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书店做起了“房东”?·每日商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6 00:33:18
老牌书店做起了“房东”? 迫使经营调整的,是市场萎缩?还是生存压力?商报记者探访一个老牌业界标杆的坚守和思考 2010-06-30   湖滨路上的外文书店   凤起路上改造前的外文书店   凤起路上改造后的外文书店的招牌已经“瘦身”

  大学外迁、随处可买的外文书籍、网上购书的日益普及……当我们渐渐习惯这一切新生事物时,杭州人心目中曾经温暖的记忆却日益步履沉重,有“全国最大的外文书店”之称的浙江省外文书店,正悄悄变脸——

  记者 林轶洁 摄影 詹逾

  

  迫使经营调整的,是市场萎缩?还是生存压力?

  当外文书店将一楼上千平米的面积对外租赁时,这成为外界的猜测。昨天,记者来到门面改造后的外文书店意外发现,新承租的对象竟然是与图书毫不搭介的某品牌服饰旗舰店。

  变脸

  老牌书店化身“房东”?

  鲁琪(化名)是外文书店的老顾客。

  2008年4月,外文书店搬迁至此后,就以8400平方米面积的超大体量被媒体称为“全国最大的外文书店”。然而在历时两年的调整后,她意外发现,这家杭城知名的老牌书店正被划分成若干区域用于租赁。

  改造后的外文书店被夹在了一家银行和一家服装店的当中。书店招牌只有隔壁服装店招牌三分之一的大小。走进一楼,原本上千平米的营业面积被缩减到只有百来平方米,而且只销售原版音像制品。

  如今,外文书店实际用于图书销售的营业面积仅占一半左右。

  

  昔日与世界接触的窗口

  外文书店的变化让不少老读者为之惋惜。毕竟在2003年之前,外文书店以其独特的“洋味儿”盘踞在湖滨路上二十多年。尤其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这家专门销售“舶来品”的书店与其他相比显得神秘且有趣。

  “除了原版图书和进口文具,这里学习外语的氛围也很浓厚。”鲁琪说,依附外文书店的外语特色,附近的六公园也随之开辟了英语角。

  这里曾是当时杭州所有文化人唯一可以与世界前沿技术与文化接触的窗口。2003年7月,因为湖滨路改造,外文书店面临拆迁。这个消息曾让杭州的读书人一度无法平静。

 

  探访

  多种原因冲击外文书店生存

  是什么驱使外文书店以租赁为生?业内外各界看法不一。

  

  内因:

  高成本房贷,低利润收益?

  目前,这家占地8400平方米的书店,除了湖滨老店原有的30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得以免费置换外,另外外文书店的上级总部——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还为其购置了近5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依照资料显示,外文书店预计投资高达7000余万元。

  然而,书店的盈利状况并不容乐观。

  外文书店经理张国中表示,书店主要经营一般图书(非教材类),而且两年来,书店年营业额基本维持在1000万元左右。

  一位图书业人士透露,目前国内一般图书利润普遍偏低。“基本上在5%左右。”照此计算,书店图书销售利润远远不够支付营运成本。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承认,书店部分营业面积对外出租的目的也是为了生存。书店经理张国中表示,所有的经营成本书店必须自己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消化。

  据一位房产中介透露,从外文书店此次出租的营业面积来看,同地段同等面积的营业房一年租金大约在400多万元。依照书店现在一楼、二楼及四楼用于租赁的面积按市价来计算,这笔租金几乎与去年的亏损额相吻合。

  

  外因:

  市场开放,特色“沦陷”?

  1999年,外文书店加入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6年后,外文书店华丽亮相。然而,它给人的感觉已截然不同。

  受访的大部分读者认为,而今的外文书店缺乏特色。

  走进现在的外文书店,外文图书主要集中在二楼南侧及三楼部分摄影、设计类图书。书店一半以上图书变成了中文书籍。无论是推荐区还是畅销榜,都缺少了“洋书”。

  一位外文书店的老员工承认,新店开业之初,不少老顾客都觉得外文图书的地位在这里受到动摇。他们对此并不满意。

  但于书店决策层而言,做综合类书店的必然的理由依旧是生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文类图书及进口舶来品的零售权只有外文书店专营。所以,在市场一家独有的环境下,当然可以做得又独又专,又有特色。”外文书店经理张国中说,而今原版图书的零售权放开后,市场从垄断走向开放。“顾客明显被分流了。”  

  

  受到网络营销冲击?

  郑显(化名)供职于某出版社。他说,外文书店要面对的还有网络营销的冲击。首当其冲,就是国内两大知名购书网站当当和卓越。

  2007年9月,本土购书网站当当与国际著名出版商约翰·威立(以下简称威立)达成战略合作。目前,据当当网公开数据显示,已开辟文学、小说、传记、艺术、旅游与地理等17个原版图书种类,共有两万余个图书品种,与外文书店对外公布的1万种原版书足足多了一倍。

  由亚马逊控股的卓越更占有原版图书的进口优势,其分类更为细致,增加了包括宗教、漫画、乐谱等三十多个种类。原版图书品种更多达20余万个品种。

  此外,郑显认为从价格来看,网络书店的价格更占优势。

  不过,外文书店经理张国中并不认同:“理由很简单,网店与实体店打价格战造成的冲击不仅仅局限于原版图书这一块。”

  书店工作人员表示,而今,文教区的大学纷纷搬迁至下沙,美院则搬迁至象山校区。“依照书店选址的购书半径原则,书店显然对这些外迁的学生来说太远了。”

  变局

  以楼养楼,坚守老招牌

  

  亏损也好,拿租金营生也罢,外文书店的上级公司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谈及此事并不避讳。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周立伟说,杭州外文书店生存的困难,是全国外文书店生存现状的缩影。目前,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和杭州还在努力保存“外文书店”这块招牌。

  “书店改制后,文化需要用钱来维持。”周立伟说,与所有民营书店面对的难题一样,图书零售是一个低利润行业。“尤其是外文图书,由于国内外书价不对接,原版图书进价高,利润薄,而且还要承担包销不退货的风险。”即使以特色经营见长的民营书店也极少有人愿意触碰这个领域。“如今,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这块属于杭州人的老招牌。”

  周立伟指出,当初集团为外文书店投资增购近5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其目的就在于实现“以楼养楼、以楼促文”的目的。

  周承认,集团就是考虑到外文书店的前路很难走,才决定通过增购面积,通过租赁等多元化经营手段实现盈利。

  他表示:“我们先解决书店生存问题,然后再考虑书店的发展问题。随着今年10月份我们西湖文化广场店的开业,杭州市区的图书销售还要重新布局定位。今后,我们将更加突出外文书店的‘外文’专业特色。”

  与此同时,张国中带领的外文书店经营班子也为发展绞尽脑汁。“我们现在已经和相关政府部门商量,是否可以在书店开辟一个实习基地,我们出钱,邀请各大高校的外籍学生来这里打工实习。”张国中很清楚,只有恢复外文书店原本的“外语”学习氛围才能重新聚集起人气。 

 

  外文书店的内心世界

  本报评论员 岑嵘

  

  了解杭州历史的人都知道,外文书店是杭州人的集体记忆,在这家曾经位于湖滨的书店,放满了各式舶来的唱片、画册和各种原版书籍,她是所有优雅和有求知欲的杭州人的心灵圣地。

  今天,她已经无法继续她往日的辉煌,原有的原版图书的专营权没有了,图书的低利润使得书店的经营陷入困境,网上书店的兴起对她形成极大的压力。现在,外文书店的一楼将被租赁经营其他业务,也许接下来还有二楼,三楼……

  作为书店的经营者以及任何一个爱书人,都希望她能够保持强劲的生命力。然而我们必须了解这个时代的特征:传统书店已经走下坡。最大的挑战来自网络,以当当和卓越为代表的网络书店依靠便捷优惠,表现出极强的杀伤力。第二波冲击将是电子图书,当电子阅读器的价格降到某个阶段时,这个产品便会成规模地生产。在电子阅读器后面更强大的是电子图书馆,当你付出十几块几十块的代价时,获得的将是成千上百本的图书电子版本。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电子书籍将有着书籍的质感和油墨的效果。外文书店曾作为一个窗口为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然而今天我们有着更多的渠道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不能否认的是现代人随着娱乐的多样化阅读量正在下降。

  今天的外文书店正处在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她有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无奈,她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但变化并不意味着没有出路。民营书店的成功告诉我们必须做有个性的书店;网络电子时代的到来加快书店的转型,但未来的书店也许更有趣,她或者像个高尚的社交场所;同时喜爱外文书的顾客本身就是一些优质客户,因此在衍生产品的开发上外文书店也具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