
高放学术小传
高放,1927年2月4日生于福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由国务院总理批准,被授职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全国首位国际共运史博士生导师,历任国务院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著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等,计400多万字。《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称其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家”,《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称其为“政治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来源:北京日报  来源日期:2008-1-14   本站发布时间:20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