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政府花钱培训的是国企老总(南方都市报 2005-1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42:32
假若政府花钱培训的是国企老总
2005-11-11 09:47:0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吴向宏(Manatt Jones国际咨询公司顾问)
浙江省人事厅出资42万元,把30位拥有亿万资产的“草根浙商”送到了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学习。新闻一出,四处一片哗然——“凭什么拿纳税人的钱为富翁交学费”?
假设新闻是这样写的:“浙江省人事厅在清华大学建立国有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基地,针对国企老总进行培训,学费由浙江省政府出资,12天课时共42万元。”假若这样,媒体和舆论还会有那么多批评的声音吗?大多数人恐怕只会觉得天经地义,对这条新闻一看而过,什么印象也没有留下来。
又或者,假设新闻是这样写的:“××省(市)最近在××地举办了××论坛(节),针对欧美企业家(福布斯富豪)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企业家来回旅费由××省(市)负担。”假若这样,媒体和舆论中还会有那么多批评的声音吗?真的,这类事情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而我很少看到媒体对此进行批评。
实际情况不过是把上面那第一条新闻中,国有两个字改一下,改成了民营、非公有,结果舆论就大哗了。我这里不是说,浙江省政府这次出钱培训民营企业老板,没有不妥的地方。但是,这一点也不比出钱培训国企老总更加不妥,一点也不比花成百万上千万的经费招这个商引那个资更加不妥。之所以人们对后面两类事情习以为常,而对浙江培训民企老板一事口诛笔伐,这充分说明,在中国,“民营企业”还是一个容易受歧视、被批评的群体,他们的政治地位和舆论地位,既比不上国有企业,也比不上外资企业。相对于后两者,他们仍然是弱势群体。
事实上,在国民生产总值逼近1万亿元的浙江省,其70%的GDP、60%的财政收入来自民营经济,全省从业人员的90%在民营企业就业。而且,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基本上是草根商人,多数是靠辛勤工作、赚自己的血汗钱而致富的。在这个过程中还给国家上缴了数以千万计的税收。那么,政府为平均每个企业家拿出几万元,提高他们的素质,这个做法,就其实际效果而言,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相反,对帮助地方民营企业保持生命力、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来说,这个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不妥的有两点。一是这笔钱的来路。目前有关报道给人的印象,似乎这笔钱是直接从政府经费中开支的,这可能有违财政经费使用的一般原则。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对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活动都是要进行资助的,但不会直接从财政列支。通常的做法是:企业自己掏钱参与培训,而后在当年度的税收中,予以税前抵扣、先征后返或者即征即返。也就是说,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培训,最好是用税收杠杆,间接进行激励,而不宜直接拿财政的钱来补贴企业。浙江省人事厅应当和地税部门沟通,形成一个对政府组织的培训活动,给予税收优惠的办法。
二就涉及到公正问题。假若企业家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可以得到政府补贴,那么企业中的普通劳动者呢?浙江省的大批外来劳务人员呢?失业人员呢?据我所知,浙江省对这些人群,也是采取了各种教育和培训措施的。如果有,就应当借这个机会,及时公布出来,以消除人们的疑惑。如果没有,或者虽然有但是经费投入不足,那就相当不妥,应当尽快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于任何企业,如果仅仅是老板和少数高管的素质提高了,中下层管理者和绝大多数的普通雇员的素质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前景仍然是堪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