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带团建 构筑新时期中学生社团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1:09

党建带团建 构筑新时期中学生社团文化

中共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总支

推进团建创新是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是新世纪团组织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团组织,必须紧跟学校党政中心工作,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推进团建创新。在我校党组织提出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引领下,我校团组织就以中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为抓手,在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验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中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或目的而自由结合的青少年群体性团体。中学生社团的开放式的活动形式以及充满青春活力的特点,已经渐渐成为我校校园中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为中学生释放潜能、张扬个性的重要载体。中学生社团俨然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看清形势、明确宗旨,是构筑中学生社团文化的灵魂。

现在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社会交流相对较缺乏,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增多以及人际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他们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心理需要和交往需求,他们渴求真挚的友谊,渴求共同的兴趣爱好。同时我校又是寄宿制学校,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有了相应提高,有了较为强烈的自主意识,但社会交往相对减少。中学生社团无疑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和扩大交往的需求,为他们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当前中学教育正处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过程中。个性的发展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追求。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着过多的重共性化要求、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开发的偏向的情况,致使学生的个性品质难以得到充分发展。而中学生社团可以让中学生在自己的组织中满足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

在我们看到中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学生成长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校园文化已经被一些非主流的不良文化入侵,它的发展始终伴随学先进与落后、优秀与糟粕的斗争与较量。而且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又迫使我们进一步重视、关注中学生社团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管理和引导,明确社团建设的宗旨。

      我校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在党总支的带领下确立了“打造绿色校园文化”的理念,倡导以和谐为核心,为学生营建纯净的、生态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教育教学环境。我校团委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也积极探索团建工作的新目标,以“创建绿色社团”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团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进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取精去粕、规范制度,是构筑中学生社团文化的前提。

      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组织,必定有其好的传统与理念,有些现存的资料,不只是传统文化的沉淀,它活泼的重现了他们的过去,也为未来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正如清代学者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文化传承中,传统虽已落红化泥,却为新文化的花朵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因此我们对部分时间较长的社团进行传统的继承,但是对某些时间较长的社团中有一些不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东西我们也是坚决要抛弃和改革的,如我校的“震川”文学社是从学校师范部传下来,有8、9年的历史,对于“关注学校,走进我们的生活”的理念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对几年资料的保存也是继续坚持的。但是在社团的运作上方法还比较落后,如资金的运作还很单一,不灵活、活动的形式缺少活力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就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资金的运作社会化,活动的形式多样化。使社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改进,通过继承和改造从而发展自身。

      我校的社团在组建时都是由几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一起活动,进而发展成为社团,但部分社团缺乏了一定的生命力(不长久)如:心语社、史学社等都在开办一年后相继解散,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了一定的规章制度。我校团委会同学生会社团部的干部对我校组建的各类社团进行了调查,同时在制定《社团要求》时及时与学校党组织进行沟通,在工作思路上取得了党组织的宏观指导,使我们制定的要求围绕了学校“打造绿色校园文化”的总目标。最终我们对各社团的建设提出“社团建设八个‘有’要求”:㈠ 有相对稳定的会员;㈡有会长、副会长等领导成员;㈢有《章程》;㈣ 有会标;㈤有会名;㈥有社团的宣传措施;㈦有校内指导教师;㈧有活动记录(有档案本,包括计划、小结、活动资料、财务帐本、活动照片等)。在每年的五月、十月,我们对各社团进行检查、考核、评比,以表彰先进的形式激发优秀的社团更好的发展,同时带动其他社团共同进步。从这些举措的实施情况来看,的确对于我校各社团“创建绿色社团”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将要发展的社团也有了组建的尺度。如近几年我校新增的漫画社、舞蹈社、话剧社、合唱社、民乐社就在规范的制度下健康的发展壮大着。

三、社团搭台、学生唱戏,是构筑中学生社团文化的关键。

      在中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我校强化学生社团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有更多的舞台展示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学校团组织也积极为社团提供各种舞台。如:我校广播台每天的三次节目制作、播放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每周的升旗仪式的主持人都由广播站学生轮流担任,学校大型活动的主持也由广播站成员来负责。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作用,如:“喜迎十六大”师生书画作品展,就是漫画社成员的舞台,宣传画廊中悬挂的一幅幅作品让“校园的墙壁也会说话了”。在我校80周年校庆中,宣传活动、文艺演出等。这时正是各社团大显身手的时机。合唱团的美妙歌声为校庆演出增添了气势;文学社团的校庆刊物出版,为校庆的成功增添了文化气息;漫画社参与校庆宣传,为校庆成功渲染了氛围。同时在活动中各社团之间的功能互补也促进了社团建设不断向完善发展的方向前进。除了这些我校每年五月结合“五四”青年节举行的“红五月”艺术节可算得上是社团的节日,学生卡拉OK比赛、朗诵比赛、书画作品比赛、话剧演出、音乐会等,这些活动无疑是他们最好的展示舞台,同时也是检验他们活动成果的方法。而每一次活动的开展和参与,我们团组织都争取到党组织的支持,使每一次活动在党组织的带领、指导下活动内容丰富健康,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作为学生学习是主要的,而社团活动与学科相渗透就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有效渠道,社团活动的又一舞台。如“震川”文学社进行续写故事、文学沙龙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丰富和深化了语文教学的模式。同样英语俱乐部、计算机协会的相继成立也一定会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社团的发展延伸到各个学科领域。

      特别是当我们提出把研究性学习带入社团活动中,一下子使社团活动又有了更多的活动领域。研究性学习是知识内涵的深化与外延的扩展,旨在培养学生建立一种主动发现、独立思考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而它和社团有着共同的建立起点就是“兴趣”。由此利用研究性学习与社团活动相结合这又将是社团建设的新舞台。如:我校“双学”小组与政治学科的结合就充分的体现这个特点。因为政治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涉及的知识的范围极其广阔,其中如商业竞争、社会保障、国企改革、财政税收、金融、股票、保险、宗教、国际关系都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都能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双学”小组自从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后,社员的活动兴趣更浓了,还结合热门话题进行了论坛活动,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重新认识。学习方式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实践,学生思维得到广泛的发展空间,使学生找准课堂与课外知识的衔接点。还有“震川”文学社,结合调查“震川”的起源为课题,找到了明代的文学家“归有光”,对文学的积奠与传承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社团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使我校较为严肃的理论学习社团发展也有了新的途径。

四、抓住主体、以团兴社是中学生社团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中学生社团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肯定与扶持。所以,中学生社团有着深厚的生命潜力和广阔的发展远景。但中学生社团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在增加青年学生社会经验的同时,也自然地把社会的俚俗文化、庸俗价值观甚至偏颇的政治观念或思维方式也带进校园,而要使社团得以健康发展,实现“创建绿色社团”的目标,共青团组织必须在社团中发挥作用。因此我校团组织根据团中央关于党建带团建,构建“一体两翼”团建大格局的精神,实施了在中学生社团中发挥团组织力量的初步实践。我们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抓住部分以思想建设为主的社团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如:我校的青年党校、青年团校社团建设时就及时的把国家党、团的动态信息进行学习,在建党80周年时党校的同学开展了“我看80年党史”的学习活动,在建团80周年之际团校又开展了“争做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的论坛活动,在“三个代表”的学习热潮中青年党校、团校又开展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宣传活动,足迹遍布整个校园。使党团意识从部分社团开始。

      第二步是抓住社团骨干力量,以点带面。从学生社团的内聚性和从众性的特点看,社团的负责人是社团中最有影响,最有威望者,对社团成员来说,他们往往比正式群体的领导者,教育者更有权威性,加之社团成员之间共同语言较多,互相信任感,归属感较强,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学生团建工作,相信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社团社长是组织社团活动的主力军,他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团的发展方向,影响着社员的个性发展。由此我校对各个社团的社长都进行了个别指导与统一管理的方法。如:我校“震川”文学社学校党组织安排了一位党员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对其刊物内容导向进行把关,并给予社长直接的交流指导,同时“震川”文学社社长也是团委社团部的干事,经常参加团委的各种会议,他能够会议内容及时了解时事动态,把握社团组建目的,找准话题以正确的“三观”引导社员写作。每学期两期刊物都受到师生的好评。

      第三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将社团活动有效的和团员考评联系起来,以此来促进团团互动。我校为了有效地防止社团及学生个体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发生偏颇,通过活动记载卡与团员评议考评、推荐评优结合在一起。具体操作方法:学生参加各团支部组织的活动时活动记录由各团支部书记记录,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时由社团社长记录。学期结束时由各班团支部进行总结考评,评出“优秀活动参与者”,并给予表彰。通过这一举措在我校开展的青年党校、青年团校、“红五月”艺术节、学生科技节、“三·一二”植树活动等各种活动中,团员学生的积极性更浓了,学生也日益把参加社团活动升到素质提高的主观努力的层面了。

      时代不断在变化,如何以党建带团建构筑新时期的中学生绿色社团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思考的问题。我们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校党建课题实验的不断实施,把我校的中学生社团“绿色”发展的道路建设得更宽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