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的历史——讲述春秋时代四个男人的恩恩怨怨》2 作者:江湖闲乐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17:19
7.楚昭王流浪记
楚平王的尸体已经化作微尘,而他的宝贝儿子楚昭王正带着他的小妹和一帮文武大臣,徒步渡过雎水(今位于当阳县),流亡在楚国西北部的荒泽之中。
伍子胥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他派出了追杀部队,四处围追堵截楚昭王,决意要将这个极具威胁的流亡政府扼杀在摇篮之中。
可以想见,楚昭王的这场亡命之旅一定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据《左传》记载,为了摆脱吴军的追杀,楚昭王甚至还出动了大象军,他派人用火点着这群大象的尾巴,使其受惊冲向吴国的追兵,从而得以暂时逃离险境,渡过长江,遁入了穷山恶水的云梦泽之中。(大家不要以为自己看错了,历史明文记载楚昭王出动的确实是大象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遥远的春秋时代,我国的南方山林中还生活着数量庞大的象群。可惜由于环境的恶化,我们现在再也看不到了)
大家不要天真的以为楚昭王从此就一帆风顺一路坦途了,云梦泽虽然地形复杂、山泽密布,比较容易摆脱追兵,但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凶猛的野兽和比野兽还要凶猛的野蛮人,对于这些人来说,从林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他们才不管你们是什么大王公主,落到我的手里,你们就是一群猎物,和普通的野兽并没有什么区别。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楚昭王一行想要躲在这么一个危机四伏的丛林里,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危险如期而至,一夜,这些身心俱疲的楚国人露宿在山林之中,正要进入梦乡,突然四周杀声动天,一群披头散发的野蛮人怪叫着冲进了他们的营地,见东西就抢,见人就杀。楚昭王刚爬起来,一把长戈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距离他的脑袋只有0.5米。
眼看昭王就要一命呜呼,王孙由于忙奋不顾身的冲过来挡在他的身前,大声喝道:“住手!这可是楚国的王!你们想干什么!”
0.5秒后,只听得“喀啦”一声,王孙由于被一戈正中肩膀,鲜血直流,他娇吟一声,昏倒在地。
“我管你们是谁,在这里我们就是老大,天王老子也要一边儿去!”
楚昭王吓得魂不附体,一边爬一边大叫:“护驾,快来护驾!”
鍼尹固带着人乱打一阵,冲上前来,扶起不停发抖的昭王,夺路而逃。
昭王又叫:“我的小妹还在里面,谁去救她!”
话音未落,下大夫钟建背着楚公主羋畀杀开一条血路,朝他们跑了过来,口中大喊:“大王放心,公主有我保护,一切ok!”
昭王大喜,当下也顾不上辛苦带出来的金银财宝和拚死保住他性命的大恩人王孙由于,跟着鍼尹固、钟建等人夺路狂奔。
身后,冲天的大火照亮了整个丛林的夜空,熟悉的哀号声和群盗的怪叫声响彻四野,昭王觉得裆部有点湿,一摸,自己居然吓得尿失禁了。
谁也没想到,这段亡命的旅程竟然还促成了一对爱侣——
却说楚昭王等人夜奔数里,见那群野蛮人没有追上来,这才松了一口气,寻着一棵大树坐下来休息。
折腾了半夜,天色已渐渐明了,噪耳的鸟鸣声响彻山林,微风拂面,晨意盎然,昨夜的惊险好似一场大梦。
钟建轻轻的放下公主,折过脸去,不敢看她,早晨清新的空气,伴着少女的清香,沁入他的心田。
一时间,小伙子心醉神迷。
而羋畀MM则满面红霞,低着头一语不发,气氛尴尬而微妙。
昨夜钟哥哥宽厚的肩膀给了她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而他背着自己奋勇杀敌的英姿又是那么的帅气逼人……
这一切,都让羋畀MM春心荡漾,荷尔蒙流窜全身。
在两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心中,爱情的小草悄然萌发。
一旁的楚昭王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数年后便将小妹许配给了钟建,并将他提拔为主管搜集整理编排音乐歌舞的乐尹,呵呵,在这段暴力血腥的历史中居然也有如此浪漫的爱情。
这时候,子期等一干文武大臣也跟了上来,金银财宝是全没了,好在人没死多少,就连重伤的王孙由于因为躺在地上没人管居然也侥幸逃了出来。
楚昭王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重要人物大多还在,心情顿觉宽慰了不少:“太好了,大家都没事儿,钱虽没了,但只要保住性命,我们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只是这个云梦泽咱们绝对不能再待了,这里的人比吴国人还可怕。”
大将斗巢说:“大王不必担心,我哥哥郧公斗辛在离此不到四十里的郧邑,咱们可以先去那儿避一避。”(郧邑在今湖北沔阳县一带)
大家一听这个主意不错,纷纷附议,这个鬼地方再也不能待了,否则自己哪天死了还不知道怎么死的。
就这样,楚昭王一行又马不停蹄的去往郧邑,他们满以为这次总算可以舒舒服服的安顿下来,没想到前面有一个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们。
斗氏一家共三兄弟,老大为郧邑的行政长官斗辛,老二叫斗怀,老三就是斗巢了。
三兄弟中,老大和老三都是“好人”,换而言之就是所谓的”忠臣”,惟有斗老二跟伍子胥一样是个有仇必报的真君子,他一见仇人楚昭王送上门来了,不由大喜,表面上装出热烈欢迎的样子,心中却偷偷的动了杀机。
原来,在几十年前,斗氏三兄弟的老爸斗成然原是楚平王的得力干将,他曾为楚平王逼死自己的哥哥坐上楚王之位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是后来,斗成然居功自傲,常常不把楚平王放在眼里,楚平王因而借费无极之手除掉了他。(又是这个费无极!史书载楚平王是因为费无极的谗言才杀死了那么多忠臣,依我看这里面并没有那么简单,费无极和他之间其实应该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正所谓“父债子偿”,斗老二虽然没有伍子胥那种奋然与楚决绝的勇气,但当仇人的儿子送到了自己砧板上的时候,他没有理由轻易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的。
知弟莫若兄,斗老大在饭桌上观察到斗老二眼神闪烁,面色异常,就猜到里面有点儿不对劲了。他趁着斗老二上洗手间的机会,偷偷跟了上去,一把拉过弟弟,质问道:“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瞒着我!”
斗老二嘴边掠过一道阴狠的笑容:“既然你猜到了,我也就不瞒你了,楚王是我们的大仇人,我要杀了他为老爸报仇!”
斗老大大惊:“你,你胡说些什么!”
“哼,当年楚平王杀了我们的老爸,现在由我杀死他的儿子,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shutup!你这个想法很危险,你这是反革命你知不知道!天下间你找谁报仇都可以,就是不能找大王报仇,因为我们都是忠臣来的。”
“狗屁,现在楚国都没了,还有什么大王!现在我们不是什么楚臣,他也不是什么楚王,他就是我们的仇人,父仇不共戴天,我斗怀见仇不杀,何以为人!”
“不对,不对,杀老爸的是楚平王,关他儿子什么事!再说你现在要是杀了他,岂不是趁人之危。有仇不报非君子,趁人之危就是君子吗?……小弟,冤冤相报何时了,算了吧!”
“你,你这个懦夫,我没有你这样的大哥!我不管,我就是要杀了他!”斗老二扬着剑,恨恨得往外走,看来是要去召小弟了。
斗老大愣在当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楚昭王突然冲了出来,看着他,满头冷汗。
原来刚才楚昭王也发现不对劲了,先前一直在门里面偷听。(真是好险!)
大家陆陆续续的走了出来,看着两人难看的表情,顿时明白了一切。
还是斗老三比较冷静,他说:“二哥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回来,这里不能待了,大王,我送你去随国吧,随君是我的好朋友,我可以保证,他绝对可靠!”
一旁的公子子期怒道:“亲兄弟都不可靠了,好朋友能可靠吗?你能保证随君不会贪生怕死把我们送给吴国人?”
斗老三无言以对。
这时候楚昭王说话了:“如果要这么说的话,那这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供我们容身了!斗巢,寡人相信你,你带我们去随国吧!”
斗老三感激地看了一眼楚昭王,什么话也没说,立即和斗老大连夜将昭王护送到了随国。(今湖北随县南)
事实上,楚昭王的心中一点儿底都没有,当高高在上的楚国王权轰然崩塌,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可怕世界,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他百分之百的相信,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听天由命吧!
楚昭王也是够惨的了,本来,楚国身为春秋时代数一数二的强国,地盘大小弟多,数百年来,历任楚王大多雄才大略,傲视天下,压根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中原列国没有一个能拿它咋样,就算是一代霸主齐桓公、晋文公,也不过略挫其锋,而无法动摇其根基。可是轮到楚昭王这儿,楚国却莫名其妙变成了一个软蛋,随随便便就被一个东海小邦吴国的区区三万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师丧国灭,宗庙为墟,自己也落得个亡命天涯的下场。
好在郢都虽破,楚国的人心还没有散,百姓们虽然对昏庸无能的楚国政府没啥好感,但他们却也不愿意做亡国奴,纵观吴军入楚后的所作所为,这些人未必会比楚国君臣好多少,与其窝窝囊囊的去做吴国的二等公民,不如奋起一搏,赶跑吴国人,恢复楚国的江山。
所以当楚昭王正在四处逃命挣扎求存的时候,另外一支楚国的残军却在公子子西的带领下提出“各致其死,却吴兵,复楚地”的口号,发起了爱国救亡运动,为了安定国人,子西还摆出了楚王的车马旗帜,自称楚王,并四处招集散兵游勇,组织抗战,很多百姓父兄都携幼扶老从吴占领区逃了出来,自发组成武装,投奔公子子西。不久,楚昭王在随国的流亡政府与公子子西取得了联系,子西便带着大队人马前往随国与昭王会合。
至此,楚昭王终于结束了他艰辛的流亡之旅,得以在楚国的属国随国暂时栖身,静待机会,积蓄力量,图谋反攻。
吴王阖闾忙着应付楚后宫的美人,没心思管楚昭王的死活,但伍子胥当然不会对这个心腹大患置之不理,他听说楚昭王竟然逃出了吴军的手掌心跑到随国去了,遂立即亲自带兵前去要人,他给随君写了一封信,上面说:“姬姓周朝子孙凡是封在汉川一带的,都被楚国灭掉了,而你们随国正是其中一个。现在我们灭掉了楚国,不正是帮你们报了祖先的仇吗?可是现如今你却偏偏要包庇楚王,你这么做如何对得起周天子,又如何对得起你的祖先?所以,你还是赶快把楚王交出来吧,我们可以把汉水以北的土地全部送给你!”
随君看了信,抱着头纠结起来:吴国人提出的条件很优厚啊,再说楚王不过是一个亡国之君,我干嘛要放着好处不要去得罪气势汹汹的吴国人?只是楚王和斗巢千里迢迢的跑来投靠我,而我却翻脸无情落井下石的话,岂不是让天下人说我不讲义气?咋办,咋办呢?
这一刻,楚昭王真是命垂一线,他的死活就在随国国君的一念之间,还好之前楚臣公子子期多留了个心眼儿,千钧一发之际,他安插在随国宫中的线人及时将这个重要情报告诉了楚昭王他们。
楚昭王大惊失色,他习惯性的又开始收拾起包袱了:“唉,寡人怎么这么命苦啊,还没睡几个安稳觉,又要跑路!”
子期拦住昭王,急道:“大王千万不能走,现在随国四周都是吴军,现在出去不是去送死吗?”
昭王一摊手:“那怎么办,总不能留在这儿等死吧!”
子期在房内不停的踱着步,突然一拍脑袋:“对了,为臣相貌与大王相似,不如让随国人把我交出去,或许可以骗过吴国人。”
“不行不行,你这不是陷我于不仁不义吗?”
“大王,事情紧急,顾不了那么多了,您还是让我去吧!”
楚昭王想了半天,觉得还是自己的命重要,于是假惺惺得掉几滴眼泪,让子期替他去赴难,自己却躲了起来。
子期穿上楚王的服饰,径直来找随君,说:“还是把我交给吴军吧,这样楚随两国都能免祸。”
随君还是拿不定主意。这个决定还真的不好下,在这种时候,只要稍稍走错一步,随国随时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咋办呢,占卜呗!
这就是当时社会人们的思维逻辑,碰到了难事怎么办,占一个卜就行了,让上天来帮助自己回答这道难度系数超高的选择题,无论对错,咱们都认了,反正是上天的旨意,就算最后失败了,那也是天意,套一句那时候最时髦的一句话就是——“此乃天意,不可违也”。
于是随国的太史献繇用乌龟壳占了一卦,卦象显示把子期交给吴国不吉利。
随君一看,老天爷叫我们不要交人呢!好吧,那就按照上天的旨意来办,坚决不交人!
于是随君给伍子胥回了一封信,说:“随国一向是楚国的小弟,且世有盟约为证,寡人不能一有危难就抛弃老大,所以你们请回吧,何必非要为难一个亡国之君呢?”
伍子胥见随国不肯交人,大怒,便想出兵教训他们一顿,没想到随国人还真硬气,一连几日,坚守不出,死活不肯服软。
又过了几天,公子子西率领的楚国抵抗组织也跑来跟昭王会合了,如此一来,随国这块硬骨头变得越发不好啃,吴军无奈,只好暂时撤退。
就这样,楚昭王又奇迹般的逃过了一劫,他十分感谢随国的救命之恩,当即割破公子子期胸口的皮肤,取血和随国国君盟誓,从此以诸侯之礼对待随国。
注:关于昭王奔随这一段历史事件,后来在现代考古中也得到了考证。
1.据《左传》记载,楚昭王在随国时,住“公宫之北”,时间长达近一年。后人将他住过的地方称“楚昭王城”。清同治《随州志》引《史记正义》说“楚昭王城在随州随县北七里。”据文物部门1957年普查,认为楚昭王城在今北郊星光村“荒草子遗址”,据说楚昭王住在随国期间,痛定思痛,认为楚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楚国的水军不如吴国,因而还在这里训练水师,从而发明了楚人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
2.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150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震惊天下的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尊盘,小生06年曾经在国家博物馆零距离欣赏过曾侯乙尊盘,其震撼的感觉至今犹在眼前,这绝对是中国青铜器制造史上的巅峰之作,这样的东西,绝对不会有假货,因为就算以如今的现代工艺,也绝无可能将其仿制,一切一切都只能用十个字来形容:巧夺天工,似非人间之物。
据专家考证,曾侯乙编钟中,有一件楚昭王的儿子楚惠王在公元前443年给随国国君曾侯乙送的“鎛钟”,并猜想此事应同当年随国保护昭王之事有关。根据考古鉴定,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左右,年龄约42—45岁。保护昭王的那位随君应是曾侯乙的父亲。正是因为这件事,导致楚随关系进入了一段长时间的蜜月期,所以,曾侯乙能享受“侯”一级的侍遇,并受到楚国最高的礼遇。
另外,在楚昭王的流亡过程中还流传下来不少有意思的小故事,据贾谊《新书·谕诚》载,昭王在逃命的时候,有一次穿在脚上的鞋破了,他就脱下无法再穿的鞋,背在肩上。途中,背着的鞋子掉落在地,大约已走出三十步了,昭王还是往回原地把失落的一只鞋捡起,他身边的侍从们不解的问道:“王呀!你干嘛如此爱惜那个破鞋呢?看看,都不能穿了,要是我,早就把它丢了!”
昭王看着自己的破鞋,深情地说:“你们不懂。寡人现在虽然落魄了,但还没有穷到连只破鞋都不舍得丢掉的地步。可是,寡人是穿着这双鞋逃出来的,怎么能让一只鞋穿回,另一只丢弃在外地呢?我对它已经有感情了。”大家听了昭王的话,都受到了一次良好的震撼教育,大王都如此爱惜旧物,我们怎么能再奢侈浪费呢?从此,楚国上下就形成一种省俭风气,没有人随随便便地丢弃坏旧的东西了。
这是楚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多年来,楚人正是因为安于享乐,不思进取,再加上连年内斗,消耗了不少元气,这才被吴国这个东海小邦慢慢追上,最终遭受灭顶之灾。可正是由于这场劫难,楚国自上而下开始反省自身,开始变得团结起来。这还真应了那句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吴国的入侵,虽然给了楚国严重的打击,却也及时震醒了这头沉睡的雄狮,从而在楚人当中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个凝聚力,让楚国得以在春秋战国之交悄然蜕变,并使其在接下来的数百年内雄踞战国七雄之列,要不是后来因为楚怀王乱搞,统一六国的或许是楚国也说不定。
而对于年轻的楚昭王而言,相信这一段艰险而痛苦的亡命之旅,一定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确实,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挫折和磨难往往是最能锻炼人的,通过这一年的流亡生涯,少不更事的楚昭王以火箭般的速度成长起来,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如今,他可以自豪的对全世界说:我长大了,我再也不是一个只懂得享乐的小屁孩了,郢都的百姓们,你们等着,我胡汉三总有一天会打回来的!
8.一支船桨的力量
咱们回过头来再说吴国这边,却说吴国大将伍子胥拿随国没办法,便转而又去攻打郑国,因为当年郑定公曾害死过他的旧主子好兄弟楚太子建,还派人追杀过自己,另外,伯嚭的大仇人楚令尹囊瓦也躲在郑国,如此大仇,不能不报!
吴国兵临城下,郑定公的孙子郑献公慌了:你看看我爷爷当年干的什么事儿,惹谁不好,非要惹伍子胥这个白发魔男,我听说他把仇人楚平王的尸体都从坟里翻出来鞭了三百下,如此可怕的恐怖分子,我可不像得罪他。
于是郑献公将群臣都找了来,面色沉重地说道:“连堂堂大楚都被吴国人灭掉了,咱们郑国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你们说说看,寡人该怎么做才能退去吴军,保住郑国的社稷呢?”
大家一句话没说,纷纷转头看向一个肥头大耳满面油光的大胖子,那种祈盼的眼神,就好像他是郑国的救世主一般。
这个大胖子当然不是什么救世主,他只是一个只懂得要钱其他啥都不会的草包,他的名字叫囊瓦。
囊瓦见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心里不禁有点发毛,遂一挺脖子说:“你们都看着我干嘛?没看过帅哥呀!”
大家的目光更加深情了,他们齐声道:“帅哥,为了郑国的安危,你快点死吧,我们求求你了!”
囊瓦不断往后退,口中大叫:“你们想干什么,别乱来啊,我可是个高级干部,还是很高级的那种,你们明不明白!”
大臣子产一把纠住囊瓦的衣领,冷笑道:“当然明白,你要是不高级,怎么会把二十万楚军全赔光了,还可以吃的下、睡的香,像个没事儿人一般老神在在的活在世上!你那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城墙般的脸皮,真是让我们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囊瓦强笑道:“生命如此美妙,你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我知道你们佩服我,但也不用这么激动嘛!好啦好啦,看在你们如此崇拜我的份上,我就将我如何贪污受贿聚敛财宝的秘籍全部传授给你们。这也就是你们哟,旁人我都不告诉他……”话音未落,所有的郑国大臣全都冲了上去,将他围在中央就是一顿暴雨般的拳打脚踢,囊瓦无法还手,只能蜷起身子,口中还在叫:“住手,我可是个高级干部,你们的职位都比我低,怎么能打我!”
郑献公再也忍不住,捋起袖子冲下来在人群后面叫:“你们悠着点儿,无论如何也留给寡人一脚!”
囊瓦强忍剧痛,从雨点般的拳脚中探出一个头来,对郑献公说:“就是就是,有了好东西一定要留给领导一份,这样才能捞到更大的好处,这可是我的经验之谈啊,你们别光顾着打嘛,也要好好的学习体会一下我的真知灼见才行……喂,你们还打,好痛啊!!……”
第二日,郑国城外的吴军哨兵从郑国人手中收到了一具肥胖的尸体,并将它转交给了主帅伍子胥和副帅伯嚭。
伍子胥将尸体翻过来认真地看了看,笑着对伯嚭说:“哇,没想到郑国这帮君子也这么野蛮,你看看,囊瓦都快被打成一个猪头了!”
而伯嚭一见囊瓦的尸体,顿时泪如雨下:“爹啊娘啊,儿子我终于为你们报仇了!555……”
伍子胥安慰了他几句,又拿出一支铜鞭,说:“诺,给你,你要不要也抽抽他的尸体出出气!”
伯嚭突然收住泪水,板着脸说:“才不要,这都是你玩剩下的东西,我可不想拾人牙慧!”
两人相视而笑。
伯嚭又问:“郑国既然服软,咱们是不是放了他们,我觉得还是抓楚王比较重要。”
“不行,楚王要抓,郑国也不能放过,太子建是我的好兄弟,他的仇我一定要帮他报!”
于是,伍子胥收了尸体,却仍不肯退兵,连日攻城不止,非要致郑国于死地不可。
这下子郑献公傻眼了,看来伍子胥这个恐怖分子是不会这么轻易放过郑国的,怎么办?他无助的看着朝堂上的群臣,全身一阵阵的虚脱。
而满朝的文武此时也个个变成了寒鸦,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拿不出一套可行性方案来。
关键时刻,还是郑国第一贤臣子产想到了个好办法,他说:“从前郑文公时,晋文公和秦穆公也曾围攻过我国,大家都没办法,最后却是一个默默无名的老头烛之武说动三寸不烂之舌,才将秦师给说退的。不知此事,主公还记不记得?”
“你是说派说客?”
“正是!”
“这主意不错,列位大夫谁愿自告奋勇?事成之后寡人封他做大官!”
堂下噤若寒蝉,没人赶去冒险,自从伍子胥挖了楚平王的坟鞭尸三百后,天下将其传为魔王,一说他的名字,小孩都不敢哭!何况当年伍子胥流落郑国的时候,大家都没给过他好脸色,现在去吴营当说客,岂不是自寻死路?
郑献公等了半天,却没一个人吱声,不由失望透顶:“你们这群家伙,寡人白养活你们了,关键时刻,一个不顶用!”
子产似乎早就料到这个结果,又说:“主公息怒,大夫们害怕伍子胥,主公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也是人之常情,怨不得他们。”
郑献公急了:“你就别绕弯子了,到底有啥好办法,快快道来!”
子产笑:“大王您还不明白吗?当年烛之武也不过一个无名小吏,却能一言退去数万雄兵,我们没有办法,不代表郑国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大王何不张贴布告,重赏能退去吴兵的人?”
郑献公大喜,连忙派人张贴布告,称:“只要有人能让吴军退兵,寡人愿与其分国而治。”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不出三日,一个渔夫打扮的年轻人跑上门来,自称能退去吴军。
郑献公连忙召见了他,问:“先生当真能退去吴兵?”
“当然。我不但能退去吴兵,而且无需一兵一卒,只要给我一把船桨,行歌道中,吴兵自然就会听话的离去。”
郑献公不信:“哇赛,这天下的能人可真多啊,当年烛之武以一言退秦师,你却能以一桨退吴兵,真是吹牛皮不打草稿。”说着他竟唱了起来:“别耍嘴啊……”
那年轻人也唱:“我耍嘴我就是个棒锤!”
话说到这个份上,郑献公也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交给他一支船桨,派守城士兵用竹筐将其缒下城去,年轻人回头一笑,洒然而去。
守城士兵甲:“你说他真的能退去吴军吗?”
守城士兵乙:“不知道。”
守城士兵甲:“这到底是个什么人啊?猜不透。”
守城士兵乙:“有两种可能:一,他是个高人;二,他是个神经病。”
吴军营内,伍子胥站在碉堡上正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突然看到一个年轻人大咧咧的来到营门口,正在奇怪,那人突然拿了一支船桨一边敲一边高声唱道:“芦中人,芦中人,腰间宝剑七星文。不记渡江时,麦饭饱鱼羹。”
顿时,无数往事划过伍子胥的脑海,这个人,莫非是?……
伍子胥冲下碉堡,喝开想要抓那人的兵士,惊问道:“足下是何人?”
那人摇晃着船桨慢悠悠的说:“将军没看到我手里拿得是什么吗?我就是当年在大江上渡你过河的那位渔丈人的儿子啊!”
果然,果然这位就是我大恩人的儿子,伍子胥不由恻然道:“你父因我而死,有大恩于我,伍某人有仇必报,有恩必还,说吧,你需要些什么,我一定想尽办法帮你得到!”
那人回答:“我别无所须,只是听说你要攻打郑国,我国国君十分害怕,下令全国,说:‘谁能使吴国退兵,就与他分国而治。’我想到先父曾与你有一面之缘,所以冒昧前来请你帮我这个忙,放郑国一条生路。”
伍子胥叹道:“哎呀!我伍子胥得有今日,皆你父渔丈人所赐,苍天为证,我怎么敢忘记呢?”说着,下令全军撤退,解围而去。因为对于他而言,报恩与报仇一样重要。
快意恩仇,伍子胥果然是个大丈夫!
吴军退后,郑献公大喜,遂实现自己的承诺,将上百里的土地封给了他。这段佳话很快传遍了全国,国人皆尊敬的称他为“渔大夫”。今天在黄水河(古溱水)东岸人民路北侧,有两座墓冢东西并排在荒岗上,据说就是“渔丈人”和他的儿子“渔大夫”的安息之所。
而伍子胥回到楚国后,开始重新加紧谋划对付随国的反吴武装力量,一日,伯嚭终于忍不住问他道:“我始终想不通,你为什么突然从郑国退兵了呢?这不是你的性格啊!”
伍子胥一笑,便将当年渔丈人渡江救他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伯嚭听了,思索良久,突然道:“不对啊,你这个事情有个天大的疑点,怎么讲都讲不通!”
“疑点?”
“没错,听你叙述,当年你渡江之事,只有你和渔丈人两个人知道,你既然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且渔丈人也已经死了,那他的儿子是怎么知道的,而且还将其中的细节知道的如此清楚?莫非那渔丈人没有真的死?”
“不可能,我那时候在岸边等了足足半个时辰,都没看到渔丈人从水里出来,他肯定已经溺死了,绝无生还可能。”
“这可就奇怪了,难道说是,是……鬼?”
“鬼你个大头鬼啦!反正我已经报了恩了,至于报的是人是鬼,我不管!”
与此同时,郑国的新贵“渔大夫”并没有赶着去上任,而是偷偷的来到了淮河边一座清幽的庄园内。适逢早春,淮河一带刚下完公元前505年的第一场雪,就连庄内从淮河引进来的一条小溪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只见溪边坐着一个灰衣少年,在溪里凿了一个洞,正拿着鱼竿钓鱼呢!
好眼熟,这个灰衣少年不正是那个帮伍子胥找到楚平王墓冢的那个江湖闲乐生吗,他怎么突然在这里又出现了,而且还认识渔丈人的儿子?
渔大夫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闲乐生的面前,顿首拜道:“大师,您果然料事如神,原来你讲的都是真的,如今我父亲终于可以不用死的寂寂无名了,您的大恩大德,小的磨齿难忘。”
江湖闲乐生仍专注的钓着鱼,头也不抬道:“请你不要叫我大师,这对我是一种侮辱。”
渔大夫又拜:“对,对,您不是大师,您就是一神仙!十七年前,我父亲突然莫名其妙的淹死了,留下我和母亲受尽痛苦和磨难,这时候,正是您给我指点了我一条明路,让我去郑国找伍子胥,说有荣华富贵在等着我,果然一切都被您料中了,如果您不是神仙,又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闲乐生突然一抬头,笑着说“错,我并不是什么神仙,我之所以知道这么多,只因为两个字……这两个字在我们那个时代来讲是俗不可耐,但恐怕却又不是你们这个时代的人能理解的了的。”
渔大夫急问:“哎呀,到底哪两个字啊,说说看嘛,说不定我能明白。”
闲乐生沉吟道:“好吧,那我就告诉你,这两个字就是:穿——越。”
九.英雄泪
当郢都城破楚王奔随整个楚国一片风起云涌的时候,在夷陵山区(即三国时陆逊大败刘备的那个夷陵之战所在地)中,躲着一个几乎要被大家遗忘了的牛人——申包胥。
当年,伍子胥仓皇北顾,途中好友申包胥放了他一马,并跟他说过一句“尽力干吧!您能颠覆楚国,我就一定能复兴楚国”这样响当当的誓言。现在,既然伍子胥已经报了仇完成了他的任务,那么申包胥也是时候该实现自己的诺言了——他一定要赶走吴兵,恢复的楚国的大好河山!
于是,申包胥一面在夷陵山区组织游击战,一面给伍子胥写了一封信,义正言词的斥责他说:“你这样报仇,岂不是太过分了一点吗?怎么说你也曾当过楚平王的臣子,死者为大,虽然他曾对不起你,但你也不能鞭打他的尸体而侮辱一个死人呀?你这样真是太惨无人道了!”
伍子胥接过信,沉默良久,双目泛起了泪光:老申呀,你骂我的每句话都对,可是我,我身不由己啊……
数日后,申包胥收到了伍子胥的回信,上面只有一句话:“吾日暮路远,故倒行而逆施于道也。”(成语“日暮途穷”,“倒行逆施”典出于此。)
申包胥长叹了一口气:伍子胥说的也没错,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罢罢罢,我干脆冲出山去和吴国人拚了算了!……不行,我这么披甲执刃赴强敌一死,伏尸流血,其作用也只不过是一兵一卒,还不如留得有用之身,去向诸侯搬兵来救。
而这个世界上唯一能救楚国的国家,就是秦国。
于是申包胥立刻收拾包袱,背上干粮出发,一路上,他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蹶沙石,昼夜西奔,鞋子跑坏了,就光脚跑;脚后跟和脚底板都跑坏了,就撕破衣裳,包住伤脚,止住鲜血,然后接着再跑!
数日后,申包胥终于历经千辛万苦,徒步长征近千里,赶到了秦国雍城(今陕西凤翔市),对楚昭王的舅舅秦哀公(秦哀公是楚昭王母亲伯嬴的哥哥)说:“吴国就像一只贪吃的野猪,一只阴毒的长蛇(成语“封豨修蛇”典出此处),时时刻刻想着吞灭其他诸侯。我们大王不幸先遭到它的毒手,而逃亡于草莽之间,他大舅啊,你快点去救救你的这个可怜的小外甥吧!吴国那群野蛮人贪得无厌,如果让他们成了君王您的邻居,秦国也会永无宁日的。”
秦国自秦穆公霸西陲以来,一百多年间只跟晋国打过几个小仗,还大部分都输了,从此秦国的君主们放弃了称霸中原的理想,开始在西陲这一片地方自得其乐,谁都不惹,过起了幸福而平静的日子,可现在却突然跑来一个申包胥,要秦哀公帮楚国复国,这不是搞笑吗?先别说秦国打不打得过吴国,就算打得过,咱又何必费尽心机为别人强出头呢,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于是秦哀公委婉的辞谢申包胥,说:“寡人明白您的意思了,您姑且到宾馆休息,我们要再商量一下再答复给你。”
申包胥怎么不明白这是缓兵之计,于是他坚决不肯离开,说:“寡君逃亡于草莽之间,还没有得到安身的地方,下臣怎么敢去休息呢?”说着像鹤一样单腿立在秦庭上(一支脚受伤了),不停的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唱些不着调的楚辞,大意是说楚昭王怎么怎么可怜吴国怎么怎么可恶之类的。
秦哀公派人劝了几次老申,老申就是不为所动,他扬起了梨花带雨的小脸,抽泣着说:“不,你们不答应救楚国,我就不回气。”
身为一个大国领导人,秦哀公当然不会因为几句哭声就改变自己的国策,既然申包胥这家伙喜欢哭,那就让他哭好了,我的朝堂就开放给他哭,让他尽情表演,看他能坚持多久,大不了寡人给自己和群臣们放几天假,呆在后宫里不用上班整日里饮酒作乐,岂不是更美?
一天了,
两天了,
三天了,
四天了,
五天了,
六天了,
七天了……
是的,整整七日七夜,整整10080分钟,申包胥一个人单腿立在空荡荡的秦庭上,粒米未食,滴水未尽,坚持了10080分钟不吃不喝,坚持了10080分钟不停哭泣。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养尊处优的楚国大夫坚持如此长的时间呢?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不是荣华富贵,也不是高官厚禄;而是承诺、信念、使命,还有责任。
而当申包胥觉得自己快不行的时候,他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他想起了楚昭王,那个另自己又爱又恨的年轻君王,希望他经过这次巨变后能真的成熟起来,不再受类似囊瓦这样的奸臣所摆布;他还想起了伍子胥,很多人说过他当年不该放过伍子胥,是啊,自己那时候要是杀了伍子胥,楚国或许就不会亡了。但是,他从来没有为这件事情后悔过,楚国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即使没有伍子胥,也总有一天会亡的,前后也不过是早晚的问题,让事情早点爆发,惊醒大王与国人,也许还是件好事儿!其实伍子胥也没有错,他不过就是想为父兄报仇嘛!虽然,因为命运,我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我们终究还是一生一世的好朋友。你报了仇,身为好朋友,我为你高兴,但身为楚国的臣子,我却一定要打败你,我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我申包胥一定能救得了楚国,不能救楚,我就为楚国而死。
正是抱着这颗必死之心,反而让申包胥爆发出了无穷的求生力量,让他坚持,并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有时候,精神的力量真的可以大到让所有人都无法相信的地步。
这些天,秦哀公过的并不如自己想象般的那么美,没有心思批阅奏章,女乐也奏不欢快,他的脑海中时刻回响着申包胥那沙哑的哀号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蓬头垢面,双脚淌血,满身的坚忍执拗,满面的苦大仇深,一低头血泪成河,一抬头长歌当哭。
——难道亡国之痛真的能将一个人折磨成这等模样吗?他想不通。
七天后,秦哀公觉得自己这七天长假也放得差不多了,再放的话员工们的心都要收不回来了,那个申包胥即使没走,也应该早就放弃了,于是他决定招呼大家一起去上朝,左右忙说:“主公不可,楚国来的那个申包胥还在朝堂上哭呢,你们去了也上不成班!”
“哪尼?还在哭!你们不要跟我说申包胥那家伙在寡人的朝堂上哭了整整七天七夜!”
“正是如此,申包胥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亦。”
“天哪!这家伙的生命力未免也太顽强了一点吧!”秦哀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完全完全被申包胥的伟大精神给感动了:“楚国有这样的贤臣,吴国都想灭了他,我老秦家半个这样的人都没有,吴国岂不是更不会放过我们?”
不管是因为真的被感动,还是基于利害的权衡,总之,哀公决定帮助楚国了,他甚至来不及系好衣帽,就带着左右赶到朝堂上,远远的还听到申包胥在那儿扯着嗓子边哭边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哀公一个箭步冲到申包胥面前,说:“好了好了,寡人被你打败了还不行嘛!你别再哭了,再哭下去你真的会死的!”
申包胥面如死灰,大把大把的眼泪鼻涕纵横在漆黑没有一点血色的脸上,遮的五官都看不明晰了,他傻傻而满足的一笑,感觉支撑他到现在的所有精神力量霎那间全部崩溃,顿时气绝晕倒,不省人事。
秦哀公赶忙伸手扶住他,用左手捧着他的头,而用右手亲自给他灌水。
申包胥慢慢苏醒过来,看着哀公,嘴唇翕动却说不出话来。
秦哀公饱含在眼眶中的泪水终于决堤,奔涌而出,他紧紧握住申包胥的手,高声吟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叫做《无衣》,选自《诗经:秦风》,翻译过来就是: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秦国的群臣们听了自己君王的豪言壮语,也都群情激昂,纷纷跟着一起念了起来,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那一刻,他们的伟大祖先秦穆公与孟明视仿佛重新活了过来,一声接着一声的鞭策着他们:你们忘了崤之战三万秦军埋骨异乡的事情了吗,我们秦人个个都是黄土高坡上响当当的硬汉子,难道还会怕了他东海边上的小小吴国!
七日七夜,申包胥只是刚才才喝了一点儿水,身上软绵绵的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但当听到秦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他再也忍不住内心澎湃的情绪,挣扎着站起身来,朝秦哀公连连顿首九次,然后又一次的昏了过去!
“伍子胥鞭尸三百”与“申包胥长哭七日”可以说是春秋末年历史上最为凄美的一篇乐章:对与错、报仇与忠君、家仇与国恨、私情与公义,纠结在这两个好朋友、烈丈夫之间,演绎了一段又一段壮怀激烈的千古悲歌,它让我们赫然发现,眼泪,并不一定是弱者的表现,当伍子胥瘫坐在楚平王的尸体旁黯然落泪,当申包胥傲立在秦庭上长歌当哭,当孟姜女匍匐在长城下嚎啕不止,强权在无数颗坚定的眼泪面前轰然崩塌,谁说英雄只与刀光剑影相伴,当一切功名被覆盖上数千年厚厚的尘土,在英雄们孤独而幽深的双眼之中,也许只会留下了一颗晶莹剔透闪闪发亮的英雄泪。
说句题外话,在后世的语言中,自己无力取胜,苦求别人以武力相救,后来就引用申包胥这个故事,称为“哭秦庭”或“秦庭之哭”。不过,可悲可叹的是,申包胥怎么说也算是一个爱国志士,但他的这等言行却十分可恶的被很多汉奸给学习引用了,比如说明末清初的大汉奸吴三桂,就曾经跑到满鞑子那里做“秦庭之哭”,把多尔衮当成是秦哀公 把李自成当成是吴国的伍子胥,把弘光当成是楚昭王,把死了的福王朱常洵当成是被伍子胥开棺戳尸的楚平王,从而借来十万清兵,荼毒我华夏大地,留下千古骂名。申包胥若是泉下有知,当在地府之下痛哭三千年兮!
十.郢都大梦
寒冷的春天渐渐远去,炎热的夏季踏歌而来,当申包胥的心情晴空万里,好运也似乎开始朝楚国人这边倾斜,在厚道的秦国终于决定效法当年秦穆公三定晋君的伟业出兵救楚的时候,遥远南方的越国国君允常也好像商量好了一般,趁火打劫,出兵袭扰吴国后方,给留守吴国的太子波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而当太子波为了越国这个麻烦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一年六月(公元前505年),吴国的猛将兄夫概在沂邑(今河南正阳县境)碰上一个了更大的麻烦。
秦国的虎狼之师终于到了,一共是战车五百乘,约37500人,他们在申包胥的引领下经商谷(今陕西商县一带)、襄阳(今湖北襄樊),南至荆门,与从随国赶来的子西、子期率领的楚军在稷地(今河南桐柏县境)会师,并很快在沂邑与夫概的部分主力发生了小规模的遭遇战,随即,两军在近地一带摆开阵势,大战一触即发。
夫概并不知道这伙楚军的后面还有秦军,所以根本没把这支队伍放在眼里,打从他进入楚境之后,数月来所向披靡,未曾一败,对他而言,楚国的这些败军之将,统统都是垃圾中的垃圾,不堪一击。唯一让他心烦的是,这些楚国的军队就好像打不死的蟑螂小强,怎么打都打不完似的,再这样下去,自己何年何月才能回去重享郢都的风月啊。
而另外一边,秦帅公子子蒲正拿着望远镜,眯眼望着远方密密麻麻的吴国军队,对楚帅公子子期说:“我们不熟悉吴军的战法,你们跟他们打交道比较多,还是你们先上吧,杀得敌人锐气挫败的时候,我大秦军再上,必获大胜!”
公子子期暗骂了一声滑头,口中却连连称是,他明白现在是自己求别人而不是别人求他,如今之计,也只有忍气吞声了,一切以大局为重。
太阳升高了,双方鼓声震地。但是天色昏黄,且有雾气,夫概的心头突然莫名其妙闪过一丝不祥之感,他摆了摆头,想尽力挥去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正这时,双方的鼓声敲得更凶,转眼间,楚军已经哗啦一片的冲杀了过来。
管它呢,干他娘的,当年二十万楚军我都不怕,还怕它区区数千残兵败将?兄弟们,跟我上!
五千吴国勇士呐喊着冲入楚军中,双方紧紧咬在一起,厮杀开始了。
打了没多久,夫概就觉得不对劲了,这支楚军战斗力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差劲,作战十分凶猛,简直可以和死鬼沈尹戌的那只变态部队媲美,他这一支大吴军队中正宗的王牌主力,居然只和对方打了旗鼓相当。
搞什么,对方吃错药了吗?想当年我对付囊瓦二十万楚兵的时候,他们不是这样的啊!
妈的,我夫概是吴国第一勇士,岂能被楚国人小看?他一跺脚抽出宝剑,向背后吩咐:“所有亲兵听着,随我一起冲阵!”
话音未落,三百亲军齐齐亮剑,跟在夫概的后面,冲入敌阵。
战场中央,双方正在胶着,忽然经此生力军猛冲猛杀,楚军逐渐抵挡不住,开始纷纷败阵。
夫概长啸一声,身先士卒,宝剑过处,竟无一合之将。吴军顿时士气大振,呐喊着开始向敌人反攻,真正是以一当十,锐不可当!
楚国人,你们学着点,这才叫真正的军队!夫概收剑入鞘,负手傲然一笑,仿佛胜利已是自己囊中之物。
正这时,忽然从北方刮起一阵狂风,顿时,战场上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日色无光,双方都不能够再进行作战,只的暂时收兵。鼓声停了,呐喊停了,马蹄声也停止了,战场上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狂风呼啸的声音。
夫概懊恼得一顿足,哼,算你们楚国人走运,否则定要把你们一屁股炖了不可。
过了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大风渐小,慢慢停了。敌人却并没有如夫概预想的一样跑了个精光,震天般的鼓噪声响起,远远的地平线上,黑压压的全是战车,看这架势,敌人恐怕有数万之众。
夫概大惊,楚军哪里来的如此多战车,难道是天兵天将?再一看,对面战车的旗帜、帽子颜色与楚兵全然不同,正在狐疑,忽然有一前哨向他飞奔而来,口中高呼:“秦国兵来了,大将军速避!”
夫概的脑袋顿时一片空白,秦国兵?搞什么东东,怎么会有秦国兵的,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我咋一点不知道!
此时吴军这边,已被秦国的战车冲上来分割成多处,到处都发生了混战,夫概犹豫起来,我到底是拼死跟他们干还是暂且撤退呢!
这一犹豫不得了,夫概引以为傲的子弟兵们竟然抵挡不住开始溃退了,不管他怎么喝止,都无法挽回颓势。一个亲将带着几十名亲军且战且退,来到夫概身边,急声道:“秦军势大,将军速走!”
夫概不甘心,歇斯底里的大喊:“怕什么,怕什么,当初二十万楚军咱们都照冲不误,如今数万秦军,咱们就怕了吗?”
没有人理他,大家都在争着逃命,吴军五千精锐霎那间变成了逃荒的难民,眨眼间跑了个精光,最后留在夫概身边的,只有一百多名最为忠心的亲信。数千名秦军潮水般冲了上来,将他们团团围住,口中高喊:“活捉敌将!不要放跑了他们!”
夫概长叹一声:“完了完了,我的一世英名就此毁于一旦,兄弟们,随我突围吧!”
这一百多名吴军勇士顿时爆发出无与伦比求生欲望,纷纷拼死冲向敌人,乱砍一阵,均被敌人杀死。秦军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壮烈的情景,无不为之惊骇。
夫概眼见着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纷纷倒在血泊之中,悲恸之极,他仰天长号,疯了一般冲进目瞪口呆的秦兵之中,带着一身伤痕,孤身突围而出。
也不知过了多久,下弦月从厚厚的云层中蹦了出来,照着沂河两岸的战场,也照亮了三三两两吴军溃逃的路……
夫概的五千吴军精锐在楚国北部遭到了秦楚联军的重创,兵力折损大半,其余部在夫概的率领下竟一口气撒丫子撤回了吴国老家,这只从前吴国最凶猛的老虎此时已经完全退化成了一只可怜的hello kitty。
这就有点弄不懂了,猛将兄夫概曾经用五千兵就敢冲囊瓦的二十万楚军,现在怎么区区三万多秦军,就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了?其实答案很简单:
一,士气。很显然,吴军初入楚境时,舍舟登陆长驱数百里,连战连捷,锐不可当,其士气比之草包囊瓦率领的楚军,其差别可不是一丁点儿。可是现如今,吴军在楚国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已经腐败了半年多,什么锐气都消磨没了,再加上楚军哀兵必胜,秦军又为申包胥的忠勇所感,此消彼长之下,五千吴军当然不会是数倍于自己的秦楚联军的对手。
二,地形。当初柏举之战发生的地点,是吴头楚尾的丘陵地带,这正是吴军步兵最能发挥其机动性优势的地方。而如今吴军却是和秦楚联军在河南平原交战,如此一来,秦国的大规模战车集团善于冲锋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不管怎么说,在春秋时期,兵车才是平原地区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
三,指挥者。当初柏举之战,吴军的实际军事指挥者是兵家圣祖军事天才孙武,无论从战局的总体把握还是实际的战略战术,楚军的军事领导人草包囊瓦和他都不在一个级别上,这就好像一个街头混混与世界拳王比赛拳击,谁胜谁负傻瓜也猜得出来。可是如今秦楚联军的指挥者是久经战阵的秦将子蒲和保护着楚昭王数次脱离险境的牛人楚将子期,而吴军的指挥者却是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的夫概,结果这一交手,自然高下立判。
与此同时,在随国的楚国抵抗组织也在子西的领导下对吴国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的战略反攻,伍子胥的助手伯嚭冒然出击,结果在军祥这个地方(今湖北随县西南)被沈诸梁(沈尹戌之子)和薳延左右夹击,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伍子胥的援军适时赶到,将伯嚭救了出来。(命运啊,伍子胥要是这次没救到白眼狼伯嚭,他日后的结局就不会那么悲惨了!)
战局开始朝秦楚联军这边一面倒了,是年七月,楚将子西、薳延、子期、沈诸梁和秦将子蒲、子虎等各路好汉奏着一路凯歌,从各个方向直逼吴军大本营郢都。吴王阖闾这时候也豁出去了,他命全部吴军主力分屯各路要塞,与秦楚联军针锋相对,准备和他们来个正面对决,一战定乾坤!
阖闾想来个正面对决,秦楚联军的最高统帅子期和子蒲却不想这么急着动手,他们一面与其对峙,暗地里却分兵偷偷地袭灭了吴国的盟国之一唐国,刚发了笔小财的唐成公还没等享受够,就兵败身亡了,蔡哀公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魂不附体,赶忙倒戈投降了老主子楚国。至此,吴国的三万海军陆战队,不但伤亡过半,而且已经变成了一支身入楚境的孤军,形势对阖闾越来越不利了。可是上天似乎还嫌阖闾的头不够痛,是年九月,猛将兄夫概见自己老哥阖闾在楚国越混越差,竟然在吴国自立为夫概王,一面派兵阻遏阖闾归路,一面勾结越国,准备与其夹击姑苏城的太子波。
这都是阖闾自己酿的苦果,当初他不也是弑了弟弟王僚自立为王的吗?夫概王这叫做有样学样。
消息传到楚国,吴王阖闾大惊,赶忙率军回国平叛,好家伙,这还得了,可别楚国没捞着,自己老家被人给端了。
另外一边,夫概王正等着和越军一起夹攻姑苏,结果越军没等来,等来了回国拼命的阖闾,这下可好,夫概王夹攻别人不成,自己倒先被阖闾和太子波给夹攻了,还没两下,夫概王大败,无奈只好逃奔自己的敌人楚昭王,昭王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一见曾击溃自己二十万大军的猛将兄来了,大喜,遂不计前嫌将其封在棠溪(今河南遂平县西北),是为棠溪氏,夫概从此开开心心的做起了自己从前的死敌楚国的臣子。
而在吴王阖闾回国平叛的当口,伍子胥和伯嚭却依然赖在楚国,他们不甘心,总觉得自己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不久,伍子胥率领吴军在雍澨一战击败了楚军,可是还没等他开心够,秦军的援兵一到,又夺回了胜利的果实,吴军大败,退扎在麇(音mí)地(今湖北郧县、岳阳一带),又被楚军火烧连营了一番,伍子胥败走公婿之溪(今湖北襄樊市东),可是还没他站稳脚跟,秦楚联军又趁胜赶上,一通海扁,吴军损失惨重。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伍子胥明白楚国的局势已经不可挽回,只好决定率军退回吴国,他安慰自己说:“自从群雄争霸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臣能像我这样报仇雪耻的,我也算是够本儿了!”
回首往事,郢都的岁月犹如一场大梦。
就这样,吴军带着大批在楚国抢来的金银财宝和百姓子女,也带着数不尽的荣耀与遗憾,退回到了阔别一年之久的吴国,而留给楚昭王一个空荡荡惨兮兮的劫难之城——郢都。
至此,吴楚之间的恩恩怨怨总算是告了一个段落。
注:说起来,秦国人还真是挺厚道的,当初秦穆公三定晋君,从而帮助晋国获得了数百年的霸局,如今又换成秦哀公大义助楚,赶走吴国侵略者,恢复了楚国的社稷,而没有像满洲人那样趁人之危夺取人家的江山,虽然数百年后楚国还是毁在了秦国人手里,但那毕竟是他们堂堂正正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所作所为还算是正派。
十一.重整河山
饱经劫难的楚昭王回到了饱经创伤的郢都,一眼望去,只见故都残破,满目苍夷,不觉凄然泪下:“宗庙被毁,社稷遭难,百姓受苦,这都是寡人之罪,寡人之罪啊!”
群臣们陪着昭王一起哭,有个叫扈子的乐师甚至还边哭边弹唱起一首自创曲来:
“王耶王耶何乖烈,不顾宗庙听谗孽,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伯氏族几灭。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伯嚭、孙武决。三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荆阙,楚荆骸骨遭发掘,鞭辱腐尸耻难雪!几危宗庙社稷灭,严王何罪国几绝。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楚昭王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化悲愤为力量,收拾民心,重建家园。
说得简单,具体怎么实施呢,楚昭王学习了当年晋文公重耳归国后的宝贵经验:
1.论功行赏。当时得到奖赏的有王孙由于、王孙圉、王孙贾、钟建、斗辛、斗巢、斗怀、申包胥、宋木等九人。王孙由于自不必说,当初要不是他为昭王挡住那一戈,昭王早就回去地底下见老爸楚平王了;斗辛斗巢钟建等人也不必说,昭王逃亡期间,他们是保驾护航,不离不弃;而申包胥更是七日哭秦庭,感天动地;可是这个斗怀斗老二曾经想谋弑他,楚昭王却依然不计前嫌,给予其老哥斗辛一样的奖赏,并说:“大德灭小怨,道也。他们有一个对君王有礼,有一个对父亲有礼,我同样对待他们,不是也可以嘛!”还有,楚昭王奔随渡臼水时,楚大夫蓝尹亶只顾自己逃命,不把船给昭王用,按道理这样的卑鄙小人应该被处死才对,可是昭王一样赦免了他,对他说:“我不惩罚你,是为了用这件事来记住以往的过失。”
大家看这种行为,像不像当年晋文公重耳归国后对待头须和履鞮一样宽宏大量呢?(晋文公之事,可见拙作《霸道——春秋三巨头传奇》)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这样让更多的人团结在自己周围,越是多事之秋,团结与稳定越是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楚昭王从不断的失败中学来的宝贵的政治智慧;而像伍子胥这样有仇必报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的人,注定只能当一个毁灭者,或者一个孤独的英雄,政治这种虚伪阴暗而危险的东西,他玩不来,非要玩的话,只能是玩火自焚。
扯远了,咱们回过头再来说说楚国这些有功之臣对楚昭王封赏的反应,斗氏兄弟和王孙由于等人站对了队伍,得到了好处,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自然都皆大欢喜,唯有立了最大功的申包胥,却学起了当年为晋文公割股啖君的介子推,死活不要楚昭王的赏赐,说:“我作秦庭之哭,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自己,如今国家已经安定了,我还要那区区赏赐做什么,再说我虽尽了对大王的臣子之忠,却违背了对伍子胥的朋友之义,我若是为了一己之私接受赏赐,一来对不起伍子胥,二来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于是逃入深山之中,隐居起来,终身不出。(申包胥真是忠肝义胆,如此高的觉悟,几乎已是圣贤了,唉,试问当今之世,可找得到这样的人半个?)
另外,吴人入郢时,为楚国保存了“鸡欢之典”(楚国法律大典)的蒙谷,以及随从和保护楚昭王有功的屠羊说,也拒绝受奖赏,前者“自弃于磨山之中”(《战国策·楚策一》),后者返其“屠羊之肆”(《庄子·让王》),也是我国历史上一大佳话。
君一个劲的要赏,臣一个劲的要辞,个个觉悟都这么高,看来楚国在春秋末年能够复兴,一切皆非偶然。
2. 接受教训,改变政策,休养生息,加强治理。楚国复国后,五官(古代五种重要官职之统称)失法,社会动荡。幸好这时候蒙谷及时献上“鸡欢之典”,使五官得法,百姓大治,社会日趋稳定,这一切,蒙谷同志居功至伟,真是为楚国干了一件大好事。
3.迁都。吴国虽然已经退兵,但强大而好战的吴国,对楚国而言,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楚昭王和大臣们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把都城迁到离吴较远的鄀城(今湖北宜城东南),名曰新郢,以便休养生息,重整国力。
迁都虽是个无奈之举,但却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鄀城离江较远,可以避免吴国强大水军的威胁,又临汉水,便于交通,发展生产。又西邻荆山,北接南阳盆地,进可取,退可守,而其时与秦盟好,与晋关系亦趋缓和,这一环境,正可让楚国安心发展,不俱外敌。而经过数年的整顿恢复,楚国的情况日渐好转,开始秋后算账,教训这些年因楚国遭难而落井下石背叛自己的这帮小弟,公元前496年(楚昭王二十年)春,楚国灭顿(今河南项城境),公元前495年(楚昭王二十一年),出兵灭胡(今安徽阜阳),公元前494年(楚昭王二十二年)春,楚昭王又对当年引吴侵楚的罪魁祸首蔡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报复行动,蔡昭侯不是对手,只得投降。公元前491年,楚昭王将都城迁回了故郢,至此,楚国又以强劲的姿态,重新步入春秋大国之列。
看来,楚昭王君臣的这一番举措,让楚国在遭受了巨大的创伤之后,不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获得了宝贵的危机意识和空前的团结,从而得以重返争霸行列,楚昭王不失为楚国历史上一有作为有贡献的君主之一。所以孔子说:“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而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会更加的成熟与强大,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民族,莫不如是。(联系现在,上个世纪中国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从某个方面来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说句题外话,楚昭王和大圣人孔子还有一段渊源,据说当年楚昭王流落在外的时候,某个正月十五日,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大家都不懂得这是什么玩意儿,楚昭王听说孔子学问很好,就派人去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这就是元宵节的由来)后来楚昭王果然复了国,从此对孔子佩服得一塌糊涂。再后来,孔子在鲁国混不下去,开始周游列国四处求官,结果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最后还被困在陈蔡之地,没吃没喝,差点变成了叫花子,多亏楚昭王想起旧事,派使者把孔子师徒接了过来,还要封他做大官。可是孔子的命也够衰的,眼看他就要梦想成真,楚令尹公子子西却阻止昭王说::“孔子有一帮极其牛逼的徒弟,若是封他做大官,大王您就不怕他们师徒在楚国反了天?再说孔子鼓吹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只认周天子是王,可不承认咱们楚国的王是王,这样的危险人物,大王绝对不能要!”昭王一听,也是这么一个理,于是就打消了重用孔子的想法。从此以后,孔子的政治理想就算玩玩儿了,心灰意冷之下,他只好回到鲁国,修书传道,老老实实的当起了他的教书先生。
写到这里,小生不禁在想,若是让孔子和他的一帮学生在楚国大展他们的政治抱负,中国此后数千年的历史也许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了,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嘿嘿,很有想象空间哪……
十二.夫差登场
楚国的事情算是告一个段落了,咱们回过头来说吴国,话说伍子胥率军回到吴国,吴王阖闾十分高兴,亲自出城迎接,并事先从太湖里弄来一条大鲈鱼,亲自操刀剖鱼腹、去内脏、刮鱼鳞、切成生鱼片(喻示伍子胥手刃仇人),以犒劳大功臣。却没想到天公不作美,这一天天气很热,大军又回来晚了,结果生鱼片发了臭,但奇怪的是,鱼片依然味道鲜美。阖闾与伍子胥等人一吃之下大为赞赏,于是阖闾就爱上了这道菜,以后就经常叫厨师这么做。慢慢的生鱼片这道名菜就这样在吴地流传开来了。
生鱼片这个东西,大家一直以来的印象,都认为是日本人发明的,其实啊咱们才是吃生鱼片的老祖宗,据说东汉时,广陵太守陈登就很爱吃生鱼鲙,因为过量食用而得肠道传染病及寄生虫一类的重病,后经名医华佗医治才康复,但他康复后仍然继续吃生鱼片,终因为贪吃生鱼片而死。
看来生鱼片确实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后来到了西晋,又出了个吴郡人张翰,就爱这道菜爱到发狂,为了它连官都不愿做,毅然辞去了大司马东曹椽(相当于现在国务院秘书长兼高级顾问)的显职而归隐家乡,这就是“莼鲈之思”典故的出处。
中国人对吃的热情真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上,中国人对吃的钻研也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上,简直就可以用“精益求精”四个字来形容,到了南北朝时,吴地人又进而发明了一道制作极其繁复的名菜叫做“金齏玉鲙”(鲙音kuài,鱼片之意),就是用细切的鲜鲈鱼和菰菜拦以调料晒制而成,鲈鱼鲜白如玉,菰菜嫩黄如金,因而得名。而“金齏”就是这道菜所用的特殊调料,乃以蒜、姜、橘、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酱八种料制而成——是不是比日本的萨希米高级多了?(见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八和齏”一节)
“金齏玉鲙”的美味天下闻名,据说隋朝时,隋炀帝到江都,吴郡松江献鲈鱼,炀帝说:“所谓金齏玉鲙,东南佳味也。”可见隋炀帝也很喜欢吃这道菜。唐朝更是食用生鱼片的高峰期,有不少诗词反映鱼鲙的流行程度。比如大诗人李白就写过一首著名的《秋下荆门》:“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刹中。”这个时期也是中日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生鱼片正是在这段时期传到了日本,成为了小日本最受欢迎的一道菜,不知道他们在吃这道菜的时候,会不会清楚这道菜的创始人其实是咱们的吴王阖闾呢?
扯远了,咱们回过头来接着说吴国,对于这近一年的侵楚战争,吴王阖闾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虽然没有彻底灭掉楚国,但已大伤楚国元气,想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楚国是没办法跟自己叫板了;另外,楚国在江淮一带的属国,也大多投靠了自己,这还不包括吴军从郢都抢来的大批财富和百姓;总之,通过这次战争,吴国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这些好处,让吴国的国力大增,现在的吴王阖闾,简直比牛逼还牛。
一句话,阖闾是春风得意,尾巴翘得比天还高,他将国都的阊门改名为“破楚门”,又封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并开始打北边儿齐国的主意。
齐国也算是一个东方大国,在山东一带极有势力,但这时候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已经老啦,再也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再加上当时齐国名臣晏婴已死,国内的陈氏一族又权倾朝野,颇有点想取齐代之的意思,在这个当口,齐景公可不敢捋如日中天的吴国的虎须,吴王阖闾一发兵,齐景公就吓得变成一个软蛋,赶紧求和,并将齐国第一美女,自己心爱的小女儿少姜送到了吴国,想跟吴王结亲交好。
齐国可是个出美女的地方,当年卫宣公的老婆宣姜、齐襄公的情人文姜、晋文公的老婆齐姜,那都是春秋时期数一数二的美女。如今这个少姜也是不遑多让,年纪虽小,但天姿国色,不知让天下间多少男人流光了口水。所以齐景公十分疼爱这个女儿,总想着要她多陪老爸几年,等年岁到了再许配一个如意郎君。可是现在形势危急,景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只好忍痛割爱,流着眼泪让大夫鲍牧将自己这块心头肉送到吴国去,不管怎么说,社稷比女儿更重要——女儿啊,你就为了咱们齐国牺牲一回吧!
少姜到了吴国,引起一番轰动,姑苏也算是个出美女的地方,但大家拿自己的老婆和少姜一比,都觉得自惭形秽,如果吴王阖闾跟楚平王一样淫荡的话,说不定也会来个老牛吃嫩草,不过阖闾还算是个厚道人,他将少姜许配给了自己的爱子太子波,这俩人年纪相仿,郎才女貌,倒也是天生一对。
读到这里,大家一定以为接下来又是一个“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老套故事了吧,错!——太子波确实是个多情的王子,可惜年幼懵懂的少姜却没有王昭君的觉悟,既不懂得“和亲”的道理,也不懂得“爱情”的美妙,成婚之后,对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十分“感冒”,成日里哭泣不止,思念故土,思念父亲(莫不是有恋父情结?),再加上水土不服,没多久就染上重病,太子波再三抚慰,又延医诊治,一点用都没有。
美人儿伤心,多情的太子波更是痛苦,为了心爱的老婆早日康复,他奏请父王改造北门城楼,在上面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高台,取名叫“望齐门”,以供少姜游玩。没想到少姜登上望齐门后,凭栏北望,却看不到故国一点影子(看得到才怪!),悲哀越甚,导致病情一天天加重,不久就去世了。弥留之际,少姜哭着对看守在旁边日夜不离的太子波说:“妾闻虞山之巅可见东海,岂葬我于此,倘魂魄有知,庶几一望齐国也!”少姜死后,太子波痛不欲生,依爱妻遗愿将其安葬在虞山之顶。(今虞山顶可见齐女墓,望海亭) 而过了没多久,太子波也因思念爱妻,抑郁而死。
好一对痴男怨女!
吴王阖闾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为儿子选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娇妻,竟然会造成一个如此悲惨的结局,这段金玉良缘,原来却是一段孽缘,他悲伤之余,也开始考虑在诸公子重新选择一个继承人,正在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天夜晚,太子波的弟弟夫差找到了在阖闾面前说话极有分量的伍子胥,说:“大王正在考虑立太子的事,我长的这么帅,舍我其谁呢?相国你去帮我说说吧,大王肯定听你的!”(关于太子波与夫差的关系,各种史料各执一词,难于判断。但《吴氏家谱》以太子波和夫差为兄弟,所以这里我们以此为准。)
伍子胥一看,夫差果然长的玉树临风,跟自己一样是个猛男,而且此人说话如此直接,简直跟我是一个脾气,这个年轻人,我喜欢!(唉,伍子胥一向看人不准,大家已经领教很多次了!)
于是伍子胥说:“放心,包在我身上!”
没多久,阖闾果然召见了伍子胥,和他商量立太子的事情,伍子胥说:“夫差这个年轻人不错,我看好他。”
阖闾却对夫差不怎么感冒,他沉吟着说:“可是夫差这个人智商不高啊,他来当吴国的未来国君,恐怕不合适。”
伍子胥说:“夫差这个小伙子脑袋虽然不太灵光,但人品好,再说太子波去世,让他弟弟顶上,不正是合乎礼法的吗?”
阖闾心想,夫差人品好,我咋看不出来?我倒觉得他妇人心性,孩子心肠,恐怕成不了什么大事!不过伍子胥乃是吴国重臣,他的建议也不可不听,罢了罢了,就立了这小子吧,夫差平日里也挺孝顺的,好像也没干过啥出格的事情。
“好吧,那就按照相国的意思办!”阖闾说。
就这样,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夫差当上了新任太子,这个伍子胥后半生的大冤家,从此在本段复仇的历史中,正式登场了。
十三.句践亮相
选定了太子后,阖闾觉得自己为革命工作辛苦了半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于是派夫差长期驻守楚国吴军已占领的地盘,以防备北方。自己则在吴国大造宫室,先后在安阳里修造了射台,在平昌里兴建了华池,在长乐里盖起了南城宫,又在姑苏山(今苏州市木犊镇灵岩山)上筑了一座高台,名曰姑苏台。秋冬就在姑苏城内处理政事,到了夏天就到这些地方避暑游玩,经常是早晨在纽山吃饭,白天在姑苏山踏青,或在鸥陂射箭,或在游台跑马,或在乐石城拥姬弹琴,或在长洲苑纵犬射猎,简直就是快乐似神仙。
这个时候,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阖闾的人生之路达到了最顶峰。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叫做“爬得越高,摔得就越狠”,往往一个人爬到最高峰的时候,也是他最危险最有可能掉下来的时候。吴王阖闾志得意满后,未免就变得有些自负毛躁,恰好这个时候越王允常突然去世,其子年轻的句践继位,阖闾静极思动,想起当年越国曾在自己背后捅过一刀,端地是可恶的紧,便想趁着此机会攻打越国,教训句践这个小毛孩一顿。
伍子胥却认为此举不妥,说:“越国虽然曾经偷袭过咱们,但他们的国君刚死,士人百姓都很悲痛,所谓哀兵必胜,我们这个时候去攻打他们,恐怕讨不了好,不如过段时间再揍他们。”
阖闾不听,什么哀兵必胜,咱们吴国军队天下无敌,管他哀兵悲兵,照揍不误,你不同意算了,寡人自己去!
于是阖闾留下伍子胥看守老家,自己御驾亲征,带着三万吴军乌呀呀的直朝越国杀奔而去。
越国这个地方,在今天浙江省一带,古称于越,越国人和吴国人其实是同族,都属于百越族,衣(麻,葛)、食(稻米,鱼类)、住(干栏式建筑)、行(舟楫)、文字(鸟书)、语言(鸟语)、文化(,断发纹身,崇拜鸟)都十分相近,只不过因为地域的关系,吴国更接近中原,更早接触中原文明,再加上吴国的统治阶层也来自中原(吴太伯),所以吴比之越国会更加开化一些,而越国从上到下,都是土生土长的野蛮人,喜欢凿齿(锤掉门牙)锥髻(类似于日本武士的朝天辫)、契臂为盟、踞箕而坐(两腿分开呈八字形坐,按照中原人的看法,这种坐法十分不雅,因为春秋时代不论男女都是上裳下裙,这么坐裙下风光可不全被人看光了,真是有够凉快)乃至喜生食、善野音(山歌)、重巫鬼,《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说越王句践的祖先来自治水先驱大禹同志,所以也是打中原来的,不过我看这件事恐怕还得打个问号。
没错,越国的首任国君确实就是大禹的第六代子孙夏后帝少康封在会稽的庶子无余,其主要任务就是奉守会稽山上禹王庙的祭祀,(大禹于会稽山召聚诸侯万邦开会时病死,就埋葬在那里了,其子夏启因而在这里修建了禹王庙以祭祀老爸)但是据《吴越春秋》载,无余的王位传了十多代后就衰弱了,最后无力执政,沦落成为平民,越国的百姓便重新推举了一个叫无壬的人来担任国君,据说这个叫无壬的人生下来就会说话,而且说出来的话“唧唧咕咕”就像鸟叫一样(果然是鸟语),老百姓都很崇拜他,所以才将他民选为最高领导人,越王允常和越王句践就是这个无壬的后代。
如此看来,越王句践并非是大禹的后人,大禹真正的后人,早就在越国没落的不知跑到啥地方去了。当然,为了维持自己地位的合法性,无壬和他的后代们仍然自称是大禹的后人,并继续主持着大禹的祭祀工作,不过他们其实和大禹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他们应该是当地正宗的百越土著出身。
好啦,粗略的介绍完越国,咱们再来说一下越王句践,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路,流氓不看岁数!”句践这个小伙子年纪虽轻,但是城府却深不可测,长的是形貌拙异,头颈甚长,嘴尖如鸟,而且从小就心机很重,喜欢豢养死士、玩弄阴谋诡计、结交各方面的人才,这种人,那就是天生玩政治的料,敬告各位看官,您要是遇到这种人,千万要离他远一点,你要是不小心当了他的手下,一定要小小心心做人战战兢兢做事,否则会死得很难看;而你要是万一命苦当了他的敌人,对不起,我也只好等着给你收尸了。
前面说过了,句践喜欢结交各方面的人才,所以在他的手下,颇有几位能人异士,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日后的吴越争霸中,都会有十分出彩的表演,这里我们先简要地介绍一下:
第一号人物和第二号人物分别是文种和范蠡。文种是句践的相国,其作用相当于伍子胥之于阖闾;范蠡则是句践的参谋长,或者说军师,其作用相当于孙武于之阖闾,这两个人本为楚国人,文种是宛地的县令,范蠡则是宛地的出了名的“神经病”,人称“范疯子”,不过他的“神经病”是间歇性的,常常一阵清醒,又一阵发呆,还老是说一些常人听不懂的怪话,大家简直没办法跟他交流。
这些人不明白,天才与疯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世间的这些俗人就好像是“夏虫”,范蠡非要跟他们讨论“冰”是什么东西,当然会被“夏虫”们当成是“神经病”,或者说“狂生”。
后来文种来到宛地做官,听说了“范疯子”的美名,对此人非常感兴趣,便想去拜访一下他。
文种的手下说:“范蠡是个疯子,我们正准备把他抓到精神病院去呢,大人你去看他做什么,小心他咬你!”
文种笑道:“一个人有与众不同的行为,凡人必笑他胡闹,他有高明独特的见解,庸人自必骂他糊涂。你们又怎能明白范先生呢?依我多年的经验,这个人肯定不简单。”便亲自前去拜访。范避而不见,但料到他必定去而复来,向兄长借了衣冠,穿戴整齐。果然过了几个时辰,文种又再到来。两人相见之后,长谈王霸之道,投机之极,当真是相见恨晚。
两人都觉中原诸国暮气沉沉,楚国邦大而乱,奸臣满朝,眼前霸兆是在东南。于是文种辞去官位,与范蠡同往吴国。其时吴王阖闾正重用伍子胥的种种兴革措施确是才识卓越。自己未必胜得他过。(吴国错失了两个大人才啊)两人一商量,以越国和吴国邻近,风俗相似,虽然地域较小,却也大可一显身手,于是来到越国。句践接见之下,于二人议论才具颇为赏识,就封二人为大夫,让文种处理朝廷的事务,范蠡管理外面的事情,如此,两人是分工合作,同心同德,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把个小小的越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日渐强盛。
第三号人物叫计然,越国的太史,也是范蠡的师傅,相传曾受业于老子。这可是一个传奇人物,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据说此人是春秋蔡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所以又称“晋三公子”,传说他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尤善计算,有鬼神莫测之机。但是这么一个神人,长的却跟“王宝强”似的,傻傻的,呆呆的,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大智者若愚。计然从小非常好学,通览群书,在各方面的学问都是一流中的一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农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并且和孔子孟子等人同属“子”级别,世称“文子”。其代表作品有道家经典《文子》,农家经典《范子计然》(其实是一本很有借鉴意义的经济学著作),杂家著作《万物录》等等。
计然因为品行刚直,酷爱山水,常泛舟出游。而不肯主动游说,自荐于诸候,所以尽管才冠当世,却不为天下人知。所以称做计然,一号计研,《越绝书》又称计倪,实一人耳。因为他经常遨游山海湖泽,因此又号称渔父。曾经在南游到越国的时候,收范蠡为徒。范蠡将他推荐给了越王,他虽然卖徒弟范蠡面子,却提醒范蠡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按相术,“鸟喙”主狡诈,无情义。)事实证明,计然不但学问渊博,看相的本事也是一流,可惜伍子胥没有这么一位好老师指点,否则结局就不会这么悲惨了。不过估计伍子胥也听不进去,他和范蠡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类人,他们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主义者,伍子胥性真情挚,永远不知道妥协和退让,而范蠡则名哲老练,深知进退保身之道,两人品德本无高下之分,但伍子胥显然更加可爱一些,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另外,计然啥都懂一些,其实是个杂家,但因为《文子》这本道家经典太出名,故后世大多把他归类为道家始祖之一,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计然为通玄真人,是为道家四大真人之一(即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洞灵真人),并尊《文 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看来诸子百家之中还是道家比较好啊,一不小心还可以混个神仙当当,嘿嘿。
第四号人物叫苦成,越国的太宰,据《周礼·天官》,太宰是“天官长”,主管王宫事务,约略相当于清朝的“领侍卫内大臣兼内务府大臣”,和他做同样太宰的是吴国的伯嚭,不过苦成可比伯嚭的人品好多了,是个十分正直忠心的大臣,现热播据《卧薪尝胆》中说他是个太监,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第五号人物叫曳庸,越国的行人,也就是外交部长,春秋争霸,军事很重要,外交也很重要,所以曳庸也是句践手下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第六号人物叫皓进,越国的司直,主进谏之职。
第七号人物叫诸稽郢,越国的司马,此人也是个出了名的猛将兄,其作用相当于夫概于之吴王阖闾。
第八号人物叫灵浮姑,越国的第二号猛将兄,官任越军先锋之职。
第九号人物叫皋如,越国的司农,是个学养深厚,德高望重的老臣。
看来越国虽小,但越王句践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吴越争霸的好戏,有的瞧了!
前面又说过,句践喜欢豢养死士,所以对于吴国的大举入侵,他一点儿也不慌张,因为他拥有了一支可怕的赶死部队,或者说叫死士。
关于句践的这些死士,《墨子》里曾记载过这么一件事儿:为了试试这些死士的勇敢,有一次,越王句践暗中令人放火烧船,却假称是失火,而对他的死士们说:“越国的重宝在这船上,你们赶快去给我夺回来!”说着他亲自击鼓,鼓动让他们去送死。这些死士们从小被句践洗脑,都认为能为大王而死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所以听到鼓声后,个个奋勇上前,等到死士们蹈火而死的,大概有一百多人了。句践这才满意的敲锣让他们退回来。
由此可见,句践的这支敢死部队,拥有一种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效忠大王”就是他们毕生的追求和活着的意义,为了句践,他们可以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还是那句话,“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而易发”,不过比起吴国人,越国人不怕死的精神则更加夸张。这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吴王阖闾已经够心狠手辣了,不过比起越王句践,他还差得远呢!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十九年,越王句践元年),吴越两军在吴越边境处檇(zùi,醉)李这个地方狭路相逢,吴越争霸的第一场好戏,开场啦!
关于檇(zùi,醉)李这个地方,其位置大概在今天浙江桐乡到嘉兴之间,据说此地得名是来自那里出产的一种名贵果子——欈李。槜李,其实就是李子的一种,乃是果品中的黑珍珠,难得一见的黑美人,世间罕有之物,其成熟后的果子,很漂亮,黑里透红的表皮还有层白雾状的东西蒙着,在阳光照射下,宛如少女脸颊荡漾开来的红晕。而里面果肉一般呈琥珀色,质细密,汁液充盈,两根手指揉捏时的感觉,真个是柔若无骨。这果子吃起来,甜中带一点点酸。据说好的品种,拿一根吸管插入皮里,吸着吃,吸到只剩瘪瘪一张皮包着一个核。这样的槜李,能吃出一种醇酒味道,所以槜李有时候也被叫成了醉李。
一个沾满了吴越战士鲜血的地方,竟然出产一种如此鲜艳而美味的名果,这真是历史的一种最绝妙的讽刺。
闲话少说,咱们来讲这场大战,吴国和越国之前也打过不少仗了,但之前的战役,都属于小规模的试探性质的骚扰战,而这一次,双方可是的动真格的了,不但双方的最高领导人都亲自出马,而且双方最精锐的部队也尽数出动,吴国这边就是曾大破楚二十万大军的三万“海军陆战队”,而越国这边就是句践亲自训练出来的“可赴汤蹈火而面不改色”的五千死士。
战斗开始了,越王句践首先发起了进攻,他命令大将灵浮姑率领一千名死士,全体使用短兵器,一齐朝吴营猛冲而去。
阖闾笑,哼,区区一千死士,就想冲我三万人的吴军大阵,真是天大的笑话!他传令下去,不用理他们,只把阵脚稳住,外设大盾,内设弓弩手,等他们冲到近前,就万箭齐发,把他们射成刺猬。
越军一千悍不畏死的敢死队睁着血红的大眼冲上来了,吴军士兵面色平静得看着他们,就像看着一群前来送死的傻瓜。
三百步
不动
两百步
不动
一百步
仍不动
五十步
好了,放箭!
乌压压的箭雨顿时布满了整个战场的上空,就像一片乌云遮住了天空,那一刻,整个战场暗如黑夜。
只听“刷——刷——刷”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千死士顿时倒下大半,不过既然是死士,没有大王的命令,就算前面是一条死路,他们也要向前冲!冲!冲!!
他们就像一群杀人机器,没有半点人类的感情,身边的战友倒下了,看都不看一眼。
阖闾撇着嘴巴摇了摇头,令旗一挥,大阵让开一条路,让剩下的数百名越军死士冲了进来,然后又一挥期,大阵重新封住。只见阵内吴军已经将数百名越军分割包围成数十段,分别施以剿杀。
没想到这群越军死士还真是顽强,面对数十倍他们的敌人,他们个个脸上没有一点惧色,左右冲突,临死前都要拉上几个垫背的。
不久,阵中的厮杀声慢慢停止了,越军一千死士全部被剿杀,无一生还,吴军为此也付出了近千名士兵的生命。
阖闾心头一凛,好家伙,越军的这些死士可真厉害,好在越国的兵不多,要是他们也有三万兵马的话,寡人恐怕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
另外一边,越王句践听说自己的一千死士全玩完儿了,脸上却一点表情都没有,好像刚才战死沙场的士兵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灵浮姑,你带三千死士再冲一次,寡人就不信了,他吴军就是铜墙铁壁!?”
接下来的情况如出一辙,任由越军怎么冲锋,吴军岿然不动,只用弓弩压住阵脚,半步都不曾松动,句践泄气了,只得鸣锣收兵,再这样不讲一点策略的冲下去,他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敢死队,就要拼光了!
句践回头看了看他的一帮幕僚,问:“吴阵坚固,现在连敢死队都不顶用了,你们有啥好办法吗?”
范蠡眼珠一转,口中说出五个字:“罪人可使也。”
句践何等聪明,他一下子就猜出了其中的奥妙,抚掌大笑道:“范大夫好计,此计正和孤意。”
第二天,范蠡将所有随军死刑罪犯(春秋时罪犯也要劳改,如果恰好碰上打仗的话,就会被发往军中干苦力)都召集在了一起,发表讲话说:“你们都犯了死罪,注定是死路一条,我现在给你们两条路:第一,在刑场上被屈辱得被处死;第二,在战场上光荣的战死。你们想选择哪一条!”
大家七嘴八舌的喊道:“我们要战死,我们要战死!”
范蠡点了点头,道:“好,好!你们都是铁铮铮的好汉子,本大夫敬佩你们。现在吴国无故侵略我国,如果我军战败,即使我们侥幸活了下来,我们和我们的妻子儿女也都会沦为吴国人的奴隶,现在我给你们这些人生有污点的人一个做英雄的机会,让你们为了越国和越国的百姓战死沙场!大王答应你们,你们死后不但一切罪名免去,而且会变成一个烈士,你们家人都将受到烈属的优厚待遇,来吧,来取走你们武器,上战场吧!你们的光辉之路就在眼前!!”
罪犯们高举着武器,大声喊着:“我们是烈士,我们烈士!!”来到吴军阵前。
吴军看着这一群衣衫褴褛的罪犯,面面相觑,越国人是不是疯了,昨天几千名敢死队都不顶用,今天派这几百个罪犯来做什么,马戏表演么?
百步之外,罪犯们停住脚步,分为三行,为首的上前一步,拿起高音喇叭喊话道:“对面的吴军兄弟听着:现在吴、越二君交兵,我们这些人违犯了大王的军令,罪该万死,不敢逃避刑罚,愿一死以谢大王。”话音未落,三排罪犯一齐拔剑抹脖子,竟然来了个集体自杀!
数百名罪犯一排一排扑通扑通的倒在吴军士兵的眼前,大风将浓重的血腥味吹了过来,一时间,战场上鲜血横流,天昏地暗。
所有人瞠目结舌,都被这个惨烈的场面镇住了,吴军阵中一片骚动。
打仗嘛,死人谁没看过,可是数百个人在自己眼跟前儿“集体自杀”这样的震撼情景谁曾看到过,这也难怪吴国的士兵被吓着。
句践见自己的心理战奏效了,大喜,连忙命令击鼓,灵浮姑率领着四千敢死队各拥大盾,持短兵,踏着数百罪犯的尸体呼啸而至,吴军还没从刚才的震惊中会过神来,一时间阵脚大乱,句践率大军趁机发动了全面总攻,阖闾引以为傲的三万“海军陆战队”顿时全面崩溃。
阖闾万万没有想到,句践这个小毛孩竟然会使出这么一个惊世骇俗的奇招,眼看着自己的军队兵败如山倒,不一会儿的功夫,如狼似虎的越军已经冲到了自己的中军之前,越将灵浮姑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口中大喊:“冲啊,活捉阖闾老贼!”
阖闾大失惊色,顾不得指挥军队了,保命要紧,忙命令亲兵上前抵挡,自己跳下车来,混入乱军之中,拔腿就跑!
灵浮姑根本不去管那些亲兵,一个纵身,从他们头上飞了过去,回身一戈,直朝阖闾右足击来,正中阖闾大脚趾,阖闾痛叫一声,抽出血淋淋的脚,光着一支脚一瘸一拐拼命往另一边跑,灵浮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杀阖闾的大好机会,飞奔上前又是一戈。
眼看阖闾就要毙命于此,一个人影冲了上来,拼死挡住灵浮姑,口中大喊:“大王快坐我战车跑,这里我撑着。”却原来是专诸的儿子专毅。
阖闾感激地看了一眼专毅,爬上他的战车,绝尘而去,不久,阖闾的身后传来一声惨叫——专毅壮烈牺牲了,而灵浮姑看也不看他的尸体,径自捡起吴王阖闾丢掉的那只鞋子,屁颠屁颠的找句践献功去了,不提。
槜李一战,最终以吴国的大败越国的大胜而告终,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搞清楚,吴国虽然惨败在越国的手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吴国的实力低于越国,事实上,越国国小地贫,其国力远远落后于西破强楚、北威齐晋的吴国。阖闾的惨败,一是由于自己过于轻敌,二是由于句践和范蠡不按牌理出牌,使出了让囚徒在吴军面前“集体自杀”这种让人跌破眼镜的变态怪招——其实,越国这次虽然侥幸胜利了,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个败招,因为这件事将越国彻底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上,自己实力不足,不先努力发展,积蓄力量,而偏要在这个时候去招惹一个强大而危险的敌人,这才是真正的失策。
十四.三年报越
从前,专诸的一死为阖闾换来了尊贵无比的吴王宝座,现在,专诸的儿子专毅的一死能不能换来阖闾宝贵的一条小命呢?答案是否定的。阖闾虽然只被砍掉了一支脚趾,算不上什么致命伤,但他毕竟老了,十年养尊处优的神仙日子早已泡光了他的强健体魄和坚强意志,再加上春秋时期医药条件落后,没有云南白药,更没有什么止痛针,因此,老迈的阖庐在随军溃散出七里远之后,终于忍受不住剧烈的疼痛和连番的颠簸惊吓,大叫一声,跌落下战车,死翘翘了。
阖闾一生,从未打过败仗(在楚国时与秦国打输的那几仗并非阖闾亲自指挥),这是他第一次打败仗,也是他最后一次打败仗,没想到,威震天下英雄盖世的吴王阖闾,竟然就这么轻而易举得被干掉了,更可恶的是,为他掘墓的这个人,居然就是他一直看不起的小小越国的小毛孩——句践这小子,他真是好恨,好不服气!临死前,他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夫差,气喘吁吁的说:“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
夫差哭着说:“夫差誓死不忘此杀父大仇,父亲,夫差一定会为你报仇的,三年之内,我必将越国夷为平地。”
一旁的伍子胥也握拳道:“大王,从前,你为我报了全家的大仇,现在,轮到我为你报仇了,你放心,我一定会帮太子灭掉越国,句践不死,子胥不生。”
阖闾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声长笑,阖目而逝。
从此,吴国与越国结下了天大的血海深仇,这两个国家,将注定不能共存于这个世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果然是一段复仇的历史,伍子胥和楚国的深仇大恨只是本段历史的第一个高潮,吴国与越国的大恨深仇才是本段历史的第二个大高潮,伍子胥啊伍子胥,你何等命苦,总是生活在痛苦而惨烈的复仇之中,为父兄复仇,又为君王复仇,一生一世,不死不休。
不久,夫差正式登基,成为新任吴国最高领导人,这个大孝子,为了给父亲阖闾营造墓穴,竟然发动了成千上万的吴国民工,在破楚门外七里处的海涌山上,取土堆丘,又在丘上修建起长宽各六十步的剑池,池水深达一丈五尺(防止盗墓),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据说夫差就将他老爹的尸体用三层铜棺深埋在这剑池之下,并在墓中修了个六尺见方的水银大池,池里放上玉雕的鸭子,还将与阖闾毕生命运密切相连的鱼肠宝剑及三千口扁诸宝剑,再加上三千人殉,一同为吴王阖闾陪葬。据《元和郡县志》载,后来“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看来夫差防止盗墓的本事,还真是一流的。另外,据说此墓修成三日之后,坟丘上出现了一头白毛大老虎,所以此后人们又将阖闾墓称为虎丘,虎丘是苏州著名的古迹,也是颇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宋朝大词人苏东坡曾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明代徐缙也说:“平生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您要是来苏州旅游,没去虎丘瞻仰一下,那等于没来过苏州一样。
当完了导游,咱们回过头再说夫差,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夫差是个大孝子,当然要谨尊父亲遗命,他叫他的侍卫们轮番在宫庭里值班,每当自己经过的时候,就大声提醒说:“夫差,尔忘越王之杀尔父乎?”
这个时候夫差就会哭着回答:“唯!不敢忘!”
夫差的命运和伍子胥何其相似,可是比起白发魔男伍子胥来,他就显得没啥气魄了,大丈夫顶天立地,报仇就报仇,何必要作这些秀,夫差的行为,看似有血气,其实只是弱者所为。因为只有弱者,才需要摆个样子,借此来提升自己的胆气,一旦没有了仇恨的刺激,弱者便会原形毕露,恢复其平庸懦弱的本性,从这点上来看,夫差不但比之伍子胥甚远,就是比他老爸阖闾,那也是差多了。
可是好在吴国还有一个伍子胥,对于阖闾的死,他内心十分自责,要不是当初自己跟阖闾意见不和,他就不会留在吴国而没有与阖闾一起出征了,要是自己跟阖闾一起出征,阖闾或许也就不会死了。伍子胥是个有仇必报,有恩必还的人,当年他身负血海深仇,孤身逃到吴国,要不是阖闾仗义收留他,又帮助他报仇,他早就变成一个异国之鬼了,所以,他一定要帮阖闾报仇雪恨;而对于夫差,伍子胥则有着一种类似于对儿子一样的深厚情感,这个小伙子,是他看着长大,也是他一手推上吴王之位的。而对于夫差的丧父之痛和满腔仇恨,他也感同身受,因为这些事情,他当年都曾一一经历过,还是那首他经常唱的歌:‘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回复俱留。’伍子胥对夫差的爱,既是一种君臣之爱,也是一种父子之爱,相信伍子胥到了临死的那一刻,这种爱也从未减轻过半分,因为他明白,夫差不听他的话,总有一天也会落得与他相同的下场,那时候,他的心中有恨,但更多的,是同情。同情,也是一种爱。
伍子胥才是这个世上真正的英雄,当初他全家被灭,流浪于江淮之地的时候,谁能想到日后他竟能以一己之力帮助小小的吴国灭掉皇皇大楚——作为一个臣子敢于向国君挑战,作为一个个体敢于向一个国家挑战——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可是天下人对这个孤胆英雄的评价却并不咋地,他们对伍子胥最为诟病的一件事儿,就是当伍子胥五战五捷,攻入郢都后,当上盗墓贼,留下了那足以抵消他一生功业的三百鞭,而世间的道学家们往往都喜欢借此说事儿,说伍子胥妇人心胸,残暴不仁。
其实伍子胥何尝不仁,不过他的“仁”只会针对自己的战友与同志,对待敌人,他是从来不会留情的,世人不知道,在他那如顽石般的坚强外表下,其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如水般的温情,套一句老掉牙的革命口号,他对待同志就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就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就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就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当年,伍子胥鞭尸复仇后,原以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让其努力为之奋斗的东西了,因为吴国并不是他真正的国家,他真正的国家已经被自己亲手给毁灭了,此后他为吴国所做的任何事,只是尽一个朋友和臣子的义务。可是这些年过来,他发现这里早已变成自己的家了,他毕竟在吴国待了三十年,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在一个地方当待久了,自然会对这里产生感情,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吴国的命运,已经和他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对于吴军的这次大败,伍子胥的心中十分痛苦:做为一个主事大臣,对上没有保全君主,对下让战士们遭到刀兵的伤残,他为此伤心自责,世上却没有一人能理解他。可是他对这一切似乎一点儿也不在乎,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亲自安葬死者,抚慰伤员,每次面对这些为吴国舍生忘死的战士,他都痛哭流涕,恨不能自己战死沙场。
正是抱着这满腔的自责之心、感恩之心和同情之心,伍子胥披发明志,日夜练兵于太湖之上,(此地后名练渎,在今太湖洞庭西山之下)并在姑苏灵岩山下建立“射棚”,训练士兵射箭之法。据《越绝书》记载,在这段时期,伍子胥一连三年,都没有和妻子家人亲近,一心扑在复仇工作上,饿了顾不上吃饭,冷了也顾上多添衣服,姑苏山下、太湖岸边,处处可见伍子胥一袭白衣满头乱发四处奔忙的身影,而他那头昭关下一夜白头的长发,已经从漂亮的银白,慢慢变成了暗淡的苍白。英雄迟暮,岁月无情催人老,伍子胥明白,他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为人民服务的时间也不多了,所以他更要珍惜现在一点一滴的时间,在这个世上,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就这样,在伍子胥的不懈努力下,吴军不但战斗力大大加强,而且在槜李之战中遭受重创的吴国海军陆战队也重新建制,并且人数已增加到了十万之众,真所谓兵强马壮,就等着为阖闾报此一戈之仇了。
而当吴国伍子胥他们厉兵秣马筹备报仇的这三年,越王句践也没闲着,他明白吴越一战在所难免,所以也日夜整兵练武,鼓捣出一支三万人的大军来,并将国都从会稽山地中的埤中(今诸暨东北)北迁到山麓冲积扇的顶部,即今绍兴市平水镇附近的平阳,按照范蠡的说法:“今大王欲国树都,并敌国之境,不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将焉立霸王之业。”意思就是说,大王你要跟吴国争霸,呆在山沟沟子里当山大王是没用的,咱们只有往山下的平原走,依山靠水,尽得地利之后,才能和吴国一决高下。
句践和范蠡的这个策略本来是挺有远见的,宁绍这一片宽广的平原,具有背山面海的形势,距南面不远,就有山林之饶,而平原北缘濒海,又有鱼盐之利。平原上气候暖热,水土资源丰富,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正是于越部族可以大力发展的好地方,不过伍子胥和夫差当然不会给他们时间让其顺利坐大,吴王夫差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四九四年春二月,吴国倾全国十万大军,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副之,从太湖取水路攻打越国。吴越之间的第二场大战爆发了。
该来的终于还是是来了,越王句践于是将文武大臣们全召集了起来,商量如何应对这个越自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而越国君臣对于目前事态的看法,主要分为三派:
第一派就是以句践为首的主战派,他的意思,是想先发制人,拒敌于国门之外,这样就算万一战败,还有退路可走,而不致于坐着等死。
第二派是以范蠡为首的主守派,他说:“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今吴强越弱,不到万不得已,咱们千万不能主动出击,依臣看大王您不如坚守城池,跟吴国打消耗战。”
第三派是以文种为首的主和派,他说:“吴之甲兵,天下莫强;而伍子胥此人,更是天下英雄;吴国有这样的良将指挥,我们能否获胜还没有把握。凡要谋划一件事,一定要预见到成功的把握,然后才可以去做,不能冒险玩命。依臣看大王您不如勒兵自守,同时用谦卑的辞令向对方求和,大丈夫能屈能伸,咱们现在往后退一步,正是为了日后可以大踏步的前进。”
总的来说,范蠡和文种对吴越双方的实力还是有比较清醒地认识的:吴国的兵力三倍于越,而且又是白发魔男伍子胥亲自带队,越国想跟这帮矢志报仇的拼命三郎斗,绝对讨不了好。可是句践对于二人的分析,一点儿也听不进去,这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来了,咱们怎么能当缩头乌龟呢?三年前我能干掉阖闾,今天我就能干掉伍子胥,我就不信了,他伍子胥就有三头六臂?
这个时候的句践,还是太嫩哪,年轻气盛,容易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他也不想想,白发魔男伍子胥可是久疏战阵的阖闾可以比的?更何况经过槜李之战的洗礼,吴国的军队早非吴下阿蒙,再想跟他们玩类似“集体自杀”的那一套,恐怕是行不通了。
所以句践说:“你们两个怎么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寡人已经决定出战了,无需多言!”遂悉起全国三万精兵,亲自率领,从会稽山下的固陵军港出发,入太湖,在夫椒山与前来的吴军展开了决战。夫椒山,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吴中区太湖西山岛洞庭西山。两军就在这小岛附近的太湖水面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水战,是为著名的夫椒之战。(注意,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大规模水战。)
早春的清晨,寒风吹过太湖烟波浩淼的水面,弥漫的雾色中,只见在夫椒山上立着一队全副武装的越国武士,为首的二人一个乃是越王句践,另外一个就是句践的宠臣石买。
句践回身对石买说道:“范蠡和文种两个老家伙,还没开打就说会输,真是太没用了,所以寡人让他们负责接应,而破例让你主持此战,石买,你可不要让寡人失望啊。”
石买躬身道:“就是就是,范蠡和文种两个老屁股凭着一点儿小聪明到处招摇撞骗,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此二人周游列国,跋山涉水,无缘无故自动跑到越国来,恐怕不一定有什么真才实学,如果他们真有本事,当年他们在楚国在吴国的时候怎么没有受到重用?就算他们有些歪门邪道,咱们也不能太相信这两个家伙,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文种和范蠡和伍子胥都是楚国人,楚国人最奸诈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是间谍来着!真到关键时刻,还得靠我们这些正宗的越国人!大王放心,臣此次一定不负所托,叫夫差和伍子胥他们有来无回!” (唉,从古到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小人,楚国的费无忌、吴国的伯嚭、越国的石买,三个一路货色!)
句践没有说话,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是啊,两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怎么会把越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们自己的事业?看来我也不能太听文种和范蠡的,得打一场胜仗来证明寡人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才行!
正说着话,太阳出来了,金色的阳光驱散浓雾,露出了碧蓝碧蓝的天空,广袤无垠的太湖湖面上波光摇曳,只有几只水鸟振翅飞过,习习微风掠过脸庞,周围只有风带着鸟叫的声音,天气好的出奇,句践举着望远镜,极目四望,只觉心旷神怡,哪里像是大战要一触即发的样子,如果不是山下湖面上大片越军战船上飘扬的旌旗,他还真会错以为自己是来太湖观光旅游来了!
然而就在句践心情放松,准备把望远镜从眼前拿开的时候。
突然,一只战船、两只战船、三只战船、……万条战船。
抬眼望去,万舰齐发,刀枪林立,旌旗飘飞,吴国战士的面庞清晰可见。
吴国的大军终于来啦!
句践把望远镜一扔,拔出宝剑,大声喝道:“快,准备战斗!”
石买的脸庞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惧色,躬身道:“是!”说完急急忙忙的下山准备指挥战斗。
激战开始了,伍子胥的旗舰“复仇号”冲在最前面,吴王夫差带着数百艘“大翼”紧跟其后,侧翼的伯嚭则率领着数十艘桥船迂回包抄,初战,双方打了个旗鼓相当,先是用强弓劲弩,互相对射,待双方接近,就开始接舷对撞,接着两边的水兵冲上对方的甲板,格斗争船,不断有士兵在惨叫声中跌入雪浪翻天的太湖之中,还没来得及叫就大船压过,尸体喂了鱼,战况极其激烈。
这一场恶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黄昏,不分胜负,正在胶着状态,湖面上突然天气骤变,浓云密滚、狂风顿起、波涛汹涌、一道道闪电撕裂天空。
吴军倒霉了,风向对他们不利,大船都被刮上附近的小山,小船则被吹沉水底,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战斗队形,只好后却,越军趁势大举进攻,吴军败退数十里,清点人数,十万大军损伤过万,夫差蔫了。
伍子胥在激烈的战斗中肩膀上也了一箭,血染征袍,一头白发也染得鲜红,他随便用破布包扎了一下伤口,继而安慰夫差说:“大王无需担心,咱们暂且修整数日,待风停了再跟越国人一决高下!”
夫差苦着脸说:“这是天不佑我呀!昨晚寡人做了个梦,梦见满井的泉水大量涌出,我和越王争夺扫帚,抢不赢他,还被他用扫帚扫!现在看来,这个梦果然不吉利,此乃大凶之兆,咱们还是收兵回朝吧!”
伍子胥刚要回答,突然听到震天的鼓声和呐喊声,只见无数战船黑压压的从江尽头驶来,越国人又追来了!
夫差吓得手足无措,仰天叹道:“天乎!天乎!”(没用的东西!简直是丢他老爸的脸!)
伍子胥忙大声道:“大王,你要振作啊,越军就要完蛋了,你做的那个梦其实是个好梦来的,我听说:井水是供人饮用的,井水溢出,说明我们有吃不完的食物;越国在南方,属火,我们在北方,属水,水能克火,大王梦见水,这不正是咱们克敌制胜的好兆头吗?再说了,从前,武王伐纣,天上出了扫帚星,而周军却打了大胜仗,所以,大王您梦见扫帚,更要抓住机会,带着人马冲上去,打败越国人,为先王报仇雪恨!”
听了伍子胥的话,夫差的心中突然涌起了无穷的勇气,他一个箭步冲到船头,亲自秉锤击鼓,大声叫道:“兄弟们,不要怕,咱们跟他们拚了!”
吴军见老大都拼了命了,顿时勇气倍增,个个争先,冒着大风和枪林弹雨超越军直冲而去,这个时候老天也开始帮忙了,大风风向陡变,转头朝越军吹了过去。
伍子胥大喜,忙大声传令:“全体弓箭手注意,上火箭!”
漆黑的夜空中顿时划过无数道灿烂的火光,将越国的战船点燃,风助火势,立刻将对面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映的天空亮如白昼,仿佛把整个太湖都烧沸腾了。
那如烟花一般绚烂的大火,好美,好梦幻,那是伍子胥胸中的熊熊复仇之火,它要把句践所拥有的一切,烧成灰烬。
越军败了,大败,虽然就在不到一个小时前,他们还胜卷在握。
这可真是个戏剧性的变化,越指挥官石买正做着美梦准备一举干掉夫差,然后趁胜攻入吴都,抢他一大堆金银财宝花姑娘,来个升官发财皆大欢喜,没想到自己的军队这么快就败了,而且败的如此莫名其妙,让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而正在他愣神的功夫,无数吴军的战船已经冲到了他旗舰之前,杀气漫天,蜂涌而来。
他很快做了一个正确无比的决定,逃命!
于是石买命令道:“灵浮姑,我命你率领你的先锋队在此阻击敌人,掩护主力撤退,就算打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一定要撑到大王顺利撤退为止,听到没有!”
灵浮姑暗道了一声命苦:好你个石买,你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送吗?太狠了你!
“执行命令!”
“是!”灵浮姑只好转身继续投入战斗,带着三千先锋队义无反顾的冲向吴军主力。
伍子胥笑:“送死的来了!听着,包围敌军,迅速解决战斗,不要在这里拖太久,句践这小子还在夫椒山上等着我们去收拾呢!”
旁边一个小校突然叫道:“我认识那个为首的越将,当年就是他杀死我们先王的。”
伍子胥大喜,忙弯弓搭箭,对准灵浮姑,心中默念道:“大王,你要是在天有灵,就保佑我一箭射死此人,为你报仇雪恨!”
只听“刷”的一声,伍子胥的箭在夜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曲线,正中红心!
灵浮姑惨叫一声,捂住胸口跌落船下,迅速的沉入太湖水中。
伍子胥负弓立在船头,仰天一啸,声彻云霄,血染的白发随风飘散,宛如战神下凡。
三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大王,兄弟我为你报仇了!
伍子胥果然是个复仇男神,这世上没有他报不了的仇。吴军中是一片欢声雷动,可是夫差的脸上却露出一丝不悦之色:好你个伍子胥,老爸的仇应该我亲自报才对,怎么能轮到你插手。
注:我们一般的看法,吴国三年报越都是夫差搞定的,其实这都是《史记》《左传》等史书对此事记载不详给大家造成的误解,如果有人看过对吴越战争记载比较详细的《越绝书》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夫椒之战基本上都是伍子胥指挥的,吴王夫差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乏善可陈,倒是有几句惊慌失措的妙语,让读者不禁额头三条线,爆寒不止,人家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在夫差身上可真是一点儿不适用。
十五.文种的救赎
夫椒之战,最终以吴军的大胜告终,而因为灵浮姑的先锋队拖住了吴军主力,石买与越王句践得以率领残兵顺利撤退至钱塘江南岸,准备调集兵力再战。
句践不甘心,他要翻本!
可是此时在越军中已经怨言满天飞了,他们都觉得指挥官石买临阵退缩,必须为夫椒之战的失利负主要责任,于是纷纷对句践建言说:“石买这个人实在不行的啦!他和每个人都结怨,又只知道贪求财利,贪生怕死,一个劲的瞎指挥,根本没有长远的眼光,是个典型的小人,大王绝对不可再任用他,否则对国家将十分不利。”
可是句践根本听不进去,他现在绝对不能承认自己用人失误,否则太没面子了,于是他继续任命石买为总指挥,让他率军在钱塘江南岸的浦阳江口迎击吴国的追兵,此时此刻,他只能冀望于石买能产生奇迹,反败为胜,不然,他还有何颜面回国去见江东父老。
可是这时候石买在越军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威信,很多将领都不听他指挥,石买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一连斩杀了几个不听话的大将,妄想用严刑峻法来挽回自己的面子,挽回越国的军心。
石买错了,连败之下,越国的军心已经完全溃散,他的法西斯专制只会造成更大的恐慌,本来已经够乱了,你还要乱杀无辜,折腾大家,这不是自毁长城嘛!
伍子胥是什么人,他一下子就发现了越军的不稳定因素,开始火上浇油,帮石买一起折腾越军。
他的谋略很简单,四个字,疑兵之计。
伍子胥果然是个高明的军事指战员,他将吴军分为一主两翼,白天则到处设置疑兵,或北或南,这边吓你一下,那边咬你一口;到了晚上,又敲响战鼓,四处点上火把,摆出夜袭的样子——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把越军折腾的日夜不安,恐慌的情绪蔓延在所有战士的心中。
结局可想而知,没过几天,越军就崩溃了,石买的命令根本没人执行,有的投降吴军,有的逃跑,石买没办法,只好加大镇压力度,可是这当然只会造成反效果,他杀的人越多,跑的人也越多。
这仗,没法打了!越军中群情激奋,闹哄着要哗变,他们冲进越王句践的行在,来了个兵谏!
“不杀石买,不足以平军愤!大王,动手吧!”范蠡站在堂下,面色平静的说。
殿外传来士兵们山呼海啸般的呐喊:“杀石买,杀石买!”
句践长叹了一口气,无力的瘫倒在宝座上,喃喃地说道:“范大夫,你是对的,寡人错了,寡人悔不该听的你话,结果落得如此结局,石买误我,石买误我啊!”
是啊,这一来二去,越国的三万精兵被石买和伍子胥折腾得只剩下五千不到,句践真是辛苦半辈子,一夜回到解放前,他肠子都快悔青了。
“事以至此,大王无需自责,只要咱们重新振作,越国还有希望!”
句践点了点头,眼神又重新恢复了坚定,他大步迈到殿外,看着殿下成千上万的越军,大声道:“石买误国误民,乱杀无辜,罪不容赦,来人啊,把他压上来处死!”
石买早就被这些哗变的士兵绑成了粽子,闻听大王发话,大家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把石买推到了越王勾践的面前。
“大王,我对越国有功,罪不至死呀!”石买一头乱发,歇斯底里的喊着。
句践一挥手:“砍了!”
几个士兵早已按耐不住,冲上来乱刀齐下,将石买砍成肉酱。
越军欢声雷动,这个法西斯魔王终于死了,真是大快人心!
与此同时,越军山呼海啸的欢叫声传到了吴军的军营,吴王夫差又吓慌了:“不好,越军又开始叫唤了,他们一叫一准没啥好事儿,伍相国,这可如何是好!”
伍子胥笑道:“大王无需担心,越军已经垮了!我听说,狐狸快死的时候,会咬紧嘴唇不停的吸气。放心,越国人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啦!”
夫差还是不放心:“快!你派两个人去越国那边打探一下,这样保险一点。”
伍子胥于是派人去越军打探情况,句践忙趁此机会向吴国求和,伍子胥当然不肯答应,句践无奈,只好仓惶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离浦阳江口,退守越国的大本营“会稽山”,也就是位于今天绍兴西北夏履镇北坞村越王峥上的越王城内。
越王峥,有名越王山,城山,海拔354米,位于钱塘江南岸,是越国的西北门户,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句践就是从城山脚下的固陵军港出发攻打吴国的,没想到转了半圈,他们又被打回来了。
而句践虽败,好在还有城山之险可守,据《越绝书·外传记地传第十》载:“会稽山上城者,勾践与吴战,大败,栖其中。因以下是木鱼池,其利不租”。城山及其相连的四周,完全被“木鱼池”的湖水包围,山下一片汪洋,烟波浩瀚。城山巍立其中,山屹于水,水环着山。而正是有了“木鱼池”这个天然屏障,城山变得易守难攻,吴军追赶到此,面对山高水险,仰望山顶的越王城,只好将其团团围住,安营扎寨,跟越军打持久战。
句践龟缩在城山上跟吴军对耗,可是伍子胥却一点儿不着急,他派兵守住木鱼池,不让越军取水,心里想:“句践困守此山,五千甲兵,没水可不行,我不让他们喝水,不出十日,越兵就全部渴死啦!哈哈!”他又派人给句践送去米盐,看起来颇厚道,其实在是告诉他们:“你们缺水,送给你们米盐都没用,没办法,你们只好干吃啦!”
谁知这城山可是个好地方,其山顶有“两窍通泉,围不逾杯,深不盈尺,冬夏不竭,曰佛眼泉。山半有池,曰洗马泉。中产嘉鱼。”(《明·嘉靖萧山县志》),句践他们根本不缺水,还可以每天抓鱼吃,不知过得多滋润。句践收到了伍子胥送的米盐后,转头回赠了吴军几百头鲤鱼,伍子胥一看,傻眼了,看来越国人根本不缺水,没办法,只好跟越军继续耗下去了,咱们就在山下盖房子种地,娶老婆生孩子了,看谁耗的过谁。
转眼过去了十几天,吴军没有一点撤退的意思,每天坐在山脚下和越军大眼瞪小眼,这下子轮到句践傻眼了,他本以为伍子胥会知难而退,没想到他这么死心眼,非要跟自己过不去,看来吴国人这次不灭掉咱越国是不会罢休了。咋办,咋办呢?
无奈之下,句践只好向三军传令说:“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乃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先前被冷落的文种一看,这可是自己翻身的好机会,忙找到句践重提旧议,既然事实证明夫椒一战乃是个错误的决策,文种自然要先矫情一番,他说:“我听说做生意的人,夏天就储备皮货,冬天就储备麻布,旱季就储备舟船,雨季就储备车辆,等待缺货时卖大价钱。平时即使没有四方的袭扰,但谋臣和武将一类的人才,不可不事先选拔培养。譬如蓑衣和笠帽,雨季到来后一定会派上用场。现在君王退守到会稽山上以后,才想到寻找谋臣,不也太晚了吗?” 意思是说,你现在知道找我们想办法啦,之前你干嘛一意孤行不听偶的话呢?报应啊报应!
句践心里是一肚子火,可是他毕竟理屈,只要降低姿态,说:“是是是,之前寡人听信了石买的谗言,是寡人的错,寡人悔不当初!求求你文大夫,您有啥高论,就快点儿讲吧!”说完亲热的拉着文种的手,用无辜的眼神看着他,一脸真诚,深情如水。
文种掉了一地鸡皮疙瘩,结结巴巴地说:“你,你不要这么看着我,我渗得慌!”
“好好好,我不看你就是!”
文种点了点头,开始摇头晃脑的摆龙门阵:“能够完全保住功业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谦卑的;能够节制事理的人,就会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总之,一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只有更好保存自己,才能更大的消灭敌人,如今之计,大王您只好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卑恭屈膝,祈求原谅,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去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
句践抱着头想了半天,发现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派文种带着金银财宝去吴国求和。
文种于是来到吴军营中,跪地膝行至吴王面前,使劲叩头说:“亡国之臣句践让下臣来请求大王:越国本来就是给吴国纳贡的城邑,大王用鞭子驱使它就可以了,根本不值得屈尊您亲自前来征讨。所以,句践请求向吴国称臣,并送上一个嫡生女儿,拿着扫把侍奉您帮您扫地铺床;再送上一个嫡生儿子,捧着盘子伺候您帮您端菜洗碗;春秋两季的贡品,也一定按照诸侯向天子进贡的标准,决不懈怠。大王您圣明闻达于天下,慈悲为怀,存留越国的宗庙,一定能让四方的诸侯对您俯首帖耳,臣服在您的威名之下。”
夫差一听这话,十分受用,是啊,寡人的圣明闻达于天下,是个大大的好人来着,多一个死心塌地的小弟,对我的称霸事业,不也是件好事儿吗?正要答应,复仇男神伍子胥冲上来反对说:“大王,你千万不能答应越国的求和。古语有云:‘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成语“除恶务尽”典出于此)吴国和越国,土地相连,世世代代都是仇敌。有吴就不能有越,有越就不能有吴,这是不可改变的事情。我听说,陆地上的人习惯住在陆地,水边的人习惯住在水边,那些山地平原上的诸侯国,我们即使进攻并战胜了它,百姓也无法适应那里的生活,无法在那里居住,也无法乘坐那里的车辆。而越国与我国三江(吴江(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环之,我们进攻并战胜了它,就能居住它的土地,乘坐它的舟船。如今上天把越国赏赐给吴国,这么大的好处,我们不要太可惜了。更何况,越王句践这个人,为人阴险,懂得忍辱负重,能吃苦,又喜欢结交各方面的好汉,乃是个极其危险的人物,我们要是就这么轻易放了他,今后他发展壮大了,咱们就悔之晚矣。”
伍子胥还真能掰活,一大段说个不停,其实要我十四个字就能说明白了——“放虎归山终为患,打蛇不死随棍上。”
文种回来,把情况通报给句践,句践一拍桌子,怒道:“好你个伍子胥,寡人什么时候招惹你了,非要致寡人于死地不可!哼,我句践虽败,但也是个铁铮铮的汉子,吴国人不答应就算了,大不了我杀掉妻子儿女,一把火烧光所有的金银财宝,带着我五千甲兵和吴国人拼个鱼死网破,就算是死,也不给他们吴国人留半个人,半毛钱!”
文种忙劝句践:“大王您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如今虽然有个伍子胥对咱们求和百般阻挠,但事情也并非完全没有转机……”
“哦?大夫有何高见,快快道来!寡人现在啥都听你的!”句践又露出了他水汪汪深情无比的眼神。
文种尴尬的咳嗽两声,避过句践的眼神,低头道:“我听说吴国的太宰伯嚭贪婪好色,嫉贤妒能,明着跟伍子胥称兄道弟,暗地里却对他在吴国的崇高地位十分感冒,我们可以拿他做我们的突破口,用重财和美女去诱惑他,让他去跟伍子胥唱对台戏,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句践一拍头,叫道:“对呀,我怎么就忘了这个人呢?”说着他翻出了越国派到吴国的情报部门编制的“吴国重要人物档案”,大声念道:“伯嚭,楚国人,名门之后,因老爸得罪楚王而遭到灭门惨祸,走投无路之下逃到吴国,靠着伍子胥的引荐而投靠吴王阖闾,后因在伐楚之战立有大功而逐步提升为太宰要职,此人为人很善于夸夸其谈卖弄自己的知识见闻,靠着这一点,他青云直上,用阿谀奉承讨得了吴王夫差的欢心,得以能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左右夫差的决策,不过此人虽然博闻强记熟悉历史,却缺乏战略眼光没有远见,又贪财好色,尤其喜欢越国美女……”念到这句践突然高兴得跳了起来,大笑道:“什么?他最喜欢越国美女,太好了,哈哈哈,夫差、伍子胥,原来你们身边拥有这么一颗绝品的定时炸弹啊,真是天助我也,文大夫,你现在马上在我后宫里精选八个绝色美女,除了我夫人,其他人随便你挑……嗯,再从我的小金库里取白璧二十双,黄金万两,全部拿去送给伯嚭……哦麦高,伯嚭伯葛格,寡人真是爱死你了!”
文种于是再次出发,偷偷找到吴太宰伯嚭,献上美女宝器,跪在地上拍马屁说:“寡君句践年幼无知,不懂事,以至得罪了大国,现在他已悔过自新,愿举国请为吴臣,但是贵国的伍相国却对我们成见太深,多加阻挠。后来我们寡君听说太宰大人您以巍巍功德,外为吴之干城,内作王之心腹,所以特派小人前来求大人您为我们美言几句,这里有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堂下堆积如山金光闪闪的珠玉宝器,照的伯嚭眼睛发花脑袋发晕;八个风情万种媚眼横飞的越国美女,迷的伯嚭心旌动摇口水横流。
一时间,伯嚭呆了,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文种心中暗喜,嘿嘿,看来糖衣炮弹的威力果然不同凡响。
可是伯嚭呆了半晌,突然间脸色一变,正义凛然的说道:“这可不行,本太宰可是个清官来的,怎么能厚颜无耻贪污受贿呢?再说伍子胥是我的好兄弟,我可不能拆他的台!”
文种心里暗骂:这小子明明已经心动了,偏偏还要拿架子装清高,真是个正宗的虚伪小人!
当然,文种心里这么想,嘴巴上却不能这么说,只见他微微一笑,又道:“不对不对,话不能这么讲。越国的东西就是吴国的,吴国的东西就是大人您的,大人您拿您自己家的东西,怎么能算贪污受贿呢?至于伍子胥,您拿他当好兄弟,他可不拿您当好兄弟,现在如果越国被灭,那灭越的功劳都是他伍子胥的,跟太宰您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而如果您保住了越国,让越国尽心尽力的为吴国效力,那么存越的功劳就都是大人您的了。您对我们越国,就有如同让死人复活,让白骨重新长肉一样地大恩大德。从今往后,太宰您就是我们越国的再生父母,我们越人就算忘了自己老爸,也不敢忘记大人您对我们的恩赐呀!”
文种的这番话可真是说到伯嚭心里头去了,可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好处,伯嚭还需要接着演戏,于是他又道:“是啊,我保住了越国,好处是很多。但是如果越国被灭,越国所有的东西,不一样还是我们吴国的,对我没差呀!”
文种明白了,原来伯嚭根本不希罕大恩大德这种虚的东西,好,那我也只有出绝招了,于是他突然站了起来,拂袖道:“哼,越兵虽败,然保会稽者,仍有甲兵五千,堪当一战!我们大王说了,如果你们吴国人不答应求和,我们就和你们拼死一战,战而不捷,则尽焚库藏之积,然后自杀殉国,让谁都得不了好处,看你们怎么办!”
伯嚭慌了,忙道:“有话好说有话好说,我也没说不帮你们嘛!”
文种见自己这招以进为退已经奏效,忙又换了脸色,躬身陪笑道:“我就说嘛,太宰您是个大大的好人,绝对不会见死不救的。太宰您想想,灭掉越国,越国的金银财宝只会进入吴国的国库,能到太宰您腰包的,撑死了也不过一二成,而如果大人您肯帮忙的话,今后越国的贡献,未入王宫,先入您的府第,要什么随便你挑!”
千说万说,还是文种最后这句话最动听,伯嚭闻言是心花怒放,一边吞口水一边说:“此话当真?”
“当然当然,咱们老大说了,只要大人您肯帮忙,越国的美女宝器,自当如长江之水,源源不绝而来矣。”
伯嚭连连点头:“好,好,好。你们老大真是识相,有前途,有前途!”
文种又把那八个越国美女拉到伯嚭眼前,让他近距离观赏,口中说道:“这八个美女,都是我们老大在后宫中精心为大人您挑选的,您看看怎么样,还算满意吗?如果您放我们老大一条生路,我们老大回到越国后,还会在民间竭力搜求,挑选更美的女子进献给您。”
伯嚭流着口水淫笑道:“不错,不错,我一向认为,你们越国的美女是天下间最钟灵毓秀最温柔多情的……嘿嘿嘿,你们老大果然会做人,真是深得我心,深得我心呀!”
文种强捺住内心对伯嚭那幅猪哥模样的恶心感觉,陪笑道:“哪里哪里,这天下间也只有太宰您这样的风流才子,才不会委屈了我们越国这些楚楚动人的美女哟……那帮忙求情的事……”
“好说好说……”
文种大喜,连忙紧紧握住伯嚭的手,大声道:“好,那就这样,小人告辞了,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文种离开了吴营,走出数里,终于忍受不住,蹲在路边狂吐起来:可悲呀可悲,我文种毕生就从来没有做过如此丢脸的事儿,天呀,恶心死我了!
话说伯嚭欣然接受了越国的好处,自然就要为越国人说话了,他找到夫差,进言道:“大王,我看您还是答应了越国的请降吧!我看人家挺有诚意的。”
夫差虽然信任伯嚭,但此时他的意见还是偏向伍子胥这一边的,于是他怒道:“不行!越与寡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绝对不能轻饶了他们!”
伯嚭早就预料到了夫差的反应,忙将自己准备好的一套说词讲了出来:“大王您不记得从前孙武的话了吗?‘兵,凶器,可暂用而不可久也。’越国虽然对大王有杀父之仇,但先前那个罪魁祸首灵浮姑既然已经授首,大王您的仇也应该算是报了。再说勾践已经答应将其所有宝器珍玩全部献给大王作赔罪;又肯让自己的女儿给大王做女奴,大夫的女儿给吴国的大夫做女奴,士的女儿给吴国的士人做女奴;还肯率领本国的军队,随从我国的军队,听凭大王的调遣;而他们仅仅要求的,就是存留越国的宗庙而已。从前楚庄王攻灭了陈国、郑国之后,也存留了他们的宗庙,从而得以诸侯归心,成为天下霸主。大王何不效法楚庄,赦越之罪,则即可得越,又可扬霸主之名,此一举两得之事,对大王对吴国都是大大的有利呀。反过来,如果咱们非要致越于死地的话,他越国还有五千甲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咱们伤敌一万,也会自损三千,况且,咱们万一要是把句践给逼急了,来个破罐子破摔,烧掉自己的宗庙,杀死自己的妻子,把所有金银财宝全部扔进江中,咱们就真的得不偿失了!所以呀大王,您与其杀了这些越国人,还不如得到这个国家的臣服,哪个更为有利些,还请大王您多加考虑。”
巧舌如簧,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听起来还真是像那么一回事儿,伯嚭能当上春秋时代数一数二的小人,肚子里果然颇有些墨水,小人可畏呀!
伍子胥马上跳出来反对:“不可,千万不可,今天不灭亡越国,大王必定后悔莫及。句践是个可怕的对手,他的手下文种、范蠡也都是贤能的大臣,如果句践能够返回越国,必将作乱。”
伯嚭对夫差道:“伍子胥目光短浅,只明白一时的计策,而不精通安国的道理,接受越国的投降才是真正的‘霸道’,大王您切不要被小人的意见所蒙蔽了!”
什么,你居然说我是小人,你才是小人呢,你全家都是小人!伍子胥火了,好你个伯嚭,昨天还跟我站在同一战线,今天态度立马就变了,没得说,你肯定是收了越国人的好处,枉我还把你一直当兄弟,气死我了,气了我了。
两人争论不休,一直没说话的夫差脑袋都快被他们搞昏了,他站起身来看了看二人,最后拍板道:“别吵了,你们两位都是寡人的肱骨大臣,谁也不是小人。寡人想清楚了,决定接受越国的投降,条件时句践必须带着他老婆来吴国为奴,听话我就饶他一命,不听话寡人就灭了他,咋样,寡人这个计策不错吧,哈哈哈,寡人果然是个天才,我太佩服我自己了!”
伯嚭连忙拍马屁:“大王真是亘古未有的圣君呀。越人强悍好斗,难于驱使,咱们灭了他们的国家,未必能震得住他们,而咱们如果将句践扣留在吴国,攥住他的小命,他虽然活着,也就等于是死了。反之,如果杀死他,他的百姓却蛮性难服,弄得我们永无宁日。那么,他虽然死了,也还等于是活着的。因此,大王不杀勾践,正是杀了勾践;伍相国要杀了勾践,才是保护了勾践!——大王的圣明,就在这里!”
夫差显然对伯嚭的马屁十分受用,闻言大笑道:“没错,我夫差,不只是吴国的君王,而将是四海的霸主!一个四海的霸主,应该既有军威,也有仁义。我要天下人知道我能严能宽,能收能放,能擒能纵,能暴能忍。不杀勾践,却灭了越国,行了仁义。我意已决,伍相国无需再言了!传寡人的命令,放句践还越,料理善后事宜,定于五月中旬带着老婆来吴国报到,寡人与伍相国率大军先行还吴,留太宰伯嚭领一万兵马在此监视越国,催促行程,并为寡人接收越国的财货和宝器。”
伯嚭见自己得计,大喜,忙告辞出去找文种再要好处,而伍子胥也只好恨恨的走出大营,跟身边的另一位大夫王孙雄抱怨说:“吾悔不听被离之言,而与此小人称兄道弟,我,我真是瞎了眼了!……越十年生聚,再加以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吴宫为沼矣!”
伍子胥虽是个英雄,却果然不是个当官的料,你就算有怨言,也该埋藏心中,暗做谋划,怎可在此大庭广众之下随口而出,对领导的决策妄加诋毁,难怪以后夫差越来越看他不顺眼,咱们的古人不是说了吗:皎皎者易污,你穿一袭白衣一头白发行走江湖,怎么可能不沾上泥点子呢?看来,伍子胥在人际关系方面永远是个低能儿,此生注定只能当一个寂寞的英雄。
另外一边,会稽山上的句践已经得知了文种带来的“好消息”,心中也不知是该高兴好,还是该伤心好。
“文大夫,夫差那家伙真的要我夫妇去吴国当奴才肯放过我们越国吗?”
“是的,这已经是咱们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还是那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保住性命,咱们终会有翻身的那一天。”
句践忍不住双目垂泪:“说得轻巧,寡人千里为囚,命悬吴人之手,能不能生还越国还是未知之数,想要翻身,这谈何容易!难道我真的就要这样在吴国了结自己的一生吗?”
文种又安慰句践说:“从前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
是啊,远的咱就的不说了,近的就说这楚昭王,当初他逃离郢都的时候,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最后不还是靠着上下团结,得以重整河山,如今又是一条好汉,文种的话虽然是宽慰之语,倒颇有几分道理,艰苦的环境,才可以锻炼出一个真正的霸主来,从这点上来看,句践去吴国接受吃苦教育,对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十六.句践入臣
五月某日黎明,在越国会稽郊外,乌云盖野,一线阳光照着江里停舶的吴国战舰船只。远处不时有杀声、哭声传来。火光烧红了半边天——吴国的占领军正在放火,把来不及掠去的稻子烧在田里。
浙江江畔,越王勾践正在大禹庙里辞别祖宗。沉重的钟声、磐声一阵阵响着。吴国甲士守在门前。他们是太宰伯嚭率领的左军,负责等句践一完事,就压他们去吴国。
庙内庄严肃穆,沉重的气氛压的越国君臣喘不气来,庙外却是热闹非常,成群结队吴国军士正吭哧吭哧地搬运着越国的宝器;扛鼎抬钟,兴高采烈,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固陵码头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一船一船装满了从越国各地搜刮的各种各样的金银珠宝,另有几艘大船装的是献给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的三百多名越国美女,她们有的正在说笑,有的正在垂泪,环肥燕瘦,莺声燕语,好不热闹!
这时禹庙内钟声逐渐停止。门开,走出吴国成队的武士。警备森严。不久,越国的君臣们也满脸泪痕的走了出来。
句践环视四周,但见江边跪满了前来送行的越国百姓,回望故国,四野萧然,整个越国一片荒芜——我的祖国啊,你究竟是犯了什么天大的过错,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他忍不住长叹一声,唱道“吿天地神明可窥。吿宗庙精灵可推。念句践包羞含愧。知甚日得回归。知甚日得回归。”
众臣亦唱道:“国破山河在。城倾草树迷。看纵横白骨郊原蔽。念微臣既受人民寄。要捐生誓雪君王耻。暂且将身淹滞。”
句践又唱:“诸大夫。我孤身客邸。回首家山。云迷会稽。摇摇魂向北。黯黯日平西。看江村桃李。恨无主凭风飘坠。年光愁裏过。环佩梦中归。”
文种走上前来,举杯带头向句践祝酒,唱道:“大王德寿,无疆无极,干坤受灵,神祇辅翼。我王厚之,祉佑在侧。德销百殃,利受其福。去彼吴庭,来归越国。觞酒既升,请称万岁。”
句践仰天叹息,举杯垂涕,百感交集,默无所言。
百姓和大臣们也陪着句践一起哭起来,哀声遍野,好不凄凉。
在吴国人面前哭哭啼啼的,成和体统。范蠡见气氛不对,决定来点激昂的,不过他五音不全,唱歌难听,于是决定用说的。只见他转向群臣,举杯高声道:“吾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主上有去国之忧,臣吴之辱,以吾浙东之士,岂无一二豪杰,与主上分忧者乎?”
大家听到这儿,赶忙收住哭声,齐声道:“谁非臣子?惟王所命!”声震四野,惊走满天乌云,大风吹动江水,卷起一片春潮,远处的山边儿晚霞绽放,景色好生壮丽。
句践突然笑了起来,笑的无比灿烂。
他感觉自己死灰般的心重新复活了,而且充满了力量,这世上再也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他再害怕,即使前方有无尽的苦难屈辱甚至死亡在等待着他。
“你们,你都是越国的好臣子,好百姓!只要有你们,越国就有希望,寡人也就可以放心的去吴国了!时间不早,你们统统都回去吧,寡人也该上船了。”句践紧紧握住范蠡和文种的手,说:“范大夫、文大夫,寡人的社稷就托付给你们二位了。”
范蠡道:“大王,让我跟你一起去吴国吧!此去凶险万分,您身边需要一个帮你出主意的人”
句践感动地说:“不行,我怎么能让你跟我一起去受苦呢?你还是留在越国替我看守国家吧!”
范蠡道:“看守国家的事,文大夫一人足矣。在国境以内,治理百姓的事,我比不上文种。在国境以外,对付敌国,需要当机立断的事,文种也比不上我。”
“范大夫,寡人悔恨当初没有听你的忠谏。你曾劝寡人坚守不攻;待机迎击,寡人不听,才有今天这样的惨败!我如此对你,没想到你还肯这样对我,我句践情何以堪……”
吴国的士兵不耐烦了:“你们演戏演完了没呀,快上船吧,这天都要黑了!”
句践心中暗骂:寡人演的正起劲呢,你们打什么岔!可恶,人家的感情才刚酝酿出来!
口中却道:“来啦!来啦!急什么,你们还怕我跑了不成!……文大夫,越国的事情就全依仗你了,分别在即,你还有什么话要交待寡人吗?”
文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范蠡办事,我放心,有他陪着大王,老臣没啥好交待的,只是有一句话,大王您一定要切记,切记呀!”
“那句话如此重要,快快道来!”
“一个字,忍!”
句践重重的点了点头,转身和夫人及范蠡等向船上走去,江中般只的帆樯逐次升起,在越国臣民的哭泣声中离岸而去。
江岸渐行渐远,招手的人群也慢慢的看不见了,句践等人默默的站在船头,回望故国,不堪回首。
一旁的越夫人无力的靠在船舷上,呜呜的苦了起来。
这时夜色渐渐深了,波浪拍打着船舷,江面上静悄悄的,只有几只无聊的水鸟,轻轻的掠过水面,啄起江边的鱼虾,又欢快的振翅而去。越夫人触景生情,又哭着唱起了“越剧”《鸟鹊歌》来: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号翩翩。
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任厥兮往还。
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颿颿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
又唱:
彼飞鸟兮鸢乌,已回翔兮翕苏。
心在专兮素虾,何居食兮江湖?
徊复翔兮游飏,去复返兮于乎!
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
终来遇兮何幸,离我国兮去吴。
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
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恻。
肠千结兮服膺,于乎哀兮忘食。
愿我身兮如鸟,身翱翔兮矫翼。
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吴越春秋·鸟鹊歌》)
二曲即终,四野悄然,随行的越人们都被越夫人这两首情感浓烈直入人心的歌曲感动得一塌糊涂,一边抹眼泪一边纷纷举起了“10分”的牌子。可是句践却摇了摇头,负手笑道:“孤何忧?吾之六翮备矣。”意思是说:哭个屁呀,寡人的羽毛已经长硬了,迟早会有展翅高飞的一天,有啥好伤心的,来,大家跟我一起笑——123,田七!
句践等人不日来到吴国,马上被人带去姑苏台见夫差。
夫差满脸傲慢的坐在高台之上,摇头晃脑的听着小曲儿,正眼都不看台下的句践一下。
没有大王的吩咐,歌女们不敢停唱:“苏台高峻,房廊隐隐,靑蛾红粉,打团成阵。千门花月笑相迎,香风满路笙歌引……”
句践强忍屈辱,拜伏在地,向夫差请罪道:“东海贱臣勾践,上愧皇天,下负后土,自不量力,辱王之士,罪孽深重。大王仁慈,宽臣万死之诛,示以再生之路,使臣执箕帚以侍大王,诚蒙厚恩,不胜仰感俯愧。臣勾践叩头顿首。”
夫差挥去歌女,上下打量了一下句践,问:“你就是句践?”
“正是贱臣。”
“长的够丑的!”
“是是是。贱臣确实长的不好看。”
“哼,当日你害死我父王,可曾想到过今天!”
“是是是。臣罪该万死,原大王怜之!”
听到这儿,一旁的伍子胥又开始发飚了,只见他目如流火,声若雷霆,怒道:“臣闻飞鸟在靑云之上,尙欲挽弓而射之,况闲游于池沼,近集于殿庭乎?之前句践躲在会稽山上,咱们治不了他。幸今入我厨灶之中,一个宰夫就能把他煮了。送上门的美餐,不吃白不吃,大王千万不能就这么轻易的饶了他!”
夫差解释说:“我听说诛杀投降的人,将会祸及三代。寡人不是个玻璃,并非因为喜欢句践而不杀他,我是害怕皇天追究罪过,是皇天教我赦免他的。”
伯嚭在旁帮腔道:“大王圣明!伍相国啊,你不要这么生气嘛,生气就犯了嗔戒了!句践不过是死鱼一条,能掀的起什么风浪!你何必非要把他说成天那样高呢?”
伍子胥直气的面如土色,白发冲冠,转身朝伯嚭大声喝道:“你这个小人,这里还轮不到你插嘴的份儿!先主临终的时候,嘱托老臣,要把吴国放在永远不败之地。刃悬在头上,要知道危险;路走迷了,要知道回头!’好佞的盲语不可信,误国的计谋不可听。话已说尽头,老臣向大王告罪。”说完头也不回的拂袖而去。
夫差咬牙道:“神经病!发什么疯!”
伯嚭奸笑一声,道:“也难怪伍相国当着大王都发这样大的脾气。他常对人说,大王从前能够立为太子,完全是他伍子胥一个人的功劳。”
“是伍子胥立我做太子的!谁都知道,要你在此地啰嗦什么!”夫差只觉得心里有团火快要将自己烧炸了,伍子胥,是你立我做太子,难道你的话我就不能更改吗?你是天神吗?为什么你要时时刻刻像一片乌云似的罩在我的头上?……成天把先主挂在嘴边,别忘了,现在寡人才是你真正的主子,专横而昏聩的老东西啊!总有一天我要让你知道,寡人才是吴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全世界都将要像这个句践一样臣服在我的脚下,包括你在内!
句践跪在一旁偷偷的看着好戏,心里头都乐得开花儿了一般,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静待吴王发落。
夫差的心情稍稍平静了些,挥手道:“句践,既来之则安之,这样吧,我让王孙雄就在这姑苏山下朝着先王墓的方向给你修一个石室,你在那里帮寡人养马驾车,对着先王的英灵静思己过吧!”
“是!”句践叩首再拜,小心翼翼的膝行而退。
歌女们鱼贯而出,又开始咿咿呀呀的唱起吴国小调来:
“锦筵香雾氤氲,氤氲。华堂歌舞缤纷,缤纷。珠翠拥,暮云屯,灯火乱,晓星昏。洞房深处醉横陈。洞房深处醉横陈……”
句践于是在姑苏城外的姑苏山下的石室中住下来,给吴王夫差当了一名马夫,不过他这个马夫可没有孙悟空的“弼马温”来的滋润,不但手底下一个小弟没有,上头还有个掌管石室的吴国小官成日里对他们夫妇又打又骂,简直就是个奴才之中的奴才。
好衣服是没得穿了,只能赤裸上身围个围裙,帽子也没得戴了,只能扎个粗布头巾充数,君臣三人成日里蓬头垢面,活脱脱一群叫花子般,要不是伯嚭看在钱的面子上偶尔给他们送点米盐,句践夫妇和范蠡就算不饿死,也得折腾掉半条命去。
如果是身体上的苦楚倒也罢了,可是可怜的句践还必须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心灵上的屈辱——吴王每次驾车出游的时候,句践都必须牵着马走在前面为他开路,任由旁边吴国的老百姓指指点点:“这就是被咱们大王揍趴下的那个越王了,瞧瞧,一副衰样,生得就是当奴才的料!”,“是啊是啊,长得跟个鸟一样,他以为他是鹦鹉啊!”
兀的不痛煞人也么哥!兀的不恨煞人也么哥!
可是句践不回嘴,也不恼怒,只是低头自顾自的牵着他的马:没啥大不了的,就当自己是在溜狗好了!(句践果然是个绍兴人,颇懂得发扬阿Q精神)
苦啊,这日子简直就不是人过的。可是句践似乎是个天生的“忍者”,如此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竟然就被他这么硬生生的给忍了下来。句践夫妇,男的每天剁切草料喂养马匹,女的则每天担水、除粪、洒扫——任劳任怨,三年下来,居然没有一刻脸上曾露出过恼怒怨恨的表情——凡成大事者,皆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从古到今,莫不如是。
当然,句践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脆弱的一面,虽然他在人前总是装出坚强认命的样子,不让监视他的无数双眼睛发现自己的真实心思。可是大家都不知道,无数个夜晚,午夜梦回,句践曾一个人对着石墙,默默的哭泣:
包羞忍耻何时了,怨恨知多少。白云飞去到江东,故国不堪回首夕阳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还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夫差,此仇不报非君子!我句践在吴国所受的这些屈辱,总有一天会让你加倍偿还!!
句践夫妇在吴国受尽了苦楚,而更加难得的是,在这种艰难的情状下,随侍而来的范蠡对他的主子不离不弃,居然也没有变节。有一次,吴王夫差在宫中召见句践君臣,句践跪在前面,范蠡随后站着。
夫差对范蠡说:“寡人听说‘好女不嫁穷郎,贤士不仕亡国’。选对主子很重要。今句践无道,国之将亡,你和你的主子都沦为奴仆,关在一个小小的石室里,难道你就不觉得丢人吗?不如这样吧,只要你改过自新,放弃你的旧主子,以后跟着我混,寡人包你吃香的喝辣的,生活乐无边!”
句践听到这儿,忍不住涕泪交加,伏地痛哭:好你个夫差,不但夺了我的国家,抢掠我的子民,禁锢我的自由,现在还打起寡人爱臣的主意来了,你好狠!
夫差微笑着看着范蠡,嘿嘿,这世上是没有人能抵抗权力与金钱的诱惑的,伍子胥不是说你句践能忍辱负重吗?我现在倒要看看,当你最心爱的臣子投入到我夫差怀抱里后,你是否还能保住你那点可怜的自尊和残念。句践,我就是要让你失去所有的希望,失去所有的一切,让你生不如死,这将比一刀杀了你还要有趣一些。
可是范蠡却偏偏不吃他这一套,说:“臣也听说‘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言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不能辅越王为善,致得罪于大王。幸大王洪恩浩荡,使我君臣得以保存性命,心中已经很感激了,哪里还敢奢望什么富贵。”
“你可要想清楚了,曾经有一份富贵摆在你的面前,你没有珍惜,以后可不要追悔莫及!”
“臣想的很清楚。”
范蠡确实想的很清楚,夫差并不是真的欣赏自己,他不过是想利用自己来打击句践罢了,一旦目的达到,他就会像对待一只破鞋一样将自己任意抛弃——范蠡多精明的人,这种明得利暗吃亏的事情,他当然绝对不会干!
“那你就回你的破石室去吧!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东西!”夫差恼怒的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句践感动地握住范蠡的手,又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深情眼神:“范大夫对寡人之情何其厚矣,寡人保证,复国之日,越国当与君共享之,如果非要在这个保证上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范蠡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十七.放,还是不放,这是一个问题
这样又过了几个月,一日,夫差闲得无聊,带着宠臣伯嚭一大早去姑苏台游玩,正是江南初春的破晓,烟笼春水,草木欣荣。二人登台远眺,遥遥望见碧波万顷的太湖,在纤云四卷,银河渐隐的时光,悄然苏醒。另外一边,姑苏城内的早市刚刚开张,熙熙攘攘,人群涌动,一派繁华昌盛的景象。
夫差志得意满,兴致勃发,忍不住高声吟道:“长刀大弓,坐拥江东,车如流水马如龙。看江山在望中,一团箫管香风送。千群旌斾祥云捧,苏台高处锦重重,管今宵宿上宫……”
伯嚭忙大拍马屁的迎合道:“正是正是,大王虎据三吴,鹰扬一世,天子之下第一,诸侯之上无双……”
夫差对伯嚭的马屁很是受用,正在陶醉,眼波一转,突然看到一个和周围景色极不协调的一幕,眉头不由一皱。
只见姑苏台下,一个破烂的马厩边,句践君臣三人衣衫破烂、蓬头垢面、满脸憔悴的坐在一堆马粪边,手里捧着几个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
夫差摇头叹道:“瞧他们那幅穷酸的样子!想来那越王不过是一个穷乡僻壤的蛮主,没有什么雄心大志;而范蠡不过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傻小子,连寡人给他富贵都不敢要;这样两个没用的家伙,又能对我大吴造成什么威胁呢?寡人已经把他们折磨的不成人形,什么仇都应该报了!”
伯嚭见机会到了,赶紧煽动夫差说:“没错没错,好可怜的一对君臣哪!大王您一向是圣人心肠,不如就此放了他们,句践有感于大王的厚恩,一定会重重的报答于您。愿大王决意。”
夫差点头道:“太宰言之有理,那就选个好日子放句践回去吧!”
怎么说呢?夫差这个人正是应了志大才疏这句话,做起事来一点谱都没有,完全凭个人感情和喜好行事,先前恨句践入骨,对他百般凌辱,后来又发现对方很可怜,心肠一软起了妇人之仁——气量狭如鸡肚,敏感而又善变;喜怒形之于色,胆小而无城府——这样的性格,倒如一个家庭妇女一般,哪里像是一个大国的君主。
这一天回来,伯嚭马上派人把白天的好消息偷偷的告诉了句践,句践欣喜若狂,连忙找来范蠡分享自己的喜悦:“范大夫,寡人的心情好复杂啊,就像有头小鹿儿在胸脯里乱撞一般,既是高兴,又是担忧,高兴的是自己这次或许就可以脱离苦海了,担忧的是怕吴王临时改变主意,让我空欢喜一场。”
范蠡笑道:“大王不要着急,且让为臣算上一卦,看看此事是吉是凶。”
别忘了,范蠡可是当世活神仙计然的得意高徒,算命卜卦可是他的拿手好戏。
范蠡于是屈指一算,心中已然转过无数个公式,面色陡变,道:“不好,今天是戊寅囚日,卯时得信,正应了《天网课》中‘天网四张,万物尽伤’的卦象。大王您还是别高兴的太早了,免得乐极生悲。”
句践颓然坐倒在地,面如土色,仰天无语。
当然,范蠡算命的那一套东西违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完全就是迷信,其实历史上号称活神仙的这些家伙之所以能料事如神,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就能借几块破龟甲而破解命运的谜团,他们真正的本事不是算天,而是算人。
真正的相士,都是洞察人性的高手,因为只要把握住了一个人的人性,就能把握住一个人行事的方法,说的粗俗一点,就是“某人屁股一翘,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了!”
夫差是一个没有主心骨的人,而伍子胥则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这两个人的性格,注定了句践肯定没有那么轻易离开得了吴国。
一句话:不使点绝招,想走,没那么容易!
果然,伍子胥一听说夫差有赦免句践的想法,忙急匆匆的入宫提意见:“从前,夏桀囚禁了商汤而不诛,商纣囚禁了文王而不杀,最后反为对方所灭。所以,我认为大王你晕头了,你如若真的放了句践,只会重蹈桀纣覆辙。”
夫差果然犹豫了,伍子胥说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呀,虽说放了句践似乎也没啥大不了的,但小心一点总是没错。
伯嚭一见自己的好事就要落空,连忙跟伍子胥呛声道:“大王,伍子胥居然把你比成桀纣!他安得什么心!”
伍子胥气坏了,你这个小人,地地道道的小人,下三滥的小人!
伯嚭又道:“别听伍子胥胡说,大王,你怎么能是桀纣呢?从前,齐桓公将燕庄公送他的五十里土地还给燕国,从而获得了仁义的美名;宋襄公泓水一役,等楚军渡河完毕列好阵势才进攻,也因此被后人称道。齐桓公功成名就,宋襄公虽败而仁德长存。现在大王如果能真的赦免句践,那么你的功德将高于五霸之上,您的声名也将超越以前的古人。”
夫差再次犹豫,伯嚭说得也很有道理呀,虽说小心一点没错,但“仁义”的美名也很有诱惑力耶,我夫差可比齐桓宋襄强多了,“仁义”当然也不能输给他们。
伍子胥怒道:“胡说胡说,你这是右倾投降主义论调。仁义,仁义又不能当饭吃!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枪杆子,光仁义有个屁用!”
两人争论不休,夫差抱着头纠结起来——
我究竟该听谁的呀,苦恼死我了!
十八.世上最恶心的绝招
注:以下这个故事不见于《左传》、《国语》、《史记》等正史的记载,而只见于七实三虚的野史小说《吴越春秋》,其真实性恐怕要打一个折扣,不管《吴越春秋》的作者赵烨是有其事实根据,还是胡编乱造,但这段记载算是彻底把句践给抹黑了,小生暂且如书记录,是真是假,就由大家自己判断吧!
也不知是在放与不放句践的问题上过多的耗费了他那点可怜的智商,还是因为暮乐朝欢酒色过度掏空了他那个羸弱的小身板儿,夫差病了,病的很重,趴在床上三个月,不见好转。而关于如何发落句践的问题,也自然被无限期的拖了下去,形势变得越发微妙起来。
句践的心情也很微妙。他先想:好哇夫差,你也有今天,叫你小子欺负我,这就是报应!转念他又想,吴王病痛缠身,卧病在床,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好,他要是歹名瘫痪个十年廿载,难道我也要在吴国陪他受苦那么久不成?还有,万一他短命病死了,换个聪明点的国君,听伍子胥的话杀了我永除后患,那我句践可就真的没戏唱啦!
于是他立刻召来自己现在最可信任也只能最信任的范蠡,商量对策。
“范大夫啊,你不是会算命吗?你帮我算算,吴王的病会不会好!这对寡人很重要。”
范蠡装神弄鬼得捣鼓一番,说:“算好啦,吴王死不了,而且在四月二十六号那天就会痊愈。”
“really?连日子都给算出来了,范大夫真是个活神仙哪!佩服佩服!”
“嘿嘿,小意思小意思。”范蠡得意的笑起来,其实他哪里真的能预测未来,只不过他的老师计然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自然也将其天才医术教给了范蠡,中医所谓“望闻问切”,范蠡一看夫差的面色,自然就将其病情猜到了七八分。
句践自言自语道:“夫差既然不会死,那我回国的事就有希望了,只是不知这家伙到时候会不会认账,三年了,寡人在吴国已经待了三年了,在待下去寡人真的要发疯了!”
范蠡的脑袋中突然闪过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他自己都差点被这个想法给吓坏了——该不该跟句践说呢?有点说不出口啊!
句践察言观色,发现范蠡欲言又止,忙问:“范大夫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
“大王,臣以为,以为……这倒是个机会。”
“这什么时候了,你还支支吾吾的,有什么你就快说吧!”
范蠡一咬牙,道:“我这儿有个绝招,就是恶心了点儿,怕大王接受不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寡人还怕什么恶心!只要能回国,让我吃屎都行。你有啥办法,行或不行,都先说出来听听吧!”
“大王您说对了,臣的绝招就是要你吃屎啊!”
“啊?……不是吧!”
“正是如此,如今吴王久病不愈,大王您正可趁此机会前去探问吴王病情,如能见到吴王,就要求拿他的粪便来尝一下,同时看看它的颜色,然后跪倒在地表示祝贺,说他不会死,而且26号那天就会痊愈。如此一来,吴王一定会被您的行为所打动,等他那天病真的痊愈,咱们回国的事儿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句践傻了,你居然真的寡人去吃屎!
“大夫你这招果然够绝!只是我句践好歹也是一国之君,怎么能去吃别人的屎呢?再说夫差那个人面目可憎,他的屎一定很臭!”
范蠡回答:“夫欲成大事者,不矜细行。吴王行事像个娘们儿,满脑子妇人之仁,而无半点丈夫之决,一下子说要放了大王您,一下子又说不放,咱们不使点绝招,怎能博取他的同情,又怎能顺利地回国呢?”
句践没有说话,抱着头,内心挣扎了半天,终于决意道:“好,就按范大夫你说的办!妈的,老子这次拼了!……”说着他击碗高歌,居然唱起rap来:
“嘿呦,check it out!
英雄泪,休浪弹,云鸿暂时铩羽翰。
有日定翩翻,长鸣上霄汉。
丈夫志,游子颜。
要峥嵘。莫悲叹,
莫悲叹呀莫悲叹!”
第二天,按照原计划,伯嚭带着句践去给夫差探病。夫差病怏怏的看了看跪在床边的句践,有气无力的说:“句践兄弟,是你来看我么?寡人如此对你,你却还肯来探问我的病情,你的良心真是大大地好啊!”
句践心道:我的良心何止是大大的好,简直就是“相当”的好,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伯嚭在一旁道:“是啊,句践听说大王您龙体失调,内心十分忧虑,所以特意乞求微臣带他来看看您。”
句践叩首道:“大王,微臣常日喜阅草木之书,颇解轩岐之术,只要看一看病人粪便的颜色,就能略知他病情的好坏。”
夫差喜道:“哦?你竟有这等本事?恰好寡人刚刚出恭完,你帮我看看,寡人还有没有救!”
“谨遵如命。”
“那就辛苦你了。”
伯嚭忙派人将夫差的马桶端出户外,句践再拜,跟出房来,揭开桶盖,装模作样地观察了起来。
伯嚭捏着鼻子,尖声尖气的说:“看好了没,不要让大王等太久哟。”
句践摆手道:“再等会儿……”说着将手伸进马桶,捞出一块黑不溜秋的劳什子,放在眼前端详了一下,突然闭上眼睛伸出舌头往上一添……
众人直看得目瞪口呆,几个宫女甚至转过头去,恶心欲吐。
伯嚭强忍住胸口的翻江倒海,掩鼻道:“味道如何?”
句践比阿基比阿几 嘴巴,咂摸了两下,说:“冰爽口感前爽未有!嘿嘿,开玩笑,这味道嘛……苦中带酸,有点嗖味,虽然不咋地,倒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难吃,你们要不要也尝尝……”
“哇……”终于有人忍受不住,蹲在地上狂吐起来,很快被人拉走。
本来,句践是很有希望和伍子胥争夺春秋最受欢迎复仇人物奖的,可惜,他这一番恶心至极的表现让他的英雄形象在大众面前轰然崩塌,这是他日后无论怎么忍辱负重,无论怎么励精图治,无论建立多少丰功伟业,都无法遮掩的人生污点。吴国的三年囚徒生涯,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夫差在房内听到外面一片喧哗,正在奇怪,伯嚭和句践等人已重新走了进来,句践面有喜色,而其他人的脸色却有点古怪。
夫差问:“如何?”
句践再叩首,满脸欢喜地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王您的贵恙在四月二十六号那天就会痊愈,到时大王您将精壮如初,又是一尾活龙了!”
“你何以如此肯定?”
“下臣在越国的时候曾专门跟闻尝粪便的内行学过手艺,得知粪便与谷物味道一致。但凡粪便的味道与季节气味相逆的,病人将会死去;而与季节气味一致的,病人将会康复。刚才我私下尝了一下大王您的粪便……”
“什么!?”夫差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伯嚭等人在后不住点头。
句践装作没看见,接下去继续说:“是,微臣刚才确实尝了一下大王您的粪便,发现您的贵便味苦且酸,正应当下春夏发生之气,所以可以肯定大王您一定会没事儿。”
夫差大悦道:“好一个仁义的句践,寡人彻底被你感动啦!你们倒是说说看,但凡天下间做臣子的,有没有人肯为了国君的健康而尝他的粪便?”
众人无语。有人心中在暗想,这哪里是仁义呀,简直就是恶心、变态嘛!句践,算你狠,I 服了 YOU!
夫差转身问伯嚭:“你能做到吗?”
伯嚭摇头说:“臣虽然敬爱大王爱到骨头里,但这样的事,臣自问做不到。”
夫差叹道:“不止你,就算是寡人的亲儿子,也未必肯为寡人做这种事呀!”
句践叩首道:“大王对微臣有再造之恩,简直就是比我亲爹还亲,此等小事,何足挂齿。”
夫差动了真感情了,忍不住垂泪道:“啥也别说了,眼泪哗哗地……小践践,寡人从前误会你不是个好人,对你一点儿都不好。可是通过这件事,让寡人重新认识了你,你是一个可以相交的正人君子,从今以后,你就是寡人的好朋友,好兄弟,以前所有的不愉快,大家都把它忘了,好吗?”
句践紧紧握住夫差的双手,又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深情眼神:“不,大王,以前的事,都是我不对,我不该听信越国那些小人的谗言而伤害大王。您这么对我完全没有错,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告诫越国的臣民们:吴王是咱们的好君主、好老大;吴国的事儿,就是越国的事,我们越国一定要紧紧团结在伟大领袖吴王的周围,听凭您的差遣,为您的霸业尽效犬马之劳。”
夫差突然伸出双臂,抱住句践,动容道:“好,太好了,从今天开始,你不要再去养马了,就在寡人的宾馆里住下来,等寡人病好了,就送你回越国,从今以后,咱们吴越两国,就是兄弟之邦,兄弟同心,永结万世之好!”
两个大男人,居然就这样当着大家伙儿的面亲热地说起肉麻话来,谁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吴王夫差还在挖空心思的想着新招如何折磨对方呢?
句践的这场戏,演的真是好极了,依我看,春秋最佳男演员奖,非他莫属。当然,句践也为演好这场重头戏,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在他今后的岁月里,口臭病几乎伴随了他一辈子,无论他怎么刷牙吃口香糖,都一点用没没有。而他的这双臭嘴巴,也时时刻刻的在提醒着他——成功需要忍臭,胜利来之不易。这是一段复仇的历史,想要复仇,就要付出代价。
十九.卧薪尝胆
公元前490年4月26日,吴王夫差的病果然如句践预期般的痊愈了,于是,夫差在这一天处理完政事后,按照原先的承诺在文台(宫中台名)为句践摆下酒宴饯行,并传下命令:“今天要为越王安排北面的座位,群臣一例须以客礼事之。”
这个命令意义极其重大,从这一刻开始,句践正式脱离了卑贱奴仆的身份,而得以重新恢复越王的地位。
眼见着句践变成吴王的大红人,今非昔比,群臣们马上转变态度,对句践客气起来,一个劲的跟他套近乎,似乎全忘了就在几个月前,他们还把句践当成一堆臭狗屎般。
伍子胥看到这一幕,心里那个不痛快啊,——要我将句践这个阴险小人当成贵宾对待,对不起,办不到!他越想越气,忍不住站起身来一拍桌子,拂袖而去!
果然是个又臭又硬的石头脑袋,伍子胥越老越固执,凡是他认准了事情,保准一条道走到黑,他永远不懂得搞关系,永远不懂得妥协将就,还永远一幅怒气冲冲好像别人欠了他多少钱的样子,从来不管时间地点。
酒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群臣面面相觑,端起来的酒愣在半空中,不知该放下,还是该喝下去。
夫差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心里面把伍子胥那个不识相的老屁股骂了数百回。
伯嚭见气氛不对,忙笑道:“奇怪啊,如此美好欢乐的气氛,怎么有人会离席逃走呢?伍相国外徒刚狠,内欠厚道,我想他大概是看到大家都这么仁义,心中惭愧,所以不好意思继续待下去吧!”
夫差也哈哈一笑,道:“嗯,太宰之言有理。别管伍子胥那个败兴之人了,来,咱们接着喝酒!”
众人纷纷陪笑,句践和范蠡也见机站起身来,给夫差敬酒,祝辞是在临席前早就挖空心思拟好的:
皇在上令,昭下四时,并心察慈,仁者大王。躬亲鸿恩,立义行仁。九德四塞,威服群臣。于乎休哉,传德无极上感太阳,降瑞翼翼。大王延寿万岁,长保吴国。四海咸承,诸侯宾服。觞酒既升,永受万福!
果然会拍马屁,句句都拍到点子上,夫差不由大为开心,是日尽醉方休,命王孙雄送句践回宾馆,说:“三日之内,寡人当亲自送你回国!”
第二天,伍子胥一大早就急匆匆的闯进宫来,叫起宿醉未醒的吴王夫差,说:“昨天大王以客礼待仇人,这是不对的!句践这个人阴险的很,表面上对您温顺恭敬,甜言蜜语,内里却是一肚子坏水,是个虎狼来的。豺狼的话怎可相信,猛虎的情怎可当真。现在大王你放着我这个忠臣的话不听,而去听那些小人的谄谀之语,非要执著于妇人之仁,而放过那沥血之仇。这好比把毛发放在炭火之上,而侥幸于其不焦;把鸡蛋放在千钧之下,而希望其不碎;这是极其可怕地左倾冒险主义思想,要不得要不得啊……”
夫差冷笑道:“寡人病了三个多月,你没来探问过我一次,就连水果都没有送来半颗,可是人家句践为了寡人的身体,连我的屎都肯吃,这一点你做的到吗?你你还好意思说人家句践是小人,我看你才真正是个不忠不仁自私自利的小人!”
苍天啊,你夫差夜夜笙歌,不理国事,一切都是我伍子胥在帮你打理,我想去看你,我也要有空啊!你现在居然不辨忠奸说我是小人,你要摸摸你的良心!罢罢罢,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我也不解释了,可是为了吴国,我绝对不能把句践放回越国,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一定要把你的弯绕过来!
于是伍子胥又说:“为什么大王您老是听不进老臣的话呢?狐狸缩起它的身子,是为了放松猎物的警惕,老虎摆出低伏的姿势,是为了发动进攻做准备;野鸡,两眼发花,才会被罩入罗网;游鱼,贪图诱饵,而死于钓钩。越王就是那老虎、那狐狸,而把大王当成了那野鸡、那游鱼。他从下饮尝大王您的尿粪,实际上是为了向上吃大王您的心肝。大王您一旦放虎归山,到时社稷丘墟,宗庙荆棘,咱们再后悔可就晚了!”
夫差怒道:“伍子胥,老是这套陈言滥调,你烦不烦哪!寡人意已决,你不要再说了,退下!”
话说到这个份上,伍子胥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只见他痴痴的站起身来,也不跟夫差拜辞,转过身大笑而去。
“这堂皇的宫殿啊,难道我真的就要眼睁睁得看着它变成一片池沼吗?哈哈哈哈……”
伍子胥凄凉的笑声在空旷的宫室中不断回响着,孤独的身影显得格外落寞。
从那天开始,伍子胥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祥林嫂”,时不时地就跟人抱怨说:“当年我要是不来吴国,我就不会认识公子光;我要是没认识公子光,我就不会帮他杀王僚;我要是没帮公子光杀王僚,他就不会当上吴王;如果公子光没有当上吴王,我就不会当上吴国的相国;我要是没当吴国的相国,我就不会立夫差做太子;我要是没立夫差做太子,夫差就不会听信谗言放过句践;如果句践没有被放走,吴国的百姓就将不会遭受灭顶之灾。所以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的错……”
你想想,吴王夫差的身边有这么一个“祥林嫂”整天在身边唠唠叨叨,他能不越来越讨厌这家伙么?于是,夫差渐渐的就将伍子胥疏远了,很多事情都不再找他商量,就算有些大事不得不放在朝堂上讨论,也大多不听伍子胥的意见,当年威震天下的白发魔男,今日竟然沦落成为吴国政坛上的边缘人物,可悲,可叹哪!
确实,伍子胥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白发魔男了,他老了,老糊涂了,老的都有点老年痴呆症了,其实他大可不必整天唠唠叨叨的跟夫差说要杀句践,这不是自找讨厌吗?要是换作年轻的伍子胥,他绝对不会这么干,找个刺客把句践偷偷干掉不就得了,一了百了!句践虽是一国之君,但现在已沦为一个手无寸铁的阶下之囚,杀了他不就跟捏死只蚂蚁那么容易!从前王僚厉害吧,庆忌厉害吧,还不是被伍子胥轻松干掉?杀个句践又有何难,神不知鬼不觉,没有任何证据,夫差能拿伍子胥怎么样?就算事情泄漏,也大不了被夫差骂一顿,难道他真会为了个囚徒跟堂堂相国翻脸?夫差再傻,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
三天之后,到了句践归国的日子了,吴王夫差带领群臣亲自在姑苏城南蛇门之外为其置酒送行。
夫差语重心长的对句践说:“兄弟,再会了。希望你回到越国之后,痛改前非,真心对吴,好好工作,天天向上,要只记得寡人的好,忘记寡人和你的不愉快。”
句践叩首肉麻的说道:“生我者父母,育我者大王。苍天在上,贱臣勾践若背义忘恩。天诛地殛。愿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说完心中又加了句“才怪”。
“君子一言为定!好了,你干了这杯酒,就上车吧,再见!”
句践忙拿起杯子一饮而尽,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跪在地上,叩了几个响头,做依依不舍状。
夫差感动的扶起句践,亲自推他上车,范蠡执鞭一声“驾!”,马车绝尘而去。
“再见!珍重!……”两人不停的挥手,亲热的好似一对惜别的恋人一般。
戏要演完,还要演足,作为一个出色的演员,句践深明此道。
待到夫差的影子不见了,句践这才放下手臂,朗声笑道:“哈哈哈哈,我自由了,我自由了!”
范蠡也大笑:“是呀大王,从今以后,水宽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越国的臣民,又有希望了!”
吴国壮丽的山河不断从勾践眼前掠过,他负手站在车头,深深地吸了口气,放声高唱:“天心渐转兴衰运,笑颠倒几年豪杰。请看今日山河,定是谁家宫阙。”
时过境迁,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夫差的所作所为真是太傻太天真,其实这都是事后诸葛亮,如果我们处在他那个时代,说不定也会认同夫差的观点,因为毕竟在春秋时期,争霸才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而一个大国的君主想要称霸,光靠杀掉几个人,灭掉几个国家,是没有用的,你必须人品好讲道德重言诺,还必须在灭掉小国后搞套“兴灭国,继绝世”的仁义之举,这样才能得到诸侯的拥护,你的霸位才会得到周天子的承认。从前的齐桓公楚庄王都是这样做的,不然像唐国、蔡国、陈国这样的小不点早就不知被灭了几百回了,其实在春秋时期,一个大国拥有好几个附庸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一定非要把它们灭了,可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到了夫差这儿就行不通了呢?第一是因为越国不同于陈蔡等小国,其国土面积并不比吴国小多少,拿这样一个中等国家当附庸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二是因为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经过连年的战争,诸侯们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讲信义了,周天子说话也不像从前说话那么算数了,而春秋时代以树立权威为目的的争霸战争,也有逐渐朝战国时代以攻城掠地为目标的称雄战争过渡的趋势,可是吴王夫差还苦抱着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而没有认清楚那个大时代大环境的变化,最终导致越国在自己眼皮底下逐渐崛起,这是他历史的局限性,他是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看问题的。
确实,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比如鸿门宴,后人都嘲笑项羽存妇人之仁放走刘邦,坑杀秦军六十万的项羽真的有妇人之仁吗?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原因是当初楚怀王已经有言在先,先入关中者为王,试想如果项羽真的杀了刘邦,那么项羽在诸王眼中就是一个不讲信用之人,会遭到诸王的反对,甚至会遭到诸王的联合进攻。至于后来刘邦做大,消灭项羽那是谁也不会料到的。
吴王夫差的另一个错误,在于对待句践问题上的不理智,要不就将他软禁起来不要折磨他,要不就彻底的去折磨他,你一会儿把人折磨个半死,一会儿又感情用事把人给放了——哦,你一个劲的欺负人家,又想别人不会对你产生怨恨,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还是当年吴王阖闾看自己儿子看得准:夫差这个人智商不高,妇人心性,孩子心肠,根本成不了大事!
却说句践一行一路策马飞舆,不日回到浙江之畔,望见隔岸故国山水,景色依旧,人事已非,不由仰面向天,叹然歌道:“春雷地奋,愁云风卷,寒暑人间流转。年年梁燕一回家,笑几载不归的句践。江山不改,容颜全变,试问愁眉深浅。一朝羁鹤透笼飞,还又到故国江畔。”
近乡情更怯,句践此时的心境,大概就是如此吧。
没有想到,我句践还能活着回到此地……
句践哭了,痛定思痛,反更伤心,往事一幕幕从他眼前划过,不堪回首。
“范大夫啊,寡人在吴国忍屈受辱三年,颜色憔悴,志气隳颓。今日虽得还乡,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
范蠡道:“大王所言差矣,咱们脱身虎窟,已非几上之肉。蜕骨龙潭,岂是池中之物。今吴庭虽远,家山尙遥,速宜前行,恐有他变。”
是啊,谁知道吴王夫差那个反复无常的家伙会不会突然反悔,还是先渡过江去回到自己的地盘比较保险。
于是句践他们赶紧渡过江去,文种带着群臣和百姓们早在另一边迎候多时,看到老主子终于回来了,无不欢天喜地,吹喇叭,放鞭炮,夹道欢迎,就跟迎接解放军进城一般。
句践转忧为喜,连连颔首道:“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呀……走,咱们回家!”
吴国虽然把句践放了回来,但还是留了一手,为了防止他反复,他们留给越国的地盘只有不过区区百里方圆,还不到它原先疆域的10%,小的可怜:西起周宗(今绍兴凉帽尖),东至炭渎(今上虞县曹娥江),南造于山(即会稽山),北薄于海(今杭州湾)——如果我们拿出地图将这四个地方标出来的话,我们会发现此时的越国,只占了今天绍兴县西北巴掌大的一块地方,面积大小不过现在的一个小镇,人口估计也就十万不到,更何况越国饱受战争创伤,田地荒芜,人口减少,生产受到很大破坏——句践想要靠这么点资本发家复仇,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至少从那会儿看是如此。
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要能报仇,别说十年,二十年句践也等得——“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伍子胥的这句名言,正好可以被越国人“拿来主义”,制定四个“五年计划”,一步一步走,逐渐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而句践的首要任务,就是重建都城。越国原先的都城平阳,如今已经是吴国人的地盘了(可怜),现在他们也只好另挑个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战略大本营。
可是这个大本营该建在哪里好呢,句践的意思,想放弃吴王所封之地,而在封地南面的会稽山上重建国都,对此他有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句践三年前被吴国打败的时候就是逃到这里退守的,所以在这里建国都可以警醒自己,让自己不忘当年会稽之耻。
二.会稽山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又在国境南面,离吴国比较远——这说明句践内心对吴国还是十分恐惧。
三.当前越国饱受战争创伤,百姓贫敝,不适合大兴土木,而会稽上山已建有一个越王城了,在原城基础上建立国都,可以大大的减少开支。
四.会稽山区是于越民族的发源地,这里居住的都是土生土长的越国山民,群众基础比较好。
这四个理由看起来挺充分的,可是范蠡却不同意,他说:“咱们可不能抱着老地方不挪窝。一成不变,如何发展?从前公刘去邰迁豳,而在夏末大显功德;古公亶父让豳去岐,而在商末发迹扬名。现在大王要重建国都,如果不镇守在地势开阔的宁绍平原,不占据道路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而退居在闭塞落后的会稽山区止步不前,将如何建立霸王的基业?咱们虽然穷,但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呀!”
句践一想,得,你范蠡是计夫子的高徒,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看风水盖宅子的事情,正好是你的强项,那重建国都的事情,就全权交由你处理好啦!
由于吴国的大军随时可以入侵,越国必须抓紧时间,建筑一座虽小但足以抵抗吴军入侵的堡垒。所以范蠡当仁不让,上观紫薇星象,下查风土民情,经过一连串的实地考察,终于决定在卧龙山山(即绍兴城区西北府山,现在那里有个府山公园,大家旅游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东南麓建起一座山阴城,又名句践小城。此城于公元前四八九年建成(句践回国的第二年),城周约一千二百二十三步,(也就一个小山村大小,越国的国都,还真是寒碜呀!后来过了几年,越国有点闲钱了,才又在小城以东建起一个山阴大城,又名蠡城,城周达二十里七十二步,设有陆门三处,水门三处。)共设陆门四处,水门一处,其主要城建规划如下:
1.在山阴城的西北面,是一座高达15米的“飞翼楼”,说是风水用途以象征“天门”,其实就是个“军事瞭望台”。当时钱塘江江道从南大门出海,从飞翼楼(从宋代起称为望海亭)可以北眺江滨,对吴国的军事行动,了如指掌。
2.在山阴城的东南面,范蠡在地下铺设泄水的石洞,在风水上讲是代表“地户”,其实就是个古代的下水道(蛮先进的嘛),有了这玩意儿,日后伍子胥要是想效孙武破郢故技放水淹城,恐怕是行不通啦!(据《周礼·大司徒疏》引《河图括地象》:“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风水学认为:水主财,水来之处(入水口)叫天门,水去之处(出水口)叫地户。天门要开,天门开,则财源不断;地户要闭,地户闭,则财用不竭。)
3.山阴城的四个陆门,都建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之上,在风水上讲是象征“八面来风”,其实也是为了公共交通的需要,要想富,先修路嘛!
4.范蠡在规划外郭城墙时,故意在西北面留下缺口,嘴巴上说是为了表示越国臣服吴国,所以不敢在面对吴国的方向修筑城墙,实际上是为了迷惑吴国,而且这样一来越国朝吴国出兵也更加方便。
看来,和伍子胥一样,范蠡不仅是个军事专家,而且是个出色的建筑设计大师,他妈的太有才了!据民间传说,范蠡兴建起山阴城这座相当于越国霸业的基石之日,上天还降下吉兆,一夜之间,不知从何处悄然飞来一座怪山,翌晨,百姓见之无不诧异,有人认得此山,竟是山东琅玡的东武山,后来越国的百姓就把这座山叫做“飞来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从这山上一块怪石中生出来的,更怪的是,原先琅玡东武山脚下的的东武村也跟着飞了过来,村里的百姓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从齐国人变成了越国人,这可真是天下第一奇事了。
而对于这件奇事,范蠡是这么解释的:“臣之筑城,上应天向,故天降‘昆仑’,象征着越国即将达成霸业!”
越王大喜:“原来寡人是奉天承运来当天下霸主的,哦买高,老天爷呀,寡人一定不会辜负您给我的使命。”
这件事当然是鬼扯,八成是后人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上去的,不过今天在绍兴市区解放路确有此山,名字很多,怪山、飞来山、宝林山、龟山、塔山什么的都有人叫。据《吴越春秋》记载,句践还在这个与自己命运有着神奇联系的山上建起一座“灵台”,又称“怪游台”,共有三层高楼,周五百三十二步,高10.6米,用于以仰望天气、观察天怪,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座综合性的天文台和气象台。
现在越国有了句践小城这座政治中心,又有了句践大城这座经济中心,句践终于可以凭借这两个基地放开手来实行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兴计划,可是想要复兴,谈何容易,如今整个越国是残破不堪、百废待兴,简直让人不知从何下手为好。
先别说复兴了,眼前就有一个尴尬的问题急需解决,当年,句践为夫差尝粪,从此就患上了严重的口臭病,他每次上朝跟群臣商讨政事,一开口,浓烈的恶臭立马弥漫了整个宫殿,简直就跟个化学武器般,熏得大家头昏眼花呕吐连连,群臣别说跟句践一起商量复兴计划了,就算能坚持走进朝堂都成问题,那时候又没有防毒面具,再说大家戴个面具去上班也不像话呀!
还是能人范蠡有办法,他在城北有座山上发现了一种蕺草,紫色的茎青绿的叶,味道苦苦的,气味还有点怪,大家把这种怪草放在嘴巴里,则可稍减所闻恶臭,只是苦了这群忠心耿耿的大臣们,上班就跟受罪一般。
句践心中那个苦哇,比起夫差,同样是国君,差距咋就那么大呢!不行,我句践一定要报此深仇!为了让自己不忘尝粪之耻,他想出各种办法对自己进行SM,夜以继日,处理公务:困了,就用辛辣的蓼草熏自己的眼睛;冷了,就用冰水泡脚刺激神经;大冷的冬天,抱着冰块跑步;热死人的夏天,抱着炭炉蛙跳;睡觉也不用席梦思,非要睡在柴火上;饭前便后还时不时地舔一舔挂在床边的苦胆;经常是睡得好好的就爬起来对着那块苦胆又哭又叹:
胆哪,你颜色墨而绿,你不美,你不香,你性寒,你苦而涩,一看见你,就知道你的气味是多么难以入口。
你苦啊,胆!可你是清心明日的,你叫我们眼亮耳明,看得见希望,听得进一切忠言善语。
你苦啊,胆!然而你是退热的,定神的,使人镇定,你叫我不焦躁,不慌张。在敌人面前,深思戮虑,知机观变,要沉静。
胆,你是多么苦啊。但是你能教人胆壮,叫人勇敢,敢于面对一切残暴和不平。
胆,你苦啊。但你是驱毒的,除不洁的。你教我们把一切懒情、苟安的毛病都一起抛却,教我们敢于把这肮脏的世界洗得干干净净。
胆哪,你不巧言令色,你外面那样的不动人,你心中却藏了这么多的治国治人的道理!……
12.送礼的学问
前面说了,越国仅靠着这区区百里的地盘,想要实施这“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兴计划,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所以句践决定花一次血本,给吴王送礼,让吴国再多赏点地盘给越国。否则句践就算把苦胆舔成月光宝盒,他也绝对报不了这尝粪之耻。
可是送什么好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四个字,投其所好。
于是句践找来大臣们商量:“吴王是个很懂得享受的人,平常喜欢穿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寡人听说在城东七里处有座‘葛山’,出产葛藤,我想派人去这山上采葛,然后由女工们织成细布献给吴王,来讨他的欢心,如何?”
大臣们表示同意:“送布好,送布好!这礼拿得出手。谁都知道,这年头,不送礼啥事儿都办不成!”
过了几天,句践又道:“吴王还喜欢养宠物,尤其喜欢白鹿。寡人听说在城外二十九里处有座‘白鹿山’,山上有白鹿出没,我想派人养些猎犬去抓几只白鹿来献给吴王,来讨他欢心,如何?”
“送鹿好,送鹿好!俗话说的好:‘今天过节不收礼,送礼只送小白鹿’,这个礼送的有水平!”
又过了几天,句践又说:“吴王还很喜欢游猎,因而收藏了不少马鞭。寡人听说在城外三十五里处有座‘六山’,山上出产良竹,我想派人去这山上采竹,制些竹制马鞭来献给吴王,来讨他欢心,如何?”
“老大,拜托,你想送什么一次性说完好不好,这样我们也可以归在一起准备。”
句践不好意思的一笑,于是回去仔细研究,终于给他捣鼓出一个丰厚的礼单来:葛布十万匹、甘蜜九桶、狐皮五双、箭竹十船,还有白鹿、马鞭等不一而足。统统让大夫文种给夫差送了过去。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些个奢侈品句践用不着,索性统统送给夫差好了。
而夫差一下子接到这么礼品,大喜:“原以为越国这样的乡下地方没啥有档次的东西,没想到他们一次就送来了这么多贵重的礼品。句践这小子,果然有眼力劲儿,我喜欢!”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吴王夫差一高兴,也不跟伍子胥商量,立马就下令增加越国的封地,还回赠给句践用羽毛装饰的旌旗、诸侯的服饰等仪仗,越国上下顿时一片欢腾。其实旗子呀衣服呀这些虚的东西越国人根本不希罕,最关键的是地盘,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大好处——至此,越国的地盘终于恢复到战前的80%,达到了方圆八百里:南至于句无(即今诸暨县句乘山),北至于御儿(今嘉兴境内),东至于鄞(今鄞县附近),西至于姑蔑(今衢县附近)——不管怎么说,越国总算是有个国家的样子了。
好消息传到越国,不仅句践君臣们开心,越国的百姓们也跟着高兴,有一个采葛女子为此还发表了一首情感浓烈的爱国诗歌,叫做《苦之诗》:
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尝胆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吴王欢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机杖茵褥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
谁说春秋时代民间没有爱国女诗人了,瞧瞧,这个采葛女文采多好,如此人才居然跑去当女工,可惜了!
这是吴王夫差的又一次大失策,你开心就开心,口头嘉奖一下再送点诸侯仪仗等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就罢了,偏偏还要送越国人地盘,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坟墓吗?
所以,伍子胥听说这件事儿后肺都快气炸了,写信跟夫差说自己有病,要请假,几个月不上班,躲在家里生闷气。夫差不理他,这个“老愤青”,不来上班就算了,眼不见心不烦,没有他在身边唠叨,自己还落得个耳根清静。
说句题外话,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越国送给吴国的奇珍异宝里还有一节巨大的骨头,足足有一辆车那么长。据孔子他老人家考证,当年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来开会,防风氏迟到,大禹就把他杀死并陈尸示众,而这块大骨头就是巨人防风氏的尸骨。他还信誓旦旦的称防风氏的具体身高达到三丈长那么夸张,真能掰活!(依我看那块那骨头很有可能是恐龙化石,嘿嘿)
13。人多力量大
有了地盘,越国的复兴计划终于可以开始正式实施了。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句践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生聚,换句话说,就是生孩子。
那时候的国家可不能跟现在一样,讲究啥“计划生育”。想要打败吴国,靠什么?葛布、甘蜜、狐皮、白鹿?这些统统没用,统统送给吴国好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得靠兵、靠粮食、靠武器!
而想要兵、粮食、武器,就得要人!有了人,就有兵;有了人,就可以生产粮食;有了人,就可以制造武器——没有人,一切都得免谈。
所以越国目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来鼓励生产、鼓励生育,生得越多越好,三个五个不嫌多,十个八个那更好!毛主席说的好,“人多力量大!”嘛!
于是句践规定:
1.男的20岁、女的17岁必须结婚,否则父母受罚。
2.老头不能娶少女,犯者阉了当太监。当然,句践自己除外。
3.妇女临产前必须报官,由国家统一安排医官检查照顾,以保证“优生”。
4.奖励二壶酒,一条狗;生女儿,奖励二壶酒,一头猪。(绍兴黄酒天下闻名,据说可以帮助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有利于“优育”。)
5.家有两个儿子的,国家供给“月子餐”,并负责养活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国家供给乳母,并负责养活两个;有三个以上儿子的,恭喜你,你全家以后的生活费国家全包了。
6.将国内所有寡妇迁到山阴城西北的一座小山上,称“独妇山”。国内但凡讨不上老婆的单身汉,都可以去这个寡妇村寻欢作乐。从这里生出来的小孩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正可收归国有,将他们训练成没有牵挂、没有感情的杀人工具,也就是“死士”、“间谍”或者“特工”,用于执行那些危险的特殊任务。
有了这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越国人还不开始死命的生孩子,那年头,大家不是比谁有钱,而是比谁家生的孩子多。你要是家里小孩多,走在路上都倍受尊敬,倍儿有面子。生得最多的那个妇女,还会被国家评为“生育明星”,戴红花坐华车,全城游行,接受国人的鲜花与掌声,然后被越王亲自接见,以“国母”之礼待之。一时间,越国是人丁兴旺兵源充足,除却其他方面,至少越国在人口这块,已经具备了一个春秋大国的实力。
当然,增加人口只是越国复兴计划的第一步,句践的下一个行动,就是收拾民心,让百姓们跟自己一条心,同仇敌忾,一起来对付大仇敌吴国。他规定:
1.每家每户,嫡子死了,免除三年徭役;庶子死了,免除三个月的徭役;而且句践一定要亲自哭着参加埋葬,就像自己死了儿子一般。
2.凡是有病和贫弱的家庭,由公家供给其子女生活费用。
3.对那些有才干的人,提供他们整洁的住房,给他们穿好的、吃好的,让他们交流思想切磋武艺。对各国来投奔的士人,一定在最高级的宾馆里以礼接待。
4.在山阴城外的鸡山、豕山上养鸡养猪,每到节假日,勾践必带着装满鸡肉猪肉的车船出行,给街上的流浪汉提供吃喝,问贫访苦,扶危济困。
5.句践带头亲自浇水种田,其夫人则亲自采葛织布,自给自足,给国人树立榜样。
6.整整十年在国内不收赋税,以保证百姓家里备有三年的存粮。
越国人应该感谢夫差,要不是他赐给句践如此巨大的屈辱,他们的君主怎会做出这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一时间,越国的民心空前高涨,都纷纷请求跟吴国打一仗,给自己的主子出气!句践见此情景,心潮澎湃,忍不住想快一点复仇了,于是他召来群臣,商量灭吴大计,这时候是越王句践九年(公元前488年)正月,距离句践回国,已经整整三个年头了。
句践说:“寡人归国三年,卧薪尝胆,时刻不忘会稽之耻养马之苦尝粪之羞,心心念念,要复大仇。就像两腿皆瘸的人,念念不忘起身走路;双目失明的人,念念不忘看见光明。如今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越国的国政总算是稍有成效,各位大夫,你们说,寡人可以去攻打吴国了吗?”
大夫逢(páng,旁)同进谏说:“大王不可。我也想今天晚上打冲锋,明天就把夫差的十几万人马干掉!可是不行呀!我国遭受重创,而今才稍有起色,现在大王想商定复仇的计策,绝对不能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如今吴国兵压齐、晋,而对楚、越皆有深仇大恨,我们越国不如趁机亲近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厚事于吴。吴王夫差此人,猛骄而喜自夸,必定会轻慢诸侯而欺凌邻国。这样吴齐晋三国争雄,战争不可避免,而我国自可坐收渔翁之利,待吴国疲困之时,一举攻入吴都,报仇雪恨!”
句践点头表示同意。至此,越国复兴计划的第三招正式宣告成熟,前两招“增加人口”和“收拾民心”都属于内政范畴,而逢同却站在全局的战略角度上,大致勾画出了越国日后的外交政策:也就是结交楚齐晋三国,并挑动三国与吴国之间的矛盾,这样不但可以消耗吴国的国力,使自己日后报仇更加容易;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吴国之手损伤楚齐晋三国,为自己灭吴之后称霸天下铺平道路;这真是个把握全局高瞻远瞩的长远之计,可以算是战国时纵横家“远交近攻”策略的开山鼻祖了。
《复仇的历史——讲述春秋时代四个男人的恩恩怨怨》2 作者:江湖闲乐生 《复仇的历史——讲述春秋时代四个男人的恩恩怨怨》3 作者:江湖闲乐生 .《复仇的历史——讲述春秋时代四个男人的恩恩怨怨》3 作者:江湖闲乐生 《朱子讲历史之一:春秋时代的大势》 癫狂的列国:春秋大历史的别致讲述 《霸道——春秋三巨头传奇》之一晋文公 作者:江湖闲乐生 《闲乐生读史记之——情义话春秋》 作者:江湖闲乐生 水滸不经雲—— 梁山的历史 大宋的江湖(作者:赵家三郎) 水滸不经雲—— 梁山的历史 大宋的江湖(作者:赵家三郎) 春秋时代的经济 春秋时代的经济 复仇的女神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八千里路云和月(与正面抗日战场有关的那些事) 作者:关河五十州 - 战火烽烟 - 春秋中文社区 军事 春秋 历史 社区 论坛 - 春秋军事 中国上古时代的龙究竟是什么? - 文化长河 - 春秋中文社区 军事 春秋 历史 社区 论坛... 台湾《历史月刊》:毛泽东与彭德怀的恩恩怨怨 历史:讲述民间历史的记录 夏姬与她的时代——回不去的春秋(之一) 我的父亲袁世凯 - 历史回声 - 春秋中文社区 军事 春秋 历史 社区 论坛 - 春秋军事 讲述毛泽东时代的医疗制度——唤醒心中久已远逝的记忆 [推荐] 当代美国总统的信仰及其外交战略 - 春秋论剑 - 春秋中文社区 军事 春秋 历史... 韩国人的“瘪三”穿西装心态 - 春秋论剑 - 春秋中文社区 军事 春秋 历史 社区 论坛 ... 解构马克思——《马克思的复仇》读书笔记 解构马克思——《马克思的复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