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09:59
调研信息--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环境管理一直是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所在,在城市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问题
(一)土壤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按耕地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单位面积施用量。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导致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造成了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加之大棚农业的兴起使地膜对土壤污染加剧,由于没有完整的配套地膜收集管理系统,大量的地膜碎片掩埋在土壤中,不仅减少作物产量,而且短时间内难以降解。
(二) 生活垃圾和废水污染
随着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农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建设中,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忽视了城镇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农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置,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调查表明,全国每年产生约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三) 牲畜粪尿污染
蓬勃发展起来的畜禽养殖,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由于大部分养殖企业规模小、投资少,治理设施基本没有,不仅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四) 乡镇企业工业污染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县域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受技术、人员、财力的影响,这种小规模、小作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低技术含量的小企业,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二、 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
(一)重视程度不够,污染问题加重
长期以来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忽略了农村环境保护,认为农村地大物博,没必要抓农村环保工作,没有深刻体会到现代工业发展对农村环境巨大的破坏性和不可恢复性。
建立在工业污染防治上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没有将农村污染和城市污染摆在对等的位置上,造成农村环境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环境管理,不利于农村现代化进程。环境管理体系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适用性不强,对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处理效果不明显。在广大的农村缺乏管理机构、管理人员。
(二)资金缺乏,农村污染治理的机制难以建立
长期以来,污染治理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环境污染在向农村扩散,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连应付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够,更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农村聚居点污染日趋严重并将继续严重。
(三) 治理措施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农村的环境污染,没有有效的治理模式,存在技术、经济障碍。例如地膜的面源污染就没有有效收集污染物措施,其他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不能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相比,对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治理。
三、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和考核体系建设。
1、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和考核体系建设要尽快建立,将城市环保和农村环保置于平等位置,从法律、法规体系上对农村环境保护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确保有法可依,有法能依。
2、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要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推行县、乡(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乡镇企业法人对本企业影响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不能只关注经济发展,同样要关注环境保护,并列入考核内容。
3、加强乡镇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基础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
(二)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治理建设资金
由于农村环境广阔,管理难度较大,因此资金投入是必要的保证。一是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与城市环保同等对待,利用各级政府财政分担一定比例的方式,列支专项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二是采取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参与政策措施相结合。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觉的做好环保工作。三是通过建立沼气池、垃圾临时堆放池、生态果园等,达到农户、自然环境、社会的和睦相处,从而维护好农村环境。
(三)加大治理力度,多角度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农村污染特点与城市污染特点不一样,面广分散,应该从多个方面开展治理工作。
1、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做好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作,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搬迁企业必须做好废弃厂区土壤修复工作,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超标耕地实行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用途。
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生产基地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督管理。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强生产基地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2、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有步骤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的村庄应建立垃圾站,对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提倡资源化利用或集中处理。充分依托现有的城镇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推广村收集、镇(区)中转、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密度较低、环境容量较高的农村地区,可采用净化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等方法进行分散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要根据排放生活污水的水质与总量状况,采用沉淀池处理或通过沼气池净化处理,也可将乡镇生活污水并入附近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开展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及示范。重点加强对“农家乐”的污水治理监管力度。
(3)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结合“一池三改”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工程,资源化利用人畜粪便,大力推广太阳能技术。在秸秆资源较丰富的农村聚居区,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集中供热或发电工程,积极扶持秸秆收购企业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3、严格控制乡村工业污染。制订和完善村镇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和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企业布局。依法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控制,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一是村镇二、三产业发展必须符合村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二是新上项目应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制度,确保稳定达标排污。三是引导、鼓励村镇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工艺技术先进、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在环保专项资金使用上优先予以扶持。四是坚持有计划开发和规范开采,坚决依法制止私采乱挖矿产资源行为。建立生态恢复责任制,对已造成生态破坏的矿区逐步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切实维护矿区农民的环境权益。五是实施各类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类园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循环经济示范,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污染“零排放”。工业园区建设要推进同类企业、行业的集中,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集群;农业园区建设要以集约化、规模化、循环化为原则,从区域农业产业特色出发,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4、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对分散式畜禽养殖采取建设养殖小区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一是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实际,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依法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二是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进行限期治理。三是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5、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利、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外来有害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四)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加大农村环保宣传力度,推广实用新技术。以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转变农民传统观念、改变农民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目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等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保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