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曲谱斠理札记 (5)(琵琶记—南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57:39

《昆曲审音鉴古札记》之5


   本出里的第二只及第三只的【尾犯序】,声腔格律谱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收有正确配腔谱,以供曲师们做为谱曲正腔的范例之,今从之,而曲辞依九宫大成所引者.而第一及第四只的【尾犯序】,则以清道光年间的遏云阁曲谱为底本,并综以叶堂的纳书楹曲谱与刘鳯叔的集成曲谱并参(但基本上,遏谱及集成都系抄自纳谱),并以由魏良辅创腔,而由苏州派集大成之声腔格律谱南词定律,以及乾隆时期皇室集当时昆曲人材扩编完成之声腔格律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其二书系用来厘正错腔,返回魏良辅昆腔昆腔正声之正确声腔格范书)校订及正谱.

    第一只的【尾犯序】,『别』字各谱依叶堂都太低,听似把阳入声字谱成上声;『一』阴平声的基准腔位为Mi,各谱从叶堂之擅改都移到Sol ,但从第二只同位置上的『难』的基腔叶堂配Mi,第四字的同位置上的『甘』字基腔也在Mi,可知本来应配Mi系此字的基腔所在,只是在第一只牌子由,叶堂随心改掉了正确的腔,而转成某一别只曲牌去了.从这里去比对同只曲牌,可以比对出叶堂擅改某处,这也同时可以印证了,昆曲里的各字的有一定的基腔的存在,当叶堂没有想要乱改的时候,他仍是依照魏氏基腔(只是他不自觉,且不晓得声腔格律之理:基腔不可以随心动,不然就不是原本曲牌的旋律了).不像是哪些当世的主腔论者,不去审视曲谱的实际,还拿着有错误的谱,如集成曲谱,凭误幻想结构,为证其说,不惜不把和其说法不合的谱例都一并列出,让大家看明白主腔的不存在.『公』的基腔在Mi,也被叶堂擅改为Sol,但第二只同位置上的『如』,第三只同位置上的『知』,第四只同位置上的『相』,基腔全部叶堂都是依魏良辅所订的Mi,没有擅改,所以此四只【尾犯序】就算是把叶堂的订谱拿来相互比对,也可以找出叶堂自己擅改基腔之迹,像是刘鳯叔如此有心正昆曲之腔之士,也没有详细对勘叶堂之各谱,而只是直抄,实是可惜.『旦』字,叶堂谱在阴平声位上,听如唱成『担』字.第四只【尾犯序】的『待等』叶堂的行腔大有问题,按『行』字基腔在La,『等』字基腔在SoliLa.,而有依声腔格律谱来看文字格律谱,此【尾犯序】的第一句五字句的末一字必得要填平声字(或与平声字配同腔的入声字),但《琵琶记》的高明填制这四只曲辞时偏偏这第二句就填了个上声字;

    按依南词引正,魏良辅要大家熟唱昆腔的琵琶记,当然必定为琵琶记谱全谱,以做为大家习唱之本,不然未定出此昆曲新声,如何大家唱得.当然,他也为此第二只订了腔,但是未能经由南词定律及九宫大成把它传承下来,也就是说,以声腔格律谱而言,南词定律所收谱体太少固众尽皆知,但九宫大成所收谱例很多,但并不如一般从事曲学研究,光从文字格律谱角度看九宫大成,认为又一体太多,反而以声腔格律谱角度来看,九宫九大成所收谱法的体数太少,很多腔格后世再也无法订下,这是因为九宫大成对于某字的配腔,像是只订平声字或上声时之配腔,未订去声字或上声字时应配何腔;反之亦然,等等.这样一来,后世昆曲己衰,懂昆曲声腔格律的订南词定律及九宫九成的那些叶堂友人王文治口中的“老教师”不再存世,只剩下一些戏班循师口传的曲师,因为知识水平低,不会拿笔写书,只要一出声表示魏氏声腔被叶堂『杜撰』(见本曲谱《题曲》出的后注)或『所收曲文,不分出正儭,,贻误后人不少』(梁廷枏为王文治所写杂剧所撰跋文),马上就被自鸣精音律通声韵,如何地了不得而笔之于书,让后人看笑话的叶堂及又梁廷枏等辈,叶堂讲不出不同意的道理,而梁廷枏则举极其可笑的歪论(本曲谱另有专文评之),都极口诟骂,使之沉寃没名地终老而死去,随昆曲退出中国戏场主流,沦亡而后继无人.真正的昆曲声腔格律就只存在于南词定律及九宫大成,就看后世子孙有没有出息去继承了.也因为两本惟二的声腔格律谱里没有列完全,篇幅太小,就根本再也无法订出某曲牌里某字在阴阳八声某声位上的腔.因为,两本声腔格律谱都没有对其的谱法存世;以此来看,坊间研究者讲什么格律谱每只曲牌都订一体即可,或还举九宫大成什么几大缺点,都是主题没有拿正,从文字格律去看,而不是从做为曲师制谱订腔之用的声腔格律谱之理则上去看,而做出和事实大有出入的学术结论,以文字格律做考古而不切昆曲制谱参考之用的案头学问的角度固可(如吴梅的《南北词简谱),或郑骞的《北曲新谱》),但以声腔格律谱角度来看,因九宫九成没有再多许多倍的篇幅变成像四库全书那样巨大文库,以列尽所有曲牌内每一字的不同阴阳八声下的逐一的谱法,而所列体数太少了,后世谱法上造成会有纷争不定的情形产生.

    而此【尾犯序】之声腔格律谱之谱例太少,虽九宫大成列出五体,但都是正常应谱第一句末字填标准的平声字(或入声字亦同)的应配何腔的谱例(其所举各集曲所列涉及此曲牌第一句的谱例也没有上声字时的谱例),没有列出若系上声字时如何才系正谱,于是只能以昆腔常格之行腔来判断之.以行腔来看,叶堂把『待』此一阳去声字配在基腔上,没有从基腔向上行,形成516,  6216,或从阳平声位的3,向上行形成36. 316(数字下的双线,表高八度音程)等阳去声字的行腔,而直接下行,接下一上声字,此分明乃阴平声配腔的行腔,唱似『呆』字的发音了;下一上声字『等』的基腔既为Sol,且此一第一句的收末字的腔至Sol音,故叶堂配21违反了【尾犯序】第一句末字的收腔法,遏谱及集成俱袭钞之,应正之;『梗』字叶堂等各谱配如阴平声腔,应改正为上声腔格;『怕』上声字,虽系衬字无基腔,但要注意行腔,叶谱谱如阴平声腔,和上一阴入声的『只』同腔,各谱袭之,当改正;『音』基腔在Mi,叶堂擅改为Sol,各谱袭误;『离』字叶堂基腔正确遵守,但行腔太低听似上声字『里』,各谱皆沿之,今为正之;去声字『奈』、『下』叶堂配在阴平声位上,此又非衬字,应严格守声律之格,各谱承袭俱误;『从』字及第一个『盈』字,叶堂谱法,及袭钞叶堂的各谱基腔正确符合南词定律及九宫大成的老教师之格,但行腔则不符,今改为王文治口中所崇尚的九宫大成的老教师们之行腔之格(另定律亦然),以正王文治口称九宫大成,为叶堂参订纳书楹曲谱,却对叶堂未遵老教师之处未加指正的失误予以补正之.

   而末只【鹧鸪天】,系引子做尾声用,纳书楹未谱腔,而始于遏云阁曲谱,加上了由戏班演出时自加的配腔,和声腔格律不合者很多,今为其重新厘正之.(集粹曲谱,刘有恒)


  附注: 集粹曲谱南浦出下载网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587976.html

 
 来源:2010年刘有恒台北出版之集粹曲谱,今译为简体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