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巫文化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40:24
高一13班 语文研究性学习小组  指导老师:文小锋
摘  要: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化现象,影响深远而且广泛。早期的巫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古老的科学和文化发展均与巫文化有关。由于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进入春秋以后,巫的地位就逐渐下降,巫文化渐渐沦为迷信落后的象征。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巫文化的了解研究,分析巫文化对中国文明的影响,及其由盛转衰的原因,从而找寻该文化现象所反映的古代社会情况和现代意义。
关键词:春秋战国;巫文化;影响;现代意义
说起巫文化,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神秘、迷信,甚至是落后。但是对于早期的中国古代人民来说,巫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知识不发达等原因,人们会经常求助于蕴藏着不可知力量的巫术,解决问题,改变现实,形成“悉以巫言决之”的习俗。在巫术思想影响古代人民生活的同时,人们早期的人生观、社会观、科学观、艺术理念、文学素养等等丰富的文化也融入并丰富了巫文化的内涵。在巫文化由盛转衰的春秋战国时期,巫文化的发展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现代悄然兴起的巫文化现象,以及部分现代人心中的传统巫术思想,又十分令人深思……
一、春秋战国时期巫文化概述
(一)   什么是巫文化
“巫”是专门交通鬼神与人界的充当神媒的人。《国语·楚语下》 里有关“巫”的介绍:“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昭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人神相交的巫术思想可以看作是一种原始的通灵思想。山川河流、草木鸟兽成为人神相通的载体,万物皆有灵,万物皆可相通。这体现了古代人民与大自然相处过程中的和谐思想,巫文化也因为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尊崇、探索、想象而富有浪漫瑰丽的色彩。
巫术是指利用虚构而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来实现某种愿望或作出某种预测的法术。在中国古代,巫术主要包括祈求鬼神加害于人或降福于己的祈祷术,以蛊毒等邪术使人产生迷惑昏狂、病痛乃至于死亡的巫蛊术,以及某些神秘的占卜术等。在夏、商、周三代,拥有巫术的巫、祝属于享有重要政治地位的国家职官。战国以后,巫、祝开始丧失其政治上的显赫地位,逐渐沦为借鬼神求食的寄生者。巫术也逐渐蜕变为危害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骗取钱财,以及危害他人生命健康。
巫文化就是巫术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巫是主动的群体的社会的知行实践。巫的出现,既是说明了人类对未知世界、对大自然的盲目崇拜,也是表明人类想要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欲望,虽然其手段充满蒙昧、野蛮、无知、臆测,但也包含着对世界和人类生活的科学探索,所以有关学者对此评论说——文明的曙光即将出现。 巫不仅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起源,而且是中国巫咸文明的创立者继承者和发展者。当今中国中华文明就是渊源于中国巫咸文明的。
(二)   巫文化——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
春秋战国时期的巫文化渗透并影响了阴阳学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甚至禅、中医,丰富了华夏民族的宗教哲学、科学技术、艺术文学,推动了华夏文化的成长。
在实施巫术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其灵验性,巫师往往学习和吸收了一些医学、天文、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加深人们对巫术的信奉程度。巫文化内涵包罗万象的特点,就民族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巫文化
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原文化开始进入一种史官文化时期。史官原出于巫。在母系氏族社会,巫就是神。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商代。史之从巫分化而来是在商代,但商代的史官与巫卜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都是掌握神权的宗教官,充当人与天神鬼的中介。
在春秋战国时代,巫文化色彩相比起夏、商、周时期来说,在各地均有所淡化,惟独苗族先民聚居的荆楚大地,仍为巫风最为炽热的地区。《楚辞》中所表现浓烈的神话、浪漫主义色彩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自然地理的因素来看,楚地处山地,山高林密,重峦叠嶂,幽谷纵横,岚雾缭绕,气候湿热。这样的环境,颇能酝酿出种种神秘的气氛和浪漫的情怀,从而产生人们想象丰富、文化却相对封闭、医疗卫生条件相对恶劣的现象。由于科学文化和人文思想的不普及,并出于对疾病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生存健康的向往,迫使人们去寻找各种灾难的根源和解救方法,因此也唤起了人们的神灵意识——这各种情况就为巫文化的长盛不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   巫文化地位的转变
商周时期,巫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商朝是一个迷信色彩非常浓厚的朝代,商王以及大小贵族们经常求神问卜,以禳祸祈福。此时的巫是作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成员而参与王朝决策的。据《尚书·君奭》可知,巫咸曾在商王太戊时辅佐朝政。
西周统治者懂得"天命靡常"的道理 ,因而"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迷信色彩有所淡化。巫虽然不能像在商朝时那样爬上显赫的地位,但仍然是统治阶级的重要成员。据《周礼·春官·叙官》:"司巫,中士二人","男巫无数,女巫无数,其师,中士四人",则司巫及巫师皆由中士担任。
但进入春秋以后,巫的地位便逐渐下降。《论语·子路》孔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这一方面说明,巫本来应由"有恒"的人担当,另一方面,也说明到春秋晚期,已有很多"无恒"之人进入到巫的行列中来了。这便是巫的地位逐渐衰落的重要表现。
到战国时期,巫的地位在一些务实的政治家与思想家的思想观念中已大大下降,而且巫已被排除于政务活动之外。《礼记·王制》就明确指出:“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仕于家者,出乡不与士齿。”
巫的职业与上面祝、卜的职业性质相同,都属于神职人员,因而也当属于"执技以事上者",处在"不与士齿"之列。
总的来说,巫在早期的中国影响极大,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孔孟儒家思想和其他因素影响,巫术被修饰而理性化,失却了原始巫术的狂放和怪诞不羁,其地位也在逐渐下降。
二、春秋战国时期巫文化具体体现
(一)   巫文化的地方性
长江、黄河同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以三峡地区为核心腹腔地的长江流域,正是巫文化发育繁盛之地。巫文化沉醉于个人性灵,移情于自然崇拜,关注死生,向往拯救。巫将祭祀的宗教性转化为审美性,在通神引灵的祭祀中将神的意志个性化,在祭祀的表演中渲泄个人情感,寄托个性解放的渴望。巫的活动是祭神的自然崇拜,是人生的平安祈祷,是对未来的预言,对现实的救助,同时亦是创造美的休闲。巫文化浪漫琦丽,移情审美的边缘形态,使它较之正流的史官文化更为多元化、性灵化、神秘化。
作为苗族聚居地的湘西地区,是巫文化最发达的地域之一,被人成为研究巫文化的“活化石”。对于该地区巫文化兴盛的原因,上文已有提及。
(二)   楚巫文化
(1)文学作品
楚巫文化是最有名、也是最引人入胜的巫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代表产物有《楚辞》。《楚辞》这样高度的文学成就,必然对其他的文化有所汲取。在峡江地区,只有巴文化在远远早于楚文化的时候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在这里向四周流传的巴歌与神话传说,都成为屈原创作的灵感来源。《楚辞》不仅在屈原置身楚国政治舞台以后吸取了大量的楚文化甚至中原文化,更深刻地保留了来自巴文化的源泉。而又因为巴人是崇尚巫鬼的民族,所以《楚辞》里的巫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屈原作品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从王逸以下,历代注释楚骚者多有此言。
屈原是一个喜爱美玉的人,作品中有许多关于玉的描写。他在《涉江》中写道:“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吾与重华兮游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他身挂宝剑,佩着如明月般的玉饰珠宝,并幻想着和舜帝一起游览玉圃,登昆仑山去食玉英。
屈原之所以尚玉,固然同“玉德”论有关,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生活在浓郁的巫文化圈里,视玉为“神物”,一些玉器在这里已被用作巫术通神的法器,是巫师们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和助手。
《离骚》最重要的艺术上的特色便是男女比兴和浪漫神话。在这两方面,巫风习俗同样深深影响了屈原。《离骚》里的男女比喻是有变化的。在君王面前,诗人自比女子,而君王比为男子;在群臣面前,诗人以男子自喻,而将群臣视为可求之女子。这种男女的情爱关系也是与巫风有关的。在原始巫风祭祀活动中,往往表现为男女巫师的歌舞野合,其目的是为了娱神和求得多子多福、庄稼丰收。在原始巫风祭祀活动中,男女巫师的情合大概是很普遍的。这一习俗表现在《九歌》里,便是祭神与恋爱双重主题的叠合。
由此可见,无论是形象的创造、场面的描写、意象的运用,还是涉及《离骚》的艺术方法,都带有巫文化的影响。屈原正是借用和改造了巫风习俗的资源,才写下了震撼古今的不朽篇章。
(2)民俗传说
楚巫文化的产物不仅是《楚辞》,更多的是奇怪的风俗与传说。例如湘西的“赶尸”、会放蛊术的蛊婆、将自己许配给神的落洞女等等。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其中赶尸作为一种民俗事项,是巫术的一部分。
(3)宗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带有强烈的巫术色彩,或者可以这样说,中国的道教直接脱胎于巫术,其创始人张角、于吉和张道陵等都是符水治病的巫师。完整的中国道教体系,继承并且发展了中国的巫文化。道家的大量著作,比如《道藏》、《续道藏》、《太平经》、《金丹大要》等都是夹杂了大量的巫觋杂语,结合阴阳家、谶纬家思想而成的作品,大量的派别如茅山派、上清派等等。道教直接吸收了大量的巫文化,道士们进行的呼风唤雨、画符念咒、驱妖赶鬼的活动,就是原始巫术活动的一种再现。
巫文化对各方面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仅为略举一二。
三、该时期巫文化的发展情况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概括而言之,春秋战国时期巫文化发展的特点是政治地位开始逐渐降低,相对于中国早期朝代的“极重巫蛊”的现象来说,各地民间的巫文化意识也有所淡化,但在个别地区仍然兴盛不衰。
巫文化地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当时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等出现,使神性、神道、神德和神权的衰颓,同时人性、人道、人德和人权的兴起。正是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从屈服于自然和虚幻的灵巫力量来采取消极的表达改变现实世界的愿望,到更为科学务实,崇尚充分人类自身的力量来改造世界,加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多元化,这一切都促使了巫文化的衰落。
而巫文化并未完全衰落,以至被历史遗忘,甚至对后世仍有一定深远且广泛的影响,这当中也有个别原因所在。由于当时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剧烈变动,科学文化、医疗条件水平的落后所导致的大众心理意识的无所归依,以及巫文化中所蕴藏的古代文明的积极影响,都使巫文化不落到消亡的地步,甚至在个别地区巫风仍盛。
四、巫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其研究意义
首先,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巫文化曾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国古老的科学和文化发展均与巫文化有关,如文字、天文、医疗、数学、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历史学的产生、发展,都和巫术活动有关,甚至连知识分子阶层都是由巫发展而来。可见巫文化作为各种文化的母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严格说来,巫文化是一种民间传承,它在原始社会尚未出现阶级分化时,尤其如此。巫文化虽是原始、蒙昧的思想文化,它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期,是人类最初认识自然和社会所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技能的体现。虽然巫文化在层次上是属于原始的、低层次的,非科学的,体验性的。而且正是由于巫术神秘甚至是神圣庄严的色彩,使人们怀着对神灵无比崇拜的心情,将当时最优秀、最有价值的社会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哲学、科学自然等等思想,以及在文学、天文、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成果,都融入了巫术思想里,融入了巫文化之中。
从这一方面来看,巫文化,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为久远年代的巫文化,是一种蕴涵丰富的古代优秀文明成果的具有很强综合性的文化,并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巫文化的许多神秘的内容正等着后人去揭示,去验证,我们不应该说它是迷信的体现,毕竟前人创造出这么优秀的文化成果的时候,应该不知迷信为何物吧。充其量只能算是中国古代人民探索世界过程中,不算完全成功、却又十分必要的一次宝贵经历吧。巫文化的许多内容目前还是一个我们无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的谜。
另外,巫文化当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仍在影响着现代人。在我们生活的所谓“现代都市”里,新潮建筑或新潮时装包装的人,是否真像他(她)们身系的商标那么摩登呢?显然是大为
可疑的。电脑算命、“科学”求签、对带“8”字车牌、电话号码及开张日期的迷信等等,难道不是巫术心理使然么?至于在人的名字上打叉叉或倒置以求“打倒”,在银行门口摆狮子以“吃”他人宅气财运而使自己大发,更是一种标准的巫蛊行为——哪怕它用的是现代名词、时髦包装。
这类文化性或精神性“传染病”的影响所及,大至国家银行、集团公司甚至某些政府部门精神垄断,广至一个国家一个时期一群一群人的集体疯狂,微至个人言行中种种心理暗示,说明现代社会仍有破除巫术迷信的艰巨任务,说明我们民族不仅需要在体质上,而且更需要在精神上进行保健教育。
为什么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巫文化仍然如此无处不在呢?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人们的危机感便日益加重,从而导致了信仰危机。所以在此时,作为古代人民重要信仰现象的巫文化,便又悄然复兴了。巫文化对现代人的消极影响,也应该引发人们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巫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其历史意义及其珍贵性是不容置疑的。巫文化的正面及反面影响都十分值得当代人研究。如今我们虽然没必要将巫文化重新发扬光大,但也不应忽视甚至盲目否认巫文化,而是以一种正确的扬弃的态度来对待。而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更应担当起保护、传承巫文化的重任,并对巫文化的危害有着清醒客观的认识。
[参考资料]
冰岛:《巫术文化的渊源》
李清和:《从先秦文献看巫与文化的关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蒙培元:“天人合一”论的发生及发展——《周易》
刘亚虎:《荒野上的祭坛》)
巫元彪:《巫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起源 》
http://blog.sina.com.cn/u/490a155b010007jb
www.ihp.sinica.edu.tw/~linfs/saman/articl ...
http://www.jxncyz.com/hsb1/bbs/article.php?forumid=26&filename=f_17
http://blog.sina.com.cn/u/4b35be68010006d7
http://happyfoever.spaces.live.com/blog/cns!c58f5fb26ef6d92a!212.entry  中国巫文化与道教
http://www.fh365.net/1-4.asp 楚巫文化(摘自蒋子丹著《边城凤凰》和沈从文所著《凤凰》)
王子今:《战国秦汉时期的女巫》
邓启耀:《访蛊手记》
《湘西蛊婆:一生一世的冤屈》
《国语》
《论语》
《楚辞》
注:本文获得06年研究性学习三等奖,如果能在内容与格式上作进一步的完善将更好!
分类:学生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