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51:55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即激烈,又悲壮,且悲惨。尤其中国国军抗战英雄的战后遭遇,却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在二战所以战胜国中,其情其状,独一无二。人间正道沧桑,历史无法抹杀,我们应该缅怀那些真正的勇士们,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一,       悲壮的战争
1932年一二八松沪会战和1933年长城抗战外,自19377月到19458月的八年间,,国民政府的军队发动大型战役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将军级的将领牺牲206位,
1929年至1933年,从中央军校毕业的大约25000名军官中,就有一万名牺牲在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四个月。
在八年抗战中,不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还是旧军阀的部队,他们几乎都成了抗日的英雄或英雄的部队。

不能忘记的英雄 -- 国民党军抗战阵亡将领录
张自忠-陆军上将33集团军总司令

佟麟阁-陆军上将29军副军长

赵登禹-陆军上将132师师长

黄梅兴-陆军中将264旅旅长

蔡炳炎-陆军中将201旅旅长

张本禹-陆军少将12旅副旅长

梁鉴堂-陆军少将230旅旅长

姜玉贞-陆军中将196旅旅长

杨杰-陆军少将第一旅副旅长

郝梦龄-陆军上将9军军长

刘家麒-陆军中将54师师长

郑廷珍-陆军中将独立5旅旅长

秦霖-陆军中将511旅旅长

庞汉桢-陆军中将501旅旅长

官惠民-陆军少将270旅旅长

刘眉生-陆军少将510团团长

吴克仁-陆军中将67军军长

吴继光-陆军少将174旅旅长

高志航-空军少将驱逐司令

夏国璋-陆军中将172师副师长

饶国华-陆军上将145师师长

萧山令-陆军中将宪兵副司令
 
朱赤-陆军少将262旅旅长

高致嵩-陆军中将264旅旅长

饶中英-陆军少将156师参谋长

易安华-陆军少将259旅旅长

李兰池-陆军少将112师副师长

司徒非-陆军少将160师参谋长

赵锡章-陆军中将251旅旅长

刘震东-陆军中将五战区二路游击司令

王铭章-陆军上将122师师长

范廷兰-陆军少将豫北别动第五总队总队长

杨怀-陆军少将359团团长

刘桂五-陆军少将骑兵6师师长(抓蒋现场指挥)

陈钟书-陆军中将542旅旅长

扈先梅-陆军少将341旅旅长

周元-陆军中将173师师长
 
李必蕃-陆军中将23师师长、黄启东-陆军少将23师参谋长

杨家骝陆军少将360团团长

冯安邦-陆军中将42军军长

范筑先-山东省六区游击司令(赫赫有名的筑先老人)

徐积章-陆军少将205旅旅长

李国良-陆军中将军训部辎重兵监

张諝行-陆军中将一战区副参谋长

王禹九-陆军少将79军参谋处长

陈安宝-陆军中将39军军长

唐聚五-陆军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马玉仁-陆军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其余部,后由副司令计雨亭率领加入新四军)

丁炳权-陆军中将197师师长

郑作民-陆军中将第2军军长

钟毅-陆军中将173师师长

燕鼎九-陆军少将游击22纵队副司令

张雅韵-陆军少将新编1544团团长

蒋志英-陆军少将浙江台州守备司令

谢晋元-陆军少将524团团长(八百壮士的指挥官)

王竣-陆军中将新编27师师长

梁希贤-陆军少将新编27师副师长

陈文杞陆军少将新27师参谋长

唐淮源-陆军上将3军军长

寸性奇-陆军中将12师师长

陈中柱-陆军少将鲁苏皖边区游击4纵队司令

金崇印-陆军少将17军参谋长

石作衡-陆军中将70师师长

赖传湘-陆军中将190师副师长

朱实夫-陆军少将新编第3师副师长

李翰卿-陆军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

武士敏-陆军中将98军军长

朱世勤-陆军中将暂编30师师长

戴安澜-陆军中将200师师长

王凤山-陆军少将暂编45师师长

胡义宾-陆军少将96师副师长

周复-陆军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张植桴-陆军少将113师参谋长

彭士量-陆军中将暂编5师师长

许国璋-陆军中将150师师长

孙明瑾-陆军中将预备10师师长

卢广伟-陆军少将骑兵8师副师长

李家钰-陆军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

王剑岳-陆军少将8师副师长

王甲本-陆军中将79军军长
 
阚维雍-陆军中将131师师长吕旃蒙-陆军少将31军参谋长

陈济桓-陆军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史蔚馥-陆军少将广西绥靖公署高级参谋(他是被俘后被日军活活刺死的,我不知李灯灰如何面对他)

齐学启-陆军中将38师副师长

另外还有:张树桢、尉迟凤岗、庞泰峰、吴国璋、赵渭滨、方叔洪、毛岱钧、付忠贵、雷忠、陈德磬、胡文臣、林英灿、卢尚秀、王自衡、韩炳宸、袁聘之、张敬、戴民权、刘世焱、张庆澍、高道先、江春炎、陈绍堂、周鼎铭、张景南、胡旭吁等200多位。

                                                          二,勇士的呐喊 
在芦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四川省主席刘湘就慷慨陈词:“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粮食若干万石。”在川军出征前的誓师会上,纵队司令唐试遵一百推开麦克风,吼声响彻全场:“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 回川。”数万军民泪如雨下,掌声如雷。 
带病出征的刘湘,在前线吐血病发,死前勉励将士:“抗战到底,至死不渝,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此遗嘱在川军每天升旗时官兵必朗诵一遍,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台儿庄大战最激烈时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对师长池峰诚声色俱厉:“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填进去。”铿锵话语,催人泪下。 
                                                         三,中国的军魂 
     
中国20世纪之克伦威尔,世界军界公认113年来最英明雷厉风行的将军,张灵甫,神圣中华第二名将{第一张自忠} 
他,1931年——1945年,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师长的他率领一支小分队偷袭德安强古山,随后坚守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不下,毙敌23万计,遗憾的是这样的名将却死在了国共的内战中。 
38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台儿庄重创坂垣师团,获临沂大捷,恢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19405月,他亲率74师追击南窜之敌,被敌包围,浴血死战,以身殉职,魂飞九霄,国人大恸,敌人敬仰,日本的官兵抬着将军的遗体鸣枪为其送行。 
                                                                    四,英雄的末路 
   曾几何时,戴笠、汤恩伯、张灵甫等在抗战中声名显赫的英雄,在49年后的中国却成了十恶不赦的角色,历史同他们开了不小的玩笑。 
   1981年,抗日名将杜聿明病逝,官方称其为爱国人士,谁不知他作为战犯而在狱中被改造多年。 
   曾记否,有多少位抗战的英雄都成了战犯而被关押、改造多年。他们和日本的战犯同居一室,享受着比日本战犯还差的待遇。昔日的对手变成了难友,是多么的尴尬,多么的滑稽。相信将军们在九泉下都不能瞑目。 
                                                                    五,历史的反思 
1989年,处于全面反思的一些学者终于放胆说道:“蒋介石自始至终坚持抗战,国民党官兵是热血抗战,前赴后继——————。” 
历史的事实是,蒋介石始终顽强地领导着抗战,他总是事临前线,英勇沉毅,最后撤退,以身效行,数次险被敌人所害,真正的民族英雄。 
然而令人痛心的却是:曾长期坚持抗战的国民党官兵们虽然战死者已矣,其中的幸存者,其绝大多数竟于1949年以后,成了新中国统治下的“历史反革命”。他们或被处以极刑,或被判刑,关押,劳改,劳教。且殃极子孙,永世不得翻身。他们的万古奇冤是永远也无处可以诉说的。 
但是,历史和人民还是永远的记住了他们。 

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中国正在外求和平,内求统一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芦沟桥事变,不但我举国民众悲愤不止,世界舆论也都异常震惊。 

此事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诸位关心国难,对此事件,当然是特别关切,兹将关于此事件之几点要义,为诸君坦白说明之。 

第一、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本年2月三中全会宣言,于此更有明确的宣示。近两年来的对日外交,一秉此旨,向前努力,希望把过去各种轨外的乱态,统统纳入外交的正轨,去谋正当解决,这种苦心与事实,国内大都可共见。我常觉得,我们要应付国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绝对的需要和平,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跟着今年二月中全会对于“最后关头”的解释,充分表示我们对于和平的爱护。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第二、这次芦沟桥事件发生以后,或有人以为是偶然突发的,但一月来对方舆论,或外交上直接间接的表示,都使我们觉到事变发生的征兆。而且在事变发生的前后,还传播著种种的新闻,说是什么要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要扩大冀东伪组织,要驱逐第二十九军,要逼迫宋哲元离开,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胜枚举。可想见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于我们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临到这极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无法忍受的。我们的东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继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芦沟桥。如果芦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末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剩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芦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第三、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逼不得已的办法。我们全国国民必能信任政府已在整个的准备中,因为我们是弱国,又因为拥护和平是我们的国策,所以不可求战;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 

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则因为我们是弱国,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第四、芦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芦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对方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最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之立场,应该不致于漠视。 

总之,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常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达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