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村城镇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1:39
□ 徐 妍 王 艳
摘要:城镇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化的出现而产生的,推进城镇化是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发达的工业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深刻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明确提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辽宁省;农村城镇化;现状;对策
1.农村城镇化概述
1.1农村城镇化的涵义
城镇化以人口向城镇的集聚为基本标志,它反映的是劳动力、生产要素和产业等在非农化过程中向城镇集中的根本趋势。城镇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同时,又是加速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1.2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明显滞后,这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而且极大的制约了农村人口收入的提高。因此,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大战略措施。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能够形成长期持续的增长点。第二,可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第三,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1.3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温州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镇化道路最具代表性。
温州农村城镇化道路。温州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形成了以内生型结构转变为特征的农村工业化模式。温州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突出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形成个人投资为主,集体投资和政府财政拨款为辅的资金筹措模式。
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化。该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10个城市,面积41596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通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城市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苏南农村城镇化发展。苏南泛指长江以南的江苏省南部地区,苏南地区农村积极接收城市工业的辐射,通过城市工业要素向农村的转移,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其中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级政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农村工业化的带动下,苏南小城镇发展迅速,并称为“苏南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辽宁省农村城镇化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城市化进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从29%提高到55%,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辽宁省现有人口4210万左右,其中约有45%的农业人口。辽宁农村城镇化建设水平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一大批小城镇已具相当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城市结构不合理、小城市数量少、基础设施落后。全省包括县城在内的616个小城镇只有531万人,仅占全省人口的12.5%,每个城镇平均8620人。小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仅为76.7%,人均道路面积只有10.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足3.7平方米,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其次,建设规模小,功能差。1996年全省557个农村建制镇中,平均每个建成区面积仅为4.6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建成区容纳常住人口仅为1125人,与规模效益适中的小城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所吸纳人口数量过低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小城镇规模效益比较低,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的供给都难以形成规模,导致小城镇整体规模较差。
第三,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同步。由于其分布分散,大部分地区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口的聚集,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现象还较为突出。
3.关于辽宁省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几点对策思考
3.1分发挥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市场重新配置农村资源的过程,通过市场的作用引导企业和人口等向城镇聚集。市场在基础配置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不作为或完全退出。相反,政府对于推动城镇化异常重要,应担负起为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各种社会服务的责任。
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认真搞好规划。各级政府要根据辽宁省农村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搞好所辖地区的农村城镇发展规划。二是完善发展政策。各级政府要集中精力搞好城镇发展政策,根据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促进政策,并不断使之完善。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城镇发展环境,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新的户籍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就业制度。
3.2调整和改革与城镇化过程有关的体制与政策,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创新。
辽宁省应尽快出台新的户籍制度和相关福利制度,减少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和免除进城的风险。在大中城镇,农民只要有未定的职业、收入和固定的住所,就应给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小城镇全部放开户籍管理,农民可以自有迁出迁入;对城乡劳动力就业一视同仁,给农民以城镇居民待遇,在保险、教育、卫生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对待,不得有任何歧视与限制。
-
此外,还应该不断进行管理体制创新。从目前情况看,辽宁省农村城镇化管路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管理职能不明确,普遍存在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等现象,而社会治安、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管理又要中缺位;责任和权力不对称,“责”大、“权”小;管理机构臃肿,人员较多,相当一部分靠财政赤字勉强度日。因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服务型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政府的管理权限问题,使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3加快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在农村经发展和体改农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重大作用。因此,辽宁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小城镇发展。
小城镇建设要注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各地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交通状况、资源情况差异很大,发展小城镇的条件和优势不尽相同。所以,小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依据其空间区位、环境资源、经济特征来确定其规模取向;以经济水平、资源及开发状况选择其发展方向,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但小城镇建设要量力而行,使城建速度与经济实力相协调,要注重提高质量,增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努力发展农村城镇社会服务体系。
辽宁省还应积极发展农村城镇社会服务体系,为城镇居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紧紧围绕为城镇居民创造健康、文明、安定的社会环境这个中心,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搞好社会服务;要不断加大农村城镇公共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的建设;还要创建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服务周全的文明社区,要加强敬老院、福利院等福利性设施建设,吸引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辽宁省农村城镇化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勇,王月华.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索,2005,中国农业出版社.
[2]孙中和.加快四是辽宁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农业经济,2005(5).
[3]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冯海法.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2004,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