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4:45
康德的哲学思想
(一)康德问题的形成(the shaping of Kant’s problem)
康德使哲学产生了革命,导致康德的心灵产生这个革命的是他对一个问题的关注:即:“the philosophy of his day could not deal with successfully or adequately.”他的问题由他最著名的一句话表述出来: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the starry heaven above and moral law within.对康德来说,星星密布的天空会提醒人们:世界正如牛顿、霍布斯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由运动物体构成的系统(world is a system of bodies in motion)。其间,每一事件都有其独特的确定原因。而同时,所有的人都有道德责任感(sense of moral duty)。这就意味着,人不像自然界的其它事物服从于自然,人是有行为的自由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来调解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事情。一方面,一切事情都是必然性的产物;另一方面,在人类行为的某些方面,又存在着自由。
当康德考察科学思想的趋势时,他发现了其中有一个企图,即把现实中的一切人性都包含在一个机械模型里,这就意味着作为一个统一机械装置的部分的一切事件,都可以用因果律来加以解释,而且这种方法可以取消对某些不适用于这种方法的因素的思考。这种方法强调把知识限定在现实的感觉经验领域,限定在对这些经验的归纳概括上。通过寻求这种方法,科学无须也不能说明自由、上帝等概念。
康德对科学知识成功和不断进步的印象极为深刻。在康德看来,牛顿物理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对当时哲学的充分性提出了几个问题。当时的哲学传统是大陆唯理论(Continental Rationalism )和英国经验论(British Empiricism)。而牛顿物理学却独立于这两大体系。因为大陆唯理论是建立在数学模型之上的。这一模型强调观念间的联系,而与现实的事物没有清晰联系。因此,唯理论不能产生牛顿物理学所表现出的知识。基于这一原因,唯理论的形而上学沉思,脱离经验而关于现实的沉思就被认为是独断论的(dogmatic)。(这里我们会发现德国古典哲学是和17世纪欧哲学紧密相联、一脉相承的。)在康德看来,克里斯蒂·弗·伏尔夫是所有独断论哲学家中最为独断的一个。(Christian Von Wolff is the greatest of all dogmatic philosophers.)对康德来说,这种唯理论与科学之间的对比产生了一个问题:形而上学是否可以像科学那样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形而上学的独断论特征可以通过形而上学家们在其体系中所做的不同结论清楚地表现出来,包括笛卡尔、莱布尼兹、斯宾诺莎等等。但是问题的核心是科学家们成功地解开了现实的本质,几乎根本没有关注自由、上帝、道德和真理的可能性等形而上学概念。
另一方面,科学也独立于当时的另一传统,即英国经验论。休谟最主要的哲学观点便是:既然我们的所有知识都来自于经验,我们不可能有任何因果性或必然联系的知识。我们不能经验到因果性,我们也就不能从当前的知识来推测或预测任何未来事件。休谟说,我们所说的因果律只是习惯联想。因为A事件、B事件(一前一后,相隔不远、重复发生),但这并不能得出A、B有必然联系。因此,休谟否定了归纳推理。然而,科学却正是构建在归纳推理之上的。因为它假定我们当前的个别事物的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未来不定数量的类似事件的可靠知识。休谟经验论的逻辑结果是不可能有任何科学知识。这就导致了哲学上的怀疑论。因此,结果是一方面康德对科学极为崇拜和敬畏,而另一方面,他又对哲学充满了疑问。他面临着唯理论的独断性和经验论的怀疑性。
虽然牛顿物理学深深地吸引着康德,但是科学仍然给他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如果科学方法应用于对整个现实的研究,包括人类行为。那个整个道德价值领域及附属于它的自由、上帝等观念就会有被吸纳入机械的宇宙的危险。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解释科学知识,科学家是否解释了是什么使他对自然的理解成为可能?结果,康德发现这两个问题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科学知识在原则上是类似于形而上学知识的。因此,一方面,对科学知识的解释和另一方面对关于自由和道德的形而上学的解释也就是相同的。因此,康德并不是通过攻击科学来挽救哲学,而是通过发现科学家在描绘自然时所做的与形而上学家在讨论自由和道德时所做的是完全一样的来挽救哲学。在科学和形而上学中,心灵都是开始于某些给定的资料,然后引起人类理性的判断。因此,康德说,形而上学的真正方法根本上与牛顿引入自然科学的方法是相同的。通过这样解释科学和道德思想的本质,康德为哲学提出了新的功能和新的使命。这一功名就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书名所表明的,即哲学的任务是批判地评估人类理性的能力。在追求这个新的批判功能的过程中,康德实现了他所谓的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Copernican Revolution)。
(二)康德的批判哲学以及哥白尼革命(Kant’s critical philosophy and his Copernican Revolution)
康德理智发展的转折点是遭遇休谟的经验论,他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说:“I openly confess, the suggestion of David Hume was the very thing, which many years ago interrupted my dogmatic slumbers and give me investigations in the field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 quite a new direction.”休谟主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源于经验,因此对于现实我们不可能有超出经验的知识。这一论断打击了唯理论的基础。因为,唯理论的提倡者自信地主张,正如数学推理一样,人类理性只要从一个观念转向另一个观念就可得出关于现实的知识,根本无须经验。唯理论者的对上帝的存在的论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可以提到笛卡尔由我的存在-上帝的存在-世界的存在的推理过程)。而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这里可以提他的单子,再推演出整个世界)对现实结构的解释就是另一个例子。康德抛弃了唯理论哲学,说它是一个“腐烂的独断论”(rotten dogmatism)。但他并没有完全接受休谟的观点。
康德拒绝追随休谟不仅是因为这样会导致怀疑论,而且因为虽然他认为休谟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他并未解释清楚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康德也不想放弃一些唯理论者所关注的主题(subject),如God, Freedom.这些根本是不能忽视的,即使他已准备好要说我们不能有超出我们经验的对象的证明的知识。于是,康德力图把唯理论和经验论中他认为重要的东西构筑起来而抛弃这两种理论中薄弱的环节。他并不仅仅是把其前辈的思想杂合起来,而是用批判的方法把它们重新构建起来。
1、批判哲学的方法(the way of critical philosophy)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由人类理性能力的分析构成的。它的方法是:what and how much can understanding and reason know, apart from all experience.知性和理性除了所有的经验外,还能知道什么,能知道多少。虽然早期的形而上学家都争论最高存在(supreme being)的本质和直接经验之外的一些主题,康德询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人类理性是否有能力来执行这样的探询。
从这一批判的观点出发,康德认为形而上学家在考察单凭人类理性人们能否理解经验中所不曾呈现给他的东西之前就去试图构筑知识体系是十分愚蠢的。因此,康德的批判哲学并不是否定形而上学而是为它做准备。如果形而上学探讨的是单由理性发展来的知识,也就是说,先于经验的知识,即先验知识,knowledge a priori,批判的问题就是:How is such a priori knowledge possible.先天知识是如何可能的?(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的导言中,康德提到形而上学研究的是先天知识,metaphysics本身就表明它不是经验的。)
2、先天知识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a priori knowledge)
康德判定我们有一种能力(faculty),它能够无需要诉诸经验便提供给我们知识。他同意经验论者的“our knowledge begins with experience”,但是他加了一句,“it does not follow that it all arises out of experience”。这是休谟所忽略的,因为休谟说,我们的一些知识都由印象组成,它们都源于我们的感官。但我们确实拥有一种知识即使它始于经验却并未源于经验。休谟说我们不能经验到因果律是正确的,但是把它说成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联想却是错误的。康德相信我们有因果知识,但这种知识并非来自感觉经验,而是来自理性判断能力(faculty of rational judgment)。因此,它是先天的。
何为先天知识?康德答道,如果有人想从科学中找到一个例子,那么,他只需看看数学中的任意一个命题。如果人们想从知性的最普通的运作中寻找例子,只须同看命题:所有的变化都有原因(All changes have their own causes)。是什么使它们先天知识呢?这是因为,它们不能源于经验,不能从经验中得出,经验不能告诉我们每一个变化都有原因。因为我们并不能经历每一个变化。经验也不能告诉我们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因为大部分经验告诉我们事件是如此这般,而不是说它不能成为别的样子。因此经验不可能为我们提供命题的必然联系(necessity)和普遍性(universality)。但我们确实有关于因果性和普遍性的知识。因为它们是数学和科学知识的特征。我们自信地说,一切重物在空间中都会掉下来,7+5=12。这样的先验知识是很清楚的,但康德所关注的是这些知识是如何被说明的,或者说,休谟的怀疑论如何被回答:但这不仅是先验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How a priori knowledge is possible”,而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How synthetic judgment a priori are possible?要回答这个问题,康德要首先发现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构成的。
3、先天综合判断(synthetic a priori judgment)
康德区分了两种判断:综合判断(analytic judgment)和分析判断(synthetic judgment).
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通过它我们把主词(subject)和谓词(predicate)连接起来,并且谓词符合主词的某些性质。当我们说建筑物是高的,我们就做了一个判断。因为心灵能够理解主词和谓词之间的联系,主词和谓词间有两种联系,心灵也就形成了两种判断。
分析判断:谓词已经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中。三角形有三个角,这是分析判断。因为谓词已经包含在主词中。它并未给我们关于主词的新知识。一切物体都是有广延的(All bodies are extended)是分析判断。因为广延已经包含在Body中,分析判断的真与否就在于主词与谓词的逻辑关系是否相符。综合判断:不同于分析判断。就在于谓词并不包含于主词当中。因此,在综合判断中,谓词会为主词增加了新的内容。如:苹果是红的,All bodies are heavy,因为Heaviness并不包含在物体概念中。
在此基础上,康德做了进一步的区分,先天判断和后天判断。
所有的分析判断都是先天的,因为它们独立于任何特殊经验,因为它们独立于任何观察,如数学。必然性和严格的普遍性是先天知识的标志。综合判断大部分是后天的,即它们经常发生在经验之后,如学校的孩子都是6英尺高,是后天综合判断。因为他们的高度是偶然性的。如果没有经验到这个学校就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因此所有的分析判断都是先天的,大部分综合判断是后天的。除了先天分析和后天综合判断外,还有一种判断就是先天综合判断。这是康德最为关注的判断。因为他相信我们会做类似的判断,但还有一个问题,即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通过定义,综合判断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那为什么又被称为先天的呢?是它独立于经验吗?在数学、物理学、伦理学、形而上学中,我们都会做出先天综合判断。如7+5=12,这是先天的,因为它是必然的、普遍的,7+5只能等于12,不能再是别的。但同时这个判断又是综合的,因为,仅分析7、5和加号是不能得出12来的。要综合7、5、加号,是需要直观(institution)的。康德也表明在几何学中,谓词也不包含在主词中,即使它们之间有严格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因此,几何命题既是先天的也是综合的。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A straight line between two points is the shortest.是综合命题。因为直线并不包含量的内容,只包含质的内容。最短是一个补充,并不能从对直线的概念中分析出来。因此,通过直观综合成为可能的。在物理学中,“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中,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in all changes of the material world the quantity of matter remains unchanged)”,它之所以是先天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经验每一次变化。说它是综合的,是因为不变并不能从物质(matter)的概念中得出。形而上学中,人类有选择的自由(Man is free to choose),因为谓词给主词增加了内容,同时是先天的,因为谓词自由是与所有人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可能经验所有人。
通过这些例子,康德想说明的是,不仅在形而上学中,而且在数学、物理学都有先天综合判断。如果这些判断在形而上学中制造困难,那么在数学、物理学中也会制造困难。因此,康德相信先,如果先天综合判断在物理学和数学中能被说明,那在形而上学中也能得到说明,得到辩护。
4、康德的哥白尼革命(Copernican Revolution)
康德通过使用一个新的关于心、物关系的假说解决了先天综合判断问题。他很清楚,如果我们像休谟一样,假定心灵在形成其观念的过程中一定与对象相符合,那么对问题肯定没有解决办法。休谟的理论会对我们实际经验的的事物观念有用。但是它们是后天判断。如果我问:“我是怎么知道椅子是黄色的?”我的回答是:我能够看到它。如果我的论断受到挑战,我可以求助于经验。当我们这样指向经验时,它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因为我们都同意经验给予我们一种与事物的本质相符合的知识,但是先天综合判断不能由经验证明其有效,因为如果说两点间直线最短。我们虽然不能说,我已经经验了每一条可能的直线。是什么使我能够在事件发生之前做判断成为可能呢?这些判断是普遍的且能永远能被证明正确。如果正如休谟所相信的,心灵是被动的,它仅能从对象得到信息,必然得出心灵只能具有特定物体(Particular object)的内容。但是心灵却对所有对象做了判断,甚至那些尚未经验过的对象,而且那些对象确实是依据我们对它所做的判断在未来behave。这种科学知识(即先天综合判断)给予了我们关于事物本质的可靠知识。但是由于这种知识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不能通过心灵与其对象相符合来加以解释,康德不得不尝试一种新的关于心灵和它的对象的关系的假说。康德的新假说是对象与心灵的运作相符合,而不是别的什么方式。“Kant’s hypothesis was that it is the objects that conform to the operations of the mind, and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他是通过一种实验精神才达到了这个假说的。他自觉地沿袭了Copernicus的例子,哥白尼解释天体运行时依据它们都围绕观察者(Spectator)即地球运转,但这不能取得满意的进步,他便让观察者来围绕天体运转是否可以。康德看到了这与他的问题的相似性,康德说,迄今为止,人们一直都假定承认我们所有的知识必定符合(conform to)对象。但是我们力图扩展关于对象的知识的企图都因涉及到先天的事物而归于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做个实验,即我们假定对象必然与我们的知识相符合。如果直观必然与对象的组织相符合,我不能看到我们如何知道对象的某些情况是先天的。但是如果对象与我们的直观能力的组织相符,我设想这样的可能性就非常容易。
康德并不是说心灵创造对象,也不意味着心灵有天赋观念。他的哥白尼革命是在于心灵赋予它所经验的对象一些新的东西。与休谟一样,康德同意知识始于经验,但与休谟不同,康德把心灵看作是能动的因素,可以为它所经验的对象做些事情。凭借它的本质发,心灵能动地组织我们的经验,就是说,心灵不仅通过感官得到印象,而且还对我们的经验做出判断。就像是一个戴着变色眼镜的人看世界,必然把世界置于那种颜色之下。每个正常人都有思维能力。不可避免地依据心灵的天然结构来思考事物。
',1)">
您已欣赏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