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免费的公民权(南方都市报 2005-1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23:21
天下没有免费的公民权
2005-11-11 09:47:18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王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近日来,由巴黎郊区发端的暴力骚乱已经愈演愈烈不断升级,甚至蔓延到其他欧洲邻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关注的是,骚乱究竟缘何而起?其中有什么值得反思与检讨之处。
明代开国的政治家刘伯温曾经写过一篇名叫《抟沙》的文章,说,“民犹沙也,有天下者惟能抟而聚之耳。”应当说,巴黎的骚乱,也正导因于这项“抟沙”的工作出了偏差。
自二战以来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外来移民进入欧洲各国。作为殖民时代的老宗主国,出于对前殖民地人民的愧疚之情,过去欧洲的移民政策也比较宽松。而外来移民也为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当今世界还是一个由不同民族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因而如何将这些来自不同种族的、负载着不同文化的外来移民“抟而聚之”,融入本国,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议题。
欧洲各国对此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对策。与放任移民保留自己的政治与文化认同的英国模式不同,也与单纯强调文化认同的德国有异,法国自十八世纪大革命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为核心的政治认同模式,即不是消解移民的宗教文化认同,而是强调法国国家的政治认同,即要求移民认同法国普世主义的政治价值、政治制度,而将不同的宗教文化认同置于私人领域。这也就是被人称之为“共和同化”的模式。如果比较德国与法国,那么可以说,德国是一个文化的社群;而法国才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换言之,要融入德国,你需要领会德意志文化的精深微妙;而要融入法国,只需要你成为一个公民。一般而言,由于文化的微妙,除非是从小在德国出生,否则是难以融入德国的。而政治的知识,则是理性的、可明言的知识;因此法国对于移民采取“融合与同化”的模式,避免了文化冲突与民族歧视,还是相当成功的,这不但对于那些政治性的移民而言是如此,而且对于本国内的不同民族而言,也是可取的。
但是这种强调价值观的政治整合模式,相比于他国而言,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一般而言,那些政治性移民,即向往法国政治制度与价值的外来者,往往能够较好融合到法国社会中。而对于经济移民来说,由于他们的母国还滞留在传统主义之中,他们的认同还停留在前政治的文化认同之中,因而并不重视公民权的价值。而长期以来法国对于外来移民未加甄别,很多属于经济移民。此外,这种法国模式需要移民认同法国的政治价值观,这种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学校等社会教育机构进行的,然而,很多移民对此缺乏心理准备。由于年龄或其他社会等因素的制约,比如对于接受异文化的困难而厌学,或者年龄偏大,难以通过学校实现社会化。加之欧洲流行的多文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年轻移民往往片面理解平等,提出不适当的文化平权要求,将殊别利益视为普遍“权利”,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就动辄采取暴力手段。更糟糕的是,法国社会有别于美国的那种社会保护与社会福利模式,使那些原本在接受法国式的公民文化方面感到困难的移民,干脆放弃学习,依赖政府补助,结果反而鼓励了外来移民的怠惰和不思进取。这就加剧了他们与主流社会之间的距离。
天下没有免费的公民权。移民应当努力适应所在国家的政治文化,掌握按照民主政治规则参与游戏的技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小不如意,动辄采用非理性的暴力手段,将强化族群之间的裂痕与隔阂,并使外来移民在欧洲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有人认为如果尽早实行武力镇压,即可平复这一骚乱。这恐怕是过于迷信暴力万能了。法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自有一套行之久远的政治文明规则。何况,轻言动武,只会加重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与裂痕。
总而言之,我认为,巴黎出现骚乱,不应轻言法国的社会模型与政治同化模式的失败,而是需要检讨包括移民政策在内的相关政策。单单是有了良好的政治意愿与政策还不够,还需要检讨体制与公共政策之间是否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套。还是刘伯温说得好:“霸世之民,犹以水抟沙,……一旦消释,则焕然离矣。其下者以力聚之,犹以手抟沙,拳则合,放则散。”关键在于掌握好“聚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