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11:37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04 22:54:35做记号
The French aviation industry (with modest assistance--about 15 percent-from American and Dutch producers) had produced enough modern combat aircraft (4360)
~~~~~~~~~~~~~~~~~~~~~~~~~~~~~~~~~~~~~~~~~~~~~~~~~~~~~~~~~~~
来看看钮先钟先生的资料,他首先承认法国拥有庞大的空军,可他给出的数字是590架符合现代化标准,而我认为法国空军没有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发展计划,从重型轰炸机转型至生产战斗机的计划都不成功。而4360架现代化飞机?这个从何说谈呢?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07 08:42:54做记号
连载238
最高战略?
4月23日,那位办事谨慎的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又在他的日记中埋怨开了,他写到:“这些天来,隆美尔没有给我们送过一份报告,我感到事情有些蹊跷……”按照规定,前线指挥官须得每日向陆军统帅部汇报战况,这就是所谓的“每日简报”。
可是,隆美尔居然忘了这一茬,哈尔德是想当然的怒火中烧,因为他发现自己正处于两面都不讨好的境地——元首说,“巴巴罗莎是今年战略核心”。可隆美尔一旦写信请求支援,元首又会立刻变脸,痛斥陆军办事不利,导致非洲军团缺衣少食。
哈尔德先生冤啊,他愤恨隆美尔不听他的命令驻守原地,反而疯狂至极地向东推进。于是,他决定派出保罗斯中将,作为陆军统帅部全权代表,前往非洲了解实际情况。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嘲讽的那样,“去阻止那个士兵彻底发疯”。
这位全名叫做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的中将是“陆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第一军需总监),他乃哈尔德门下第一大红人。哈尔德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勤奋好学、知识丰富的理想参谋长,他的判断常常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来的”。 哈尔德甚至说过,“保卢斯是年轻一代军官的楷模……”
希维林上校后来回忆说:正当他平卧在沙漠上,用双筒望远镜观察托布鲁克要塞,而敌军的炮火和机枪子弹在他头顶呼啸而过时,他感到自己的袖口被人扯了一下,他转过身来,发现保罗斯正趴在自己身边”。就这样,勤奋好学的保卢斯来到了北非,时间是4月27日。
隆美尔丝毫没有怀疑这位将军突然造访是陆军统帅部的一个阴谋,在那段时间,隆美尔常常把自己比喻为“养子”——陆军统帅部是后妈。他埋怨哈尔德为何把那么多的陆军师放在法国晒太阳,都不肯调到非洲来。对于负责非洲战局的第10航空大队,隆美尔同样也不满意,因为这个大队实在太“袖珍”了(飞机从未超过150架),甚至比不过驻扎在挪威的第5航空大队。
现在,隆美尔觉得自己得到了回报。他幻想保卢斯是陆军派来帮助他的——恰恰相反,保卢斯把他狠狠地修理了一顿。他指责隆美尔“违反了最高战略”, 保卢斯说,“正是因为你的穷追猛打,才导致了英军撤出希腊,这与最高统帅部的意图完全相反”。
对于这个指责,隆美尔真是感到莫名其妙。当隆美尔询问最高战略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保卢斯又支支吾吾不肯回答。当年,他们是同时被提升为陆军上尉,又在同一个团队里供职,怎么说也是老战友了。可保卢斯打定主意不把“巴巴罗莎”计划告诉于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对隆美尔大泼冷水。
隆美尔很直接,他二话没说就把保卢斯拖上汽车,围着托布鲁克要塞跑了一圈。令人称奇的是,当视察完毕之后,保卢斯的态度立马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他居然同意了隆美尔的进攻计划。
现在好了,哈尔德先生派他来阻止隆美尔发疯,结果到头来,他却连同隆美尔一块儿发起疯来。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07 21:19:25做记号
连载239
非洲僵局
那么,保卢斯看到的形式是什么呢?我们看一下地图就明白了①——在4月10日德军包围托布鲁克的同时,隆美尔派出了一个侦查营绕过托布鲁克,继续朝东推进。4月12日,巴尔迪亚要塞被德军攻克,第二天,他们又占领了卡普佐堡,挡住了进入埃及的道路,并砍倒和破坏了边境上的电话线。
可以肯定,隆美尔野心很大,虽然他明白自己绝无实力攻入埃及腹地,但在这次突击中,他还是顺手牵羊地拿下了埃及境内第一座城市——塞卢姆。这等于是为今后进攻尼罗河三角洲找到了一个出发点,现在没机会,以后总是有机会的。隆美尔写道:“我认为,局势很快就会发生变化。等希腊战役结束之后,统帅部肯定会重视非洲战场!”(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永远等不到这一天)。
但是,当我们换个角度就会发现,隆美尔处境不妙。他就像一条吞下巨物而消化不良的蟒蛇—— 一方面,隆美尔要围困托布鲁克,另一方面,他又要在巴尔迪亚 — 塞卢姆一线与埃及方面的英军对峙。换句话说,他要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
事实上,以隆美尔的实力,他在一条战线上作战都够呛。譬如,托布鲁克守军人数为34000人,而围困他们的德军人数却不足10000人。这仗打得实在有趣,防守方人数居然超过了进攻方,这叫丘吉尔首相老脸往哪搁啊。直到4月中旬,一支意大利军队才陆陆续续开到托布鲁克,德、意联军数量勉强凑足了25000人。这好歹拉小了双方之间的差距,但在兵力上,轴心国仍然处于劣势。
施特莱彻将军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就警告过隆美尔(而且极不恭顺),因为原话是,“只要英国军队有那么一点勇气,他们完全可以从要塞里冲出来,他们不仅可以越过我们的战线,而且还会俘获非洲军和我的指挥部。那将是我们在非洲最终的结局,也是将军阁下名誉扫地的时刻。
这话怎么听着像是在威胁隆美尔?说穿了,施特莱彻将军的想法无怪乎就是,乘英国人还没回过神来,我们赶紧跑路,撤到离后勤基地更近的地方与敌人周旋——反正非洲军已经赚得够多了,捞一票就闪呗。
可是,隆美尔明知道自己吃下了太多东西,但就是不肯痛痛快快地吐出来。有一个潜在的因素不容忽视——隆美尔是“战斗英雄”,戈培尔博士早就在报纸上把他吹得天花乱坠。群众似乎也很喜欢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衡量一位将军,那就是这位将军一直在前进,而不是在撤退。正如英国作者戴维·欧文所说,就连10岁的德国小姑娘都写信告诉隆美尔,“我非常崇拜您和您的非洲军,并热切地希望您赢得最后胜利……”
是呀,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叔叔如果不交一战就跑了,你叫他的脸往哪搁?面子啊!
因此形式很明显了,既然隆美尔不肯撤退,那么出路只剩一条——集中兵力攻克托布鲁克。
保卢斯将军是个偏听偏信的家伙,他很快就被隆美尔说服了。保卢斯拍电报告诉哈尔德,并希望陆军统帅部“批准隆美尔进攻托布鲁克的计划”。哈尔德同意了,因为他信任保卢斯,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我想这也不错”。
这图是我自己标的,大家可以看到,非洲军一方面要围困托布鲁克,一方面又要固守埃及边境,这是两线作战啊!对于弱小的非洲军团来说,这真不是一个好兆头。

业余战略家丘吉尔说得不错,托布鲁克是隆美尔背上的一块钉子,拿不下它,隆美尔永远不敢进攻埃及。可以看到,托布鲁克要塞内部有一个小港口,只要制海权在英国手上,补给物资便可以源源不断地运输进来。

该图为英军登船离开托布鲁克,这很有趣,当丘吉尔发现托布鲁克的重要性后,这些大兵又立即乘船返回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07 21:58:23做记号
楼主啊,女人都是祸水啊,快回来吧。
`~~~~~~~~~~~~~~~~~~~~~~~~~~~~~~~~~~~~~~~~~~
冤枉啊,马上要写巴尔干和克里特岛去读材料去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08 00:42:49做记号
楼主 在线不?? 我曾就问过 以1975年的华约 以不计伤亡的装甲集团冲锋 北约可否挡的住 不用核武器的情况下
~~~~~~~~~~~~~~~~~~~~~~~~~~~~~~~~~~~~~~~~~~~~~~~
朋友 你这个问题看看1944年西线就行了,前苏联如果没有制空权,再多的坦克也没用,就算西方国家都没准备,最多西德完蛋,后面还有法国呢,关键是——制空权在谁手上。如果前苏联有制空权,不用集团冲锋也能赢嘛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0 08:46:05做记号
连载340
血战托布鲁克
进攻日期被定为4月30日。由于补给匮乏,隆美尔决定在夜间发动奇袭,用最小的代价拿下托布鲁克。
直至此时,施特莱彻仍然在反对这次进攻。保卢斯将军若无其事地问施特莱彻,他说:“在历史上,你是否可以找到这样一个例子——渗入敌军战线的行动在夜间开始,而第二天清晨就能取得胜利?”
施特莱彻摇头苦笑,他认为隆美尔的想法并不现实,这次进攻也绝不可能实现。因为德军兵力太少,主攻任务都落在了意大利士兵身上。这些可爱的家伙能出色地完成一次奇袭吗?这实在令人怀疑。
4月30日18点30分,隆美尔开始行动。与往常一样,德军冲在了最前面,他们负责撕开英军阵地,为意军打开通道。在进攻开始之前,隆美尔命令士兵在路上掀起大量尘土,以迷惑敌人——司机开着卡车在要塞外面狂奔;大型吹风机也被拖上前线,对着沙丘一个劲儿地猛吹。
这招果然见效,惊慌失措的英国炮兵拼命地朝这些地段开火,英军主力也被急调至这些方向。与此同时,德军主力却在夜幕掩护之下,悄无声息地开到了托布鲁克要塞西南角。隆美尔写道:“对于西南角的奇袭可以说是完全成功,我军攻入敌人防线有3公里之深。敌人打得非常惨烈,即使受了伤的人,也还在使用轻武器来自卫,直到最后一口气为止”。
可是,莫斯黑德将军①轻而易举就化解了这次危机——他发动了一次反击。这次仓促的进攻虽然惨遭失败,但却大大地延迟了德军的进攻速度。经过一夜激战,德军被死死地钉在敌人第二道防线面前,无法再前进一步。
快要天亮的时候,普里特威兹将军的继任者冯·埃斯贝克男爵向隆美尔报告说:“我们的士兵,尤其是军官,在无数未被发现的地堡面前,遭到重大伤亡,大多数部队伤亡达百分之五十!有些则更为惨重”。他补充道,“不过,我们的士气仍旧高昂!”
到这个时候,按计划就应该让意军接过主攻任务。可直到5月1日早晨,隆美尔也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在驱车赶回指挥部的路上,隆美尔才是找到了这些家伙。原来,这些意军才刚刚抵达,正在卸下他们的武器和弹药,准备进入阵地。
隆美尔后来写道:“我当时非常恼怒,派艾培尔少校(副官)专门负责督促意军前进”。
可是,这些意大利人实在是太好玩了,当他们刚刚接过阵地,估计还没来得及分清东南西北,英军的炮火就打来了。意军立马就钻到了他们的汽车底下,无论军官们怎样三令五申,他们还是置之不理,打死也不肯爬出来。
隆美尔彻底没辙了,继续进攻的重任还是落在了德国人肩上。
①莫斯黑德将军是托布鲁克要塞指挥官。他指挥着澳大利亚第9步兵师余部,人数约10000人。此外,还有澳大利第7师所辖第18步兵旅,这支部队原计划开往希腊,由于非洲局势紧张而留了下来,人数在3000人上下。另外,他们还有在昔兰尼加大撤退中被打散的英澳印混编单位,人数15000人。随后到达的还有第1和第7皇家坦克联队,这些部队编成了一支拥有50多辆坦克的小型装甲单位。由于兵力杂乱,托布鲁克守军数量有两种说法:一说是34000人,另一说是32000人。当然,2000人的差距也不大,我们就不用再深究它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0 08:50:43做记号
哎,要过年了,实在没多少时间。我会抽空补上,过年之前一定会完成非洲战役第一阶段,我承诺过,肯定就会达到,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顶贴!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0 08:59:58做记号
丘吉尔是业余军事家,也是业余文学家,但是战略还是很清楚的吧?他的所有考虑,就是要让日不落帝国的崩坍历程带来的损害小一点。他不是想飞,是想摔的漂亮。
~~~~~~~~~~~~~~~~~~~~~~~~~~~~~~~~~~~~~~~~~~~~~~~~~~~~~~~~~~~
呵呵,调侃一下丘老头儿,业余战略家的名头绝对不是我安上去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书中的说法,另外,这书是美国人写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3 21:32:13做记号
连载341
困境
鉴于意大利人是如此不靠谱,隆美尔果断地投入了他最后的预备队——40辆3、4号主战坦克。在这些坦克支援下,德军再次发起进攻。可是,在推进两公里后,他们竟陷入了一片地雷陷阱,担任主攻的40辆坦克有17辆触雷,丧失了机动能力。
在隆美尔不断催促下,剩余的坦克和步兵又沿着环形防线侧后,转向东南,席卷英军战线。但是,在推进5公里后,他们又遭到了部署在雷区后面的大炮轰击,英军在20辆坦克支援下奋起反击,多亏德国工兵训练有素,他们冒着炮火修好了12辆触雷坦克,缓慢地沿着战线开始后撤。
现在,局势已经很明朗了——隆美尔的兵力不足以夺取托卜鲁克。进攻开始之前,德军拥有70多辆坦克,如今只剩下35辆还可以作战,损失率竟高达50%以上。不过,环形防线西南角的209高地仍然掌握在隆美尔手中,当地阿拉伯土著把它称之为“摩德尔之角”。这个至关重要的高地正是英军骚扰隆美尔后方运输线的出发点。
5月2日,莫斯黑德将军调动后备步兵旅展开反攻,双方的战斗异常惨烈。英军曾数次冲上高地,但都被打了回来。双方短兵相接持续至4日凌晨,英军毫无进展,德军牢牢地控制住了209高地,并抓获了几百名澳大利亚俘虏。当然,德军也付出了极大代价——有1200名士兵死伤和失踪,可谓两败俱伤。
如此巨大的伤亡,简直把保卢斯吓坏了,这位意志不够坚定的将军断然命令隆美尔放弃进攻。在返回德国之前,他给予隆美尔一个新指示:继续围困托布鲁克,固守塞卢姆一线,不准再次进攻托布鲁克,因为现在德军正面临着严重的补给困境。
面对这种情况,狂热的隆美尔开始冷静下来。他原本以为,只要一次坚决的进攻,英军就会放弃抵抗——他当然不知道丘吉尔下令死守托布鲁克的命令。他自问自答道:对于托布鲁克的围城战,是否应该坚持下去呢,还是中途而废?
他的老对手韦维尔将军给了他答案,就在隆美尔十分迷茫之际,英军的解围行动开始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3 21:48:39做记号
连载342
“短促计划”
实际上,就在隆美尔强攻托布鲁克那几天,韦维尔就一直在琢磨着反击。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阵张罗之下,韦维尔居然组织起了一支像模像样的军队。除了从昔兰尼加撤回来的那支残兵败卒,英军还拥有三支崭新的坦克部队——第2、4皇家坦克联队,以及第22摩托化旅。坦克总数,55辆。
一提到反击,丘吉尔首相当然是两眼冒绿光,双手加双脚的支持。可是,英国人的办事效率实在不敢恭维,设想一下,如果他们趁隆美尔在托卜鲁克遭遇挫折之际发起进攻,隆美尔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但韦维尔仅仅为了集中兵力,就花去了整整两周时间,一直到5月13日,韦维尔总算准备充分了——进攻日期被定于5月15日,代号“短促作战”。 韦维尔对属下们宣布,他的战略目标是收复边境城市塞卢姆,把敌人赶回利比亚。
其实,韦维尔说了假话,因为他的野心不仅如此。正如他在5月13日拍给丘吉尔的电报中所说:“一旦得手,我将考虑继续进攻,我会与托卜鲁克守军联合作战,把敌军赶到托卜鲁克以西。”换句话说,他要解除托卜鲁克之围,并把德军赶回昔兰尼加大沙漠喝沙去。
我们都知道,隆美尔此刻正在160公里以外的托布鲁克与莫斯黑德将军死磕呢,加上战事吃紧,隆美尔又不断抽调部队去填补窟窿。因此,埃及边境只剩下极少量警戒部队,用隆美尔自己的话说,“塞卢姆防线还没有足够的士兵来扼守”,事实上只有少量战斗单位占领着几处前哨阵地而已。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英军保密措施相当成功,隆美尔并没有察觉到韦维尔的调兵行动。5月15日,韦维尔分兵三路,在经过60公里夜行军后,出其不意地攻克了3处意军据点,俘获并打死上千名意大利士兵,塞卢姆战线一触即溃。
就在这一危机时刻,塞卢姆战线上还剩下最后一支可以说是“完整”的机械化部队,那就是第5轻装甲师下辖第3侦查营。他们的指挥官冯·赫尔弗上校指挥若定,在得知意军战线崩溃后,他立即命令侦察营撤出阵地,让英军扑空——尽管这样做意味着放弃阵地。
但赫尔弗上校很聪明,他一直避免与英军接触,并在天黑后偷偷地绕到了英军侧后隐藏起来。这个时候,英军以为敌人都消灭干净了,于是他们大摇大摆地开上了通往托布鲁克的大道。怎料,冯·赫尔弗上校的坦克突然杀出。这位勇敢的上校后来回忆说:“那天夜里,我把所有的部队撤出阵地,16日一大早,我让八辆坦克返回去冲杀敌军侧翼”。
在进攻中,德军展示出了他们高超的战斗技巧——他们利用一次沙漠风暴向英军侧翼猛烈穿插。英国人吃不准敌人到底有多少坦克,慌忙之下仓促迎战,可他们竟不是8辆德军坦克的对手,在损失13辆坦克后,他们就撤退了——因为英军指挥官向韦维尔报告说,“德军实力远比他们所估计的更为强大”,所以韦维尔决定撤回全部兵力。
与此同时,隆美尔也从托卜鲁克匆忙调来一个装甲营和一支高射炮分队去增援赫尔弗上校。可这支部队却没能及时赶赴前线——他们的汽油走到半路就用光了(由此可见隆美尔的后勤补给是多么恶劣)。
更为可笑的是,由于赫尔弗上校兵力不足,在偷袭得手后,他也赶紧撤出战场,铁了心与英军玩游击。于是,战场上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英军在后撤,德军也在后撤,双方都一个劲儿地朝各自国境线方向狂奔,但不同的是,英军跑了就没有再回来,而赫尔弗上校却在隆美尔严令下返回了阵地。至17日天亮时,赫尔弗上校发现,英国人都跑光了,方才安心不少。
赫尔弗后来写道,“隆美尔将军真为我们捏着一把汗,因为他表示无法给我们什么帮助……”早一个月前,隆美尔就命令赫尔弗采取一种进攻性的流动防御,把部队派往敌军侧翼发动反击,这招还真的顶用,但就事实而言,也够惊险刺激的。几天之后,隆美尔从情报部门侦听到的消息得知,这显然是敌人援救托布鲁克的一次主要行动。隆美尔在日记中承认:“这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
就这样,“短促作战”结束了。正如这个代号一样,进行得也真够短促的。折腾了近3个月的非洲战场终于得到了短暂的平静。双方打成了僵局——隆美尔攻不下托布鲁克,英军也解不了围。在1个月之后,韦维尔还会卷土重来,发动一次更具威胁性的解围行动。但就现在而言,双方都在组织后勤补给,静静地等待着下一回合的较量。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3 21:50:44做记号
没有更新 一直没敢上来,怕被人骂,现在好啦,任务完成了,非洲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嘻嘻,我去放鞭炮去也,大家新年快乐,虎年发财,发大财!!!!!!!!!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3 21:56:26做记号
唐僧兄没看春晚?还是被那个女飞行员小品恶心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4 01:12:48做记号
飞机贴海面飞行时,雷达不易发现,不是雷达故障!
~~~~~~~~~~~~~~~~~~~~~~~~~~~
是的,但在史料上的说法,英国雷达乃 低空搜索系统,如果探测不到德军轰炸机,这个低空搜索与一般的雷达有何分别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4 01:16:05做记号
恶心坏了,上来欣慰一下,RP爆发了!
~~~~~~~~~~~~~~~~~~~~~~~~~~~~~~~~~~~~~~~~~
那个亚克西也把俺雷倒了.......O(∩_∩)O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4 12:51:24做记号
嘻,自己顶贴~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7 19:44:21做记号
佛朗哥不配合。德军直接占领西班牙,利用西班牙领土切断直布罗陀海峡。可行不?
~~~~~~~~~~~~~~~~~~~~~~~~~~~~~~~~~~~~~~~~~~~~~~~~~~~~~~~~~~
貌似希特勒也没想过这个问题,他翻过来复过去地骂佛朗哥,仅此而已。
佛朗哥的外交政策很聪明,情报,物资,他都大批大批往德国送,借以稳住德国政府——除了参战,这个国家基本等于轴心国。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17 19:47:08做记号
过年休息几天嘛~~正在读关于巴尔干方面的资料,有点杂,没理出头绪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24 22:45:55做记号
连载243
夹缝中的巴尔干
好了,鉴于北非战场陷入僵局,无事可叙。现在,我们把目光重新转移到欧洲大陆,在那年夏季,巴尔干及东欧各国将要经历有史以来最为动荡的一段时期——仅仅在几个月前,巴尔干还是希腊与意大利之间的“局部战争”,可没几天功夫,英国政府被牵扯进来了;随后,德国人闪亮登场了;再后来,斯大林同志也卷进去了;甚至到了最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掺和进来了。
情况很复杂啊,这一切的一切,自然得“归功”于温斯顿·丘吉尔那个不着边际的设想——把中立的巴尔干国家统统卷进这场世界大战,为英国政府卖命。英军在希腊登陆,不过是丘吉尔梦想中的一个小步骤而已,他最终目的(正如他后来所承认那样)是在德国侧面建立一个庞大的“巴尔干联盟”,进而开辟一个反对德国的主要战场。
顺便提一句,当希特勒仔细揣摩了丘吉尔的战略之后,他第一反应就是恨恨地攻击说,“丘吉尔总是把那些不愿意参战的国家拉进来替他们卖命,而又在患难之际把他们一个个抛弃掉”。
此话很恶毒啊!希特勒固然担心,英国又会象从前那样,在希腊以北形成一条战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正是在该地登陆,并于1918年9月发动了一次决定战争走向的反攻。此外,这条战线还将威胁“巴巴罗莎”,使德国有了后顾之忧。
希特勒再狂妄,也不敢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巴巴罗莎”开始之前,把巴尔干各国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容忍英国在巴尔干站稳脚跟!
那么,处于夹缝中的巴尔干国家是怎样盘算的呢?如何才能保全自己祖国不受伤害呢?这个问题,匈牙利总理泰莱基伯爵楞是想破了脑袋也没能想出来。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了—— 一方面,丘吉尔威胁说,“一旦匈牙利加入轴心国,阁下您就等着大不列颠的宣战书吧”;而另一方面,希特勒频频发出照会,急不可耐地想把匈牙利绑上自己的战车。
泰莱基伯爵是个老实人,他既不敢得罪希特勒,又不想得罪丘吉尔。甚至,他连保持中立的权利都没有。万般无奈之下,这位悲情的匈牙利总理选择了第三条路——吞枪自杀,一了百了。
而另一个巴尔干国家——土耳其,所处的政治地位也很微妙。在伦敦,丘吉尔放出谣言,大肆宣扬德国即将侵入土耳其。他甚至主动馈赠100门高射炮给土耳其政府,并承诺给予他们更多援助。(实际上,这种拉人下水的做法一点儿都不高明。)就是傻子都看得出来,英国人居心不良。区区100门高射炮,不仅无法抵挡入侵,反而会遭来德国人的仇恨。土耳其政府当即拒绝了丘吉尔的“好意”,原封不动地把武器悉数退还,并宣布,“不接受任何援助,只防备直接入侵”。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24 23:26:34做记号
连载244
丘吉尔的战略
尽管吃了闭门羹,但丘吉尔的算盘可多着呢——他又把目光瞄准了南斯拉夫,百般鼓励南斯拉夫人抗击德国政府。1941年3月22日,丘吉尔在一封写给南斯拉夫首相(茨维特科维奇博士)的信中自吹自擂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最终将会一败涂地,这是肯定不移的……德国人心狠手辣,人口只有区区6500万,而英帝国和美国人民仅在他们本国就超过两亿多……我们还拥有不可抗衡的制海权,在美国援助下,不久即将获得制空权。并且,我们的钢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之总和”。
很明显,丘吉尔是在威胁南斯拉夫,警告他们千万不要站错了队伍。与此同时,与丘吉尔穿连裆裤的罗斯福也给南斯拉夫送去了一份措辞更为强硬的照会,罗斯福写道:“美国政府不仅仅看着现在,它也注视着未来……任何国家如以很容易就被占领为理由,唯命是从地屈服于某国的话,它将不会获得世界人民的同情”。
这种所谓“外交辞令”粗读之下也许不便理解,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这实际上是远在5000英里之外的美国总统在对南斯拉夫下命令,要它卷入一场对德战争。否则,它将在未来受到惩罚。
这是在是一个无理之要求。你罗斯福总统即不出钱,又不出力,自个儿悠哉游哉地作壁上观,大发战争横财,却怂恿别人去送死、去拼命,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南斯拉夫人并不是那么容易驯服的,摄政王保罗亲王给了美国政府一个高贵的否定答复。我甚至认为,这份答复可以道出世界上所有小国的心酸与无奈:
“你们这些大国真残酷,你们竟谈到了我们的荣誉,但你们离我们很远。”
就这样,丘吉尔与罗斯福策划的“巴尔干联盟”算是彻底失败了。可笑的是,他们忙乎了半天,却没能争取到哪怕一个盟友。在那年春季,所有巴尔干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得出结论——德国人很强大,大大超过了英国提出的任何慷慨援助。想要保全自己,就应当与英国政府保持一定距离。
俾斯麦很早就说过一句话,“政治问题并不是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是用铁和血来解决。”丘吉尔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动动嘴皮子谁不会?他相信,只要英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巴尔干国家才会奉行强硬对德政策——这也是为何丘吉尔不顾军事顾问警告,固执地要在希腊登陆的原因所在。
他想在巴尔干打一场大胜仗啊!
当然了,此时的希特勒也没闲着,就在丘吉尔四处碰壁之际,希特勒同样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正如黑帮老大强行拉人入伙那样,他首先把目光瞄准了两个国家,一个是罗马利亚,另一个,是匈牙利。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24 23:32:23做记号
好了,年快要过完了,回来继续码字!本章主角是——上蹿下跳,忙的不亦乐乎的丘吉尔老先生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27 05:42:04做记号

连载245
一个忠实的打手——罗马尼亚
如果说希特勒没有把“巴巴罗莎”告诉任何人,这是不恰当的。没错,他没有告诉墨索里尼,但他告诉了安东尼斯库。希特勒永远记得,当他把进攻苏联的计划告诉安东尼斯库时,这位罗马尼亚领袖几乎跳了起来,“我肯定会支持你的”, 安东尼斯库兴奋地喊道,“如果要打斯拉夫人,你永远可以依靠罗马尼亚!”
可以肯定,这是真情流露。在罗马尼亚,几乎每个人都对苏联恨之入骨—— 一年以前,苏联军队强占了属于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当时,罗马尼亚总参谋部向希特勒发出求救信,恳请德国政府“用现代化武器把罗马尼亚武装起来”。
但是,希特勒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正忙于法兰西战役,无暇东顾。一旦东方打起战来,别说比萨拉比亚保不住,甚至普洛耶什蒂油田也会被苏联抢去了。弱小的罗马尼亚怎么可能是苏联人的对手?因此,希特勒不但拒绝了罗马尼亚的请求,反而建议他们主动放弃比萨拉比亚,希特勒向罗马尼亚政府施加压力说,“德国不赞成任何军事行动”。
没有德国这个大靠山,罗马尼亚就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只能接受现实,默默地把打掉的门牙往肚子里吞。1940年6月27日,苏军不费一枪一弹地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希特勒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斯大林总算没有夺取整个罗马尼亚,至少油田保住啦。
希特勒是如此“软弱”,斯大林简直乐开了花。借用一位美国史学家的话说,斯大林无怪乎就是,“乘德国被牵制在西线之际,能捞多少就捞多少”。你希特勒敢说个不字吗?如果敢说,明儿个就来爆你菊花。虽然我知道这话很粗俗,但事实就是这样——西方国家之间打得不亦乐乎,斯大林同志捞得不亦乐乎。何乐而不为呢?在那些年月,从来不说真话的真理报更是发表社论说:“这是一场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瞧,多么洒脱!一副超然世外,坐山观虎斗的洒脱。
好啦,虽说希特勒变相地“出卖”了罗马尼亚,但在1941年1月,他又变幻嘴脸,重新拾起了这段“友谊”。在与安东尼斯库无数次的会谈中,他不仅更加详细地讨论了“巴巴罗莎”。同时还向安东尼斯库保证说,“要不了多久,比萨拉比亚就是罗马尼亚的了”——希特勒甚至承诺,假如罗马尼亚对苏宣战,除了比萨拉比亚之外,第聂伯河以南(几乎包括整个乌克兰)都是属于你们的。
偶买嘎,这个承诺简直太迷人了。安东尼斯库当即就说出了本章开始的那段惊呼。他不但保证罗马尼亚军队将站在德国一边,而且还允诺承担德国军队在罗马尼亚的全部过境费用。大家永远都不要忘记,这位“狂热民族主义者”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罗马尼亚人不收复祖祖辈辈居住的全部土地,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
(当然,这话不仅是对苏联人说的,同样也是对世仇匈牙利说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2-27 05:56:09做记号
下一章谈谈可爱的匈牙利人与德国还有老仇人罗马尼亚、苏联的关系。哎,昨天陪朋友吃宵夜,吃坏了肚子,现在上吐下泻,痛苦死了,睡一觉,有空补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2 05:26:13做记号
连载246
三心二意的匈牙利
作为上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匈牙利几乎失去了百分之70%的土地和人口,沦为了一个东欧小国。重新修订凡尔赛条约和收复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统治过的所以领土,是每一个匈牙利人心中的渴望。他们幻想,奥匈帝国的双冠国旗,将重新在维也纳上空飘扬!
也许,这种强烈的怀乡症,只有希特勒才治得了。由于匈牙利人同样对俄罗斯民族及共产主义思想怀有深仇大恨。这两种因素导致了匈牙利在一场对苏战争中站在了德国一边。可是,罗马尼亚人同样也是他们的仇人(第一次大战结束后,罗马尼亚夺取了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1940年夏末,匈牙利为了夺回这一地区,甚至不惜一战——在外交上,双方口沫横飞,吵得更是天昏地暗。最后,这场官司打到了希特勒那里。
照理说,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起来是很困难的。但元首先生处理问题总是那样潇洒——他大手一挥,你们都别争啦,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一人一半!据说,当结果出来之后,罗马尼亚外交大臣看到地图上要把特兰西瓦尼亚一半的地方划给匈牙利时,他晕了过去,趴在即将签字的桌子上不省人事。德国医生在用樟脑对他实施紧急施救,他才恢复了知觉。
哥们,字还没签呢,你可不能死啊!
表面上看,这种处理方式似乎很公平。但实际上,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都觉得不公平。领土纠纷怎能这样潦草处理?如果有人提议德国只能合并奥地利的一半,你希特勒会同意吗?
然而,希特勒却认为自己办了一件大好事。在他撮合下,1940年11月20日及23日,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别在(三国公约)上签字,成为了轴心国一员。这次签约引起了苏联政府的恐慌。但斯大林并不打算与希特勒彻底决裂——苏联外交部强烈抗议了一番,就没了下文。
与罗马尼亚稍有不同的是,匈牙利对于加入轴心国的热情不大——他们的热情依然放在了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上面。当匈牙利人得知希特勒即将侵入俄国,并探清罗马尼亚已经全军动员的时候,匈牙利人竟高兴得心花怒放。他们设想,暂且按兵不动,等到罗马尼亚在战争中弄得筋疲力尽之后,再去消灭他们。
因此,他们一方面呼吁德国提供武器援助,可当得到这批武器之后,却又全部储存起来。无论希特勒怎样三令五申,匈牙利人仍然不肯出力。他们甚至向意大利人透露说,“苏联人军事力量有限,估计不出8个星期就会完蛋,我们真正的敌人是罗马尼亚”。
摊上这样一个三心二意的盟友,希特勒又气又恼(而且毫无办法)。因为他发现,自己援助的武器全部打了水漂,甚至连泡都不冒一个。当希特勒接见匈牙利国家首脑霍尔蒂,并要求他参加对苏作战时,这位海军上将竟然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是的,我们精神上已经武装好了,但物资上还没有武装好”。
偶买嘎,他简直太有才华了。这不由使我想起一个很八卦的笑话。(虽然真实性无从考证)
话说珍珠港事变后,匈牙利对美国宣战,匈牙利大使面见美国国务卿并递交宣战书。美国国务卿有意刁难他说:我对你们国家不是很了解...你们政府首脑是谁啊?
匈牙利大使:霍尔蒂海军上将。
国务卿:那么你们国家的海军一定很厉害咯。
大使:我们匈牙利是内陆国家…
国务卿:啊!那霍尔蒂海军上将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呢?
大使:摄政王。
国务卿:那你们国王是谁?
大使:其实我们是共和制。
国务卿:请问,美国人是你们国家的敌人吗?
大使:NO,我们的国家敌人是罗马尼亚。
国务卿:难道罗马尼亚在同盟国阵营?
大使:NO,我们都是轴心国。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2 05:35:26做记号
作者:毛大大123 ~~~晕死....这个笑话被你讲出来了,看来我是炒冷饭了,真悲剧。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2 05:37:03做记号
离写到巴巴罗萨计划还有多远?
~~~~~~~~~~~~
不急,一步步来,6月22日前能写到巴巴罗萨是肯定可以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2 05:38:45做记号
我认为德国败就败在一道不准撤的命令上,无论在苏联战场还是北非战场,不知楼主观点如何?
~~~~~~~~~~~~~~~~~~~~~~~~~~~~~~~~~~~~~~~~~~~~~~~~~~~~~~~~~~
你是指1941年冬还是1942年冬?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4 10:09:29做记号
连载247
投机者与“背叛者”(保加利亚与南斯拉夫)
眼见身旁两个邻国先后加入轴心国,保加利亚国王鲍里斯三世却显得是那样悠闲和从容不迫。尽管鲍里斯三世发表声明说,“保加利亚人肯定会站在德国一边”。但实际上,有一点客观因素不容忽视——保加利亚人骨子里是亲俄的。
因此,鲍里斯三世口头上答应加入轴心国,但就是不肯签字。无论希特勒如何威胁,如何饶舌不休,鲍里斯三世却始终坚持说,“大部分保加利亚人拥有斯拉夫血统,我们根本不可能与俄国公开闹翻。不然,政府就有倒台的危险”。
可是,到了1941年3月1日,情况发生了变化。原因是希特勒描绘出的一幅美好蓝图,他向鲍里斯三世保证说,“只要保加利亚允许德军过境,通往爱琴海的出海口就是你们的啦”。
这个美好的前景让保加利亚人感到眼花缭乱,鲍里斯三世当即同意了德军过境请求,并痛痛快快地在三国条约上签字。(由此看来,爹亲娘亲,还是利益最亲)。不过话说回来,希腊本来就是保加利亚的死敌,借希特勒之手去除掉敌人,何乐而不为呢?
至3月5日,早已准备充分的德国李斯特军团(第12集团军)开始进驻保加利亚。德国军官和工程兵被派往保加利亚各地,他们修建桥梁,改善交通,为希腊战役做好准备。
对丘吉尔而言,这可真是一个“惊天噩耗”——他自己在巴尔干国家四处碰壁,而希特勒呢,他一下子就拉了3个国家入伙。在得知德国军队进驻保加利亚之后,英国政府很快就同保加利亚断绝了外交关系。3月10日,英国大使也回国了。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发出正式照会,严厉谴责了保加利亚政府“懦弱行为”。
但懦弱的何况是保加利亚,苏联政府自己就很懦弱。你为何不去谴责希特勒呢?谴责保加利亚算什么本事。事实上,苏联人在过足嘴瘾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因为它只字不提德国政府。
现在,如果再当我们翻开地图就可以发现,在德国与希腊之间,只剩下一个南斯拉夫了。这个顽强的小国似乎还没有认清形式——它不过是想在这场战争中力求自保而已。可是,英国人三天两头前来游说,突然之间,德国人似乎也变得热情起来。
3月4日,笑容可掬的希特勒把南斯拉夫摄政王保罗亲王请到贝格霍夫,向他施加压力。然而,保罗亲王唯唯诺诺,就是不肯给予一个痛痛快快地答复。它预料,这场战争“可能要与美国人甚至苏联人打”,但南斯拉夫即不愿意与苏联人打,更不想与美国人打。在临走之际,保罗亲王表示,“对于加入轴心国的建议,他会考虑之后,再给予明确答复”。
接下来,就是耐心地等待。保罗亲王实在拿不定主意啊!难道保持中立就这么困难吗?无奈之下,它把这个提议交给了内阁处理。3月20日,18位内阁成员就南斯拉夫加入轴心国的决议进行了投票,结果是这样的:
10票赞成,5票弃权,3票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南斯拉夫加入轴心国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4 10:52:06做记号
连载248
后果很严重
3月25日,南斯拉夫首相茨维特科维奇博士达到维也纳,在一场希特勒为他举办的盛大典礼中,茨维特科维奇博士在三国条约上签了字。在落笔的那一刻,希特勒转过头来对齐亚诺及日本外交大使大岛浩说道,“太棒了,最后一个巴尔干国家被我争取过来了,这将有助于我们进攻希腊!”
希特勒确实很高兴,在接下来的晨宴上,他同意了几近漫天要价的南斯拉夫人提出来的所有要求,这些要求包括:
1.德国将永远尊重南斯拉夫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2.轴心国军队不会在南斯拉夫过境。当然了,轴心国“也许”会利用南斯拉夫铁路运送一些军用品。
3.支持南斯拉夫对希腊以北一片土地的拥有权。并且,南斯拉夫不必在军事上予以轴心国任何援助。
正如一位德国史学家在他的二战史中所叙述地那样,“这些保证,才是南斯拉夫选择加入轴心国的原因所在”。事实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条件很宽大(相对于丘吉尔提出的那些保证),希特勒开出的条件实在要诱人得多——同时我们也可以侧面看出,希特勒并不要求、也不希望南斯拉夫参战。他不过是想让南斯拉夫表示效忠而已。这样,丘吉尔所幻想的“巴尔干联盟”,就会迅速失去市场。
可事与愿违的是,这三条保证并未能持续多久——因为在两天之后,希特勒便违反了这些保证,其速度之快,简直骇人听闻。
那是在3月27日下午,希特勒正准备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举行一次重要会谈时,一名副官走了进来,他递给了希特勒一封紧急电报,上面写道:“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首都)发生政变,前政府成员均被逮捕……”读到这里,元首脸上顿时血色全无,他觉得,眼看就到手的胜利在最后一分钟被人抢了去,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这一次,他真是发火了——他提高嗓门大声喊叫道:“戈林在哪里?里宾特洛甫呢?勃劳希契和哈尔德呢?叫他们立刻到总理府报到!”
然后,他突然闯进会议室,约德尔和凯特尔此时正趴在桌子上比比划划。希特勒大步走到他们身边,挥舞着手上的电报,咬牙切齿道:“我绝不接受这个现实,天啊,他们居然背叛了我,而且是以最不光彩的形式背叛了我”。
希特勒越说越生气,越说越激动。他发誓,他将立刻从北面和东面同时进攻南斯拉夫。
以糊涂著称的凯特尔此刻却保持着清醒。他反驳说,“这不可能!部队已经在苏联边界集结了,巴巴罗沙不能再延期了。另外,驻保加利亚的李斯特兵团即将开赴希腊战区,抽不出多余的部队去对付南斯拉夫”。凯特尔甚至抱怨说,“我们根本不可能指望从盟友那里得到什么援助”——事实上,只有傻瓜才会指望没心没肺的匈牙利人会帮忙。
但是,希特勒根本听不进去。兵力不够?这好办,大不了巴巴罗沙延期就是。希特勒大吵大嚷地回绝说:“不,我一定要消灭南斯拉夫,叫它永世不得翻身”。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4 12:04:07做记号
鄙人的意思并不是单指哪一年:在阿拉曼,希特勒来了一道不准撤的命令,让隆美尔瘫在了椅子上,虽然后者最后还是执行了这到与他意思相违背的命令,但德国丧失了几乎所有装甲。再加上对手是干什么事都喜欢准备好好的蒙哥马利,以致北非完全失利,隆美儿一退千里。在苏联,老希宁愿加官晋爵也不让保卢斯突围一步,最终9万人被俘。更有甚者,因为违抗了不撤命令,希特勒撤下了大批更优秀将领,换上了大批更听话的将领,德军最终变成了希疯子直接统帅的军队,从内部发生了退变,德军沦落了,败就必然了。个人认为这是主要原因,反观一下,斯大林基辅之败也是不让撤。难道仅仅是担心出现法国那样的溃退?希特勒要是曼施坦因那样就好了,顺便问一句,这篇强文楼主大概何时结稿?
~~~~~~~~~~~~~~~~~~~~~~~~~~~~~~~~~~~~~~~~~~~~~~~~~~~~~~~~
慢慢来,不是才刚刚写到巴尔干吗?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4 12:10:23做记号
事实上对于罗匈两国来说最大的敌人的确是苏联而不是德国
~~~~~~~~~~~~~~~~~~~~~~~~~~~~~~~~~~~~~~~~~~~~~~~~~~
如果让罗马尼亚人自己选择的话,他们肯定会选择英国作为自己的盟友。从骨子里,东欧人大部分是亲英的,这是民族性使然。
但既然英国被赶出了欧洲,他们只能依附德国,罗马尼亚人虽然一再抱怨德国人缺乏教养,态度傲慢,但德国至少能保护他们不受侵犯,两下权衡之下,被人呼来唤去是不好受,但总比被苏联吞了强。何况还有那么多利益成分在里面。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5 17:39:11做记号
南斯拉夫政变虽然勇敢,但是现在看来很不划算。德国并不想吞并和灭亡该国,只是想让它表示效忠以壮门面,尤其是确保罗马尼亚油田的安全。南斯拉夫与苏联并不接壤,可与扩大后的纳粹德国相邻。希特勒开出的条件很优厚,南斯拉夫可以象保加利亚那样作为斯拉夫国家,既然加入轴心国,又不必象罗马尼亚、匈牙利甚至意大利那样派遣部队上前线,正式和老毛子有血仇、撕破脸。等到德国大势已去时再翻脸倒戈,发动军事政变或起义,用生力军同德国作战,好整以瑕、事半功倍。从地理位置和战争方向上,南斯拉夫甚至比保加利亚更有利。这种墙头草的作风虽然不高尚,但的确是小国自保、利益最大化的作法,完全可以理解。与老毛子有仇的罗马尼亚和芬兰,真正法西斯的匈牙利和西班牙都急不可耐地上战场与毛子拼杀,南斯拉夫人怎么就那么沉不住气呢?现在看来代价实在太大!
~~~~~~~~~~~~~~~~~~~~~~~~~~~~~~~~
说得好,归纳的实在太棒了!刚躺在床上读肖克版的希特勒传,还别说,希特勒先生推论出来的后果与你所言几乎惊人的相似。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5 17:44:42做记号
这段时间电脑总是死机,完整开帖也是一种幸福啊!11
~~~~~~~~~~~~
昨天 天涯抽风了 老打不开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6 13:24:48做记号
连载249
从地球上抹去南斯拉夫!
是的,南斯拉夫确实出事了。数月以来,一部分铁杆亲英份子一直都在讨论,一旦政府倒向德国,便应当采取宫廷政变的方式,进行革命。他们的首脑人物是南斯拉夫空军司令博拉·米尔科维奇将军—— 一个公认对德国怀有敌意的塞尔维亚人。
3月26日,南斯拉夫首都传开了关于首相等人签订三国条约的消息。由于保罗亲王不在首都,茨维特科维奇博士刚刚签订了协议,正在归国途中。因此,几乎在一夜之间,政变就取得了成功——在皇家近卫团引导之下,政变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皇宫,逮捕了保罗亲王的支持者。首相茨维特科维奇博士刚下火车,即被警察逮捕,被迫宣布辞职。
正在克罗地亚地区视察的保罗亲王闻讯大惊失色。他设想,皇太子彼得·卡拉乔尔杰还在自己手上,没有皇室支持,政变也许不会取得成功。可他哪里料到,皇太子早就跑了。这位17岁的小伙子在得知首都爆发起义之后,就逃过了摄政王官员的监视——他抱着一根雨水管道从三楼滑下,跑到政变者那边。3月28日,在贝尔格莱德大教堂热烈欢呼的人群声中,彼得·卡拉乔尔杰宣誓登基,史称“彼得二世”。南斯拉夫新任首相嘛,自然是政变成功的米尔科维奇将军。保罗亲王在匆忙签署了一份逊位声明之后,就携带家眷逃到希腊去了。
人心向背啊,仅仅一天时间,起义就通过这种不流血的方式取得了成功。随后,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人是极度仇视德国的)兴高采烈地上街游行。在首都贝尔格莱德,愤怒的人群包围了德国大使馆。广场上,人们在跳舞,英国国旗随处可见——由英国大使馆散发。如今,塞尔维亚人围在德国大使馆门前,口中反复呼唤着:“宁要战争,不要协定;宁愿死亡,不做奴隶”的口号。并剪断电话线,向使馆内投掷石块。由于德国使馆紧锁大门,示威人群开始动乱起来,他们捣毁了一切与德国沾边的物品——譬如德国旅行社,德国商店。最有趣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位瑞典商人身上,由于瑞典系北欧日耳曼人种,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他是德国佬”,旋即,这位喜欢凑热闹的倒霉蛋就被打晕过去。
而在柏林这边,纳粹高层已齐聚总理府。勃劳希契、戈林、里宾特洛甫以及他们各自的副官们,三三两两地前来参加会议。由于召开得极其仓促,他们都迟到了——哈尔德从东部前线赶来,当他落座时,哈尔德发现,元首声音嘶哑,几近歇斯底里。他听到希特勒说:“我们要通过军事上的手段,彻底消灭南斯拉夫”。
这个时候,里宾特洛甫插话了,他问道:“是否应当先给南斯拉夫发个最后通牒?”
希特勒冷冷地看着他的外交部长,反问道:“难道您就是这样处理外交事务的吗?南斯拉夫人善于颠倒黑白,他们当然会说他们没有反叛的企图,但一旦我们把军队开进希腊,他们就会背后插刀”。
因此,希特勒做出决定,“无论新政府如何保证,都应该以无情的军事行动粉碎南斯拉夫”。他接着下令说,“不要进行外交询问,不要提出最后通牒!不需要!”
那要什么呢?希特勒最后总结说:“我要一举横扫巴尔干半岛——是让人们好好认识我是谁的时候了!”
军官们皆点头称是,顶啊,顶呀,元首大人说得太棒了!但另一方面,他们内心里又充满着疑惑,“巴巴罗萨”怎么办?延期吗?
没错,延期。希特勒甚至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在今年之内放弃“巴巴罗萨”。因为他预料消灭南斯拉夫和打垮希腊需要两个月。那个时候,夏天都快过去了,在1941年打垮苏联还有机会吗?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06 13:32:41做记号
有急事,匆忙码完,有空再补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11 14:27:26做记号
连载251
第25号元首密令(惩戒行动)
我们看一下地图就会明白①,实际上,丘吉尔那个大胆的战略计划是正确的。
既然南斯拉夫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那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率先把背后的意大利人打垮再说。可是,米尔科维奇将军优柔寡断,仍然企图挽回一切。就在他徒劳地向德国表示效忠的同时,约德尔将军就已然完成了入侵南斯拉夫的作战方案——他只花了一个通宵时间。
为了使攻击南斯拉夫的计划得以实现,约德尔在极短时间内修改了进攻希腊和“巴巴罗萨”行动。在经过希特勒稍加润色之后,这份被称之为“第25号元首密令”的文件被散发三军。它还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代号,叫“惩戒行动”。 这是一份典型的希特勒式文件——因为指令一开头就很能说明他的决心:
“南斯拉夫军事政变已打乱了巴尔干的政治局势,即使南斯拉夫表示效忠,也应将其视为敌人并予以毁灭……
看,这是多么昭然若揭的一句。
就这样,德国的战争机器又开始全速运转起来——大批轰炸机被调往罗马利亚;德第12集团军在索菲亚(保加利亚首都)集结;德第2集团军在奥地利方向集结;罗马尼亚则奉命封锁边境;匈牙利也迫不及待地把10个旅交给德军指挥(因为希特勒承诺把一大片土地送给它)。
与此同时,德国在南斯拉夫的侨民也撤离了,德国驻贝尔格莱德工作人员被减少为5名。这些举动已充分表明(就是傻子都看得出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可是,天真的南斯拉夫人仍然没有清醒过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苏联政府身上,他们设想,斯大林同志或许会拉我们一把。
① 图片有些模糊……但看得出来,南斯拉夫北部领土与奥地利接壤,东北部与匈牙利及罗马尼亚接壤,东面则是保加利亚……这些国家都有德国驻军。换句话说,南斯拉夫是三面受敌。因此,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集中兵力,首先打垮背后的意大利人。这个战略虽意味着要完全弃北部国土于不顾,从心理上也很难被南斯拉夫当权者所接受,但这实乃为挽救南斯拉夫的唯一出路啊。
《南斯拉夫的兴亡》上说得好,“南斯拉夫当权者还是犯了试图保卫全境的错误”。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11 14:43:30做记号
连载252
武装干涉?
还别说,苏联人还真愿意“帮忙”。 4月5日,当德国入侵南斯拉夫进入倒计时之际,苏联政府突然站了出来,异常高调地与南斯拉夫签订了一份《苏南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弹起了对南斯拉夫承担军事义务的旧调,并表示,苏联永远尊重“南斯拉夫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当它受到攻击时,苏联将采取友好的亲善态度……在莫斯科,一个南斯拉夫代表团还见到了斯大林本人,并探讨了关于军事援助的问题。
可以断定,这份《苏南互不侵犯条约》就如同定心丸一般,让南斯拉夫安心不少。从政治角度来看,此条约还包含着对德国的警告——德国人都要快进攻了,斯大林还同南斯拉夫签条约,这不是明摆着警告德国人不要轻举妄动吗?
事实上,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由于希特勒对巴尔干国家不断蚕食,使斯大林逐渐认清了自己所要面对的威胁。因此,他改变了以往对德国一贯谦卑、讨好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这也使南斯拉夫人一度产生了幻觉,他们设想,如果希特勒胆敢入侵,苏联就会“武装干涉”。
问题是,希特勒向强硬的苏联政府妥协了吗?答案是绝对的,“没有!”当苏联与南斯拉夫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消息传到柏林时,戈培尔博士正准备上床睡觉,这份条约让他深感不安,胆小怕事的宣传部长顿时没了睡意,他一溜烟跑到总理府去咨寻元首的“高见”。然而,希特勒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我可不怕俄国人,我早就准备充分了,如果斯大林想替南斯拉夫出头,那么越快越好”。
多么自信的表白啊!心情不错的希特勒还把戈培尔留下来聊天,4月6日凌晨5点20分,就在他俩座在总理府里喝茶的时候,德军开始进攻了。他们的空军从罗马利亚机场起飞,对南斯拉夫各机场、贝尔格莱德和其它城市实施轰炸。驻保加利亚的第12集团军在3个地段同时越过南斯拉夫边境,直插南斯拉夫与希腊国境交界处,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其他地段,德第2集团军开始在奥地利方向展开,并与驻匈牙利第46坦克军向贝尔格莱德方向实施向心突击(见下图)。
惩戒行动开始了!
与往常一样,德国人永远都是先斩后奏的。当进攻发起后不到10分钟,德国驻南斯拉夫及希腊大使分别向两国递交了一份正式照会,上面指出,“德国军队已被迫(怎么又是被迫?)于夜间进入希腊和南斯拉夫,以便把英国人最终赶出欧洲”。照会还指责了两国从1939年起,就采取了一系列敌视德国的活动。上面写道:“德国曾试图保障巴尔干的和平,但英国一直想破坏和平。罪恶阴险的丘吉尔集团正在南斯拉夫活动,希腊则明显同情英国,并给英国提供在欧洲开辟新战场的可能”。照会接着说,德国不打算与南斯拉夫和希腊人民为敌,但现在它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因此没办法了,德军只好“被迫入侵……”
事到如今,南斯拉夫政府方才“清醒”过来。南斯拉夫驻莫斯科大使马上就跑到苏联人那去寻求援助,可苏联副外长维辛斯基却装傻充愣起来——尽管与南斯拉夫签订的条约墨迹未干,可这位苏联副外长却振振有词地回答说,“你们肯定是误解了吧,我们从来就没说过要进行武装干涉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11 14:53:50做记号
很热闹啊,对苏联战役暂不评价,我只负责发帖...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11 15:06:57做记号
网上流传,贝尔格莱德是被七个德军骗投降的,不知道真假。
~~~~~~~~~~~~~~~~~~~~~~~~~~~~~~~~~~
德第二集团军是划橡皮艇进城的啊?哪篇文章说7个德军骗投降的,给个传送门 我想去看看。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12 01:57:46做记号
特意去百度一下南斯拉夫,没想到这么小的国家还分裂成了5个,地下铁托不知有何感想……
~~~~~~~~~~~~~~~~~~~~~~~~~~~~~~~~~~~~~~~~~~~~~~~~~~~~~~~~~~
南斯拉夫一词已经走进历史了,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个国家了,真让人唏嘘不已啊~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10-03-14 18:47:56做记号
连载253
棋子
斯大林在下棋,这个棋盘,是欧洲大陆。而南斯拉夫,则是他巨大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假设一下,如果希特勒慑于苏联人的保证,不敢入侵南斯拉夫。这样,南斯拉夫就会感激流涕—— 感激斯大林同志在危难之际的“慷慨相助”。
可是,希特勒完全忽视苏联人的存在,执意消灭南斯拉夫。此举虽然让斯大林丢了面子,但他并不懊恼,因为他幻想“南斯拉夫起码能把德国拖住两个月,并在英国援助之下,长期地在巴尔干战斗下去”。
换句话说,无论希特勒入侵南斯拉夫与否,对苏联而言都是无害的—— 斯大林当然知道希特勒是排犹反共的老手。设想一下,一旦德国在欧洲大陆上没有了对手,那希特勒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呢?这个问题不用说,用脚趾头都能猜得到吧。
因此,既然希特勒没有对手,那斯大林就必须给他制造一个对手。去翻一翻我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上面写道:“西方国家绥靖政策是妄图祸水东引,期望德国与俄国之间爆发战争,而他们最后只有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呵呵,很欢乐呀,斯大林同志何尝不是这样,他难道不是妄图祸水西引,笑眯眯地看着资本主义之间拼得你死我活,然后再从中获益?
一位二战史学家曾在他书中这样分析道:“斯大林对外的基本政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制度、两种势不两立的制度,它们永远不会共同存在,两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其结局,必然是共产主义以全面的、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换言之,只有战争,只有无限扩大、且又无法伤害到自身的战争,才能创造这种机会。对于斯大林这种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而言,还有什么是比资本主义国家狗咬狗的战争更欢乐的事呢?南斯拉夫希望苏联人为他们火中取栗,醒醒吧,斯大林怎么可能会在德国军事实力最为巅峰的时期出兵干涉?
所以,斯大林所要做的,就是继续挑动和扩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并在双方筋疲力尽,相持不下的时候再出兵干涉。只有这样,苏联才能最终饮马莱茵河畔,并在资本主义国家废墟上建立起一个个崭新的共产主义国家。
因此,当苏联副外长维辛斯基说:“你们肯定是误解了,我们从来就没说过要进行武装干涉”的时候,南斯拉夫政府才最终明白,自己被出卖了,被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出卖了。南斯拉夫大使是如何回答的呢?资料上没有记载,事实上,他已惊讶得答不上话来。英国人不靠谱,原来苏联人更不靠谱。如今,他们只有依靠自己那点可怜的实力来对抗轴心国集团疯狂的进攻了。
直达记号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7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8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9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3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4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5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6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8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9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0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1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23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近代风云]国军抗日二十五大主力及其名将_第1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版 [经济杂谈]天涯海神心血之作《金融幻象》上市(连载中)_第1页_经济论坛_读天涯脱水版 [国际关系]地缘看世界2——中央之国的形成_第1页_国际观察_读天涯脱水版 中国需要唐骏,不需要学历_第1页_天涯时空_读天涯脱水版 [右岸文字]LES也有潜规则?被美女经理GOING不知所措_第1页_一路同行_情感人生_读天涯脱水版 [职业经历]前微软员工披露唐骏鲜为人知的内幕(转载)_第1页_职场天地_财经科技_读天涯脱水版 [经济杂谈]《杂谈》:棒打欧元之后, 索罗斯将剑指人民币!!_第1页_经济论坛_读天涯脱水... [右岸文字]LES也有潜规则?被美女经理GOING不知所措_第1页_一路同行_读天涯脱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