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劝贪官多读书 首次回应假捐款:他们乱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48:29
余秋雨劝贪官多读书 首次回应假捐款:他们乱讲

    香港作家联会五月十六日举行第十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内地著名作家余秋雨出席並作即席演讲。 中新社发 罗光萍 摄

  上个月底《北京文学》杂志编辑萧夏林发表博文,对余秋雨宣称已为灾区捐款20万元提出质疑;之后,易中天连发三篇博文质疑余秋雨,称公众人物不能诈捐。至此余秋雨陷入了“诈捐门”。10多年来,余秋雨一直烦心事不断,“石一歌写作组”、“文字硬伤”、“青歌赛口误”、“地震含泪劝说”,就像他所著的《文化苦旅》的书名,余秋雨也经历着漫长的内心苦旅。“诈捐门”之前的争议,虽然每一桩都没有定论,但余秋雨似乎都能够安然化解,论争之后,这位文化大师,照样旅行、演讲、出书,似乎这些争议只是他文化旅途中的一些点缀。与这些日渐过去的争议相比,“诈捐门”似乎更棘手些,因为它无关学术,无关历史,它是现实,它涉及到的是灾区,涉及到的是钱。捐,还是没捐,看似简单,却关乎的是一个人为文为人的根本——品行。

  这是很难迈过的一扇“门”,但余秋雨依旧步履轻松,6月22日,他做客镇江图书馆“文心讲堂”,畅谈“生命因阅读而宁静”的同时,并不避讳这扇“门”。演讲之后,在快报记者追问下,他更是以一句“他们乱讲”,以及之后的侃侃而谈,完成了他自“诈捐门”爆发以来对此事作出的首次正面回应。

  记者手记

  “大师”的背影

  镇江图书馆,“文心讲堂”,座无虚席。

  余秋雨惯有的幽默和激情不时博得阵阵喝彩。三小时内滔滔不绝,他没喝过一口水,从其脸上漾着的笑意中,记者实在找不出一丝因“诈捐门”带给他的沮丧。可是,大师也未必真能放得下,演讲中他三番五次主动扯起捐款事件,有意无意张扬他的平静。一如他的博客,随着“诈捐门”事件的进展不停更新,悄悄地做着回应:先是6月8日发表声明,余秋雨捐款20万元不是修建希望小学,而是新建三所学校的图书馆;6月17日,余秋雨博客中又出现一个“警察的智力游戏”帖子,“一位安徽警察笑眯眯地给我出了一道智力游戏题:一个盗版起家的人突然对别人的捐款账目产生了兴趣,你猜为什么?我回答说:据美国报纸报道,当今小偷最喜欢看的,是时装杂志。不是他们品位提高了,而是查看新出时装的口袋缝在哪里。他们甚至认为,时装设计师的动机也十分可疑。人的目光,因职业而异。”网友提出,这是暗讽易中天靠盗版起家,仅是一教书匠,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没有品位,只是像小偷一样关心别人的口袋;6月17日,都江堰市教育局公开宣布,余秋雨没有捐建图书馆,“君子协定”中只是捐献三个学校图书馆20万元的书。奇怪的是,余秋雨并没有顺势“下台阶”,依旧在博客中强调自己捐建了三所图书馆,并称受到了一点“小伤害”。

  “在整个民族的人格文化还没有重新建立的时候,个人的名誉算什么?于是故意不作任何洗刷,成了我深入文化领域的一个决绝举动,近似破釜沉舟,我让自己在屡屡传言中形象模糊……”这是余秋雨在《借我一生》里面的话,的确,真实的余秋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余秋雨留给世人的也许除了无尽的传言、骂战、辩论,始终只有一个模糊的背影。

  自比武士,怕一拳把对手打倒

  余秋雨此次在镇江的演讲,是由镇江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主办,镇江图书馆承办的;地点在镇江图书馆的“文心讲堂”,演讲主题为“生命因阅读而宁静”。

  镇江亮相,众多“余迷”前往倾听,一向善言的余秋雨没有让听众失望,开场白就博得了阵阵喝彩。他歪着头欣赏了一下自己的海报,笑了:“照片好像下巴太大了,但表情很好,笑眯眯的。”

  演讲的主题是阅读,这个主题对于身兼写书人、读书人的余秋雨来说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记者坐在听众中间,心里面希望余秋雨的演讲不要被主题框住,希望他能有所发挥,能带上几句近来被媒体和网络炒得沸沸扬扬的“诈捐门”,哪怕像他在其博客中表现出的“语焉不详”也行,这样,在随后的回答听众提问环节,记者就可以“冒充”听众就“诈捐门”直接对他发问。没想到的是,在演讲中,余秋雨主动一次又一次把捐款事件扯了进来。   

   “爱是没有回报的,阳光普照大地一样,大地并不需要阳光;清风明月也一样,想想阳光,想想清风明月,它们不求回报……”余秋雨突然话锋一转,“我的一个经验大家有没有发现,关注我的人都知道,我一步步受到攻击的时候,我本人从来不回答。讲我咬文嚼字,说我的文章里有多少错字,讲我各种各样的事,太多啦,说我和马兰几个月后离婚了,又结婚了,又离婚了,接下来又是什么地震的问题,讲捐款等等,你看我,我从来不回答,但是我真的哑口无言吗?”

  余秋雨摇了一下头,加重了语调:“好多人都这么想,其实大家想想,现在全世界大专辩论赛的总评委一直是我,我对辩论是非常有经验的,否则我怎么有资格去为全世界大专辩论赛做总评委,每年都是我,我太知道,我在第一分钟就知道一个队逻辑上所犯的错误。大家肯定都知道,中央电视台讲评,我总是第一个说出来,我肯定不是一个不会辩论的人。”

  接着,余秋雨把矛头指向了他的对手,“因为他们所有的造谣诽谤都有他们个人可怜的原因,他们的做法是不好,但是(他们)实在是值得我们同情的社会转型期的一些人。”无奈地摊了下双手,余秋雨郑重地表示:“所以有的时候武士不太好出手,就怕一拳把人打倒了,那我不得不这么说,如果真的由我来还手的话,那分量就太重了,因为我太懂得辩论是怎么回事,写作是怎么回事,这个太容易了。(我不出手是)因为我考虑到博爱,考虑到他们也需要关爱,他们也有妻子,有孩子,他们也有单位,有家庭。”

  这是余秋雨的原话,与他那些语言精致的散文相比,有点啰唆,语言组织也不是最精确,但是他的意气、他的想法,听众还是能很容易感受到。而下面的这段话,很出人意料,因为这多少有曝他人隐私之嫌。

  “我有一次发现,十几年来一直在不断骂我的人,他居然小时候是给父母卖掉的,我一下子就同情他了。他从小不知道自己的出身,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人当然可能小的时候没有受到爱的浇灌,后来对他来说骂人比较习惯,这个影响他整个一生的话,很值得同情。他的起点搞错了,至于为什么父母采取这个,父母也有父母的原因,也很值得同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值得原谅。”

  场下有人哄笑,“他讲的是谁啊?”面对听众的窃窃私语,余秋雨似乎意犹未尽:“现在骂我的人,都值得我同情。如果好好做事的人,怎么会有时间找一个认都不认识的人去骂?不可能,你们工作很忙,有时间去骂一个你认都不认识的人?严格讲起来,他是一个文化下岗的人,完全失态……发表拿个稿费,很值得同情,下岗工人无处谋生,在呐喊,我们会打他吗?”

  余秋雨称这就是他保持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诈捐门”的原因,他不想把他的心情传染给他的学生。

  “怨怨相报何时了?”余秋雨如此感慨着。

诽谤他,是因为他太有名

  余秋雨是国内少有的演讲大师,但是记者期待的却是演讲之后的听众提问,因为记者镇江之行的采访点没有别的,只有“诈捐门”。

  演讲结束后,面对主持人的目光,坐在前排的记者尽量把手举得最高,但是近在咫尺的主持人对记者高举的手视而不见。在回答了当地听众关于生命、关于文化的两个问题之后,余秋雨在其两位助手“掩护”下匆匆走进了贵宾室。

  记者敲开贵宾室的门,表达了采访的愿望,余秋雨的一位女助手表示余不接受采访。记者用手机拨打余秋雨秘书金克林的电话,金也婉言为余做了挡驾。一番观察之后,记者发现电梯和紧挨着的楼道是贵宾室的唯一出口,便决定对余秋雨进行“严防死守”。有两位听众也守在电梯边,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想和余秋雨合个影。

  没多久,余秋雨在助手和主办方人员“保护”下走向电梯,情急之下,记者大喊,“余老师,合个影可以吗?”合影完毕,记者自报家门,提出简单聊几句,助手立即拒绝,但是余秋雨却豪爽地表示:“没事,快一点。”

  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在电梯口争取来的这次专访,却是"诈捐门”爆发以来,余秋雨第一次面对媒体作出回应。

  “他们乱讲。”余秋雨对于网络上对自己的指责,断然拒绝,并直说这是诽谤。

  对于诽谤,他作了这样的阐述:每一个人在单位都可能遭遇诽谤,中国有个特点,对诽谤造谣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中国文化没有提供解决诽谤的程序。

  “我们每个人遇到诽谤,你可能去打官司吗?打官司很累的,时间又长,最后又是调解。”余秋雨表示自己是近期被诽谤最多的人,“没完没了,好处在哪,诽谤你啊,显得挺有文化。诽谤一个商人就不太有文化。你呢,没有做官,不用怕你,你又不参加什么协会,没有团队,也不用怕你,但是(你)必须要非常有名,那么诽谤才有价值。”

  “哎呀……”很搞笑的语调,余秋雨继续说道,“诽谤我的人我都不认识,住在哪里,长得什么样,(他们似乎)知道我所有的秘密……这个时候,以我为榜样,就是知道如果有知识支撑着我们的话,这一切就可以平静,无所谓的,真的无所谓。”余秋雨告诉记者,他就是以这种心态平静地撰文:看我的文笔,一点也看不出十几年来因为诽谤而心情不安的状态。

  “对付灾难不要用灾难的语言,面对谩骂不要用谩骂的语言”,余秋雨奉此为“潇洒之道”,接着又“言外之意”地打了个比喻:茫茫书海,每本书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寻找书也是寻找自己,和你没有缘分的不能骂,“比如到超市买袜子,也许你喜欢的只有一种,那就千万不要开其它袜子的批斗会,这个式样不好,那个颜色太俗……不喜欢我的散文可以不看,为什么要骂呢?”

  “配方”接近,去读;有缘分,去读。余秋雨称,他不介意别人的“恶意”,但是他提醒即使觉得不好,也没必要去诋毁他。

有机会“进监狱”,劝贪官多读书

  余秋雨说他不会理会“诈捐门”的无聊,他要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到各个监狱找到正在受惩罚的官员,让他们通过阅读感到心灵的平静。“贪官关进来了,大家都在拍手的时候,我得努力争取找他们谈一次话,尽管我真的不认识他们,但是我真的需要找他们谈一次话,我觉得他们的后半辈子不是完了,他们可以在监狱里面成为极其善良的学者,这一点人家怎么讲你,过去做的错事,已经受到惩罚了,至于你的后半辈子会怎么样,阅读决定了你的生命的时空,生命的时空就是你生命的质量,而这个质量提高以后,那无所谓了。人一定会到这个时候,完全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完全不在乎,因为别人跟你无关嘛,别人在说你长,说你短,没关系,我的心中安然平静。”余秋雨称他非常希望这些过去做了坏事、错事,已经受到惩罚的官员能够在监狱里面通过阅读来获得一种心中的平静。

  “我现在有一些还没有找到,正想办法找到他们。我相信监狱方面会同意我找他们谈话,不管过去他们做过什么,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接受我的一些劝告……劝告你阅读,在那开辟一个另外的世界,你的生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境界。我相信这个方法是好的,我会慢慢地一点点做,我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对象了,但他们关在哪,我还不清楚,我一定要找到他们。”

  余秋雨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他的脸上,记者真的找不到一丝因为“诈捐门”而引发的忧虑。在他走进电梯那一刻,他的表情看上去显得很轻松,似乎他已经穿过了那扇“诈捐门”,或者在他看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诈捐门”。

  快报记者 毛丽萍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