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 述而第七·15 》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1:46

《论语别裁· 述而第七·15 》 南怀瑾

《论语》学习 2009-10-28 08:34:28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 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 子不为也。

 孔子周游列国时,各国都排斥孔子,生怕他有意夺取政权,唯有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南子、一般大臣,都对孔子很好,尊敬他,照顾他。所以当时大家都怀疑他,甚至孔子自己的弟子,听了太多的谣言,也起怀疑,像冉有,有一天就说,我们老师真想做卫国的国君吗?当然,他不是不赞成,老师真干了,他也会上来帮忙的。子贡听了便说,好!我去问他。这时孔子受的谣言大概很大,所以子贡也不先下断语,只说“将”要去问老师。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一门很高的艺术,子贡问话的高明该学一学。他绝没有一进去就:“报告!老师,你要不要当国君?” 他受过愤启悱发的教育,真是一个大外交官,说话非常漂亮,绝不问正题。他问孔子,老师,你看伯夷叔齐是什么样子的人?孔子说,那是了不起的,古代的贤人啊!子贡说,老师!他们两人,为了信守仁道的节操,不肯当国君,在首阳山饭都不吃,饿死了,你看他们到最后,会不会埋怨?后悔不后悔?孔子说他不会埋怨的。立定了志向,为达到最高道德的目标,宁愿饿死,求仁得仁,有什么可埋怨的?子贡听到这里,不需要再问老师想不想当国君,马上就出来了。对冉有说,老弟你放心,我们的老师不会做这种闲事。子贡问了当皇帝的话没有?他没有问。但问到了正题没有?绝对问到了。这就是值得效法的谈话艺术。

————————————————————————————————————————————————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15》

 

              【原文】

  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①?”子贡曰:“诺②,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③,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释】

  ①为:帮助。卫君:卫出公蒯辄,蒯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太子蒯聩的儿子。蒯聩得罪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被逐出卫国逃到晋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晋国为侵略卫国,送蒯聩回卫国与蒯辄争夺君位。蒯辄父子俩争夺君位,与伯夷、叔齐兄弟俩相让君位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可以看出孔子对蒯辄的态度。 ②诺:应答的声音。 ③求仁而得仁:孔子认为伯夷、叔齐互让君位是为求仁,他们这样做已得了仁,即使最终饿死了,也不会有怨恨。

  【语译】

  冉有说:“我们先生会去帮助卫国国君吗?”子贡说:“是吗?我去问问看。” 子贡进去孔子问:“伯夷和叔齐是怎样的人啊?”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啊。”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回答说:“追求仁德而得到了仁德,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子贡退了出来,告诉冉有说:“我们先生不会帮助卫君的。”

  【解读】

  本章记叙了子贡对孔子是否帮助卫君而进行的侧面探听,表现了子贡的机智,亦表现孔子的正直。

  本章关涉人物众多,背景复杂,情节颇为曲折,人物个性也十分有趣。先从卫灵公谈起,卫灵公治国有方,但为人无道,其夫人南子品行不端,臭名远播。“治国者必先齐其家,齐家者必先修其身。”卫灵公身不修,家不齐,教子无方,其太子蒯聩仇视南子,并欲加害,卫灵公知道后发怒,欲行惩治,蒯聩跑到晋国。卫灵公死了,国人推立蒯聩的儿子,即卫灵公的孙子,蒯辄为国君,即卫出公,也就是本章的“卫君”。卫出公的父亲蒯聩知道儿子立为国君,于是借晋国兵力攻打卫君,以期夺回君王之位,卫出公率兵拒之。父子相残,祖孙三代如出一辙。卫出公新任国君,冉求、子贡担心孔子会去帮助卫君。因孔子以天下之任为己任,对天下之事采取“无可无不可”的态度,为天下黎民苍生着想,“不羞污君”,不以侍奉坏君王为耻辱。冉求、子贡两弟子忧虑不是没有道理。两个弟子心里如此想,但不便直言相问。若是子路在场,一定口无遮拦,“率而”逼问,或者面露“不悦”。冉求不愧是孔门政事科的高材生,多谋略善筹划,故意问子贡:“夫子为卫君乎?”老师会帮助卫出公稳定政权吗?子贡也不愧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善于辞令,当即许诺,“吾将问之。”冉求幕后操纵,子贡前场表演;冉求善谋,子贡善说;两人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子贡出场询问孔子,或者说打探孔子,不是单刀直入,而是迂回曲折,云天雾罩,进去问道:“伯夷、叔齐何人也?”开口问伯夷、叔齐,不知何意,孔子回答说:“古之贤人也。”为什么是“贤人”呢?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叔齐谦让伯夷,伯夷不同意,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去。”其后武王攻打商纣王,伯夷、叔齐叩马谏阻。武王灭商,他兄弟二人耻食周食,隐居首阳山,采野菜食,“遂饿而死。”他们以天下相让而不争。这些史实,在当时传为美谈,妇孺皆知,子贡不可能不知道,明知故问。“何人也”一问,“贤人也”一答。子贡意犹不足,又逼一问,“怨乎?”后悔而有怨言吗?意思是他们让国不争,采薇而食,饿死首阳山,能无怨言吗?孔子回答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仁”所包涵的美德很多,这里是以礼让为仁,兄弟相敬,表现为“悌”。以国相让表现为“礼”,“礼”“悌”均是仁德的外用。“我欲仁,斯仁至矣。”“求仁而得仁。”又有什么可以后悔而埋怨的呢?子贡从孔子对伯夷由衷的赞扬、透僻的分析中,看出孔子对卫君的态度:一个是父子争国而相残,一个是兄弟让国而成仁。子贡于是离开孔子,出来对冉求说:“夫子不为也。”子贡给冉求作了汇报,结论是“老师不会帮助卫出公。”一场迂回曲折的师生之间的外交辞令演习结束,老师还蒙在鼓里,然而子贡、冉有所要打听的事情已经是清清楚楚。最高的外交手段表现在于达到目的而不暴露目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太上不知有之(老子语)。”子贡不愧为善于辞令的外交家,不愧为孔门言语科高材生,连老师都能蒙混过去。孔子弟子编纂《论语》时,孔子已经去世,若孔子在世,知道冉求、子贡的问话技巧,一边会颔首点头,一边或许会“微哂”,或许会斥其“善佞”。

  【原文】

《论语别裁· 述而第七·15 》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别裁——述而第七·14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别裁——述而第七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别裁——述而第七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述而第七·31》-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解读·述而第七·34》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09年10月25日《论语·述而第七·11》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09年10月29日《论语·述而第七·23》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09年10月30日《论语·述而第七·24》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09年10月31日 《论语·述而第七·25》-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09年11月1日 《论语·述而第七·26》-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09年11月2日 《论语·述而第七·27》-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09年11月3日 《论语·述而第七·28》-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09年11月4日 《论语·述而第七·29》-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09年11月6日《论语·述而第七·33》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别裁——雍也第六·15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9-10》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 杨伯峻《论语译注·述而第七·35》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 论语别裁 ·泰伯第八·20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别裁·子罕第九·10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别裁——公冶长第五·21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别裁——公冶长第五·23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别裁——雍也第六·16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论语别裁——雍也第六·27 南怀瑾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