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八股调”要不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7:37:09
吴建民:“八股调”要不得 2009年06月22日09: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时下,经常听到人们对我们文风的议论,他们把有些讲话和文章称之谓“八股调”。我任上届政协委员期间,在界别委员会的会上,也有不少委员认为,改变文风迫在眉睫。

  “八股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会讲话拖沓,写的文章冗长、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听众听了上句,就知道下句要讲什么;听了后句,忘了前句。云里雾里,抓不到重点;回味起来,味同嚼蜡。二是文章和讲话不看对象,脱离实际,“目中无人”。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一样的口气,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完全不理会听众的心理。    

  为什么会产生“八股调”?我想主要是一些官员对上级指示的精神或中央文件不去深入研究,而是机械地理解,讲话惟恐出错,因而追求四平八稳,照本宣科,轻松而又保险,不会丢“乌纱帽”。他们不是实事求是,灵活运用,而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有时为了显示水平比群众高,讲话或文章中插入一些深奥的、令人难懂的术语,老百姓越听越糊涂。

  此外,也有学风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神州大地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现象。一些官员之所以在新形势下“失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好好学习,对新生事物不熟悉,没有与时俱进。

  我相信,“八股调”是短命的,讲话没人听,写文章没人看,怎么会有生命力呢?

  前些天,我到人民日报社,就改进我们的文风话风作了一次谈话。我的谈话在《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发表后,我正好在广州出差。有一位领导特地从外地给我打电话,表示赞同我的观点,认为我的讲话切中时弊。他说,有些领导会讲话,有的则是“八股调”,“八股调”越讲越丢分,损害党的威信,甚至影响党的执政能力。

  我觉得他的看法一针见血,值得我们深思。

  怎么才能改进我们的文风?首先要了解读者或听众。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给外国人讲,给市民讲,给记者讲,给学生讲,给干部讲,他们的文化背景、专业素养、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要有针对性。

  其次,要开门见山,多用短句子。我在联合国听过很多人演讲。好的演讲,基本都是直接切入正题。因为时间很宝贵,你来七八个尊敬的某某,两三分钟过去了,人们听得烦。而且最能打动人的,往往不是非常复杂的句子,而是简单明了的话,短句子是有生命力的。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了三个“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立即激发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大家一听就明白 “不折腾”是什么意思。

  另外,要有“干货”,你想说明一个问题,原则是必要的,但是为了说明原则,你必须有几个生动活泼、有说服力的例子,这样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印入读者或听众的脑子。而生动的例子要自己去搜集,当懒汉,不思考,不深入现实生活去搜集例子,肯定不会有什么“干货”,那只能是套话,车轱辘话,令人厌烦,白白浪费别人和自己的时间。

  综上所述,“八股调”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我看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外交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