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钱和钱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账户(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0:39
选择字号:大中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全屏阅读
会经历巨大的痛苦。像买鞋子的钱这种无法回收的成本,我们称之为沉没成本。
关闭心理账户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股票市场上,经常会出现购买股票之后,这支股票连续暴跌,丝毫不见有反弹的迹象,即通常所说的“套牢”。这种情况下,这支股票的心理账户已经不能给我们带来收益,适时将其关闭将是一个明智的抉择。但是,正如之前所说,关闭心理账户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因而卖掉这支亏本的股票会给股民们心中造成巨大的痛苦,股民们形象地称这种行为为“割肉”。
了解了关闭心理账户的含义之后,还要明白,哪些因素会影响心理账户关闭的决策呢?
重新看买鞋的例子,考虑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花掉了500块钱来买这双鞋子;第二种情况,花2000块钱来买这双鞋子。在这两种情况下,心中纠结的时间以及不断“试穿”这双鞋的次数会有所不同吗?理性地来看这个问题,会发现无论这双鞋子多贵,都已经不能给带来任何好处;相反,穿得越多,越对不住自己的脚。因此,不管这双鞋多贵,扔掉这双鞋绝对都是一个适时而明智的选择。但是,我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却不是这样的:如果这双鞋只值500块,没准儿一个星期就会忘记它;而如果它值2000块,可能一个月之后还会常常记起它。也就是说,这双鞋越贵,就越不舍得扔掉它,还往往“寄希望于这双烂鞋”,幻想穿着穿着就不再挤脚了。
这个现象反映到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上,就是心理账户的关闭与在这个账户上的沉没成本有关,沉没成本的数额越大,关闭心理账户所带来的痛苦就越大。
情景一:如果你花了60块钱买了一张《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电影票。可是天公不作美,在电影放映的当天,下起了大暴雨,出行很不方便,那么你还会去看电影吗?
情景二:如果你花了30块钱买了一张《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半价电影票。可是天公不作美,在电影放映的当天,下起了大暴雨,出行很不方便,那么你还会去看电影吗?
分析以上两种实验情景,事实上,需要面对的抉择都只是:“现在有一张票,要不要去看电影”这个问题,而且不管这张票是半价还是全价,都不会对我们未来的消费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是完全理性地去决策,在这两种情景下的选择应当趋向一致。但实验结果却显示,人们在这两种情景下的选择大不相同:在情景一下,更多的人选择了去看电影;而在情景二下,更多的人选择了待在家里。
这个实验简单而明了地说明了沉没成本的数量对于关闭心理账户的影响:在情景一下,由于是全价购买的电影票,在看电影这个心理账户上,你已经支付了60块钱的沉没成本,因此,要关闭这个心理账户的话,你会经历很大的痛苦。因此,为了避免关闭心理账户,更多的人选择去看电影。而在情景二下,因为电影票是半价的,在看电影这个心理账户上,沉没成本就相对较小,关闭这个心理账户带来的痛苦也就小,因而关闭它也就显得容易许多,所以人们更容易选择不去看电影。
其实,心理账户的关闭不仅跟沉没成本的数量有关,而且跟沉没成本的支付时间有关。把上一个实验略作调整,进一步做一下调查。
情景一:你是一个《哈利·波特》迷,当你得知这个系列电影的最新作《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将在某影城上映时,你提前两个月早早地订好了票,票价60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电影放映的当天,下起了大暴雨,出行很不方便,那么你还会去看电影吗?
情景二:你是一个《哈利·波特》迷,正好这个系列电影的最新作《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将在某影城上映,于是你提前两天买好了电影票准备去一饱眼福,票价60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电影放映的当天,下起了大暴雨,出行很不方便,那么你还会去看电影吗?
不管是提前两个月订好的票,还是提前两天买好的票,花的钱都是一样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