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构筑中原崛起新平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6:23
本报记者 党涤寰

  9月18日,“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在京举办,著名专家齐聚一堂,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出谋划策。理论界高层的密切关注,使“中原经济区”引发了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的热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河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大开放姿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奋力构筑实现中原崛起的新平台。

 

 

(一)

  “进储14万吨,销售8万吨”。8月11日,刚刚投入运营的山西煤运集团兰煜公司煤炭超市进销两旺。这个投资4亿元的项目落户河南沁阳只是豫晋两地合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每年山西煤炭仅在沁阳集散的就有8000万吨,相当于一座特大流动煤矿,催生了从事洗煤、物流运输以及相关服务行业的企业各百余家,带动当地3万余人就业。

  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说:“沁阳处在连接河南、山西的咽喉要道上,是两地资源流通共享的必经之路。随着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山西与沁阳两地之间的资源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等的交汇融合形成了富于特色的经济微循环圈。在这种合作中,两地企业相互依存壮大,实现互利共赢。” 

  在豫北,早在1985年9月,就有河北邯郸和河南新乡等13个城市自发成立的中原经济区,它覆盖了晋冀鲁豫四省的接壤区。目前该区域内已先后形成了30多个行业网络,涵盖了交通、旅游、商业、金融、科技等行业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在豫东,1986年由苏鲁豫皖接壤地区20个城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该区域组织成员市共同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通过实施“大开放、大交通、大市场”战略,已经形成了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形成了市长联席会议等管理体系。 

  在豫西,由豫、晋、陕三省组成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1986年就已开始形成,包括了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以及陕西省渭南等市,目前已在资源开发、交通物流、旅游产业和林果加工业等方面广泛融合发展。运城市常务副市长王殿民说,黄河金三角地区三省四市都是传统农业市,都远离各自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发展的基础条件相近,外部环境相近,资源和禀赋相近,只有以创新的勇气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让各种生产要素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流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才能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专家们认为,在这块2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着1.7亿人口,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区域内各省优势独特、经济相联、文化相通、使命相近,加快发展的愿望同样强烈。

  正因如此,“中原经济区”概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呼应。正如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所说,中原经济区源于自古以来的中原地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推进中部崛起,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延伸和深化。

 

 

(二)

  经过研究论证,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于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定位日益准确: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试验区、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到19367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首位,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5.7%;全部工业增加值9858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5位,装备制造、有色、食品、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城镇化率达到37.7%,“十一五”以来年均提高1.75个百分点。

  但是,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崛起战略目标,河南还有很大差距,河南亟待“急起直追”。

  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河南的未来发展优势明显,但这些优势主要还是潜在的,必须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原地区才能真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之一。 

  4月7日,在河南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会上,河南省委提出,要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大发展难题,各级领导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在实践中积极寻找答案。 

  就在这个会议召开的次日,三门峡市委书记李文慧带领全市领导干部赴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亲眼看到了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三门峡市市长杨树平,真切地道出了河南人民谋求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5月13日,省长郭庚茂率领河南省政府代表团赴重庆学习考察。同样地处内陆的重庆跨越式的发展态势,让代表团成员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冲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开放带动主战略成为全省干部的共识,并立即付诸行动。 

  引进项目、引进人才。万达项目落户、闽浙港商纷至沓来,不仅打开了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就业的“经济发展之锁”,更打开了河南进一步改革开放、积极探索中原崛起新路径的“思想观念之锁”。 

 

(三)

  河南要发展,粮食是关键。 

  记者注意到,从2003年河南明确提出中原崛起战略,到2010年精心谋划构建中原经济区蓝图,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为此,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河南,承诺将在2020年实现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的目标,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河南省正在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小麦良种选育和农业科技推广,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商丘市梁园区潘堂村种粮大户闫世民,2009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4600亩小麦和3600亩玉米,大规模良种繁育和现代化管理使小麦亩产达到600公斤至650公斤。现在他已拥有农业机械10多台,其中两台大型拖拉机是他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获得的奖励。

  农业大市周口始终坚持把农业和粮食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市委书记毛超峰提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没有资源基础、产业优势的项目不能上,破坏环境资源的项目不能上,占用农业用地的项目不能上。几年来,该市不但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还培育壮大了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农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 

  与周口毗邻的漯河市把提升食品特色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坚持立足农业抓工业,围绕粮食加工促进农民增收,形成了肉食、粮食、饮料、时蔬加工四大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外知名食品生产的集聚地,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据了解,2008年以来,河南开始探索建立“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长效机制。一个载体,即产业集聚区;三个体系,就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加快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促进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据河南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介绍,目前河南正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招商主平台,开展产业集群招商,重点引进成长型产业、延长产业链的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产业,通过推动农业领域的扩大开放,打造现代高效农业。 

  与此同时,大批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民,涌向小城镇和各类产业集聚区就业,在驻马店市平舆县产业集聚区,记者看到该县盖起了72栋标准化厂房,吸纳近2万名农民工就业,耕地面积不减反增,大量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县城60%的商品房被进城农民购买。专家测算,未来10年间,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原经济区将会有3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可新增投资需求3.3万亿元,拉动消费需求约4万亿元。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指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就是要实现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 

 

 

(四)

  在中原经济区这个新平台上,河南正借“力”发展,乘“势”而为。

  创新工作方式。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要用领导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三具两基一抓手”为全省干部找到了一个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 

  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无限商机与发展活力。河南打破常规,创新模式,开展区域性、专业性招商引资。仅8月26日一天,河南与闽籍港澳深企业家签约的341个项目中,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产业和现代农业四大领域的就有24个,将有力推进河南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力;产业聚集区共签订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92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56%,凸显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大优势。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大门也在进一步开启。据河南省工信厅透露,目前我国首家获准启动区域中小企业产权、债权、股权交易试点的地方交易所————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即将正式开盘,不仅将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还为改善河南金融环境、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唱响科学发展主旋律。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在看到许昌鄢陵的一株盆景卖到40万元、济源的玫瑰卖到9元一枝时,对河南特色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许昌市委书记李亚两年前就提出把“低碳经济”理念植入实践中去,许昌城市发展也找到了两个“抓手”———建设“中原电器谷”壮大工业,培育生态森林城惠及农业和百姓,走出了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特色农业相结合的新路子。安阳西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运行,让昔日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基地开始了脱胎换骨的新历程,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正在逐步优化。因煤而兴的焦作完成了“绿色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资源性城市转型发展的范例。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上任不久,一场“郑州治堵”的攻坚战全面打响,郑州市政府网络热线平台随即开通。成千上万的网民积极参与,各种建议汇集到政府部门,公交车降价、打通断头路等等,一系列举措赢得多方认可。“法官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司法的权威归根结底还要看人民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的一席话,为河南法院系统全面实行阳光审判、人性化执法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中原文化彰显时代活力。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扬海内外,中国文字博物馆无声地诠释着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焦作山水、太行雄姿与太极文化交相辉映。 

  一个古老与青春、历史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河南正在中原大地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