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块状经济寻求整体突围·每日商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11:18
传统块状经济寻求整体突围 横村政府助力企业踢好“临门一脚” 2010-06-23

  商报记者 丁淑萍 摄影 杜国平 通讯员 程大鹏

  

  读盘、穿纱、调整拉力……桐庐横村镇华艺针织公司一个生产车间里,横机工钟玉琴熟练地完成了一系列设置,一款紫红色的披肩开始编织了。与此同时,她操作的另外三台横机上,织有精美图案的手套、围巾、帽子也正在繁忙地编织中。

  与这些忙不停的机器相比,钟玉琴显得有些清闲。钟玉琴说,自从厂里引进电脑横机后,她一个人可以操作四五台横机。

  而在另一个手揺横机车间里,工人们“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人管着一台机器,手脚麻利地来回摇动着。华艺针织公司的老板贾华说,别看手摇横机上的工人一刻也没得停,可一天下来,产量却只是电脑横机的十分之一。

 

  政府补贴25% 企业电脑横机更新“井喷”

  

  贾华说,接下来他打算将厂里所有的手摇横机逐步淘汰,更新成电脑横机。“这样的技术改进很有必要,而且当前也是一个最好的时机。”贾华表示。

  贾华口中的最好时机,与桐庐县、横村镇两级政府的政策有关。

  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横村镇针织产业冲击不小。产业生产成本上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际范围内针织业普遍不景气,让横村很多针纺织企业茫然:是该捂紧“钱袋子”,还是应该投资电脑横机新设备?

  犹豫不定之时,桐庐县、横村镇两级政府经过多方走访、调研,果断提出:不盲目投资但要抓住时机转型升级,破局突围,出台了对针纺织业生产企业购置电脑横机等先进设备给予25%补贴奖励的政策,其中县政府承担18%,镇政府承担7%。

  25%的补贴政策无疑为那些是否投入技术改造资金徘徊中的企业注入了“强心剂”,电脑横机的更新量得到了“井喷”。在这之前,横村镇总共拥有电脑横机500台左右,而政策出台后,一年内就新增了1300多台电脑横机。

  “政府25%贴补政策是挺鼓舞人的,我投入了五六百万元资金,新添了46台电脑横机,企业产能一下子提高了20%以上。”横村镇的浙江春风米兰鸥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樟虎深有感触地说,装备更新后,原来一个人管一台手摇织机,现在一个人可以管5台自动化设备,人员需求量降下来了,而劳动生产率却大幅提高。以前手工操作时不敢接单的一些复杂工艺,在电脑横机上都迎刃而解。现在不仅能做九针、十二针的产品,连十四针、十六针的单子也敢接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搭起服务平台 助推针织企业撑“杆”跳

  

  每个针织企业都需要烧锅炉供热。去过横村镇的人都知道,那里随处可见林立的大烟囱。如今,这些烟囱已经少了很多,10吨以上的较大锅炉已拆除完毕。横村镇工办主任韩欣宇说,到下个月,工业园周边的锅炉全部要被拆除。

  在区县市的块状经济中,桐庐县横村镇的针织业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该镇针织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和针织小三件为主,毛纺、染整、织造等生产门类齐全的针纺织块状特色经济。

  随着产业集群效应的显现,一系列环保和能耗问题也接踵而来,特别是“大烟囱”引发的投诉也为数不少。为此,横村镇党委政府牵头引进了两家民营企业,合资成立了桐庐信雅达热电有限公司,为针织企业提供集中供热。目前,这个投资1.8亿元、供热半径8公里的热电联产项目首期已经投产运行,有部分管道仍在建设中。为了鼓励企业拆锅炉、建管道,当地政府还为用热企业提供了不同规格管道每米几十元到100元不等的补助。

  “以前即使只打样几件产品,也得把锅炉开起来,还得至少配备两个工人。”叶樟虎说,镇里引进企业搭建供热平台后,厂里要用蒸汽就像用自来水一样方便,拧下开关就行。“这样的服务平台可以让工业企业实现清洁生产,达到节能减排目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除了引进民营资本打造供热平台外,针对针织企业排污问题,横村镇采用BOT经营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与浙江长荣建设公司合作成立了桐庐淦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将横村城镇规划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规划纳入管道,集中处理后排放,300多家针织企业规划纳入管道。污水集中处理不仅为企业减轻了环保成本,对保护当地的环境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区域品牌建设帮助针织集群“转战”内销市场 

  

  横村针织业95%以上为单纯的外贸加工出口型企业,已成为沃尔玛、安泰莱、琼斯等10多个世界针织名牌服装服饰加工生产基地。去年该镇工业总产值86亿元,其中针织业贡献了52.3亿元,占了61%。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下,横村的针织业依赖长期以来的客户资源和稳定的品质挺了过来,但他们依旧看到,过于单一的外向型经济结构直接导致针织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大;横村针织业虽然在贴牌加工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但他们依旧觉得自己为他人做嫁衣,仅仅是个配角。

  “内销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这对大企业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来说,往往会受到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横村镇党委书记钟玉华表示。

  为此,该镇政府部门牵头引导区域龙头企业为主体,创立企业品牌,同时成立针织研发中心,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启动了“针织鞋帽机械改造与创新生产线技术改造”的科研项目。镇政府还专门建立了品牌工作服务站,为有自主创立品牌意向的企业提供咨询、代办等服务。目前,桐庐针织企业开始在全国开品牌店,并拥有了“米兰鸥”、“心梦圆”、“莎靓”等10多个自主品牌。

  金融危机也让横村的企业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打开内销市场的必要性。横村镇一方面鼓励企业在立足原有国际市场,协助、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扩大国际贸易新渠道;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实现内外销并重。今年他们开始着手打造横村针织品市场,为企业转战内销“搭台”。

  横村镇党委书记钟玉华说:“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是横村针织业的‘短腿’,我们设立针织品市场意在促使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为企业提供优质价廉的原材料,帮助企业开辟新的国内国际销售渠道。”

  至6月底,横村针织品市场将要进行挂牌,市场通往省道的路也在加紧建设中。市场成立后兼顾批发和零售,可以让现在的针织企业有一个集中展示产品的平台。

  同时,无形市场(针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也在改版扩建中,政府部门将引导企业开展网上贸易、网上招商引资和高新成果引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依托现有的针纺特色产业基础,延伸纺织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扶持和促进纺织工业经济发展。

  不缺位,不越位

  吴薇

  

  要说杭州乃至浙江经济最大的特色,非“块状经济”莫属。萧山宁围的苗木、机械,余杭的家纺,桐庐分水的制笔,横村的纺织,这些以千家万户为主体的块状经济,星罗棋布,在杭州版图上形成块状明显、色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

  然而,“块状经济”早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场的力量,但目前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趋明显。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产业低端发展路线,是浙江“块状经济”最大特点。由于进入壁垒较低,长期以来,使得这一群体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更是匮乏,造成这些区块的技改路径被“锁住”,主体产业长期低端化。

  业内人士认为,浙江民间活力很强,但光有民间创新还是不行,政府创新没有跟上,民间创新就出现边际效应低下。自发形成的“块状经济”,当前也迫切需要一系列的规则来引导:如何在产业链条中打造一些主导企业?如何引导企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打造自有品牌?地方政府面对这些问题,不能缺位。

  显然,横村政府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块状经济”从简单的企业集群向效益规模化集群转变。而当地政府的做法也相当到位:积极地为产业转型做引导,引入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而不是手把手地“指挥”一家企业。

  不缺位,但也绝不越位——这就是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的正确位置。

 

  ■专家点评

  浙江大学教授、博导,浙大CRPE首席教授,浙大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赵伟

  杭商如何转型升级?

  

  作为一个民营经济集中的大省,究竟应向何处转?先从哪里入手,从哪里突破呢?前一个问题实际上是个转型目标问题,后一个问题则是个转型策略选择问题。

  关于转型目标,高层讲得似乎比较清楚。一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要 “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以及三要“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但问题在于,要将这些目标落实到差异很大的各地区那里,变为地方政府尤其是大众的实际行动,则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需要找到机理机制,顺势而为。

  从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的行动,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助推区域经济升级,这就是一个突破的方式,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借鉴。

  征集令

  杭州经济正步入转型升级的新轨道。杭州经济该如何“转型上路”?杭商们又该如何“升级换代”?欢迎拨打本报热线85188518,来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文字精悍简洁、点评新颖到位。经本报采用刊发者均奖励品牌啤酒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