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历史记住他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04:39

    作者:科学时报记者 刘振坤

    23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新中国科学史上极不寻常的奖章,在奖章的背后,同样也有着极不寻常的故事。在庆祝新中国60华诞的时候,抒发中华科学情怀,披露个中秘密,希望能够引起国人,特别是科技工作者们对那段历史的幸福回忆。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说动张劲夫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上空爆炸了一颗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原子弹。全中国都沸腾了。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的老师严济慈来到他的好友许德珩家。话题当然是谈原子弹,许老悄声问:“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把原子弹搞出来了?”“嘿,你还问我,问你的女婿呀!”严老笑个不停。“我的女婿——邓稼先?”许老惊愕不已。“两弹一星”,因为事关国家机密,所以科学家们即使对自己的亲属,也守口如瓶。

    30多年过去了,对于“两弹一星”依然列为国家机密,无人敢越雷池一步。当年参加“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大都负责某一方面。统帅全局的,是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这些政治家;协助他们搞组织工作的是宋任穷、张爱萍、张劲夫这样一些老革命。这些人中就是健在的,如今都是耄耋老人了。

    关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究竟是如何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最了解情况的是当年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的张劲夫。1999年初,记者有幸采访了张劲夫,请他回忆了1966年到1966年中国科学院辉煌的10年,并把这个独家专访整理成《在中国科学院辉煌的背后》一文,刊登在《科学新闻》周刊上。这篇文章虽然没有提到“两弹一星”的事,却打开了人们记忆的阀门。不少老科学家打电话、写信,希望他们的老领导谈谈科学院为研制成功“两弹一星”,所做出的历史贡献。特别是远在大洋彼岸的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打电话给张老,建议他正式披露科学院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事情,给历史一个交代,给后人一个交代。并说参加研制工作的许多人已经故去,是该说的时候了。张劲夫认为科学家们,尤其是杨先生的意见有道理。

    张劲夫很慎重,对此他专门打电话征询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的意见。路院长说:“披露这段历史,我当然赞成。至于保密问题,我相信你所讲到的多是宏观的,不会涉及到太多技术保密问题,更何况时间过去了三、四十年,如果需要再谨慎一点,我们可以交给国家有关保密委员会,请他们审看嘛。”这样张老才下定决心披露事关国防机密的重要历史。

    1999年3月11日、12日,张劲夫这位记忆超常的老人,又一次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打开了他记忆的阀门,如数家珍地讲了两个半天,翔实地回顾了这段历史。记者将录音整理成《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1.6万字的草稿。张老用了两天两夜对草稿进行了修改补充。北京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这位老人都感冒了。他带病请当年科学院新技术局计划处处长兼卫星办公室主任陆绶观同志,以及时任科学院军工史办公室主任赵萱等同志帮助订正细节,拿出了初稿。张老与路院长商量将这篇文章和《在科学院辉煌的背后》一起出一本内部资料,以便广泛地征求意见,还历史的真实。这得到了科学院党组的支持,路院长还专为这本内部资料写了序言。3月中旬,科学院印成了16开《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单行本3000册。张老和科学院党组将此分送给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部委领导同志和知名科学家,并送国家保密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江泽民总书记批准公开历史机密

    张老按照我们党的纪律写信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同志,请他将这个资料转交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提议除在《科学时报》发表外,看可不可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

    江泽民总书记对张劲夫同志《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文章非常重视。4月27日下午4时许亲自跟张老打电话,他认为张老的文章写得非常之好。不但在《科学时报》发表,而且要在《人民日报》等大报发表。这段历史不但要让全国人民特别是中青年知道,还要向全世界公布。他已委托曾庆红同志落实文章在大报上发表的事情。

    江总书记电话中给张老说,过去,你们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能够把“两弹一星”搞出来,很了不起。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也要做几件大振国威的事情。科学院做了那么多事情,过去不知道,以后要多给科学院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