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登科:讲述“他们”的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31:34
2007-12-05 夏榆     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纪实摄影家,侯登科毕生在做两个题目:麦客和民工。

    麦客是地处黄土高原的陕甘宁三省区特有的现象,在陕西、宁夏、甘肃陇南地区每个家庭只要有精壮的劳力都会有麦客,他们由北向南,由南返北,像候鸟一样迁徙游走,寻找生路。麦客们带一个干粮袋,拿一把镰刀上路,一路收一路走,等麦客走到自家门前,自家的麦子也熟了。

    侯登科跟踪拍摄记录麦客的生活,有时候他像麦客一样步行两三百里路,下雨的时候跟麦客一样躲避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雨。在雨天没有人雇麦客,他们在夜晚的火车站睡觉,在城墙根下等人来雇自己。在日头暴晒的季节里侯登科寻找麦客,跟着他们,拍他们在麦地里收割麦子的情景。在村庄在集镇找他们的踪迹,有时候要步行,有火车有汽车但麦客买不起火车票汽车票,侯登科就跟他们步行走两三百里的路程。

    “我觉得农民的命运就像一粒油菜籽。比如麦客,说起来浪漫,但是他所受的皮肉之苦,他的丧失尊严的生存,我觉得是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2002年8月,我见到侯登科的时候,他几乎是用奄奄的气息这样说。

    侯登科的影像在中国摄影界是个异数。1985年,驻临潼的某部将士开赴南方前线,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一个女大学生在送行的人群中哭喊着向远去的爱人告别。侯登科看到这个画面,他用照相机拍了下来。那个时候侯登科是临潼的一个铁路工人,业余时间迷恋摄影。他给自己拍出的这组照片命题为《出征》。照片于1985年11月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引起轩然大波,有权威者批评这样的照片缺乏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容易动摇军心。叫好的人则说侯登科的摄影突破了概念化,真实地传达出人的情感,表现出健全而丰富的人性。这组照片被送到上海参加全国摄影大赛的评选。在初选中被列为金牌奖,但终评时降为银牌。当时担任大赛评委的摄影家胡武功回忆说:当时的中国新闻摄影还在被虚假之风困扰,摄影家经常要用人造景观和概念化的逻辑粉饰现实。《出征》还原了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经验。侯登科因为拍这组片子受到很大的压力,因为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源潮的支持,侯登科才免于被追究和批判。

    2000年1月侯登科出版了摄影集《麦客》,麦客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新锐的传媒中,这些浸透着生活磨难的底层人群的生存境况成为人们解读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一个符码。学者秦晖撰文评述侯登科的《麦客》时说:侯登科有一种从底层看社会的洞察力。他用镜头记录着一部历史,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但是没有什么牧歌氛围。这些作品同情“下苦人”的艰难生活,有些画面,如《被撞伤的麦客和他的妻子》催人泪下。艺术批评家杨小彦在《他们的历史》一文中说:“麦客是一群生活在‘历史叙述’大门之外的人。主流社会的历史是‘我们的历史’,侯登科力图以镜头叙述‘他们的历史’,并且使得‘他们的历史’演变成‘他们反映的历史’”。

    艺术批评家李媚说:“侯登科和与他相类似的一批摄影家的出现,掀开了中国纪实摄影的序幕。在他们的摄影中体现了摄影最基本的功能:纪实、见证。”

    见到侯登科是在2002年8月,咸阳某医院一间四壁肮脏充满药物气息的简陋病房。

    我看见罹患肺癌的侯登科和衣而卧。他从被子里伸出手给我握,我看到这个中国著名的摄影师按动快门的右手指缠着绷带,他的手型骨骼结实,但我在握住的时候分明感受到他手掌的软弱和无力。失去力量的除了侯登科的双手,还有双腿,他不能长久站立,无法自由行走,剧烈的咳嗽经常会把他衰弱的身体从床上震荡起来。

    他不能长久说话,但他还是接受了我的访问。他的语速很慢,斟词酌句。

    他倚靠在病床栏上,我看见病房昏暗的灯光映照着他的光头,他的线条硬朗的面孔。

    这一次相见成为永诀。在我离开咸阳医院不久,就听到侯登科辞世的消息。

    时间是2003年2月3日,享年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