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23:24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2 09:53:02做记号
连载68
这次战斗也许要算法兰西战役的第一场硬战了,为了得“满分”的古德里安将军忙得不可开交。他不是呆在司令部进行战略部署,便是跑到前线去视察战斗的进展。这也是一场奇怪的战斗,双方都在为各自的目标进攻着,没有防守的一方,战斗的过程相当激烈,有些高地、村庄曾经数度易手,古德里安将军穿梭于前线各个阵地之间,不断给那些疲倦的士兵打气。
他的士兵太疲倦了,自从5月10日以来,德国士兵就没真正休息过,装甲部队还能躺在车上打个小盹,步兵则要惨得多,一旦有机会,他们就躺在散兵壕里睡着了。军官不得不把这些偷懒的士兵挨个拖起来,才能继续作战。
最激烈的战斗爆发于每一个马斯河畔的小镇上。这些小镇连接着大道,是两条,或是两条以上公路的交汇点,夺取了它,就等于控制了公路。
德军为了便于晚间作战,往往用大炮把这些小镇的房屋全部点燃,然后再发起进攻。而法国士兵在德军炮击的时候,就会主动撤出火焰冲天小镇,仅留下狙击手和少量的士兵,担任监视任务。一旦德军踏入小镇,那些撤到镇外的法国士兵则会毫不犹豫的发动反击,把德军给赶出去。
当时,德国第一步兵团在他们的团长——巴尔克中校的指挥下夺取了一个小村庄——巴维里蒙,但还未来得及欢呼胜利,就遭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法国士兵的反击,德国步兵队伍里几乎全是新兵,而法国士兵大部分由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组成,战术的运用,高下立判。德国作家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曾在他那本著名的半自传体小说——《西线无战事》中,生动的描述了新兵与老兵的区别,他写到:经验丰富的老兵能听出双方炮弹的口径;能听出炮弹是在哪个地方落下;能从枪声判断出敌人的数量;能在冲锋的时候迅速找到最安全的壕沟躲避敌人的子弹。而新兵呢,除了会躲在战壕里尿裤子喊妈妈,简直毫无用处。最后,这位作家毫不客气的写到:战死一个老兵的代价,比一个新兵班的死亡还要严重。
虽然德国士兵的作战技巧比不过法国老兵,但他们有一样东西是法国人所不能具备的,那就是——狂热。 当一群连长、排长,可怜巴巴的围着他们的团长巴尔克中校七嘴八舌地诉苦说,士兵们太累了,我们实在是打不下去的时候,巴尔克中校却斩钉截铁的回答说:“那好,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打下这个村庄。”说完,他便提起步枪,头也不回的向前冲去,看见团长如此勇敢,那些深受感动的部下也紧紧的跟随着他,一拥而上了。
第二天,古德里安将军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了这位勇敢的团长。(古德里安后来写到):巴尔克披着一件短外衣,手里拄着一根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棍子,他脸上非常的不干净,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可以看出他真是日夜的辛劳,由于他这一天的功绩,他得到了骑士级的铁十字勋章。他的对手也打得很勇敢,敌人的机关枪到现在还在对着村庄街道上射击,不过,炮声已经没有了,我和巴尔克都认为敌人的抵抗已经接近尾声。
比起步兵的经历,德国装甲部队的战斗过程却要顺利得多,19装甲军在空军以及炮兵的有效配合下,把法军的增援部队打得溃不成军。而德国人的坦克由于伪装良好,往往使得盟军轰炸机找不到袭击的目标(用德国人自己的话说,站在坦克上面往下看,都看不见履带)
最终,法国装甲部队在德军地空火力的双重打击之下,便开始溃败了——他们损失了70辆坦克。德国装甲部队便沿着公路一路追了过去。19装甲军,这只由古德里安将军亲手组建起来的精锐之师严格地遵守了他们军长的装甲兵使用法则——“只准集中,不准分散”!他们由坦克开路,后面跟着装甲车,装甲车后面跟着运兵车,一路浩浩荡荡的向法国腹地挺进。也许,只有汽油耗尽,或者抵达海峡,才能使这只军队停下来了。
就在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迅速挺进的同时,在它的右翼,不远处的一个渡口,德国第7装甲师,也在5月13日这天强渡了马斯河,这只部队前进速度之快,伤亡之轻微,都是闻所未闻的,从渡河的那一天开始,它便把其它的友军全部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以一支小小的孤军,迅速朝着法国腹地挺进。这个装甲师的师长名叫——埃尔文·隆美尔。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2 09:59:09做记号
古德里安将军的战斗经过从简,我想重点描述隆美尔将军的战术,他第一次指挥装甲部队的战术,他都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下来,相当具有感染力。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4 07:56:52做记号
连载69
埃尔文·隆美尔,德国第七装甲师师长。与其他的将领比起来,此时的他一点也不起眼,甚至有一些失败——他已经快50岁了,才混到一个小师长的职务。而且,这个师长的名头,还是通过走后门才捞到的。
但此次法兰西战役的爆发,却对他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他传奇的经历将就此开始,他将要踏上历史的舞台中央,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在不久之后,他会成为德国人崇拜的偶像,他的敌人眼中的——“沙漠之狐”。到那时,就连他的敌人听到隆美尔的大名也会肃然起敬。
我先举个例子来说明敌人对他的崇拜。譬如,一个英国军人在战场上表现良好的话,他的同僚就会马上恭维说:“你就像隆美尔那样优秀”。
甚至,英军将领们为了鼓励士兵的士气,不惜大肆诋毁隆美尔元帅的某些成就。英国指挥官不得不反复告诫他的部下:“隆美尔不是魔术师,也不是超人,我们是有机会打败他的”。
但这种做法所取得的效果十分不理想——那些被德军俘虏的英国将士,往往会疯狂的讨好德国士兵,不断提出请求,希望能亲自见上隆美尔一面。
想象力极端丰富的美国报刊甚至宣称:早在1936年,隆美尔就在人工建造的仿北非恶劣环境的温室内,训练后来那闻名于世的非洲军团。这是个极端荒唐可笑的言论。因为,在1936年,隆美尔还只是希特勒身边的一个普通的警卫长。但这种夸张的言论,居然也使人们相信了。以至于后来,世界各大媒体专门开辟了关于隆美尔元帅个人的专栏,大肆宣传“隆美尔旋风的神话”。就连什么事情都喜欢凑热闹的美国好莱坞,也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以二战军事将领为题材的黑白电影(1953年),这个电影的主角,不是巴顿,不是艾森豪威尔,更不是蒙哥马利,而是——隆美尔。
作为一个德国的军事将领,他的指挥艺术和武德精神能让敌人如此折服的,在历史上相当罕见。在二战的所有名将之中,唯有隆美尔一人。甚至,在隆美尔元帅去世多年之后,他的魅力依旧不减,至今在国外,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本新的隆美尔为题材的传记小说问世。他的肖像,也至今悬挂在每一个德国陆军的兵营之中。
正是这样的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也同时引来无数的非议和话题。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瞧不起隆美尔元帅的人,不占少数,在这些人眼中,他则被描绘成一个战略上的矮子,目光短浅的小人物,他的某些成就,纯属通过媒体吹捧出来的。
是这样吗?隆美尔元帅真是一个战略上鼠目寸光的军人吗?这个拥有崇拜者以及批评者同样众多,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在描写隆美尔元帅之前,我曾想到了很多种方式来描绘他,如果有人要问我,你对隆美尔元帅到底持什么态度,那我就用一句话来评价:他是一个伟大的战术专家,也同样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尽管肯定有人说我是在胡说八道,但我仍旧会这样说。因为我相信,我最终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一个完整的隆美尔元帅。
在隆美尔元帅简介的最后,我依旧用一句话作为结尾。这句著名的话是丘吉尔在国会演讲中说的,他当时深情地说道:“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互相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4 08:18:57做记号
连载70
“沙漠之狐”隆美尔
埃尔文·隆美尔出生于1891年11月15日,德国南部城市海登海姆一个普通的教室家庭。
隆美尔在家排行第二。他的哥哥卡尔,仅仅为了逃避期末考试而自愿从军,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了一名陆军侦察机领航员,不久便死于疟疾。隆美尔的妹妹海伦,步父亲的后尘成了一名教师,并且献身于教育事业,终身未嫁。他最小的弟弟杰哈德,立志当一名歌剧演唱家,但是一直到1977年去世时,仍然成绩平平。
少年时代的隆美尔体弱多病,很少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对竞技、体育都不感兴趣,而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参加体育运动。男孩子喜欢的东西,他都不喜欢。他后来这么讲,他说:“足球是男孩子都喜欢的事情,可是,我一到上体育课的时候,踢球就心里发怵”。在大家踢球的时候,他就安安静静地在旁边看着。他的性格既孤僻,又倔强,平时沉默寡言,对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朋友自然也不多。
由于从小缺乏锻炼,到成年之后,他仍然是个面色苍白,瘦弱矮小的青年。因此,他从不曾下决心去做一名军人,尤其是当哥哥投笔从戎后,他更觉得军旅生涯与自己无缘。
但隆美尔的父亲却希望他成为一名军人,可能是想锻炼一下隆美尔,也可能是另有原因,反正隆美尔父亲执意地为他填写了参军申请表,不幸的是,炮兵和工兵都拒绝了隆美尔的申请。因为他身材太过矮小——才1.72米。
1.72米,这个高度可能对亚洲人来说算挺不错的,但对于平均身高1.80米的欧洲人来说,隆美尔只能算一个矮个子。想象一下,身高1.68米的拿破仑就背负了几百年“科西嘉矮子”的名声。
万幸的是,1910年3月,隆美尔家的信箱里,突然收到了一封步兵团的核准信,并通知他赶快去第124伍尔登堡步兵团报道,这年,隆美尔刚满18岁,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有4年。
入伍后不久,隆美尔又碰上个好事,那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扩军政策。按照当时德国的规定,军官必须从军校学生中选拔,士兵不能直接提拔的。一般来讲,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到军校学习,隆美尔出身于平民,自然没份。但是,由于军队中的军官总是配备不齐,加上不断扩军,军官数量更是缺乏,所以,这个格就降下来了,降到了隆美尔这种平民出身,体格又弱小的士兵头上。就这样,在1911年,他被送到了但泽军官候补学校学习。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认识一位意大利和波兰混合血统的漂亮姑娘,她的名字叫露西·莫琳。隆美尔虽然沉默寡言,但追女孩子的功夫着实不差——他展开了热烈的情书攻势,几乎是一天N封,在大部分业余时间里,他都用来给露西写情书。他把情书秘密地转交到露西所在的邮局,以免信件被她母亲截收,露西则把自己的照片作为明信片寄给他。
露西·莫琳,正是隆美尔未来的妻子。据说,隆美尔一生写给露西的信件,就有14箱之多。因为,隆美尔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上,与妻子团聚的时间很少。
而这个时候的隆美尔学习情况呢,即不差劲,也不出众。在他毕业的时候,校长给他的评语是:在射击和操练方面“相当出色 ,体操、击剑、骑马“也能胜任 ”,不过,校长有些忧虑地说:“他身材中等,瘦弱,体格相当糟糕,而且很虚弱。”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4 08:48:04做记号
连载71
恰恰就是这个瘦弱平凡的青年,在不久爆发的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却异常惊人,就像脱胎换骨一般——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战士。我们来看一下他在战争中的表现。
• 在比利时境内与法军的交战中,隆美尔和3个巡逻兵,打败了20名法军的进攻,并用一支空步枪,俘虏了3名法国士兵,并为此荣获了二级铁十字勋章。
• 在与法军的阵地战中,隆美尔带领一队士兵爬过100码带刺的铁丝网,闯进了法军的主要阵地。他们来得是那样突然,阵地上的法军几乎惊呆了,就在他们还未反应过来的同时,德军迅速占领了四个地堡,并且打退了法军一个营的反攻。在敌人调派大批军队,重新组织反攻前,隆美尔带领士兵迅速撤出了阵地。战斗进行得干净、利落,隆美尔为此荣获一级铁十字勋章。
• 在一次同罗马利亚军队的作战行动中,隆美尔趁着夜色,潜入到位于敌军战线后方近10公里远的一个小村庄,并忍受着刺骨的寒风,潜伏在村外的一片庄稼地里,直至深夜,敌人兵营熄灯休息之后,他突然发起进攻,400多名罗马尼亚官兵睡眼惺松地钻出被窝,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
• 1917年9月,隆美尔又被调往一个更为紧迫的战场——意大利北部。10月份,德军的增援部队抵达之后,他们就开始进攻意大利的伊松索河防线。在战斗中,隆美尔率领一支先遣队冒着猛烈的炮火,在夜间大胆地向意大利军队防线的后方穿插,当天拂晓,他的这支部队就已经占领了意大利防线后方的一个制高点,并升起了德国军旗。意大利军队一看,以为后方被德军占领了,顿时士气大减,防线开始崩溃,德国步兵乘势从突破口涌入。不过由于隆美尔搞得是穿插,正面突破的是另外一名指挥官——舒尔纳中尉。所以,唯一颁发的那枚普鲁士最高荣誉勋章,就被舒尔纳中尉拿走了。这个勋章可是隆美尔一直都渴望得到的,当他听说勋章被别人拿去之后,勃然大怒,他把帽子摘下来摔到地上,愤愤不平的大声咒骂,但也无济于事。
就在隆美尔将要忘记此事的时候,得到普鲁士最高荣誉勋章的机会又来了,意大利战线最高总指挥明确地许诺,第一个登上意大利军队的最高点——5400英尺高的蒙特山的军官可以获得这枚勋章。隆美尔一听精神来了,他立即率领他的部下,三下五除二就把驻守此山的意大利军队全部消灭掉。就在隆美尔美滋滋的等着授勋的时候,德军参谋总长鲁登道夫将军却跳出来横加干涉,他宣布说:蒙特山是由勇敢的西里西亚连队指挥官瓦尔特·斯奈伯中尉攻克的。这样,本属于隆美尔的奖章又飞走了。
隆美尔毕竟是名出色的军人,他知道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尽管这2次不公正的待遇让他异常苦恼,但并没有打击他的战斗热情。此时,踢足球挺厉害,打战却很差劲的意大利军队被德国人彻底打怕了,全部退进了意大利南部的山区之中,他们满以为德国人会放过他们,但问题是,放过了你们,隆美尔上尉就没机会拿勋章了。隆美尔可不客气了——他带领自己的山地部队,总是冲在所有队伍的最前面,翻山越岭的去追击那些士气低落的意大利军队,打得意大利人不住泪奔,要勋章我发你一箱就是了,这是何苦呢。
隆美尔的这场战斗可谓打的精彩,他和他的部下历了人类所能经受的一切艰难困苦,翻越了新雪初落的山梁,冒着掉下悬崖的危险,翻过了一座座断崖绝壁,碰上他们的意大利军队几乎都是一触即溃,如果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他也毫不胆怯,而是有勇有谋地绕到敌人背后给予突然袭击。在一系列卓越的胜利之后,等待隆美尔的战斗越来越艰苦了,被称为“开发西部”战斗,意为其艰苦性可以与美国独立战争后对西部荒野的开拓相比。
一个月以后 ,隆美尔得到了所渴望的最高礼物——一枚至高无上的功勋奖章。德皇颁布下的嘉奖令说:这是对他突破科罗弗拉防线,攻克蒙特山,占领隆格诺恩的奖赏。
从此,隆美尔总是用一根绶带,把这枚与众不同的十字勋章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它是一种镶金的灰蓝色珐琅质十字勋章,闪着耀眼夺目的光彩。能够佩戴这种勋章的大多数人,在有生之年就成了传奇式的人物。隆美尔总是喜欢非常神气地佩戴这枚勋的招摇过市——他是一个荣耀感极强的军人。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4 09:10:30做记号
连载72
只不过,隆美尔初期的战斗生涯,也在这里划上了句号——德国战败了。德国陆军根据《凡尔赛条约》上的规定开始大规模裁军,好在隆美尔因在战时的突出表现,从而保住了饭碗,并一直担任步兵连长职务长达14年之久。他与露西也结了婚,并且相当的爱她,露西的一位女友说:“看着隆美尔,总是那样大惊小怪地围着她,让人觉得实在有趣。他的口头禅是“你有什么要求就说吧,露西。!”
平静,一如既往的平静生活,在隆美尔任连长的漫长岁月里,也耗尽了他的青春。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缺少交际,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似乎他就要从此平凡下去。但希特勒的出现,使得隆美尔的一生都被改变了。
事情的起因是1936年9月,当时,希特勒身边缺少警卫人员,德国陆军统帅部就在开始在全军选人,选到的人正是隆美尔。隆美尔对政治不感兴趣,虽然他对希特勒大刀阔斧的改革表示钦佩,但仅仅只是钦佩而已,也未曾加入纳粹党。这个让众人羡慕的职位为什么会落到他的头上,他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不过,能在元首面前当差,可是件光荣的事情,隆美尔自己也深感荣耀。
希特勒可不是个好伺候的人,比如他的特殊爱好——飙车。当然了,喜欢飙车的人可多了,要说希特勒喜欢飙车这并不奇怪嘛。但是,我们“敬爱的元首先生”总是要异于常人的。他从不自己开车,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会开车,他总是坐在副驾驶上,让他的私人司机把汽车开老快,以此来感受飙车的快感。
希特勒这人也没其他的特殊爱好,他既不抽烟,又不喝酒,还是个素食者,对女人也不感兴趣,没有结婚,更没有孩子。用古德里安的话说:这是一个怪物,与人类生活已经脱节了,他在这个世界上,任何足以代表人间温情的事情,例如真正的友谊,纯洁的爱情,都一律与他没有关系,他生活在一个孤僻的世界里,除了心中那个庞大的征服世界的计划之外,他再也找不到一点人生的乐趣了。而且,希特勒还是一个工作狂,每天通宵达旦的工作,把夜晚当作白天,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一直要开到午夜以后。 所以,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飙车正是他发泄快感的一种渠道,每当他的汽车飞快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希特勒总是乐得合不拢嘴,还不断催促司机,快点,再快点。
而且,希特勒每次出去飙车的时候都明确指示,不准后面跟上警卫车辆,他要单独出行。这种癖好,可让他的警卫们郁闷坏了:如果元首遇上车祸了怎么办,如果碰上叛乱分子把元首绑架了怎么办,这可是掉脑袋的罪名啊。所以,每次希特勒的汽车前脚刚一开出大院,后面的一大串警卫车辆就跟了上来,对于这些死板的军人,希特勒也无计可施,挑明了,这些人也就回答一句话:我的职责是保卫元首的安全,如果元首不满意我的做法,赶我走就是。
但这种情况,从1938年9月,隆美尔被提拔为元首大本营的临时指挥官后,就大有改观,他严格执行了希特勒的命令:不跟。 元首喜欢飙车,出去飙就是,玩的开心就好。从这件事开始,希特勒就对隆美尔逐渐注意起来,特别是在一次希特勒乘车视察的事件当中,隆美尔的表现让希特勒大为赞赏。当时,希特勒指示隆美尔,他的车后最多只许跟六辆车。可是隆美尔发现,路边挤满了部长、将军、州长们的汽车,他们都争着想在希特勒的这次出游中占一个席位。于是,当前面六辆车通过后,隆美尔便双手叉腰,神气十足的站在路当中,命令其它的车子停止前进,并在路口停了两辆装甲车,把道路堵塞了。隆美尔蛮横的做法气得那些要员们跳脚大骂,隆美尔纹丝不动,也不说话,随便你们怎么骂,想过去,没门。当天晚上,希特勒派人把隆美尔叫去,对他坚决果断地执行命令表示感谢。
虽然可能有人说隆美尔太傻,得罪了这么多人。但我认为,隆美尔可精了,他清楚的知道,希特勒才是老大,只要他满意,比什么人满意还要强。这正是隆美尔独特的性格之一,包括以后当了元帅,他同样对谁的命令都置之不理,他唯一服从的,只有希特勒一人。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4 09:41:30做记号
连载73
尽管隆美尔深受希特勒的器重,但从内心里讲,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隆美尔认为,一个军人就应该浴血疆城,马革裹尸。不过,此时战争还未爆发,他也没去多想,继续兢兢业业的干着这个受人羡慕的工作。
可是,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他再也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了,他发现自己再也无法专心的去这项工作,特别是在波兰战役期间,希特勒亲自去前线视察的旅途中,隆美尔就常常走神,他羡慕的看见那些装甲部队在周围忙碌的向前线不断推进,泥土中散发出的火药味,让他闻起来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熟悉,当时,希特勒乘着一辆笨重的六轮曼赛德斯牌汽车,由两辆装甲侦察车作前导,还有两辆压后阵,去巡视第4集团军的司令部。与往常一样,在这个小小的护卫车队后面,跟着一大串党内要人的七十多辆汽车所组成的庞大车队,他们都想紧跟在元首护送队的后面,全然不顾事先拟定好的车辆行驶顺序的命令。车队每短暂地停歇一次,有损尊严的场面就重复出现一次——将军们和党的领导人推推搡搡地去抢镜头,然后又迅速地回到自己的车子里,催促司机,使自己的车离元首的曼赛德斯牌汽车更近一些。一次,希特勒的私人秘书马丁·鲍曼为着这种秩序紊乱的场面,气愤地指责了隆美尔。隆美尔却冷漠地回答说:“我不是幼儿园教师。你要是愿意,你来整顿吧!”
是啊,隆美尔再也不想当这个大保姆了,他要去当一名前线指挥官,带领他的军队去和敌人浴血奋战。这次波兰之行,无疑使他更坚定了这个决心。
回到柏林后不久,隆美尔就直截了当的向希特勒提出,自己想去指挥一个装甲师。他原本以为希特勒会婉转的拒绝这个请求,因为他对装甲部队简直是一窍不通,而且也多年没在陆军里呆过了。
但让他大喜过望的是,希特勒完全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把自己写的那本20世纪最沉闷的书籍——《我的奋斗》赠送给了隆美尔。书上还题着,“赠隆美尔将军留念,阿道夫•希特勒”。隆美尔在当天下午写道:“我对此感到莫大荣幸”。
由于隆美尔在山地部队任职多年,有丰富的山地步兵作战经验,因此,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曾建议他去指挥“精锐的山地师”,多指挥几个也无所谓,别碰我的装甲师就行。但隆美尔却斩钉截铁的回说:“我只想要指挥一个装甲师”。
我们知道,当时德军只有10个装甲师,被总司令视为心肝宝贝,他完全不放心让从没在装甲部队干过的隆美尔,去指挥这样复杂的兵种,因此,隆美尔小小的心愿遭到了无情地拒绝。最后,隆美尔走了后门——他直接找希特勒,摆平了此事。
好了,我们的隆美尔将军就此正式登场了,1940年2月10日,隆美尔正式就任第七装甲师师长。这是一个轻装师临时改编过来的部队,它只有一个坦克团,而其他正式装甲师都有两个团。这个师拥有218辆坦克,其中过半数都是捷克造的。这种坦克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候缴获过来的,毫无疑问,心怀不满的陆军总司令把最破烂的那个装甲师交给了隆美尔,还把这种该当废铁卖的坦克,全部都一股脑的推给了隆美尔,就当他是收破烂的吧。
不过,隆美尔好像一点都不在乎陆军总司令的这点小九九,他甚至欣喜若狂,高兴的晚上睡觉都会笑醒。一战时期的那个疯狂埃尔文,现在要回来了!
从此之后,废寝忘食的隆美尔,就开始不断地摸索这个他之前完全都不了解的铁疙瘩,由于没有完整的战术训练教材,隆美尔只好边训练边摸索。他只有3个月的时间,也许对其他人来说,这个时间太短,甚至连普通装甲部队的新兵,也不止是训练这么短的时间,但从以后的事实证明,隆美尔已经入门了,岂止是入门了,他简直就是专家!
5月10日,“镰割行动”正式启动,在出发前,隆美尔给妻子,以及刚满11岁的儿子写了一封“绝笔书 ”,准备在即将来临的战斗中,万一阵亡后能寄到他们手中。随后,隆美尔又给他妻子写了一封信,他写到:
最亲爱的露:
我们终于要出发了。希望我们这一次不会徒然地回来。过几天你可以从报纸上面看到这一次的消息。请你不要为我而感到担心。所有的事情都会一帆风顺的。
落款是:爱你的埃尔文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4 09:44:00做记号
一战时,德国军队到过意大利南部?应该是山区的南部吧
============================================================
是我的疏忽,打成了意大利南部。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4 09:46:58做记号
今天更新的挺早啊
============================================================
不早 不早 2天都没更新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4 09:54:42做记号
回复Liw200 捷克斯柯达35坦克 ,貌似就是这个坦克吧 这种坦克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不是淘汰了吗?我对武器了解不多 李德哈特说隆美尔的坦克半数旧捷克造 就是属于这种坦克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4 10:02:34做记号
LT-38坦克介于3-4号坦克之间,但投入战场的并不全身LT-38吧,斯柯达35介于2-3号之间,隆美尔既然是旧半数捷克造,应该大量装备了这种坦克,第7师连3号坦克都没装备,德国自产的投入第7师的最好的坦克是二号坦克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4 10:04:17做记号
回复 71分贝 没了 ,今天失眠 写了个通宵 至今未睡意 ,下午逛街 晚上还要陪女朋友去看变形金刚 今天都不会休息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5 20:16:03做记号
还没来得及更新呢。。。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6 09:34:53做记号
连载74
强渡马斯河
隆美尔所指挥的第7装甲师进攻矛头在迪南,这也是所有渡河点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迪南城位于古德里安渡河点的北面不远处,第7装甲师其作用是掩护古德里安的装甲军渡河,并形成一个侧翼安全带。勃劳希契元帅压根就没想过隆美尔能过的了河,他配给隆美尔的直属炮兵部队少得可怜,也没有空军掩护,这次战斗几乎是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在单独行动,只要隆美尔打得够狠,能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其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隆美尔确实太能打,在战斗爆发的第二天——5月12日下午,第七装甲师就一口气冲到了马斯河边,一路上只碰上了极度轻微的抵抗。在河东岸的法军仅有2个骑兵师,法国佬可不比波兰人那样脑残,骑兵打坦克的傻事他们是不会做的。所以,法军骑兵一触即溃,丢下那些直属步兵,跑的无影无踪。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就跟在这些步兵后面,既不开火,也不钻出坦克叫这些法国士兵投降,而是想偷偷的跟着这些法军溃兵,从迪南城外的两座桥上一鼓作气就冲过马斯河。
于是,战场上就出现了这一幕——德国坦克和法国士兵乱七八糟地混在一块儿,双方不战不降,都在一股劲的飞奔。就在领头的那辆坦克刚准备要过桥的时候,法军人群中间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德国佬来了”。 此时,大批的法国溃兵还未过桥,守桥的工兵可不管这么多了,他们大声呼喊,打手势,提醒已经在桥中央的法国士兵赶快跳河,“老子要炸桥了”。就在领头的那辆德国坦克已经快开上桥头的时候,法国工兵咬咬牙,果断的把桥给炸断了。那些还没过桥的法国士兵气的大骂,但无济于事,他们只得向面前的德军缴械投降。
桥没了,现在,只能强渡。防守此地的法军部队还是第9集团军的一部,但迪南不属于阿登山区,山势到了这里,就归于平坦。这里也被法国人称之为“小马其诺防线,”在河对岸有大量法军碉堡群,以及重炮阵地。最开始,德军趁着法军一团混乱,就用橡皮艇把部队运载了一部分过去,虽牺牲惨重,但仍获得了成功。
不过,这个桥头堡阵地无法再继续扩大了,清醒过来的法军炮火不断向德军渡河点两岸倾泻,法军士兵的侧射火力把第二批渡河的小艇击得粉碎。当时,隆美尔正好也赶到了渡河第一线,他看到,他的士兵全部躲在河边的石头后面,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河对岸也只有稀稀拉拉为数不多的德国士兵,而且大部分已经负伤,他们被困在河谷下方的石头缝里,丧失了进攻的能力。当时,一艘被打坏的橡皮艇上正躺着一名身负重伤,快要淹死的士兵,正在声嘶力竭地喊救命,在法军枪炮声中,这名可怜的德国士兵那撞击心灵的呐喊声,回荡在马斯河两岸,就像一个大锤一样,撞击在那些战友们的心房,但没有人敢去救他,法国士兵也始终没有给这个可怜的家伙,来一个痛快的了断。他的呼喊声由强变弱,直至没有。德军士兵初期高昂的士气,也随着他呼喊的消失而渐渐消褪,有的人甚至忍不住哽咽起来。
这悲伤的一幕,连身经百战的隆美尔将军也为之动容。但是,他是最高指挥官,他不能丧失斗志。隆美尔一言不发地低着头,小心翼翼的回到了师部,法军的炮火越来越猛烈了,并开始往德军纵深地带射击。由于缺少炮兵,隆美尔到师部之后,立刻就调集了他能动用的所有坦克,回到了渡河地点。隆美尔下令:把坦克以50码的间隔一字排开,不断开火并来回巡弋,他亲自跳上了其中的一辆,用无线电直接指挥坦克部队朝他认为有敌军隐伏的地区开火。现在,主动权已经逐渐回到了德军手中,法军士兵只要胆敢还击,铺天盖地的炮火马上就倾泻而来。在火力的掩护之下,渡河工作慢慢开始恢复,隆美尔不住给他的手下打气说,就算渡河失败,也要把河对岸的战友们给抢救回来。几艘大型的浮架船也开到了渡河点,这些船以两艘为一组,中间拉一条粗绳,德国士兵就抓住绳子,开始缆渡,橡皮艇也在河中来回跑着,把对岸的伤兵由西岸运了回来。
隆美尔是闲不住的人,他就像一名步兵连长那样,跳到首批渡河船队的第一艘船上,仰首挺胸的站在船头,他勇敢的做法大大的激励了士兵们那低沉的士气。当一个营的士兵安全渡河之后,隆美尔下令:立即进攻,不给法军喘息的时间,他手拿一把小手枪,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并强攻下几座河谷周围的小高地,但紧张的一幕随之出现,法军的增援部队已经达到。更为关键的是,敌人增援部队中间有数辆坦克,正沿着羊肠小道,小心翼翼的开了过来。此时,隆美尔身边才500来号人,也没有战防炮,士兵们围着隆美尔七嘴八舌的提议说,师长快撤吧,回到河岸去。隆美尔总是语出惊人,他对着这些惊慌失措的手下说:不,我们继续进攻!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6 09:37:53做记号
正在写着 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迈克杰克逊去世了,我很悲痛,在此缅怀。并不断听着他的经典老歌 愿他能安息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6 13:39:38做记号
连载75
尽管已经20多年没上过战场,但隆美尔那斗士般的勇猛性格并未消散,隆美尔决定赌上一把。他当即命令士兵们,先分散开,躲在灌木丛中,不准开火射击,等到法军的战车已经开到了他们跟前,隆美尔一声令下,所有的轻型火力一起开火,对着打头阵的那辆坦克猛射,机枪子弹打在法国坦克上面就像搔痒一般,但那突如其来的火力把法国人彻底打甍了,他们以为德军早有准备,吓得连连撤退。这还不算完,手心里捏着一把冷汗的德国士兵刚松一口气,他们的师长便第一个跳出战壕,带领士兵们继续进攻。这时候,法军坦克早已跑的无影无踪,双方阵地中央,那些没来得及跑掉的法军只能举手投降。更有甚者,那些完全丧失勇气的法军士兵还不断从周围的灌木从里跑出来,在比己方人数少许多的敌人面前,慢慢的放下了武器。
现在,渡河部队终于能在西岸占得相当宽的立足点,并突破守方的防线,继续前进。但情势依旧严峻,如果法军哪怕再勇敢点,发起进攻的话,只有轻武器的德军根本就不是对手。隆美尔带着他的副官,离开前线,坐船回到东岸,督促士兵迅速渡河,最关键的是把浮桥快速建立起来,让坦克开过去,才能真正的巩固桥头阵地。
到了13日夜,第七装甲师已经在迪南附近2处渡过马斯河,但浮桥架设工作仍未完成。一个傻乎乎的工兵营估计是刚从步兵部队转过来的,当隆美尔来到下游的那一个渡口的时候,他生气的发现,工兵们正在假设小型浮桥,那种只能让马车与步兵渡过的浮筏。(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很多书籍对二战德军装甲师有一个误解,就是全机械化。其实这种理解这是错误的,德军真正意义上的全机械化装甲部队,必须要全部用在刀刃上,第七装甲师也只有1个团的“刀刃部队”。因为,德军没这么多汽油,也没这么多车辆,他们的大炮,战防炮以及后勤供应,全部都是靠马匹来拉动,从一开始,德国人打的就是一场穷人的战争) 所以,工兵架设小型浮桥并不奇怪,他们琢磨着应该让数量最庞大的战防炮率先过河。
在隆美尔的亲自监督下,这些工兵立即改换为16吨式的大型浮桥。隆美尔认为,当务之急是先让坦克团率先过河,哪怕只过去一部分也好。
所以,那些工兵只得把架设了一半的浮桥拆了重建,就这样一耽搁,对岸的情势就越来越糟糕,法军预备队在重炮以及坦克的掩护之下正在发起反攻,炮弹不断在渡口周围爆炸,德军渡河部队把白天所取得的地盘丢的一干二净,并被压缩在了河谷旁边很狭窄的两块区域之内。这个桥头堡阵地还在不断缩小,最后连监管法国战俘的地方都没有了。德国士兵就在法国俘虏旁边的空地周围激烈作战,俘虏们只能瑟瑟发抖的坐在地上,祈祷炮弹别落在自己头上。
隆美尔不得不再次坐船来到西岸,视察情况。他发现,现在的情况真的很糟糕,带领部队作战的营长已经身负重伤,他的副官也已经战死,法军趁着黑夜的掩护不断向前推进,法军战车上的炮声清晰可闻——他们离河岸已经近在咫尺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6 13:47:23做记号
今天不更新了么,好象更新没有一个定规.好文
===========================================================
如果时间多 就多写点,最慢也是2天 更新一章,毕竟我时间不多,但我会尽量加快步伐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6 14:06:55做记号
我网上认识的一位朋友超级崇拜隆美尔元帅 他去瞻仰隆美尔元帅的墓 曾在他墓前呆了一个晚上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样做 反正就是在那里呆呆的坐到了天亮 那个看墓的德国老头还以为他是来干什么不法勾当的 紧张的盯了他老半天
隆美尔与他的妻子 注意看隆美尔胸前的绶带 正是那根蓝色珐琅十字勋章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6 22:49:58做记号
以后的非洲军团才是真正的机械化部队 因为隆美尔70%的后勤车辆都是缴获英国人的 在苏联的德军就是前面一大串的坦克 后面跟着更大一串的马车 拉着枪支弹药 食物 移动食堂到处跑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8 22:48:59做记号
连载76
第9集团军的总崩溃
5月13日夜晚的战斗,是此次战役的高潮,德军士兵非常清楚此次战败的后果,一旦这两个登陆场失守,那么前3天苦战取得的所有成果,将荡然无存。他们把几门刚刚运载过河的反坦克炮部署在最有危险的地段,一旦危险解除,士兵们又拖着炮,转入另一个处于危险的阵地。法军战车虽然已经驶进河谷,但他们始终无法冲到河岸来彻底消灭德军。
这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河西岸的士兵在拼命抵御,河上面,勤勤恳恳的工兵冒着炮火,紧张而快速地拼命工作着,工兵营的指挥官就站在浮筏中央,手提一个扩音喇叭,声嘶力竭的大声喊叫。法军的重炮弹纷纷落在浮桥周围,但德军运气出奇的好,整个晚上,也没有一枚炸弹直接命中浮桥。(古德里安将军渡河点遭遇了近千架次的飞机轰炸,浮桥完好无损;第7装甲师渡河点,遭到法军整夜的炮轰,浮桥同样安然无恙。我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评述法军有多么背运了)
5月13日深夜,浮桥架设完毕。几乎3天没有合眼的隆美尔再次跑回东岸,他的下属们都劝他休息一会儿,可他依旧精神抖擞地坐上一辆八轮通信车,带领坦克部队冲过河去。
法军的增援部队乃前一天刚挨了古德里安通揍,长途跋涉赶来的2个法军师,人数——20000人。加上此地的防守部队,法军的总兵力达到40000人左右。估计是刚吃了19装甲军的苦头,得了坦克恐惧症,法军发现德军坦克过河之后,攻势就立即停顿下来,转入防御,他们想把德军困在这2个小小的登陆场里,等待下一波的支援。其实到了5月14日拂晓,德军渡河的坦克总数也不过20来辆,士兵总数也不过10000人,法国指挥官的优柔寡断丧失了打败德军的最好机会。
法国人既然收手了,现在,就应该轮到隆美尔来表演了。德军的兵力集中在两个登陆场,虽然距离不远,但德军依旧采用他们最擅长的钳形攻势,消灭内钳里的法军,才能使得战线连成一片。
本来,钳形进攻是拿破仑最擅长的打法,但他的后代实在是太不争气了,这种分近合击、合围敌军的战术被拿破仑曾经痛殴的敌人给剽窃了过来,最终发扬广大。这种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战术,贯穿了整个德国二战史——从波兰战役,到基辅大会战,甚至到阿登反击,春季觉醒行动,可以说是屡试不爽。钳形攻势最总要的一点乃左右两个方向同时用力,做向心运动。也就是说,把进攻力量集中在两翼,虚其中心。如果要设计台词的话,那就是:我夹,我夹 我夹死你。
现在,第七装甲师这个大夹子要开始夹人了,只不过这个“大夹子”得先打上一个引号,因为到了进攻发起时刻,德军渡河的坦克总数也才30辆,另一个登陆场连一辆坦克也没有,要不是法军放弃进攻,连防守都成问题,更不说是反攻了。所以,马斯河上游的那个登陆场几乎无法对法军构成威胁,这使得隆美尔亲自统帅的部队,事实上面临着从正面进攻比自己实力强许多的敌人。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9 00:11:58做记号

连载77
现在,德军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了。尽管他们看上去还很弱小,但他们可以像蚕吃桑叶那样,把法军阵地给一口口地吃掉。而且,隆美尔实在太拼命了,在进攻中,他的坦克部队在通过一片小树林的时候,遭到了法军反坦克炮的伏击,有两发炮弹打在隆美尔的坦克上,一炮打中了炮塔,另一炮打进了潜望镜。隆美尔的右颊被从潜望孔中飞入的破片擦伤了一块,伤势虽不严重,但也流了不少血。他的驾驶员猛踩油门,想冲进树丛中躲避,结果翻下了一个斜坡,坦克被翻得屁股朝上,跟在后面的坦克有的被击毁,有的则驶进树林里试图躲避,由于马力不够,这些排成一长串的坦克结果纷纷被大树给顶了回来,乱成了一团,炮弹就一直在这些坦克中间飞舞着,有的乘员都开始弃车逃跑了,隆美尔本想把战车上的炮塔旋转过来,对森林中的敌人射击,但战车倾斜得太厉害,已经转不动了。他立即就放弃了这辆坦克,跳上另外一辆,并亲自瞄准射击,掩护其余坦克绕开小树林,走另一个方向撤退。那些被击毁坦克所产生的浓烟,帮了德军的大忙。在浓烟的掩护下,坦克纵队便顺利的开了出来。
隆美尔的部下认为,既然已经吃了这么大的苦头,师长肯定会停下来,等着步兵赶到之后,再进攻。这一次,他们又想错了,隆美尔压根就没有受到这点小小挫折的影响,他下令:继续进攻。就像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一旦碰上敌人防御坚固的阵地,就想方设法地绕开,继续前进。与此同时,德国步兵也在大搞渗透战术。他们以连级为单位,利用法军防御的间隙和接合部,渗透到他们的防御体系当中。在5月14日的一整天,德军就采取这种战术,不断的骚扰和袭击法军的防线。并把法军那条完整的防线,分成几十块互不相连的小战场,乱七八糟的打成了一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军就已经吃过渗透战的苦头,那时候,德军时常利用小单位,穿插到盟军防线的后方,不断骚扰盟军的重要目标,割裂他们防御部署之间的关系,为正面的攻击创造条件。
20多年之后,德军故技重施,对法国指挥官心理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法军第9集团军司令柯拉普将军,这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军官的信心开始动摇了。信心动摇的岂止是他,在5月13日这一天,德军已经在三处渡过了马斯河——隆美尔在迪南,古德里安在阿登,赖因哈特将军在蒙泰梅。(见下图)
当时谣传,几千辆德军战车都已经渡过了马斯河。这个虚假的传言搞得整个第9集团军人心惶惶。特别是法军中的殖民部队,这些士兵全部是法国政府在非洲殖民地所招募的黑人士兵。法国军事高层曾对这些身强力壮,臂力过人的土著士兵寄予厚望。但就他们的实际表现来看,这些土著士兵让他们的政府失望了。岂止是失望,简直是绝望,马斯河防线的崩溃就要算在这些人头上。因为,在战斗爆发的第一天,他们中间就出现了逃兵。而且,这些士兵一旦碰上德国的俯冲轰炸机来轰炸,就会立马跪下来,把武器丢在一旁,口中念念有词的嘟哝着咒语。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毕竟他们太原始了,汽车都没怎么见过,更不说俯冲轰炸机这种玩意儿了。到了5月14日,这些黑人士兵的抵抗意志彻底崩溃,并在他们军官的带领下(同样是黑人)整编制整编制的逃跑。(当逃兵都如此团结,确实罕见)
这种临阵脱逃的现象,也使得那些白人士兵的士气瞬间瓦解。他们又不是傻子——你们黑人跑得,我跑不得?于是就跟着逃跑。到了5月14日夜晚,法军第9集团军司令柯拉普将军被迫下令:放弃整个马斯河防线,向西撤退。
从战略上说,这个命令错误之极,这等于是给德军帮了一个大忙——法军主动让开一条通道,让德军能够肆意地扩展他们的战果。几十年后,李德·哈特在编撰二战史的时候,还在为这个错误命令,痛心疾首的大喊:“非战之罪也”,可见这次撤退的影响有多么严重。就像有人曾经哀叹的那样:也是在这一天,因为这一个荒唐的命令,法国人就已经输掉了这一场战争。
古德里安的突破在阿登山 在他的左面 是赖因哈特将军 其目的是掩护古德里安的左翼 在他的北面 又分为两个装甲师——第7 第5装甲师 其目的是掩护古德里安的右翼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9 00:18:51做记号
上图其实不够详细 第5 第7装甲师的位置其实很远,在进攻中 第7装甲师跑得太快 把他的友军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这个“掩护19军的右翼”对隆美尔来说简直是一句空话。
德军装甲师从突破到海峡的路线很清楚 第6集团军在正面拖住了在安特卫普的盟军主力,A集团军群的主力则迅速绕到他们的背后 切断其退路 要不是敦刻尔克 嘿嘿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9 00:23:18做记号
最近工作太忙 时间匮乏啊 8点还要上班 先睡觉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29 00:26:02做记号
终于看到这张图了
============================================================
汗...我觉得这张图比较清晰 当时我看法兰西战役搞了半天也没看懂(毕竟对法国不太了解) 一看这图就直观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30 13:31:32做记号
连载78
我先来分析一下,法国第9集团军的这个总撤退命令的利与弊。因为,就我接手的资料来看,柯拉普将军并不是一个稀里糊涂的指挥官。事实上,他的头脑清醒的很。他之所以下达这个总退却的命令,是因为在5月14日这天,第9集团军的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容不得他们在马斯河防线继续防守下去。
这天,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已经在马斯河西岸站稳了脚,正在发动猛攻,他的装甲军直扑法军第2和第9两个集团军防线的接合处。就上文知道,古德里安将军过河的部队并不多,但他们的装甲部队很集中,虽然步兵取得的战果不大,但装甲部队几乎是指哪打哪,绝不含糊。这无疑对法国指挥官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隆美尔所指挥的第7装甲师也在这一天疯狂的猛攻第9集团军防线的中心地带,并多处渗透第9集团军的防线。导致了法国官兵士气低落,并出现了大规模逃兵的现象。
所以,柯拉普将军的这个总撤退命令,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并不是毫无道理的——既然马斯河防线已经被德军渗透得千疮百孔,赶来增援的部队又无法遏制德军的进攻。撤退一下,缓口气,是件很稀疏平常的事。而且,柯拉普将军并不打算撤多远,在隆美尔这一方面,第9集团军准备撤退到距离马斯河防线仅20公里以外,一个叫——菲利普维尔村为起点的新防线。这条防线看上去还十分的理想。因为,它是一条铁路线,铁路两旁都有齐腰深的壕沟,连挖战壕都省了。
从本质而言,这个撤退计划并无漏洞,但柯拉普将军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士气。
现在,第9集团军的殖民地士兵,基本上已经跑的一干二净。剩下没跑的法国士兵,信心也已经动摇。所以,这个“撤退到20公里以外的新防线”的命令在一部分士兵们看来,仅仅只需要记住前面2个字就够了。
当然了,法国军人也并不全是贪生怕死之徒。有一半的法军士兵,依旧严格地遵守了撤退命令,急急忙忙撤往菲利普维尔村的新防线。
俗话说,人走背运,喝凉水都塞牙,法国人那年的时运真是挫到了家——第九集团士兵刚刚撤到菲利普维尔村,还未来得及进入阵地,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就神奇般的,突然出现在菲利普维尔村外。
有趣的是,隆美尔并不知道法军要在这里构建新防线。他能及时赶到这里,仅仅是为了躲避法军的反坦克炮阵地,绕道走而已。结果却阴差阳错的绕进了法军新防线的核心地区,大批刚刚抵达的法军正在这里集结。德军坦克自然毫不客气地开火射击。而法军呢,他们看见德军坦克阴魂不散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士气顿时瓦解,一支十余万人的部队,就因为德军的这次误打误撞,而全线崩溃——每一个人都在惊慌失措的四处逃命,就连那些最勇敢的士兵,也丧失了继续抵抗的勇气。
这一天,是5月15日上午。法国正式战史文件的说法是:第9集团军已经不复存在。
实际上,第9集团军的崩溃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这只溃败部队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当时,法军第11装甲师和第4北非师,刚刚赶到前线,正准备向奔的最快的隆美尔第7装甲师发动一个反攻。法军第11装甲师曾在隆美尔的右翼出现,该师师长正美美的琢磨着给德军来一记狠狠的右勾拳。但在这个紧要关头,却突然发现——他们的汽油用完了,只有少数的坦克能够参加作战。而他们的补给车队呢,全部被溃兵和难民潮堵在公路上寸步难行。就这样,11装甲师的官兵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隆美尔的装甲师就像狂风扫落叶一般,横扫他们的右翼。多数的法军坦克都无法开动,纷纷被俘获。法军的反攻计划,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胎死腹中。
那个第4北非师(殖民地军队)的遭遇就更囧了。这支队伍刚刚开到预计地点准备反击。正在这当口,他们的前面就出现了潮水般的溃兵部队。黑人士兵的士气本来就不高,他们当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家乡实在混不下去了,找个工作混口饭吃。现在,既然连保家卫国的本国士兵都跑了,自己再不跑,那真成傻冒了。于是,他们便混在第9集团军的溃兵里一起,来了个浩浩荡荡的千里大溃逃。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30 14:54:07做记号
楼主,我把你的大作转载到我的博客里,算不算侵权?
===========================================================
(⊙v⊙).既然问了我,我同意了 那就不是了-_-@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30 20:19:55做记号
连载79
我觉得,法兰西战役的过程像极了中国历史上那次著名的淝水之战。当时,前秦皇帝苻坚,仅仅是让军队稍向后退,给晋军留块空地,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但他怎么也没料到,秦兵士气低落,一后撤就失去了控制,阵势大乱。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97万大军最终逃回洛阳的仅剩10余万人。
法国现在的遭遇正是如此,他们那只溃败的军队就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多。各个部队被完全的打散,士兵和平民们在道路上互相拥挤,局势混乱不堪。有的溃兵甚至拼命的挤上正在向前线挺进的卡车,命其转向。他们宣称:“德军的几千辆坦克已经突破了我们的防线,你们这点部队上去也是送死,快搭上我一同逃命吧”。后方的军官也曾经试图通过封锁道路,对空鸣枪的方式来收容溃兵,但完全没用——士兵们远远的避开军官,从乡间田野里继续往后方狂奔。他们所遗弃的枪支,卡车,大炮,被丢的到处都是,甚至把交通都堵塞了。有时,德军不得不亲自去推开这些障碍物,才能够继续前进。
现在,第9集团军的正面,已经豁开了一条宽达60公里的缺口,德军就从这个缺口,源源不断的向法国腹地涌了进来。也就是在这一天,盟军的主力还在北边与德国第6集团军对峙着。甘默林将军何尝不想把这支部队给撤回来,但第6集团军死死的粘住了他们,让盟军的撤退计划困难重重,由于德军的迅速挺进,这些部队已经面临被包围的危险。现在,德军就跟在第9集团军溃兵后面,一路狂奔,朝着海峡挺进。可以预见,要不到几天时间,德军的装甲部队就能画完这条举世震惊的巨大包围圈。
在急行军期间,古德里安严令禁止他的部队去抓俘虏。他还命令士兵站在装甲车上,手提扩音喇叭,声嘶力竭的大声喊话。喊话内容是:“我没时间俘虏你们,请你们放下武器,并离开道路,保持道路通畅”。
隆美尔前进的方式也颇具想象力,他充分地利用了法军的士气低落,在通过一条法军地堡构建的防线的时候,他命令坦克全体乘员——炮手、电报员、装弹手和指挥官,统统坐到坦克上边,边开边拼命摇动白旗。而法军呢,正在考虑是逃命还是抵抗,看见这支像是在庆贺狂欢节的奇怪队伍开来之后,除了转过身来,惊慌失措地张望,竟没放一枪一炮。隆美尔也亲自坐在坦克边上,向这些“友善”的法国士兵挥手致意。
正如王阳明所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等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端详这段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法国人完全是在自己吓自己,几万德军追着几十万法军跑。而法国人呢?连回头一战的勇气也没有。
丘吉尔曾把法国陆军瞬间崩溃的原因归罪于“共产党对法国人的腐蚀”。他的理由是:一直到1941年德国对苏联开战后,法国共产党才呼吁“武装保卫苏联,共同抗击德国纳粹。”而德国入侵法国的时候,法国共产党却连一点表示都没有,不仅没表示,还在拼命制造工潮,鼓动工人罢工。以至于法国政府不能像1914年那样团结起来,一致效忠祖国。
不管归罪于谁,法国这一次是彻彻底底的完蛋了。如此轻而易举的胜利,甚至让德国军人都无法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事实——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就这样被我们打败了?我们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获得了胜利了?
如此唾手可得的胜利,让隆美尔这位久经沙场的军人激动万分,在给他妻子的信件里,隆美尔动情的写到:我们已经突破了马奇诺防线!这简直令人有一点不敢相信。22年前,我们曾经花了四年半的漫长时间,和同样的敌人作殊死的搏斗,虽然我们曾经一再获得胜利,但是最后还是输掉了战争。而今天,我们又已经突破了这个世界闻名的马奇诺防线,并且正在向敌人境内深入。这并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幻梦,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30 21:15:41做记号
呵呵 不这样写我这文章明天就消失了 我并没有对希特勒其人定性 也未与任何人定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就像那本从乞丐到元首 从文风上说 这是一本描写疯狂的阿道夫的书籍 但字里行间 你能体会出作者的含义,有时候从伟大到疯狂 仅有一步之遥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30 21:18:43做记号
法国人搞搞艺术 搞搞文学 电影 是很在行的 这是一个太过随便的民族 不适合打仗 也不适合搞科学研究,这种随遇而安的性格我倒是挺欣赏的 像德国那样 整一个民族就是一群愤青 没劲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6-30 21:51:30做记号
地图有没有彩色的?
这个地图还是看不明白啊
===========================================================
地图到没有彩色的 你仔细看看那地图 你试图了解盟军大部分还集中在安特卫晋与布鲁塞尔之间,而德国的装甲部队正沿着那条线直抵海峡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包围圈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01 00:32:08做记号
流_浪_之_人 后面对苏联战役以及对希特勒的描写深入 希望别出差错。 在这也让各位斑竹手下留情 O(∩_∩)O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01 00:36:50做记号
twfxy
刚看了美国电影蝴蝶效应 一时冲动就用了 现在看起来确实这词语不恰当 多谢指正 天涯无法修改 这又是初发 写作上的错误以及许多资料上的描述不够详细和偏差都无法修改 本来打算发在博客上再把错误全部修正 文章再补充一下 可没时间 成了空头支票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01 00:41:14做记号
流_浪_之_人
我觉得 其实孙先生确实有许多做法不值得赞赏 但他是民族英雄 这毋庸置疑 最近黑孙中山的许多估计都是满清遗族 是心怀不满。发泄一下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01 11:58:55做记号
回复 :真正野蛮人
其实我的看法跟你一样 这个必然 是无数个偶然造成的 我在描述这个偶然 这个必然嘛 最后再总结总结 给法国开个追悼会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01 12:00:35做记号
记号
法国自从那个来自科西嘉的矮子之后,已经没有能力单独打赢一场战争了,大概是因为他们的勇气已经随着那个矮子一同消亡了。
===========================================================
我觉得这位科西嘉人真的太伟大了 他死后 法国就阳痿了 想他在世的时候 法国人的作战意志是多么坚强 国家是多么团结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01 12:02:51做记号
回复 :青云不在
意大利是无与伦比的\(^o^)/~ 大腹便便的墨索里尼先生和他的罗马帝国即将闪亮登场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02 06:21:36做记号
连载80
5月15日早晨7点半,正在伦敦家中酣睡的英国新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被一阵急促的电铃声所惊醒。电话就在床边,丘吉尔摸索着提起电话,好一会儿,电话那头,才传来了法国总理保罗·雷诺的声音。这位法国老绅士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平静地用英语说到:“我们被打败了。”
一听此话,丘吉尔的下巴差点惊掉——由于忙着政府的改组,丘吉尔并不清楚法国前线的情况。他仅在5月14日那天,收到了一封法国拍来的电报,电报说:德军已经突破了马斯河防线,法军无法抵抗坦克和俯冲轰炸机的联合进攻,要求增援十个战斗机中队,以便重整战线。
这点小小的挫折,丘吉尔并未太在意,他仅把这封电报交给了战时内阁,就去忙乎“更重要的事情去了”。
但是,在第二天早上,他就接到了如此悲观的电话,怎么能不吃惊呢? 丘吉尔好一会儿都没有开口说话。电话两端,是短暂的,令人不安的沉默。
雷诺总理以为他没听见,就又重复了一边说:“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这一仗打输了。”
稍稍缓过神来的丘吉尔不知是安慰自己,还是为了安慰雷诺总理。他小心翼翼的说到:“不会败得这样快吧?”
雷诺总理依旧十分平静,他低沉的用英语回答说:“我们的战线被突破了,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大批地涌了进来。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输了。”
接下来便是丘吉尔的长篇大论。他试图安慰这位几乎绝望的法国总理,希望他能从新振作起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丘吉尔说到:“所有的经验都表明,这种进攻不久就会停止。我想起了1918年3月21日那一天,他们不得不停下来,等待补给。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反攻的机会。这些话,是我当时听到福煦元帅亲口说的:这种情形确实是我们过去常常看到的,也是我们目前应该看到的。”
然而,丘吉尔的话明显没起作用。这位法国总理又再次重复了他开头的那句话,就像自言自语般的失魂落魄:“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被打败了。。。。。。”
丘吉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伟大的法兰西军队一周之间就打败了?这是不可能的。他后来写道:“我简直弄不明白,运用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这种战术,居然会引起这样剧烈的变革。”最后,丘吉尔不得不说:“我愿意到法国来一趟,当面谈谈”。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02 06:24:07做记号
俺在这先说明一下 文中出现的对白并非擅自揣测或杜撰 皆出自于当事人的回忆录以及官方正史 打小看历史如发现作者擅自揣摩的对白 就会犯晕乎,感觉那不像历史——像小说 更可气的是心理描述 好似作者是当事人肚子里的蛔虫 所以我避免心理描述 就是有 也是当事人回忆录里记载的当时的感想 所以 书上没有的东西 我一律不写 分析归分析 调侃归调侃 但正文一定是正经的 在今后我也坚持自己的这种表达方式 譬如施佩伯爵号的战斗经过 这是当事人水兵回忆的战斗过程 所以能着重描写 而有些战术战斗具体经过从简的原因是没有当事人的回忆 总不可能自己构思吧 那真成小说了 所以希望大家能理解 在正文下面 画点笔墨 废话两句 也希望大家能理解 谢谢O(∩_∩)O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02 06:52:35做记号
连载81
这次闹心的谈话,让丘吉尔坐立不安。他认为自己很有必要去巴黎一趟,给这些已经惊慌失措的盟友打打气,让他们平静下来。5 月16 日,丘吉尔便乘坐飞机前往巴黎,去探明这一点。他迫切的想要知道,现在的局势到底到了怎样一个不可挽回的程度。这位海军出身的首相并不喜欢乘坐飞机,因为他总觉得飞机不安全。但此刻也顾得不许多了,他冒着被德军战机拦截的危险,带领着一大群帝国要员,心急火燎的于当天下午4点抵达了巴黎。
他们一行刚走下飞机,迎接他们的英国官员便告诉丘吉尔说:“预料最多不过几天,德军就会进入巴黎。”丘吉尔一边听,一边沉默的低着头,快步前行。他先来到英国驻法大使馆,听取了关于局势的报告之后,就乘车赶去法国外交部。在一间精致的房间里,他发现法国总理雷诺已经这里在等着他了,在他的旁边,还有国防部长兼陆军部长达拉第,以及盟军最高总司令甘默林将军。可以说,盟军的最高首脑,都到场了。
这些法国高级首脑,看见丘吉尔一行人走进房间,也不打招呼了,全部都出神的站在房间的角落里,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去大厅中央的桌子旁坐下。失魂落魄的法国人也忘记了应有的礼仪,邀请他们远道而来的朋友坐下来谈。丘吉尔看到,在甘默林面前,在一个学生用的画架上,挂着一幅地图,约有两码见方,有一条黑色墨水线标出盟军的战线。在这条线上的阿登山区那里,画了一块很小,但是很不祥的凸出部。
没有人说话,在这段时间被空气凝结的房间里,大家都沉默不语,呆呆的互相望着。法国人在那头,英国人在这头。不知道过了5分钟,还是10分钟,甘默林将军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简单地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在阿登以北和阿登以南,在大约50公里的一段战线上,德军突破了他们的防线。迎击的法军已经被消灭或被击溃。大批德军装甲车辆正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奔向亚眠和阿拉斯,目的显然是要推进到海边,切断深入法国北部盟军的退路;再不然,就可能是指向巴黎。”他接着说:“在装甲部队后面,有八个或十个全部摩托化的德国师正在挺进,分成左右两翼,进击两头被切断的法国军队。”
这位将军说了大约有五分钟,谁也没有插一句嘴。他说完以后,又有相当长的一段沉默。然后,丘吉尔像灵魂回窍般的突然问到:“战略后备队在哪里?” 甘默林将军痴痴的望着他,丘吉尔才想起甘默林将军听不懂英语,便改用法语说:“机动部队在哪里?”,甘默林摇摇头,说:“一个也没有。我们数量上占劣势,装备上占劣势,方法上占劣势”,然后耸了耸肩膀,表示毫无希望。
“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丘吉尔后来追述到: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支大军在受到攻击的时候会不留些后备部队。“我承认,”丘吉尔说,“这是我一生中所碰到的最令我吃惊的事。”(甘默林并未告诉他的盟友,法国陆军并不是缺少预备队,而是不敢派出预备队,他怕这些预备队再被溃败大军冲散了)
在丘吉尔看来,法国人无疑是绝望了。窗外,在外交部的花园里,几大堆的火盆里,冒起了滚滚黑烟——那是法国人焚烧的机密文件。丘吉尔看见,那些慌乱不堪官员们正在用小车推着档案向火堆走去——已经是在准备撤出巴黎了。
不能丧失信心啊。丘吉尔的内心里,就这样无力的呐喊着。他缓步走在地图面前,仔细的端详着它。就像他宽慰雷诺总理那样,丘吉尔要给这群陷入绝望的法国盟友打气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02 07:50:07做记号
连载82
丘吉尔指着地图,坚定的说道:“反攻,我们应该反攻,战略上的大反攻。我们决不撤退,决不投降。”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马斯河防线被敌人突破,是严重的,但并不是致命的。事情可能很糟,但绝不是不可挽救。1914-1918年间,曾有过多次突破,可是全都被顶住了,即使1914年,德军距离巴黎只有20公里的那次攻势,我们不也是顶住了吗?而且,我们都是通过对敌人凸出部的一侧,或两侧,展开反攻来顶住的。
丘吉尔慷慨激扬的话,可能是起了一些作用。接下来,甘默林便与站在丘吉尔身后的英国上将——伊斯梅将军,谈论起了反攻的可能性。 甘默林将军表示,他将尽量收容溃兵。再把8——10个师,从战线比较平静的地区撤下来;现在,还有三个装甲师尚未投入战斗;还有8个或9个师正从非洲赶来。接着,甘默林将军又突然乐观起来,他说:“不能等到德军步兵师赶上来稳固防线,这个反攻计划一定要快,只要能遏制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我们就一定能够守住巴黎。现在,有200万的预备役士兵正在被动员起来。但我们缺乏的是空军,特别是轰炸机。只有这种武器,才能大规模的杀伤那些正在疯狂前进的德国装甲部队。而且,甘默林将军还希望,英国的战斗机能提供强有力的空中掩护,在以后的2天或3天中,控制凸出部的上空,目的不是为了保卫那个局部地区,而是给法国陆军一个恢复士气的最后机会。由于德军空军的不间断骚扰,法军现在连集结都成问题,部队的士气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更不说反攻了。
甘默林将军最后的这番话,是让丘吉尔相当窘迫的。因为,英国人向来有留一手的习惯。在英国本土,有大约40个空军中队,还停留在伦敦的各个空军基地,保卫所谓的“本土安全”。现在,法国局势这样糟糕了,英国人还死抱着这些飞机不放。他们宁肯让几千名飞行员在伦敦无所事事的晒太阳,也不愿意飞到法国来帮忙。对于英国人这种一毛不拔的性格,在战争爆发前,法国政府也曾提出过抗议,英国政府几乎是流着眼泪,挤出了几个空军中队,还挺慷慨似的说:“我们首都的空军战斗机中队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大不列颠,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存有赖于它,我们国内只剩下40个战斗机中队了,这是最后极限。
我就纳闷了,英国人难道早就想自立门户,自个儿当掌门人了?德国空军现在已经全部投入了法国战场,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哪还有什么功夫管你什么的大不列颠。反正英国人的想法够新潮,完全不可理喻。等到德国把法国压垮了,又哭天喊地的全世界喊救命。有才,真有才。
其实,丘吉尔何尝不希望让皇家空军来帮忙。只是那些英国的老官僚们不同意罢了。在这些人看来,有一架德国飞机飞到了英国上空丢炸弹,比什么事儿都严重。法国人就差跪在地上喊他们爷爷了,但英国人就是脸皮厚,怎么说也不肯帮忙。还奚落法国人说:“阻止坦克是炮兵的事。这个忙,我们帮不上”。
现在,甘默林将军又提出了这个要求,丘吉尔只能先答应着,表示他会考虑考虑,做做英国内阁的思想工作。
由于会议转向了纯军事方面,丘吉尔又插不上什么话,他便退出了会议,急急忙忙赶回大使馆,给英国内阁拍了封要求迅速增派空军的电报,用词是极端的谦卑。丘吉尔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坐在大使馆等回电。他左等右等,一直到晚上11点半,内阁的回电来了:“同意,增派6个战斗机中队。”后来, 丘吉尔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内阁终于大方了一回——勉强同意了“增派10个战斗机中队。” 丘吉尔高兴的几乎要跳起来,现在已经快凌晨1点了,丘吉尔毫无倦意,也不感到饥饿。他立即偕同伊斯梅将军,乘车赶往雷诺的官邸,把这个天大的喜讯亲口告诉雷诺总理。
当汽车抵达法国总理府的时候,他们发现,总理府已经是黑沉沉的一片——这么晚了,雷诺总理早就休息了。
听说英国首相这么晚了还来造访,雷诺总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身着睡衣,就从卧室里走了出来。丘吉尔急不可耐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丘吉尔激动的大声喊道:“十个战斗机中队!十个战斗机中队!”他还让雷诺总理立即派人,去请达拉第先生一起来分享这个喜讯。接到消息的达拉第立即便赶来了总理官邸,这位老先生已是老泪纵横,他大跨步的走到丘吉尔面前,紧紧握着丘吉尔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直达记号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8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9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3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4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5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6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8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9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0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1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3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开贴来讲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战史—— (长篇连载)古老意大利 妖娆法兰西——老骥初游欧洲图记 [近代风云]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欧洲战场』第六集—巴尔干的惨败 - 一、二战史 - 铁血社区 [欧洲战场]第二集—敦刻尔克之殇 - 一、二战史 - 铁血社区 [长篇连载]凤凰——神秘的湘西 [长篇连载]凤凰——神秘的湘西2 【长篇连载】当我们聊起日本时—(吃喝都是快乐篇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