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28:48
2006年XX市启动了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XX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9.6万人,人均务工收入达到了960.8元,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45%,比XX市水平高6.2个百分点。截止2006年6月底,全县已有33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共创办企业33个,累计投资840万元,企业总产值1217.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00.4万元,同时还解决了346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劳务经济已成为XX县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摸清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笔者分别在山区、丘陵和平坝地区抽选了30户农村家庭,并对这30户农户110名常住人口中的26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典型调查。
一、外出务工人员的现状
1、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留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占了较大比重。26名外出人员的年龄,16-20岁的劳动力1人,46岁以上的2人,21-45岁的有23人。
2、数量逐年增多。2001年、2003年末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分别为179844人、和196600人,从2001年末到2003年末的2年时间,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了16756人,平均每年增加8378人。调查的30户农户中,
2001年末有外出务工人员25人,占常住人口的22.7%;
2003年末有外出务工人员26人,占总人口的23.6%,外出人员较2001年增长4%,平均每年增长2%。
3、平坝地区外出比重较高。30户农户中,山区、丘陵、平坝各10户。2003年末外出务工的26人当中,山区有8人,平坝有10人,占平坝调查对象38人的26.3%,是外出务工总人数的38.5%。从外出人员占当地调查对象的比重看,平坝比山区高5.2个百分点,比丘陵高2.8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平坝地区的耕地比较集中,所需劳动力较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二是平坝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信息灵、门路广,使得平坝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偏高。
4、素质普遍偏低。一是文化素质低。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为20人和4人。二是劳动技能缺乏。外出人员中仅有极少数接受过职业教育。调查的外出务工人员中只有1人毕业于职业高中,外出前有一定劳动技能。
5、外出以自发转移方式为主。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收入已成为全县农民收入的一大支柱,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外出方式是以自发为主,由地方政府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劳动力的机会和数量很少。这既不利于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也不利于外出人员的充分就业,更不利于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
6、务工收入大幅增长。据典型调查,2001年25名外出务工人员共寄带回现金57500元,人均2300元;2002年的25名外出务工人员共寄带回现金58100元,人均2324元;2003年的26名务工人员共寄带回现金70550元,人均2713元。
7、家庭消费明显高于全县农村的平均水平。2003年末,30户农民家庭耐用物品中的摩托车、彩色电视机、组合家具、沙发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为7辆、16台、18套、13套和14台,户均拥有分别为0.2辆、0.5台、0.6套、0.4套和0.5台,户均拥有银行存款8843元。而有外出务工人员的20户农村家庭,这些耐用物品户均拥有量分别为0.2辆、0.6台、0.7套、0.5套和0.6台,户均银行存款9240元。
8、主要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001、2002、2003年,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分别为64.0%、60.0%、65.4%,均在60.0%以上,说明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务工地点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主。
9、主要从事二、三产业。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2001年从事一、二、三产业的人数分别为0人、22人和3人,2002年没有发生变化,2003年从事一、二、三产业的人数分别有0人、24人和2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外出观念有待改进。由于封建观念的束缚,认为女性应在家照顾子女、赡养老人和干农活,男性应外出务工挣钱养家,使得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是女性的近2倍。2003年末,30户农户共有外出务工人员26名,其中男性有17名,女性9名。
2、家庭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员不但数量多,而且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于在家的劳动力高,对科学技术信息和应用相对敏感。留在家中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居多,对信息、科技、和农村政策了解不够,家庭农业生产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致使农产品品质难以提高、耕地大面积撂荒等,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推进的难度。
3、子女教育受到制约。一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长年在外,对子女的辅导、教育乏力,造成学生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部分学生家长和学生的经不住诱惑,走入“不读书同样可以挣钱”的误区,从而导致部分在校学生辍学加入到外出务工队伍中。二是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的门槛尚未完全消除。因此,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演变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4、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务工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受调查的26名外出务工人员中,有25名被老板拖欠过工资,比例高达96.15%。二是企业老板为追求更高利润,随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加大劳动强度。三是企业老板对工人稍不满意就随意开除,使工人随时处于紧张状态。四是由于工人身处异乡工伤得不到足额补偿。
5、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难度加大。一是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参加党团组织的学习和行使党团员权利、履行党团员义务;二是外出务工人员不能按时接受计生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三是不能按期向输出地政府交纳农业税费;四是加大了治安管理的难度。
三、搞好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的对策
1、强化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笔者认为,XX应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投入,增设培训专业,增强师资力量,抓住外出农民过年、过节的返家高峰期,采用时间短、见效快、全免费的培训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劳动就业能力。通过培训进一步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增强外出务工的创业意识,达到培训一点、带动一片的目的。
2、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机构和劳务输出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方面提供县外用工信息,鼓励个人和社会组织对外承揽劳务输出和用工合同项目。凡为劳务输出经办机构提供县外用工信息,经考察属实并输出成功的,由劳务输出经办机构支付信息报酬。同时,职业中介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加强横向、纵向联系,采用把用人单位请进来、将剩余劳动力输出去的办法,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建立健全外出人员登记制度和联谊组织,加强与外出人员联系。建立健全外出人员登记发证制度,制发“务工证”,让当地各级政府和用工单位知道外出人员的基本情况。通过到市外和县外建立外出务工人员联谊组织,加强与用工企业和外出人员的联系,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在生活、就业方面的困难。
4、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抓好对口交流,切实保护外出务工人员利益。一是在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增设《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课程,让外出务工人员借助《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二是当外出务工人员与用工企业发生劳动纠纷时,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劳动部门要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护务工人员的利益放在首位。三是抓好与用人企业的对口交流,对无故拖欠民工工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加大劳动强度和缺失安全保护措施的用工情况及时制止。如制止无果,则应及时与用工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会商,全力保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利。
5、鼓励和扶持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是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目标。目前不但要抓好33个典型的培养和扶持工作,在政策给予适当倾斜,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更多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外出青年回乡创业,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
6、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的农业生产、子女教育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务工人员的一块心病。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社,扩大合作社的入社比重,为缺劳力的农户解决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以及农产品的出售难问题。二是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千方百计降低义务教育的学杂费用,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提供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