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7:49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3 22:23:51做记号
大陆资料匮乏啊 雷德尔元帅的回忆录 我的一生 居然成了内部书籍 而在台湾 随便哪个书店都能买到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的回忆录 真是伤心欲绝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3 22:43:20做记号
其实我不明白 为什么阿拉斯战役重头到尾都没有一架盟军飞机的出现, 难道他们 陆 空的配合能力就这么底下?而且 他们的炮兵机动能力更是底下,要不是仗着自己的坦克有装甲优势 哎 就不提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5 15:06:49做记号
我也很奇怪,这不是讨论二战吗,这题跑的有点远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5 15:37:31做记号
连载94
正面的敌人被击退之后,隆美尔立即命令炮手调转炮口,攻击右翼企图绕道的英军坦克。现在,好几辆英军坦克已经远远的驶上了阿拉斯——博梅特之间的铁路线。很明显,一旦这些坦克翻过了铁路筑起的小山坡,就没有武器再能阻挡它们了。
如果这些英军坦克真的绕道成功,那无疑是一件很难缠的事情。说不准,整个盟军部队都会来一个浩浩荡荡的“武装大游行”,那麻烦就更大了。 就在这一危机时刻,一辆德国3号坦克突然出现在英军战车纵队的面前。
别误会,这并不是隆美尔的援军及时赶到,而是一辆因机械故障而掉队的坦克。这辆既鲁莽,又勇敢的坦克,就横停在铁路线旁的一座小土丘上,朝着那些逼近的英军战车猛烈开火。不过,换回来的,却是比它更猛烈十倍的炮火。转瞬之间,这辆德军坦克就被击中,成了一堆废铁。
这辆德军坦克的出现,倒使得英军的行动稍稍迟疑了一下。他们以为是德军的援兵到达了,所以,就停了下来,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吹草动。
实际上,这等于给了德军调转炮口,瞄准目标的机会。在这里,我顺便谈一下88mm炮射速的问题。曾经我也很疑惑,为什么这门火炮要疯狂的追求炮速,而完全的忽视掉精准性,15-20发/分的射速,那会产生多大的后座力啊。
直到有一天,当我无意之中,在电视里看到一则纪录片的时候,我想,我知道原因了。因为原因很简单——88mm炮是高射炮。
这个答案是不是很囧,绕了大半天,又绕回了起点。
但事实确实这样,因为88mm炮是设计出来打飞机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快,自然而然的,高射炮也要匹配更快的射速,以及炮口初速。假设一门高射炮6发/分的射速,那别说打飞机了,就是飞艇,也打不下来。
后来,当德军逐渐的熟练操作88mm高射炮,用来攻击敌方坦克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采用点射的方式。玩过CS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慢慢的点射,可以消除枪械的后座力,提高精准度。大口径炮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打伏击战的时候,德军往往把88mm炮埋伏在路边等敌人进入1000米之内的距离才开火。这时,88mm的穿甲弹从炮口飞至目标只需一秒的时间,英军坦克根本来不及反应,就成了“炮下鬼”。当然,也有例外。譬如,敌人的坦克或者步兵太过密集,那就要不顾一切的全速射击了。(这似乎是在东线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那些傻乎乎的英军坦克,突然停下来的举动,简直就是给了德军的天赐良机。由于英军坦克已经超出了37mm反坦克炮的射程,这就变成了88mm炮的单独表演。反坦克炮手热心的提议:“采用点射的方式,瞄准了,再慢慢打”。
这时,英军确定附近再也没有德国坦克,便发动了引擎,准备继续前进。只不过,已经太晚了,88mm炮那精准而猛烈的炮火,怒吼着,纷纷的落在这些坦克的四周,英军的偷袭行动,就这样胎死腹中了——他们丢下几辆被击毁的坦克,狼狈的逃了回去。他们万万也没有想到,德国的反坦克炮,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以及这么远的射程。
据说,一名被俘虏的英国军官曾恳求说:“请允许我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新式武器,击毁了我的战车”。德国人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他引到了88mm高射炮跟前。还没等德国人开口,这位英国绅士就狂怒的吼到:“这不公平,你们怎么能用高射炮打坦克呢!”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5 16:39:06做记号
连载95
这场战斗的交火时间并不长,但足够的危机与紧张。隆美尔一直站在前沿阵地上,指挥着战斗的进程。在激烈的交火中,弹片、子弹,就在他身边不断的飞舞,可他却奇迹般的毫发未损。当敌人攻势退却,德国士兵刚刚松一口气的时候,隆美尔的副官——莫斯特中尉,就倒在隆美尔身旁不到一米远的一门20mm高射炮的射击位上。这个年轻而勇敢的小伙子受到了致命的重伤,鲜血从嘴巴里流了出来,还没等到军医赶到,就倒在了隆美尔的怀里。
我曾经读到这里的时候,被深深的打动了。这个小伙子也许早已受到了致命的重伤。但是,他却不肯叫出声来,他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之所以非常的感动,是因为觉得,这比现在国内那许多矫揉造作的所谓“抗战影片”要真诚的多,因为,这是真实的;而那些,都是虚构的。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意淫”。
莫斯特中尉在隆美尔担任第7装甲师师长以来,就一直是他的副官。在给妻子的信件中,隆美尔写到:“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死亡,真的使我悲痛到了极点。”
不过,现在的情形还容不得隆美尔去缅怀“故人”。这一场攻势,是盟军在被合围之前,所作的最后一搏。虽然他们损失了接近30辆的各式战车,但依旧士气高昂,并井井有条的计划着下一轮的进攻,他们似乎要与德国人拼个鱼死网破,才肯罢休。
德国士兵这时才发现,英军是比法军更加难缠的对手。要是换作法国人,早就应该全跑光了。隆美尔在他的望远镜中看到:敌人正在迅速的从新集结部队,他们似乎是在等炮兵赶上来,再发动攻势。
这下可糟糕了,隆美尔匆匆构建起来的临时阵地,是挨不起几轮炮袭的。事实上,敌人的炮袭以及空军的轰炸,正是隆美尔眼下最担心的问题——如此裸露的阵地,简直就是活靶子嘛。
隆美尔立即下令,让士兵们继续加深掩体和散兵坑。那些在战斗空隙,抽空吃晚饭的士兵,只得停下了这少许的享受,他们放下还没吃完的面包和腊肠,就热火朝天的挖了起来。看见德国人如此的忙乎,盟军依旧没有动静,这个举动让隆美尔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英军一定是在等待自己的炮兵部队。
彻底没辙了,隆美尔只能使用他的最后杀手锏了——求救。
21日晚上8时,天色已经暗淡了下来,双方都在积极的准备着下一次会战,在德军阵地上,铁锹撞击石头和泥土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盟军战线上,却是躁动不安的宁静。
突然,盟军战线的后方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偶尔升空的照明弹,把整个阿拉斯城郊的夜空,照的明晃晃的。(如果你没有猜错的话,这正是隆美尔的援兵赶到了)。
上文曾提到,第25战车团在北方援助第5装甲师作战,并不在隆美尔的手上。但随着德军后续步兵源源不断的赶到,第5装甲师的压力便逐渐减少了。所以,第25战车团就能被及时的抽调回来。第25战车团团长——隆森堡上校,在返回的路上,就不停的询问师部的战斗情况。似乎他很焦急,他明白,没有战车团的支援,第7装甲师的实力连普通的步兵师都比不上。不过,隆美尔却是冷静的。对于隆美尔来说,守住阵地只是下下策,他要反败为胜。
在来往的电报中,隆美尔命令:“隆森堡上校的战车团,一定要静悄悄地从盟军的左翼,偷偷的绕到它们的侧面和后方,对当前的敌军予以夹击。”虽然这要花一点时间,又要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但隆美尔还是决定赌上一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5 17:28:31做记号
连载96
不用怀疑,隆美尔的赌博战术,立即就获得了决定性的成功。盟军的指挥官毕竟是太死板了,它们难道不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敌人是一个装甲师吗? 既然这个装甲师的坦克一直都未曾现身,他们就不会用大脑去想一想,敌人的坦克到底躲哪去了?难道他们不懂得派出一只侦察部队,到附近去侦查一番吗?哎,连我这种军事小白,都能看出盟军指挥上的种种漏洞。(真是糟糕的无语了)
这应该是件很讽刺的事情,一开始,盟军就想绕到德军的后面去搞偷袭。结果到头来,却被德军包了饺子。当隆森堡上校的战车团,突然出现在盟军背后的时候,这几乎就是一支奇兵。盟军坦克的屁股,整整齐齐的排成一排,正等着他来踹呢。
法国人永远都是现实的,他们一看见德军出现在自己背后,便纷纷丢下武器,抛弃了他们英国的朋友,四散逃命去了。英军则想继续顽抗下去,这场战斗的细节,我不得而知,我也没有任何关于这场坦克会战的详细资料,但就隆美尔的记载来看,这是一场恶战,一场坦克与坦克的互相厮杀。虽然这场战役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值得一提的,因为,这场战役与今后东线的坦克大会战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这是二战史上的第一次坦克大会战。最终,德军获得了胜利,但伤亡不轻,第25战车团几乎损失了自己全部最好的战车,即3号和4号坦克(损失了六辆3号坦克,三辆4号坦克,以及一些轻型战车);而盟军损失了7辆中型坦克和6门战防炮,以及大量的汽车和马匹。
我觉得,马蒂尔达坦克确实一款性能良好的战车,英军的指挥艺术虽然糟糕,但士兵的作战意志却也不差。在德军偷袭之下,也能予以德军如此沉重的打击,并能够全身而退,并未遭到全歼。德军也因为损失惨重,被迫放弃了追击。
21日晚上9时左右,战斗停止了。隆美尔应该是最激动的那个,他冲到双方阵地中间,借着并不明亮的月光,去认真巡视在下午的激战中,被88mm高射炮击毁的盟军坦克。
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在一年之后的北非,隆美尔还要用这种火炮让英国人吃上更大的苦头。他的名字,也与这款火炮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此时,在阿拉斯的情况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虽然,这次盟军反攻的规模不大,但却着实把德国人骇了一大跳。特别是那位自诩为天才的元首阁下,那个担心啊,甭提了。
据说,希特勒在知道骷髅师被击溃,以及第7装甲师遭到袭击之后,曾长时间的盯住阿拉斯周围的地图,直到传来消息说“盟军的攻势已被制止住了”,才恢复了正常。希特勒应该是很郁闷的,5月20日,他刚刚宣布法国已被击败,21日,英国人就以这种方式,狠狠地给了他一记闪亮的耳光。
而且,陆军统帅部也慌了神,A集团军群总司令隆德斯泰特上将后来回忆说:“当我们兵力刚刚到达海峡地带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个紧急的情况。那就是英军在5月21日,从阿拉斯向南发动了一次反攻。有一个短时间,我们很害怕,我们的装甲师,在步兵师尚未能跟上之前,曾被敌人切断了联络。而法军的反攻则没有一个具有这样的严重性。当时,在A集团军群司令部串门的一位上将曾惊慌失措的表示“一定要等到情况完全弄清楚了以后,才能再次采取行动。” 我们所熟悉的那位谨慎的克莱斯特上将,则不停的给古德里安施加压力,让他老实点儿,乖乖的呆着别动。
其实,当隆美尔遭到袭击之后,古德里安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请大家注意这个具有远见性的军事计划,该计划原文是这样的:19装甲军转向北面,朝着布洛涅、加莱和敦刻尔克前进。
请大家尤其注意最后的那个地名——敦刻尔克。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5 17:34:15做记号
谢谢大家的支持 今天时间多 就多赶了一章 吃饭去也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6 01:35:31做记号
3秒/发 最好写成 三秒钟一发,或 20 发/分,即时间为分母的表述。
===========================================================
多谢指正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6 01:37:55做记号
但是88高射炮不太好隐蔽,毕竟是高射炮,需要炮手有足够的勇气。
后来发展出pak43才是真正的坦克杀手
=========================================================
隆美尔曾提到 88MM的缺点就是体积过大 很容易被碎片击中 造成人员伤亡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6 07:46:56做记号
回复 Llw200
说实在话 阿拉斯战役热热闹闹的打了半天 德军死亡人数不超过100人 受伤100余人 失踪200人。这是第7装甲师的报告。应该没有错误。这种损失对将来残酷的东线来说 很小。 但对当时来看是一次比较大的挫折 ,对比第7装甲师突破马斯河防线,这次战斗伤亡就高上了4倍多。
法国人抓到了400名德国俘虏 这数字很疑惑 因为德军失踪的全部都是俘虏 那也只有200人。由于战局以及战线的混乱 法军应该是把骷髅师俘虏人员也算上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6 07:54:40做记号
关于盟军空军未出动配合这次空战 除了盟军怕遭受损失以外 我比较同意楼上朋友的一个观点 那就是英国人不想出动,在5月下旬 英国内阁会议的重点讨论问题是 法国人一旦退出战斗或着被击败 英国有没有单独抗击德国的能力与必要。对某些英国高层来说 法国的失败是时间问题 他们要自立门户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7 17:05:29做记号
谢谢大家支持 今天周五休息一天 明天接着跟新-_-#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8 18:11:57做记号
战争中谁都会犯错误,关键是看谁犯的错误少和能捉住对方的错误。仔细研究一下军事史上的著名战役,其实很多胜负都在一念之间。失败的一方并非没有可能打败获胜的一方。
===========================================================
说的好 ,就以这句话作为起点。可惜我忘记了这话是拿破仑说的还是李德哈特说的呢,好像是拿破仑,但不敢确定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8 18:30:50做记号
哎 我今天郁闷惨了,就因为昨天陪老妈看了一晚上的快乐女生,朋友就嘲笑我 说看那玩意儿要脑残的 结果呢 今天真脑残了 文档不保存就关机了 而且系统损坏 无法修复文档,文字全部丢失。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8 18:34:56做记号
连载97
敦刻尔克大撤退
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曾经说过:“战争中的胜利者,肯定是犯错误最少的那一方。”
最开始,我不理解这句话,也不理解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涵义。我反而觉得,这个军事家是在装B,是在故作清高,净说些老百姓都听不懂的话,来忽悠群众。因为在我印象中,胜利者总是高人一筹。就像诸葛亮,稳坐帐中灵机一动,就能把敌人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命;或者就像拿破仑,只要他在战场上,敌人永远也不可能战胜他。胜利者,是不会犯错误的。
但是,当我了解军事,了解战争的性质之后,才逐渐发现,这句话是对的——“战争史”,其实就是一场“犯错史”。 交战的双方,一直都在不停的犯错,不停的犯错,有的错误,也许是可以挽回的,而有的错误,是不可挽回,甚至是致命的。因为,在晦暗不明的战局中,交战的双方并不像我们这样,可以借助大量的书籍以及资料,把局势看的那样清晰、明朗。甚至有时候,他们连敌人是谁,会在什么时间出现,也不知道。
比如阿拉斯战役,隆美尔就曾把他的敌人,估计成了5个英军师,在隆美尔的报告中,他惊呼到:“强大的5个盟军师,正在向我们阵地发动猛烈的进攻。”
可笑吧,像隆美尔这般著名的将领,居然能把一支七拼八凑,不足2万人的盟军士兵,估计成了5个师,接近10万人的荒唐数字。
可是,就当时晦暗不明的局势,以及瞬息万变的战斗过程来看,这个数字却一点也不荒唐,甚至合情合理。接到隆美尔报告的陆军总参谋部,更是惊慌失措 “对对对,盟军是5个师,说不定还有预备队呢。”
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句玩笑话,“如果能穿越,我一定会成为那个年代最牛B的人物”。是呀,如果一个人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傻子都能当将军。
所以,在战争中,一位具有清晰头脑,以及意志坚定的指挥官,是显得多么难得可贵。隆美尔将军正是以他坚定的意志力,以不足一师的兵力,抵挡住了他想象中的“5个英军师”的进攻。如果换做别人,一听谣言有“5个英军师”,脚底抹油,跑了,那么,战争局势又将是什么样了?就像法国第9集团军,眼见德军渡河成功,便纷纷传言说“德军好几千辆坦克,已经突破了我们的防线”。于是军心涣散,战线瞬间崩溃,这不是自己吓自己吗?
与此同时,德军也在不停的犯错。5月14日,古德里安装甲部队刚刚强渡马斯河成功,谨慎的克莱斯特上将就下达了“停止前进,掩护后续部队过河”的荒唐命令。如果不是古德里安亲自打电话给克莱斯特,并凭借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软磨硬泡,最终使得克莱斯特上将改变了注意,勉强做出了“扩大桥头堡阵地,允许再进攻24小时”的决定,那么,战争局势又将是什么样了?
而且,因为这个荒唐的命令,德军实际上已经延误了战机,许多德军部队接到命令之后,就停止了攻势。等到5月15日,攻势再次发动的时候,一天的时间已经被浪费掉了。可是,盟军呢,他们不但没能抓住德军停止进攻的这个机会,加固自己的下一道防线,反而不断的用自己手中,那本来就不宽裕的预备队,徒劳的发动一些规模很小的反击,这些小小的反击,不但没能把德军赶过河去,反而搞的自己筋疲力尽,丧失了作战能力。也就是说,德军的这个错误命令反而弄巧成拙,让盟军提前消耗掉了自己的力量,等到德军发动进攻的时候,筋疲力尽的盟军战线便一触即溃了。这是不是就印证了那句话“战争中的胜利者,肯定是犯错误最少的那一方。” 德军犯下的错误,被盟军更大的错误所抵消,反而导致了胜利的结果呢?
德军的错误,不仅如此,接下来,他们再一次犯错了。5月17日,希特勒和克莱斯特再次下令“停止进攻”。这个命令逼得古德里安差点辞职。幸亏老奸巨猾的隆德斯泰特上将从中作梗,想出了一个“侦查搜索”的新名词,偷偷的瞒着希特勒,继续进攻,丝毫未给盟军喘息的机会。5月20日,“侦查搜索”的古德里安便拿下了亚眠,切断了北部盟军的最后交通线。20日夜,一支德军先头部队就已经冲到了海边,并特有诗意的向古德里安报告说:“我们已经听到了海水的涛声,闻到了咸咸的海风”。(这个指挥官一定是个诗人)
这个时候,德国人完全可以高呼“胜利万岁了”,他们仅用了10天时间,就前进了400多公里,一口气从国境线打到了英吉利海峡。法国北部的75万盟军将士,已经全部落在了这个巨大的包围网中,这个“大网”已经合上了口子,剩下的,就是瓮中捉鳖了。
现在,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更是喜气洋洋,一片乐观。他们仅用了10天功夫,就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尽了4年时间,而无法取得的成就。不过,在如此明朗的战局之下,德国人又要开始犯错误了。而且,这个错误,似乎是不可弥补的,甚至于那个犯错误的人,已经下定决心,来个“一错到底”。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8 18:39:25做记号
文章被不小心删除了一部分, 晚上从来 ,先吃饭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8 19:41:09做记号
的确有点慢 从连载57 吃到了97 吃了40章 而内容仅是5月10-5月21日 11天内发生的事情。看来,我有当韩剧编剧的潜力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9 01:32:07做记号
连载98
德国眼看就要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到底又做下了什么不可弥补、悔恨终生的错误呢?
说穿了,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与往常一样——停止进攻。(这个命令是在5月24日,由德国最高统帅部下达的)
这似乎是一件很闹心的事情,在整个法兰西战役,短短的十来天功夫,整个德军高层,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停止进攻,继续进攻,停止进攻,继续进攻”…….简直没完没了,古德里安只能仰天长叹,“我怎么摊上这么一个主啊!”
而且,这次“停止进攻”的命令,来的相当蹊跷。上两次,还可以理解为“元首担心盟军的反击”。而现在呢? 盟军的反击早已在阿拉斯地区被隆美尔通揍了一顿,狼狈的败了回去。北部盟军也因为交通线被切断,而失去了补给来源。最终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
虽然,包围圈中的盟军,在5月19日——5月22日曾不断发起进攻,企图冲破德军的战线,杀出一条血路,与南部的法国生力军会合。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配合,结果,在某些部队尚未发动进攻之前,就被隆美尔右翼的第5装甲师一一击败。特别是随着德军后续部队的陆续赶到,这个包围网就越缩越紧,越缩越小了。 最终,盟军被压制在一个叫做敦刻尔克港周边的滨海地区,德军从四方八面的围了上来。整整3个集团军,70万盟军士兵,在这个长30公里、宽20公里的狭小三角地带中苦苦挣扎。这些几近绝望的盟军将士,已经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却又不甘心做德国人的俘虏,他们的背后就是大海,无路可退,只能像没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游荡在敦刻尔克市区内的大街小巷之间。
在敦刻尔克会战的过程中,英国人还干了一件非常“伤天害理”的事情——擅自撤退,他们撇下那些尚在苦苦支撑的法国盟友,以及比利时盟军,单独从一些战线上撤了下来。最开始,法国人对英军的做法嗤之以鼻,“呵,背后就是大海,再怎么逃命也是死路一条”。
但是,憨厚的法国人万万没有料到的,英国政府早已准备好了逃出升天的船只,准备从海上,撤回英国本土。
英国的这个撤退行动,被命名为“发电机”计划。他们偷偷地背着法国盟友,在英国各大港口,集结了英国东部海岸全部可用的船只,一旦陆路突围无望,就可以随时从海上溜号。就像中国的那句俗话,“贫道不死、死道友。”
可是,英国人仍然迟疑不决,他们依旧抱有从陆路突围的幻想。这简直莫名其妙,他们单挑德国装甲师都打不过,现在呢,德国的步兵师已经纷纷投入战斗,面对越来越强大的敌人,还盼想着突围成功,这不是笑话吗。
但是,德国人给英国创造了条件。5月24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下达了那个“一错到底”的命令——停止进攻,A集团军群各部队必须停在一条被称之为“阿河”的运河线上,并禁止渡过这一条河流。
就像我开始说的那样,这个命令来的相当蹊跷。德国最高统帅部连为什么“停止进攻”的理由都没有宣布。古德里安后来曾幽怨的发牢骚说:“由于没有理由,我们连辩论都不可能”。也就是说,你最高统帅部都不解释一下,我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最要命的是,这个命令最后的署名是——阿道夫·希特勒。
天不怕,地不怕的古德里安,唯独对希特勒敬畏有加。他不但乖乖的把部队停了下来,还专程跑到前线,视察自己的部队,是否执行了命令没有。当他看到一个党卫军师,仍在拼命进攻的时候,他发了火,怒斥该师师长为什么不服从命令。
古德里安态度的转变,让我相当诧异。我们应该还记得,在一个星期以前,克莱斯特上将,曾为了古德里安不服从命令一事,在飞机场的“骂街”事件。可现在呢?古德里安好像突然从一个“问题男孩”变成了“三好学生”。
难道他就如此惧怕希特勒吗?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9 12:21:34做记号
自己顶 ~多谢大家的关心支持 我会加快速度的
我认为 法兰西战役是二战中最为关键的战役之一 所以着墨多了点 我统计了一下 法兰西之战第一阶段还未结束就用去了 7万字左右 这个坑有点大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19 12:30:53做记号
想起一战德法绞肉机“凡尔登大血战”,
对比二战,差距咋就那么巨呢?
===========================================================
也许就像丘吉尔说的那样 法国政府国内的不团结,特别是一战的巨大伤亡让法国人拼命的召集殖民地军队 梦想着别人替自己卖命 而且法国人对装甲部队的使用理念比德国人差太多 大量的坦克被分散开来 结果要反攻的时候 才发现 手中的力量根本对敌人构不成威胁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0 16:32:14做记号

连载99
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曾一再提到了最高统帅部的两位头脑人物——凯特尔和约德尔将军。他惋惜的说,这两位将军,实乃两位道德高尚的人。可惜的是,却受到了希特勒魔力的“催眠”。盲目的屈服于那位大独裁者的淫威之下,时间愈长,就愈不能自拔。
可惜的是,古德里安自己,实乃也受到了希特勒不同程度的“催眠”,只不过,是他自己并未察觉罢了。
古德里安,这个几乎敢于违抗一切命令的军人,在这一次,被彻底的招安了,屈服了——屈服于那个所谓的“元首命令”之下。19装甲军奉命停在了敦刻尔克城外15公里远的“阿河”河畔边上,对岸没有炮火打来,他们还看清了敦刻尔克的塔楼——宁静的塔楼。战线的两端,是令人不安的平静。
各师的师长,更是摸不着头脑。他们很清楚,盟军许多部队仍在撤退之中,并未完全抵达敦刻尔克港。也就是说,他们费不了多少手脚,便可乘着盟军立足未稳,将敦刻尔克拿下。为何竟不让他们将盟军逃往英国的最后一个港口攻下?并且,连尝试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5月25日,小道消息传来了希特勒停止进攻的理由——要让装甲部队休整一番,以便进攻更加协调。这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A集团军群又不是来敦刻尔克搞阅兵的,协调个屁啊。
这一次,希特勒也学聪明了,他生怕不听话的陆军,又想出一个譬如“侦查搜索”的新名词。于是,希特勒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凯尔特将军,乘飞机赶往勃劳希契元帅的指挥部,美其名曰,“代理元首来视察”,实际上,凯尔特将军抵达伊始,就像门神般的立在陆军总司令的指挥室里,密切监视勃劳希契元帅的一举一动。
被逼无奈之下,勃劳希契元帅只得偷偷的下令,以陆军总司令的名义偷偷的下令,“继续进攻,拿下敦刻尔克港。”这个性格有些软弱的总司令,似乎是铁了心,要与希特勒那发神经的命令抗争到底。
可是,A集团军群总司令隆德施泰特上将,私自把这条命令扣押了下来。请大家注意这条关键的线索,因为,隆德施泰特上将这个小小的举动,将对德军今后的行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他为什么要扣押总司令的命令,后面我再详细分析,反正无论如何,这个命令没有被执行下去,德国装甲部队仍旧像瘫痪似的,停在那条被后来称之为“坟墓线”的地方。
不过,盟军并未抓住这个良好的时机。实际上,丘吉尔的“发电机”行动仍在准备之中。这很符合英国人的性格——他们连撤退都是不慌不忙的,简直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典型教材。 幸亏德国人发了神经,不然,一个都跑不掉。
奉命撤退到敦刻尔克的盟军将士也是一脸迷茫。按理说,到了这步田地,只能立即动用海军,从这个港口撤往英国本土。可是呢,海面上空空如也,连一片木板都没有。
丘吉尔后来的解释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实际上,5月20日“发电机”行动就已经被提上日程,英国东部各港口的船只已经开始集结,虽然数量不多(83艘),但是,这个数字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在增加。英国人似乎非得等到预想中的全部船只到齐之后,才肯展开救援行动。
于是,战场上就出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德国人放弃了进攻,英国人也不知所措的呆在海边,不知如何是好。在5月24——26日,整整两天的时间里,双方就这样茫然的傻呆着。
这个僵局,将由我们熟悉的喜剧演员,戈林元帅打破。
在那天早上,陆军停止进攻的命令就飘到了戈林元帅的耳朵里,戈林将大手往桌上一击,“这是空军的特殊任务!”他高喊道。“我必须立刻给元首说说。给我挂电话!”片刻后,他便向元首无条件地保证,光凭空军的力量,便能将受困的敌残余部队消灭。他还添油加醋的说到,他那遮天蔽日的空军,会把敌人的任何救援行动击的粉碎,前提条件是,陆军的坦克和步兵必须后撤,以免被自己的炸弹炸中。
看来,戈林元帅挺有“爱心”,他的空军扔的将是原子弹。(能把相距15公里远的友军炸中,不是原子弹是什么)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0 18:49:41做记号
连载100
戈林的建议,却让希特勒相当热心。对于这个独裁者说来,陆军的迅速行动,几乎变成了不祥的事情,因为他缺乏军事训练,毫不了解这一行动究竟有多少危险性。他常常有一种忧虑的情绪,他害怕盟军会出其不意的从南方发动一个“大反击”,就像阿拉斯战役一样。
戈林很了解他的元首。这个不学无术的空军元帅,就利用了希特勒的这种忧虑情绪,他建议单独用他的空军,来收拾这一个大包围战的残局。他提出这个建议,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说明了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戈林的特性。在陆军一帆风顺的作战以后,世界媒体的目光都对准了“战无不胜”的德国陆军。在德国陆军后面,疯狂的跟着上百家世界各大媒体。那个激动,丝毫不亚于前几年美军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屁股后面的那群狂热战地记者。而戈林的空军呢,一点荣誉都没获得,沦落成陆军的陪练。所以,他要抓住这个机会,为自己的空军,在整个世界面前,获得成功的荣誉。
戈林对希特勒强调说:“如果快要到手的伟大胜利,完全被陆军将领得去的话,那么,元首在国内的威望就会遭到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一个方法可以防止这一情况,他提高嗓门,“那就是由空军,而不是由陆军来完成决战。” 挂下电话之后,戈林还不忘记对身边的参谋人员继续吹嘘到:“陆军历来想当君子。他们把英国人包围起来,又想尽量少伤害他们。”
请大家尤其注意这句关键的话,这句话,也被一位叫做凯塞林的空军将领,听的一清二楚。在1946 年1 月纽伦堡监狱中,这位将军曾复述过这句话。戈林口中的“陆军君子”,到底是谁,这个问题,我以后再来剥丝抽茧。
反正不管怎么说,希特勒完全同意了戈林的请求,批准由空军来消灭残敌。接到这个命令后,约德尔讽刺说,“戈林又在那里夸海口了!”然后,他便与戈林的参谋长通话,为此事作出必要的安排。
为了此次“伟大”空战的成功,戈林准备了接近3000架各式战机,开始持续不断的对敦刻尔克港发动空袭。不过,戈林吹嘘的所谓“遮天蔽日的空军”,取得的战果实在有限。因为,空军丢下的炸弹往往会进沙内很深的地方才会爆炸,而炸弹的杀伤力,是取决于爆炸时所产生的破片多少。可是,这些破片被沙层格挡,根本炸不开,完全发挥不了杀伤力,除了在沙滩上到处打洞之外,简直毫无战果可言。发展到后来,海滩上的盟军士兵也学会了一招——每当德国空军来袭之时,他们就平躺在沙滩上。这样,德军投下的炸弹除非在身边爆炸,不然,根本无法击伤哪怕一名士兵。与此同时,英国本土空军也全体出动,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
而且,由于敦刻尔克靠近英国本土,英国战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港口上空,并能够长时间的盘旋在空中,为陆军提供掩护。德国空军却做不到这一点,短腿的“斯图卡”更是做不到这一点,“斯图卡”的最大航程拼了老命也只能提升到1000公里,而德国边境到达敦刻尔克港的距离就有400多公里。德国空军基地也不是全部修在边境上,算上返航的汽油,德国本土机场起飞的“斯图卡”,能在敦刻尔克上空盘旋十分钟,就算很不错了。出现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德国轰炸机刚投完炸弹,在返航的途中,英国空军就来了,而斯图卡呢,由于急着返航,早就飞不见了踪影,跑的慢的容克老姑妈就变成了蹂躏的对象。
我们再来看看丘吉尔老先生对于空战的描述,原文如下:
英国和德国的空军质量在这里直接受到了考验。英国的战斗机队尽最大的努力在战场上空不断巡逻,与敌人殊死战斗。它们一次又一次地冲入德国战斗机队和轰炸机队,予敌机以重创,把它们打得七零八散,逐出上空。天天都是这样战斗,一直到皇家空军获得光荣的胜利为止。无论在哪里遇着德国飞机(有时德机一来就是四五十架),便立刻向它们展开攻击,往往我们的一个中队或者不足一个中队的飞机,便打下几十架敌机,敌机的损失不久就达到几百架之多。我们最后的神圣后备军——首都空军部队也全体出动,投入战斗。战斗机的飞行员有时一天出击四次,战果很显著。
有趣的是,在海滩上的盟军部队很少见到空战场面。因为,战斗时常是在几里以外或云层上空进行的。他们一点也不知道空军使德国人遭受到了重创。他们所感觉到的,只是敌机不停地向海滩投下的炸弹。在陆军中,甚至对空军有一种强烈的愤怒情绪,有些军队在泰晤士河港口登岸时,由于不了解情况,还侮辱了穿着空军制服的人。
德国空军那不成正比的战果,丝毫并未曾影响到戈林元帅那热烈高涨的情绪——他扭动着高达189斤的肥胖身躯,乐颠颠的跑到希特勒的指挥部吹嘘说:“空军已摧毁了敦刻尔克港,只有鱼儿才能游抵彼岸”。接着,他还不忘调侃英国人一番,他继续说到:“我希望英国兵个个都是游泳能手。”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1 13:36:25做记号
戈胖子对德国空军产生了多少影响?若全是消极的,似乎说不过去,哪位大大说说?
胖子对空军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毕竟他是空战英雄 对航天事业挺热心的。。 但是到了后期的表现就不敢恭维 变得好大喜功 连希特勒都忍不住当着他的面 批评他 戈林 你太懒了 这话还是当着一大群陆军 军官说的 戈林一听此话 觉得很没面子 当场就哭出声来 这是多么虚荣的虚荣心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2 09:52:06做记号
我这云层太厚 我和几个老同学翘起屁股看了老半天 太阳就露了一个月牙面 当天一黑下来 人群中全是嘘声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2 18:43:00做记号
连载101
不仅是戈林在吹牛,丘吉尔的牛皮也吹开了。他宣称,英国皇家空军每天都能揍下100多架德国战机,而双方的损失比是1:4,甚至1:5。也就是说,一架英国飞机平均能打下4——5架德国战机。可我总觉得丘吉尔的牛皮吹得太大,德国空军又不是纸糊的,每天打100架?估计要不了几天功夫,戈林只有抱着老婆哭鼻子的份了。
可是,德国空军的实际损失也着实不轻。在“大空战”的前两天,他们就损失了110架各式战机。(由于资料的互相冲突,这个数字是我推算出来的,不敢确定) 德国人还惊奇的发现,他们一直都引以为傲的“斯图卡”,根本就不是英国空军的一款新型“喷火式”战机的对手。并且,这款新型战机的飞行速度之快,几乎是“斯图卡”的两倍。(喷火式最高飞行速度为657千米/小时;斯图卡则为383千米/小时)
这些小小的“喷火式”时常采取的战术是——在密集的德国机群中来回穿梭,专门捏着飞得慢的德国轰炸机一阵猛锤,而“斯图卡”呢,只能老牛拉破车似的,跟在英国战机后面徒劳的追逐。并且,这样的追逐战斗持续不了几分钟,“斯图卡”就会因为油料告竭,而被迫返航。
更倒霉的是在返航途中——英国战机会在很快的时间之内,集成战斗编队,对德国轰炸机群发动第二轮攻势。由于油料的关系,“斯图卡”无法回航与英国战机做更多的纠缠。德国空军将士的那个郁闷啊,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所要护航的轰炸机,拖着一股浓浓黑烟,直直地向下方载去。
空军的巨大损失,让戈林元帅坐不住了。他本想吹吹牛,风光风光,结果却捞回这样一个结局。可是,他又是一个爱惜面子的人。他总不可能跑去对希特勒说,老大我不行了,我先闪了吧。 于是,这位“天才喜剧演员”那高达138的智商(爱因斯坦智商146),被充分发挥起来。他灵机一动,立即就宣布说:“由于大部分德国本土机场,以及敦刻尔克港,遭受到了罕见的大雾天气,德国空军被迫停飞3天。” 这简直是在胡说八道,谁见过一天都不散的大雾? 再说了,伦敦——著名的雾都,那里的英国皇家空军都在坚持作战,你戈林还好意思说雾大?
不过,希特勒依旧盲目地相信他的空军元帅。他对空军停飞一事,并未发表任何意见。可是,戈林的笑柄很快就在陆军之中传为“美谈”。戈林也觉得自讨没趣,便找个理由,回家休息去了。在大多数陆军军官看来,前几天还在希特勒指挥部里趾高气扬的戈林元帅,就神奇般的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空军既然都溜了,陆军的问题又接踵而来。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2 19:04:05做记号
连载102
实际上,自从希特勒发布那个命令开始,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就怨气冲天。他始终没搞明白,元首为什么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突然下令停止进攻呢?
而且,“让部队休整再战”的理由是如此的靠不住脚。再说了,他乃堂堂陆军总司令,他的陆军是否应该休息,也轮不上你个小下士来操心吧?据哈尔德事后回忆,5月25日,“勃劳希契和元首之间,在包围战的下一步行动的实施方案上,就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争吵”。哈尔德早已对这种争吵习以为常,他一边听,还一边偷偷的写日记,并为每小时所发生的情况,做出简短的记录与评述。
希特勒继而又抛出了一个新的论调;一个足以让在场所有人都吐血的论调。希特勒宣称,他下令停止进攻的原因之一是“他特别想让一个党卫军精锐旅,参加在敦刻尔克的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他要向世界表明,他拥有一支精良的、靠纳粹思想武装起来的、可以跟英国这样优秀的种族决一雌雄的军队。”(这个党卫军旅叫做阿道夫·希特勒元首警卫队。在希特勒看来,以他名字命名的军队,如果在战场上获得荣耀,毫无疑问,对他的虚荣心,是一种彻底的满足。因此,他愿意等下去。)
5月25日夜(也就是希特勒与他的陆军总司令争吵不休的当天晚上) 在法国南部,继阿拉斯反击战之后,盟军又集结了一只七拼八凑的部队,发动了一次救援行动。他们沿着松姆河北上,与外围的德军展开激战。而包围圈中的盟军,也以两个英国师作为矛头,从敦刻尔克向南进攻。
看来,盟军指挥官们依旧还抱有从陆路突围的幻想,他们期望通过内外的夹击,打开一条突围通道。
可是,他们的装甲部队实在太少了。特别是包围圈里的英军,虽然他们还剩下大量的坦克,但他们没有汽油。在反攻之时,他们只能用步兵发起冲锋——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在吹着口哨的指挥官带领下,端着步枪的英国士兵,盲目的撞向德军阵地——迎接他们的是坦克和大炮。在反攻不到一小时之后,英国人就放弃了这次毫无意义的突围。在这样恶劣的局势之下,若不是德军停止进攻,他们连防守都成问题,更不说进攻了。可是,法国人却丝毫不考虑这一点,他们固执的要求英国人继续进攻,以便配合他们在外围展开的攻势。
就在双方为这个很无聊的问题,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新的危机又出现了——比利时军队的防线崩溃了(真是祸不单行)
准确的说,比利时军队的总崩溃是在25日夜。最初,比利时防线是由英军共同防守的。前文曾提到,英国人忙着从海上撤退,在22日,便丢下了比利时盟军,全部退到了敦刻尔克。所以,防线全部都交给比利时军队驻守。在25日那天晚上,德国第6集团军抽了一下风,他们在没接到进攻命令的情况下,就朝着比利时军队的战线猛冲而来。他们的指挥官——冯·莱希瑙将军实际上是想夺取一个叫做维茨沙特的小镇,拉直自己的战线,为以后的进攻创造条件。可是,比军哪里知道德军的意图呢?他们还以为是德军的总攻开始了。霎时间,比利时军队斗志全无,他们纷纷丢下武器,潮水般的朝着海边涌去。
当那些惊慌失措的比利时军队,大批大批的出现在海边的时候,倒也惹得站在海边等船的英国兵大为惊讶,他们好奇的问到:“你们怎么也来了?”
比利时人冷冷的回答说:“不是我来了,是德国人来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2 19:11:04做记号
请假条:
俺有事要耽搁几天, 原因是要去成都一趟,本人因前段时间的身体不适被医院强制要求动刀,可脖子上动刀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去大城市确诊一下,顺便朋友也邀请我去那里玩几天,如果有时间就坚持2天更新 如果没时间就耽搁个3,4天。 谢谢大家的支持!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2 19:12:03做记号
想问一下楼主准备写到何时结束,是攻克柏林吗?
===========================================================
对 就是写到柏林战役。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3 09:30:08做记号
谢谢楼上的指正 在法兰西之战与丘吉尔回忆录中未曾提及Bf-109 战斗机 他们仅提到两个型号 JU87与容克 于是主观判断认为德军以JU87护航容克 一查资料才知道自己的错误 我手上资料太过包含于战略方面 一提起武器技术就力不从心 这次去成都的目的之一就是去购书 我原来一直还以为Bf-109 是在空袭英伦才使用的新式武器呢。。。。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4 13:00:28做记号
呃,我想楼主手上应该没有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该书不列颠空战一章对德国的Me109和Me 110有所介绍,并比较了英德两国战斗机的武器系统。
===========================================================
对 这次主要就是淘这本书 现在人在成都 用朋友的电脑上网 无法更新。。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4 13:02:46做记号
对了,谁知道虎式坦克的正式出厂日期?? 第一次战斗是在哪里??
===========================================================
第一战貌似是列宁格勒 时间是1942年9月 古德里安抱怨说在这地方使用完全是一种损失 因为那里的地形 坦克只能沿着小路前进 成了反坦克炮的活靶子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9 05:31:42做记号
连载103
比军的“不抵抗政策”,让贫道不死、死道友的英国人彻底抓瞎了。因为,如果德军乘着比军防线的崩溃,乘虚而入的话,别说道友了,就是贫道也跟着一起完蛋。虽然英国人一向不厚道,但是,在对待自己的生死抉择面前,那是绝不含糊的。丘吉尔决定,死守敦刻尔克,比利时人跑了没关系,英国军队填上去就是了。
可是,一根筋的法国人仍旧叫嚷着让英军突围。法国人的意思很明确,老子拼了命帮组你们突围,结果呢,你们反倒不热心,进攻了一个小时就停了下来。
丘吉尔也顾不得搭理法国人的白痴要求了,他权衡了一下,突围,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但如果不去堵塞这个缺口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既然如此,突围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当即,丘吉尔就命令2个英国师和一个英国军,放弃原先与法国商定好的突围计划,转身跑去堵塞比军战线的缺口。
这个缺口到底有多长呢?有的说法是60公里长,有的说法是40公里长,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缺口确实很长、很宽。(这不是废话吗)
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局势是多么的危险。这等于只有巴掌大的敦刻尔克港外围,一条长达数十公里的战线无人防守。比利时人一点也不觉得愧疚,我们是跑了,怎么着,还不是跟你们英国人学的。
可是,丘吉尔依旧不肯认输,就像我说的那样,在对待自己生死抉择面前,英国人是绝不含糊的。于是乎,两个不满员的英国步兵师和一个被打残的英国步兵军,立即从敦刻尔克战线的另一端抽调出来,风驰电掣的赶到这个敞开的缺口(步行军) 去拯救这个危局。
其中,转移速度最快的,是一位叫做蒙哥马利的小师长,他在接到命令之后,就火速赶往预定阵地,准备好与德国佬死磕。在多数人看来,这些七拼八凑,少的可怜的部队冲上去也是死路一条。但垂死挣扎的丘吉尔决意孤注一掷,全部都豁出去了!
拼了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此时,德国第6集团军的运气也好的出奇,他们的擅自进攻不但没有挨骂,反而搭上了顺风车——也就是在5月26日,希特勒最终收回了那个错误之极的命令,同意继续进攻。但有一个附带条件——不允许以敦刻尔克为主要攻击目标,并且,朝哪个方向进攻,也没有明确的指示,希特勒的意思似乎是,任凭前线指挥官们自由发挥,只要不打敦刻尔克港就是了。
更可笑的是,希特勒极不情愿的、在勃劳希契元帅不断催促之下,才勉强的答应了这次进攻。因为,前线的军官向勃劳希契元帅报告说,“英吉利海峡内,英国船只来往频繁,敌人似乎打算从海上撤退了。”并且,希特勒所苦苦期盼的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元首警卫队”也抵达了前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希特勒就丧失了一切拖延下去的理由,只能勉强同意勃劳希契元帅的进攻计划。
可以想象,一旦接到可以继续进攻的命令,德国陆军的激动劲儿那就甭提了,他们把希特勒的指示远远的抛在脑后,倾巢出动,拼命的向敦刻尔克港死命的压缩。我们耀眼的明星——古德里安先生,更是一马当先,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率领他的部队一口气冲到了一个叫做加莱的古城墙下面(熟悉诺曼底登陆的朋友应该对这个港口城市不陌生吧) 大量的盟军士兵就盘踞在这个港口内,准备与德军拼死一战。
虽然,加莱距离盟军的核心防线较远,不利于防守。盟军也曾计划放弃这座城市,但丘吉尔却清晰的认识到了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他决定把这座城市当成一个堡垒,因为,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虽然看上去像是一座孤城,但却是一条通往敦刻尔克的要道。如果加莱失守,敦刻尔克港将会受到直接威胁。所以,丘吉尔命令“必须死守加莱,不准守军从海路或者陆路撤退。”也就是说,牺牲掉这些部队,为敦刻尔克的总撤退赢取时间。
英国陆军大臣和帝国参谋总长,在接到如此疯狂的命令之后,简直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但他们也清晰的认识到,这个看似疯狂的决定,却是避免覆没或投降的唯一希望,他们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这一令人痛心的决定,几乎是闭着眼睛在这项决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丘吉尔后来激动的写道:为了争取两天或三天的时间,竟要牺牲这些经过训练的优良部队,实在令人痛心;这样优秀的部队我们是很少的... ... ...
为了稳定军心,丘吉尔信誓旦旦向这里的守军保证说,等到敦刻尔克的部队安全撤离之后,就会立即派遣船只,接送你们回国。而事实上呢,丘吉尔在发给尼科尔森准将(加莱城最高指挥官)的秘密电报中,他是这样说的:
“你们继续坚持战斗的每一个小时,都对英国远征军有莫大的帮助。因此,政府决定,你们必须战斗下去,直至最后一人。对你们坚守阵地的辉煌战绩,表示最大的赞扬。原计划撤退之用的舰只将全部返航,前往敦刻尔克。”
“帝国瞩目加莱的保卫战,英王陛下政府深信,你和你的英勇将士将完成一项无愧英国名声的功绩。”
在丘吉尔眼中,在他的祖国陷入绝境的时刻,以牺牲掉几万士兵的性命代价,来拯救几十万士兵的生命,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是值得的。并且,他将来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29 05:36:48做记号
人在成都 没多少时间上网 朋友是一个游戏狂,在玩台服的魔兽世界 疯狂的冲级,只有晚上有点时间,只更新一章 请大家见谅 休息去了,不知不觉都快6点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7-31 07:37:04做记号
连载104
毫无疑问,丘吉尔首相是准备好与德国人玩命了。按理说,留下来当替死鬼的部队,自然是越少越好。试问,谁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子弟兵白白送命呢?
可是,丘吉尔却不这样认为,他担心加莱的部队太过于薄弱,无法抵挡德军的攻势。他甚至决定,只要加莱——敦刻尔克交通线还未被完全切断,就得不停地把部队源源不断的运进去。对丘吉尔来说,加莱城是一座堡垒,大堡垒。
经过丘吉尔的不懈努力,5月26日,古德里安兵临城下的时候,盟军就已经在加莱城内集结了一支2万多人的部队。其中,英国士兵3000余人,剩下的,是仍然被蒙在鼓里的法、比联军。很明显,英国人打算把这些盟友拖来当垫背的。另外,他们还有接近50辆坦克,和近百门大炮。英国海军部还计划:一旦加莱城的陆路被切断,英国海军就可以通过鱼雷艇来运送物质——反正制海权在自己手上。
丘吉尔思想很明确,你们的食物装备、武器弹药,统统管够,只要能守住2——3天,就算功德圆满。
盟军大规模的调兵行动,自然逃不过德国人的眼睛。对于古德里安将军来说,攻坚战太没品,太残忍,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而且,盟军现在已经丧失了一切胜利的希望,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死磕,何苦呢。
于是,“本着人道主义思想观”的古德里安在攻城之前,给尼科尔森准将写了封信,要求谈判。请注意这个词——谈判。
可是,当尼科尔森准将拿到这封信的时候,他的鼻子差点没气歪了。因为在这封中,通篇都未曾见有“谈判”字样,它的主题只有6个字——要求英军投降。
这叫谈判吗?分明就是劝降嘛。德国人太不厚道了,敢这样忽悠老子。
气急败坏的尼科尔森给出的回信很简短,观点很明确——不,英国陆军的责任是要打得和德国陆军一样好!(事实证明,这是一句相当无厘头的话)
谈不拢,那就开打吧。
加莱战役具体过程如下:
5月26日正午,德军开始攻城,历经3小时,战斗结束。19装甲军下辖第10装甲师攻占加莱,英军投降。
没了,结束了。具体的战斗过程就是这么简单。口口声声要与德军表现同样优秀的英军,抵抗了这么点儿时间,就投降了。着实让所有人大跌眼镜。而德国人呢,仅仅付出了伤亡不到100人的微小代价,就抓获了2万多名俘虏,真是赚大发了。
我们来看看受了委屈的英国人为自己的辩护,因为,他们的理由是很充分的——手上没兵。
诶,不是有2万士兵吗?怎么能说手上没兵呢?
这就得从丘吉尔的那封秘密电报说起了。这封电报的内容,上文已经提到。我对这封电报的评价是——厚黑学的突出教材。
可是,偏偏如此隐讳的电报,不知什么原因,居然被盟军士兵们所知晓。这下,问题可就闹大了。试问,精明的法国人能答应这样的条件吗?
法国兵虽然打战的功夫一塌糊涂,但闹事的功夫,那却是世界一流的,颇有些兵匪的味道。他们抗议说,凭什么让我们留下来当挡箭牌,为别人送命。而且,你们英国人也太不厚道了,居然欺骗盟友。于是,愤怒的法国官兵私底下一合计,还是投降吧,跟着英国人混没前途,被卖了还帮着数钱。比利时士兵自然不是省油的灯,也跟着起哄,他们强烈要求给个说法,不然就跟着法国人一块儿去投降。(用这种条件威胁自己的盟友,真可谓中外战史第一列啊)
尼科尔森准将对这些兵匪的答复,是相当干脆的——缴下他们的武器,全部都绑起来!
出人意料的是,法国人不但不反抗,反而相当的高兴。他们还强烈要求,最好把自己关起来,以免闹事。英国人想了一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们就把这些士兵锁进监狱,以及地下室里,来个眼不见为净。法国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心安理得的在地下室里等待战斗的结束。
他们是有理由心安理得的。因为,他们的小命至少是可以保住了。
法国兵这样一闹,剩下的3000来名英国士兵,连给德军塞牙缝都不够。接下来的战斗自然毫无悬念。
我想,面对如此惨痛的事实,丘吉尔首相应该是很伤心吧。他苦心期盼防守2-3天的“加莱堡垒”,居然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轻而易举的被德国人所占领。
现在,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英国人,总算是被彻底打醒了(可喜可贺) 完了,一切都完了,再不跑路,陪葬的就不仅仅是2万名士兵的问题了,而是2万的20倍。
5月26日,下午6时57分(相当精准),也就是加莱失守3个小时之后,磨磨蹭蹭的英国海军部终于雄起了、爆发了。他们大手一挥,兄弟们,跟我撤啊!
就这样,著名的"发电机"行动开始了。英国东部海岸数个港口的500艘大型船只,在同一时刻,扬帆起航,朝着海峡对岸不远的敦刻尔克港驶去。
很不幸的是,其中的243艘,领取的是单程票。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01 23:58:16做记号
连载105
当发电机计划开始“发电”的时候,敦刻尔克的局势实际上已经绝望。面容憔悴的丘吉尔,曾在5月27日找到他的海军大臣,忧心忡忡的问道:“我们能从那个地方(指敦刻尔克)运回多少士兵。
海军司令回答说:“我们最多只有两天时间,救出大约4万5千人;而且,这还是乐观的数字,保守数字应该是3万......”
听到这番话的丘吉尔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的盯着他的海军司令——如果说之前的他,还抱有一丝乐观情绪的话,如今,当他得知如此残忍的数字之后,无疑是失望了。可是,他又不得不承认摆在眼前的残酷事实——当加莱失陷之后,只有敦刻尔克港和连接比利时边境的开阔海滩还在自己手里,这么狭窄的区域,按照德军的前进速度,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了两天以上的。
除非,除非奇迹出现。
5月28日一大清早,丘吉尔便前往下议院发表演说。在此之前,他已经1个星期没去下议院了。现在突然召集议员,莫非有啥急事?
当他开口说话之后,答案出来了——他所说的不仅是急事,而且,还是一个沉重的坏消息。“下院”,丘吉尔低沉的说道(原文),“我只补充这么一点,在这次战争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使我们放弃我们要誓死保卫世界正义事业的职责,也不能摧毁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心,正如在我们历史上的许多关键时刻一样,我们有力量冲破重重困难,直到最后打败我们的敌人。”
说到这里,丘吉尔顿了顿。突然,他举起右手,做拳头状,神情肃穆的大声继续到:“无论在敦刻尔克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要继续战斗下去。”(省略了丘吉尔对敦刻尔克局势的阐述,只引用了最主要的地方)
丘吉尔是铁了心与德国死磕到底了。他这篇演说的主旨很明确,他无疑是以一种最为高调的手段,来试探英国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因为,现在英国的国内,都在急切的关注着深陷在敦刻尔克港的英国远征军的最终命运。在这个关键时刻,丘吉尔突然跳出来告诉他们说:你们不用再观望了,英国远征军完蛋了,毫无保留的、彻彻底底的完蛋了。因此呢,你们是打算与德国求和、赶我下台?还是陪我继续坚持打下去?
很高明,这个手法太高明了,精明的丘吉尔抓住了一个民族的尊严,来作为自己隐藏的后盾。而且,他的演说内容是如此具有爆炸性,现在敦刻尔克战役不是还没有结束吗?就说出“无论发生什么事”的悲观论调。所以,当丘吉尔的演说完毕之后,整个下议院鸦雀无声,议员们都以非常诧异的眼光看着他,而丘吉尔却用一种非常坚定的眼神环视四周。
接下来的一幕,就该轮到丘吉尔惊喜了。他后来回忆说:这时阁员的表现使我感到惊奇,因为,就这次聚会的人物来说,都是有经验的政治家和议员,对战争的看法,不论正确与否,观点都很不相同。而他们却不约而同的一下从座位上跳起来,跑到我的椅子旁边,一面兴奋的高声喊叫,一面拍我的背;尽管,这里面许多人我不认识.......
是的,议员们都沸腾了,他们被丘吉尔那斗士般的精神所感染——大英帝国必须坚持下去,直至最后胜利。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02 00:01:43做记号
人还在成都 身体无恙 8月3号就能回家 到时候就能恢复更新速度 谢谢大家的支持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03 19:23:36做记号
谢谢大家~~~我今天晚上加加班嘿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04 03:46:22做记号
连载106
敦刻尔克奇迹
如果哪位朋友有幸能去法国旅行的话,你可以试着这样问法国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胜利、还是失败”。
法国人肯定会这样回答你:“不,这是奇迹”。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东、西方思维差异吧。看看我们东方人的思维,大家肯定没听说过什么“平型关奇迹”,“台儿庄奇迹”。
而西方人呢,他们总喜欢拿琢磨不透的战役说成是“奇迹”。譬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恩河战役”。在此次战役中,势如破竹的德军打到离巴黎仅14公里之遥的马恩河畔,在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之后,被迫撤退。 对于这次战役的过程,我前文也曾分析过,归根究底,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那位志大才疏的小毛奇同志篡改“施利芬计划”的结果。
但是,就当时法国人而言,他们却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一场奇迹,是上帝在关照他们。同理,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他们的眼中,也是一场“奇迹”。
当然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自然不是法国人比德国人更信奉上帝、更虔诚。在这场奇迹的背后,是交战双方都未曾预料到的结局。我记得,一位军事家曾这样说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交战双方共同缔造出来的。
那么,德国人到底又犯下了什么不可弥补的错误,致使了这场“奇迹”的发生呢?
首先,让我们先回到5月26日,这一天,古德里安攻下了加莱,在27——29日两天之内,19装甲军继续前进,并在29日这天的下午,占领了克洛奇高地。在这里,古德里安小心翼翼的爬上这个高地,用望远镜观察不远处敦刻尔克港的情况。
当古德里安举起望远镜的那一刻,不免使得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倒吸一口冷气了。他看到:数百艘英国船只,密密麻麻的挤在敦刻尔克那狭窄的海面上,其中有战列舰、驱逐舰、鱼雷艇、货轮,甚至空油船。而盟军士兵则排成一条条长龙,开始登船撤离。
古德里安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良机。现在,他离敦刻尔克仅有一步之遥。他打算以一个装甲军的兵力,拿下这个港口。
就当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时候,德国最高统帅部突然传来了一道令他大惑不解的命令——19装甲军停止进攻,所有部队立即回撤,其攻势由14步兵军来完成。(这实在是一条奇怪的命令)
古德里安后来就抱怨说:假使当初最高统帅部没有突然制止19装甲军的前进,那么敦刻尔克早就已经攻克,而胜利的成果也非现在所可比拟;假使当时我们能俘获到英国远征军的全部兵力,那么未来的战局发展恐怕也就很难预料了。无论如何,像那样一个大规模的军事胜利,也可以使外交家多了一个讨价还价的机会,不幸的很,这个大好机会却给希特勒个人的神经质弄丢掉了。他以后发表的理由,说因为看到佛兰德地区河流纵横,所以才命令我的装甲军不要冒险前进——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理由………
上文是古德里安回忆录的一段叙述,可以看出,在10年之后,古德里安还是相当的郁闷——希特勒的这个错误决定,最终导致德军错失良机。
其实,郁闷的人不仅仅是古德里安一人,隆美尔的遭遇应该比他还要郁闷。而且,隆美尔所遭遇的一切,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04 04:06:09做记号
连载107
隆美尔的遭遇
经过阿拉斯血战之后,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曾作了短暂的休整。由于第7装甲师在一系列战斗中的良好表现,一批威力巨大的3号,4号坦克,被补充进来,这些坦克刚从工厂里生产出来,就被优先供应给了第7装甲师,新装备的补充使得隆美尔信心大增——第7装甲师的实力比开战之前还要强大。
5月26日,希特勒撤销了他那道犯了重大错误的命令后,隆美尔立即挥师北进,并在当天成功强渡拉巴希运河。5月28日,在第5装甲师的配合下,隆美尔又攻占了法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里尔。
随后,隆美尔继续前进,朝着敦刻尔克进军。就在这个时候,他同样收到了一封莫名其妙的命令——希特勒要求他立即回最高统帅部一趟。
希特勒的命令让隆美尔相当惊讶。是呀,谁见过战斗打到一半,突然召回前线指挥官的事儿呢?而且,希特勒也没有指示任何一位将军,来暂时指挥第7装甲师。也就是说,隆美尔走后,第7装甲师连个指挥官都没有。
等于群龙无首。
6月2日,带着满脑子疑问的隆美尔回到了最高统帅部、希特勒的大本营、位于阿登山区的夏尔维尔。 然而,希特勒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却是没头没脑的一句“将军阁下,在你发起进攻的日子里,我们都非常担心你的安全………”
我晕,不会吧,老大,现在战斗还没结束呢,你找我回来就为了说这个?
更让隆美尔摸不清头脑的事情还在后头呢——在当天举行的一场军事会议中,希特勒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开始讨论消灭法国的最后行动,和夺取巴黎的军事计划。由于隆美尔是会议中军衔最低的军官,他压根就插不上话,只能在旁边一言不发的傻看着——根本就没他什么事儿。
与此同时,盟军的撤退行动已经进入高潮。而隆美尔与古德里安,这两个前进速度最快的指挥官只能站在一旁,眼看成千上万的敌人在他们的鼻尖底下逃会英国。
这时,德国第6集团军也碰上了麻烦,他们在突破比利时军队的防线之后,就遭到了英军的阻击。(正是前文提到的2个英国师和一个英国军)
对于此次战斗,蒙哥马利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轻描淡写的只用了一句话作为交代:“我们顶住了敌人的进攻”。
真是惜墨如金啊。
但实际上,此次战役打得相当惨烈——当蒙哥马利带领着他的第5步兵师彻夜行军,风驰电掣的赶到预定阵地的时候,德国第6集团军实际上已经率先占领了这里。当然了,用一个师去打一个集团军的傻事,蒙哥马利将军是不会去做的。于是,他命令士兵占据德军突破口的侧翼地带,用小股部队在敌人的左翼发动反击,不断延缓德军的前进速度,并致使德军无法扩大突破口。在附近露营的英国第50师的两个营也同时在德军右翼进行了反攻。
所以,尽管德军越冲越远,但他们的两翼却遭到了来自四方八面的袭击。英国军队甚至找到了比军逃跑时未来得及带走的重炮阵地,并利用那些完好无损的巨炮,拼命地向这个口袋内的德军倾泻炮弹。
就这样,德军的攻势逐渐趋于衰竭,人员的伤亡也异常惨重。在27日拂晓的时候,随后赶到的英军主力部队便接防了位于正面的伊普尔——科明运河防线,堵住了这个缺口。
与此同时,在敦刻尔克周围桥头阵地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之中,各种各样不同的部队交织在这道防线里浴血拼杀。盟军甚至把那些汽油耗尽的坦克当成固定炮台、把卡车推到道路中间筑成路障、英国海军也开始发炮助威,它们在侦察机的指引之下,对着德军战线一顿猛锤。
到了现在,德国人终于才清醒认识到,“继续进攻”下去,实际上已经很困难了。特别是当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装甲部队被一纸莫名其妙命令而停止进攻之后,德军战线根本无法连成一片,更谈不上配合进攻了。而盟军呢,他们已经构成了一条很仓促,但相当完整的环形防线。
毋庸置疑的是,英国政府将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进行更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到那时,可以逃出生天的士兵不仅仅只是4.5万人了,而是……….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05 14:21:36做记号
连载108
面对盟军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德军的裹足不前,希特勒却一点儿都不着急,整天怡然自得,他似乎对这些问题毫不关心,好像事不关己一般。当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拚命阻止英军像流水似地撤回英国时,希特勒的反应是优柔寡断的。在这些日子里,在会议上挥舞拳头的是勃劳希契元帅,而不是他。与纳尔维克危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元首没有拍着桌子大声尖叫,没有威胁恫吓,也未采取疯狂的措施去阻止英军蜂拥逃回英国。他竟破天荒的让下级去挑这份重担。
希特勒现在关心的就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彻底击垮法国。他整天呆在指挥部里和凯特尔商议战役第二阶段的行动纲领,代号是“红色方案”。在这个方案里,德军将从安纳河朝塞纳河下游和瑞士边境迅猛南进,目的是占领法国全境。他还当着许多人的面,大力赞扬法国士兵英勇善战。“可惜的很”希特勒略带惋惜的说道:“法国军官团太软弱,如果法国士兵配备了德国军官,便将成为一只非常出色的军队。”
最初,希特勒急切希望意大利的几个师加入莱茵河上游的6月中旬攻势(代号“棕色方案”) 但现在这种愿望已经消失,他频繁地给墨索里尼写信,向他报告最新的胜利消息。可墨索里尼的回答总是既有礼貌性的称赞,对于将来具体参战时间,仅做有限度的许诺。
面对希特勒种种不可思议的举动,A集团军群总司令隆德施泰特上将的一位作战处长的回忆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他曾追述说:希特勒当时的心情很好,并且告诉我们,他认为战争在6个星期之后就可以结束。他希望战事结束后,能和法国缔结一个合理的和约,这样和英国达成协议的道路就打开了。后来,使我们觉得惊异的是,他竟用钦佩的口吻谈到大英帝国,谈到它的存在的必要性,谈到英国给世界带来的文明……他说,他所要求于英国的,不过是它应当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德国如果能够重新获得它在一战后失去的殖民地,那当然最好不过了,但希特勒顿了顿,估计是考虑到丘吉尔强硬的态度,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如果英国不肯归还海外殖民地也无所谓了,他的目的是能和英国,在一个英国政府认为可以接受,而并不有损其尊严的基础上媾和。希特勒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中常常向他的将领们、向齐亚诺(墨索里尼女婿)和墨索里尼本人表示这种想法,并且最后公开地作了表示。齐亚诺在1 个月以后发现,这个纳粹独裁者当时正处在成功的顶点,竟反反复复地提到保持大英帝国作为“世界均势的一个因素”的重要意义,他不禁感到惊异。
我们再来看一看7月13日,哈尔德日记中的记载,他写到:元首对于英国没有接受和平感到非常迷惑不解。那一天,他对他的将领们说,大英帝国的崩溃,“对德国没有什么好处……只对日本、美国和别的国家有好处”。原因很简单,英国一旦完蛋,它的海外殖民地,肯定会被贪得无厌的日本人所占据——譬如香港、印度;美国呢,则会继承英国剩下的遗产。可是,我们德国,却什么也得不到!
因此,在希特勒潜意识中,他早已把英国当成了自己未来的盟友,他认为英国人的血统是高贵的,换句话说,是优等民族。而希特勒最喜欢干的,就是给世界上每一个民族评分,并乐此不疲。一次,希特勒观看一部叫做《一个孟加拉枪骑兵的生活》的低劣英国电影,这部影片讲的是英国人在南亚次大陆称王称霸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这位纳粹独裁者激动万分,他惊喜的对身边所有人大声嚷道:“高等民族应当如此——统治劣等民族”。
对于这个半瓶子醋理论家的思维,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也许,我只能说:
此人已疯,监定完毕。
直达记号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8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9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3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4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5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6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8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9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0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1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3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国军抗日二十五大主力及其名将_第1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经济杂谈]天涯海神心血之作《金融幻象》上市(连载中)_第1页_经济论坛_读天涯脱水版 中国需要唐骏,不需要学历_第1页_天涯时空_读天涯脱水版 [国际关系]地缘看世界2——中央之国的形成_第1页_国际观察_读天涯脱水版 [右岸文字]LES也有潜规则?被美女经理GOING不知所措_第1页_一路同行_情感人生_读天涯脱水版 [职业经历]前微软员工披露唐骏鲜为人知的内幕(转载)_第1页_职场天地_财经科技_读天涯脱水版 [右岸文字]LES也有潜规则?被美女经理GOING不知所措_第1页_一路同行_读天涯脱水版 [经济杂谈]《杂谈》:棒打欧元之后, 索罗斯将剑指人民币!!_第1页_经济论坛_读天涯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