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妖股”紫金(南方周末 2010-7-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6 23:48:53

电子报 >>南方周末>>第1379期

“妖股”紫金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广州 2010-07-21 20:24:33 来源:南方周末

上市两年多来,紫金矿业发布公告超过120次,至少有10次引起投资者较大质疑。其股价也如过山车般起伏得让人头晕目眩。这只投资者眼中的“妖股”究竟为什么在股市上翻云覆雨?

意外之喜

“涨停了,紫金矿业(A股601899)涨停了!”2010年7月20日上午10点40分,郑粤明在电脑前大叫一声,他情绪激动,有些歇斯底里。

郑粤明是东莞一位年轻股民,也是紫金矿业的“坚定持有者”。他最后一次买进是去年9月,当时紫金股价为10元左右,两个多月后涨至最高11.5元时他并没有卖掉,今年以来就一直被深套。“我没有割肉的习惯。”他说。

今年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紫金矿业已跌至6元附近。

郑粤明下定决心,等股价反弹至7.5元左右就割肉出局。7月12日,星期一早上,紫金意外停牌,一个猜测在他大脑里一闪而过——是不是有重大并购重组事件呢——这是富有阿Q精神的中小股民们惯常的猜测;查公告,无果;下午上网搜索新闻,一种不祥之感袭来,上杭县政府正在开发布会,称紫金山铜矿涉入重大污染事件。晚上上交所的公告证实了这一点。

第二天紫金矿业开盘大跌。郑粤明心灰意冷,左右为难——这也难怪,他的星座是天秤座。直至收盘,他仍不舍得割肉,之后紫金矿业又连跌三天。

转机在7月20日出现,这一天紫金矿业开盘不久就拉升至2.8%左右的涨幅,横盘近一个小时后,重新抬头,直奔涨停,后虽小幅震荡,不过上午收盘时还是牢牢封在了5.73元的涨停价。

而就在这一天早上,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7月19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公司因涉嫌(关于污染事件)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同时还发布了紫金董事会向投资者的致歉信。“同样被套牢的基金们一定是无法忍受直线下跌,最终选择疯狂加仓以降低成本了。”国泰君安一位研究员说。数据显示,7月20日紫金矿业居资金抢筹榜之首,资金净流入超过1.5亿元。

散户绞肉机

这个研究员说得没错。一直以来,紫金矿业被视为是“高成长性”、“具有长期战略投资”的股票。A股上市前夕,紫金矿业曾请了一箩筐的主流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券商研究员到其上杭县的大本营参观、交流,当这些人问及其关于估值、环保、税收等问题时,紫金高管们就像小学生背乘法口诀表一样对答如流。

一位前去参观的基金经理后来在其调研报告中称,当时有人说网上有消息称紫金山附近江里的水正在变臭时,紫金矿业董秘郑于强说,“今天中午就让大家尝尝我们江里的鱼。”

唐伯年彼时也在参观者之列,他是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的负责人,调研之后,他给紫金矿业贴上了“透明”“创新”等标签,最后这个标签最重要——一个能给股东带来丰厚回报的企业。紫金矿业从此进入他的关注视野,去年年中其公司股票池中,五家蓝筹是四只金融股和一只资源股——中国平安、浦发银行、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紫金矿业。

幸运的是,今年春节前他们这款私募信托产品到期后清盘,此后没再买入紫金矿业,“我也没想到紫金股价今年一泄千里,半年几乎打了半价,”他说,“逃过一劫,真是庆幸。”

尽管紫金矿业是沪市权重股之一,也深受基金青睐,截至去年底有近百家基金持有其共10%左右的股份。但它一直是散户行情。今年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里有两只与期指有关的新基金进入,但持仓量与退出的几只基金相比明显减少。去年底其股东总户数为98万户,今年一季度末为108万户。

紫金矿业被郑粤明称为“散户绞肉机”。在其A股上市当天(2008年 4月 25日),他开盘买入5000股,买入价10元(他似乎和这一数字有不解之缘),随后是看着K线图像死鱼一样横盘至下午一点半,突然之间是令人心惊肉跳的“过山车”——从10元直线拉升至22元,也就是说,转眼之间郑粤明账面盈利120%;可惜紫金很快被交易所停牌,收市前5分钟才复牌,从22元直线落下,收盘价13.92元,接下来两个交易日更是连续两个跌停,郑粤明空欢喜一场。

郑粤明几次买卖紫金矿业,都是以亏损收场。今年7月初他想明白了:谈什么矿产储量、金价上涨和市盈率,紫金矿业那些成本完全可忽略不计的“大小非”实在太多太多了,他们抛售时不在乎10元还是5元的股价,而散户们呢?当然,他就是想明白了,对是否割肉也是优柔寡断。

去年4月底,紫金矿业49.25亿股限售股解禁。仅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及旗下公司在两个月内就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近3亿股,去年下半年又减持1.45亿股,累计套现金额约45亿元;陈发树去年仅从紫金矿业分红所得就达1.7亿元(税前)。

其实“大小非”并非如郑粤明所言一样丝毫不在乎股价跌涨。去年6月的一天,所持紫金市值超过10亿元、紫金矿业前十大自然人股东之一的谢福文,一边试驾朋友刚送他的那辆保时捷越野车,一边对南方周末记者称,铜矿的潜力和海外并购是紫金矿业未来的闪光点,“我暂时不减持,要等到股价上到15块。”但至今他未等到这一天。

躲猫猫

去年7月9日中午,多家券商研究所向其客户发送信息称,紫金矿业收购哈萨克斯坦黄金公司事宜近两日内会有“明确说法”。第二天下午,紫金矿业(H股)发布公告称,自本公告之日起,公司已终止哈萨克斯坦黄金公司收购项目。

当日,紫金A股又是一番过山车行情,开盘即拉升,大涨近8%后迅速坠落,最终以0.36%的微弱涨幅收盘。第二个交易日跌幅则超过5%。“重大收购事项的进展情况有外泄嫌疑。”这是郑粤明的第一反应。

市场上类似的质疑声始终有之。早在2008年4月2日,摩根大通以每股6.76港元的均价减持紫金H股逾1500万股,但在第二天,又以超过7元的均价增持了400多万股,人们琢磨不透摩根大通玩什么把戏,而就在第三个交易日,紫金矿业正式披露A股招股书(从上市获批到发布招股书用了四个多月时间),市场关于紫金消息外泄的说法应声而起。

从2008年4月25日上市(A股)到2010年7月20日,两年多的时间里,紫金矿业发布公告超过120次,至少有10次引起投资者较大质疑。其中以信息披露不力为最。最近一次即新的“污染门”事件,南方周末记者第一时间内调查获悉污染起始日为紫金大派年度“红包”(分红派息)次日的6月5日,但一直到证监会立案调查前,它仍坚称污染日为7月3日。

在此次紫金涨停之前,郑粤明并非没有体会过类似的快感。令他记忆犹新的一次是2009年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紫金跳空高开,很快被封上涨停。之后连续大涨,7个交易日涨幅超过50%。2月10日,紫金发布股价异常波动公告称,“除于2008年12月30日披露的建设20万吨铜冶炼项目外”,3个月内无资产重组等重大事宜。

问题正在于,这一被政府部门称之为“建国后福建龙岩最大投资项目”的“20万吨铜冶炼项目”之具体情形,以及未来对于紫金矿业及上杭县、龙岩市甚至福建省的重要性,紫金矿业均语焉不详。但这些信息,在谢福文和唐伯年一些与紫金关系甚密的人士眼里,则是透明的。

少数人的盛宴

“你要帮我们为紫金矿业‘中国第一大金矿’的称号正名啊,”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面对一张偌大的“欧亚地质图”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要不我给你其它几家矿山的联系方式,你做篇文章?”

这是2008年8月20日上午,陈景河在其厦门的办公室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的一番话。彼时紫金上市不到4个月,甘肃阳山金矿号称自己是“亚洲第一大金矿”,让陈景河很是不爽。一直以来,紫金矿业有意在投资者面前树立一个“带头大哥”的形象。

陈景河的不爽其实也暗示了资源性行业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便是重视开采、疏于勘探,玩储量竞赛。储量竞赛的表现形式是不少资源类企业喜欢上了“注入矿产资源”的游戏——中小投资者是外行,要么看大戏,要么入局当个“轿夫”。

海外企业会耗费数年时间勘探清楚一座金矿的真实储量后才进入开采,但中国公司的情形常常是“只争朝夕”,急于变现。“这是体制决定的。”一位券商研究员在2008年到紫金调研时对同行说,“本来就是国有企业,高管只要在位几年好好挖矿收钱即可。”本次的“污染门”,也将离退官员扎堆紫金矿业的独特“风景线”暴露无遗。

而两年前曾发生过一件更为典型的事件:紫金矿业董事会原建议2007年度不分配利润,但随后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当地政府投了反对票,并提出了共计逾13亿元的分红动议。

紫金矿业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虽然第一大股东是当地政府,但随后的几大民营股东(陈发树、柯希平等)的总持股比例也不可小觑,加上陈景河本人现在持股量为8700万股,他们在“坐山吃山”之余,还是有四处寻找资源的动力的。尤其是去年6月中旬,陈景河减持了超过2700万股紫金矿业,其中2100万股转让给了公司其他十位董事、监事和高管。这帮人自然也愿意跟着卖命了。

不过,正如收购哈萨克斯坦黄金公司未果一样,近两年来,紫金矿业还在菲律宾、秘鲁、澳大利亚等国紧锣密鼓地收购矿山,但是接二连三折戟。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去年11月宣布34亿元要约收购澳大利亚矿企英多菲(Indophil),最终于今年6月底亦宣告失败。有人吃惊于为什么好多国家“拒绝中国钱”,有人则怀疑雷声大、雨点小的紫金矿业有“假并购”之嫌。无论如何,对于一家公众公司来说,紫金似乎有义务公告相关细节,但却从来只是寥寥数笔。

郑粤明对此表示:“接连并购失败后,已募到的巨额资金的新去向,为何不向投资者作进一步的披露呢?”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郑粤明和唐伯年为化名) 

http://www.infzm.com/content/47958 

电子报 >>南方周末>>第1379期

追问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污染越来越近,真相越来越远?一封道歉信,七种辩解,八大疑问

作者: 南方周末报记者 曹海东 2010-07-21 20:00:28 来源:南方周末

 

最近两年,陈景河和他执掌的紫金矿业“污染大王”的形象愈加明显。 (CFP/图)

今天是紫金矿业公布泄漏事故的第10天,一江污水已经入粤。

紫金矿业也终于有了致公众的道歉信,声称会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这封迟到的道歉信中,紫金矿业掌门人陈景河列举了七种补救措施,看起来态度恳切,教训惨痛。

但真相仍未完全揭示,问责尚待进一步明确,本报记者就此致歉信,向陈景河先生发出八大疑问,因为篇幅有限,难免开门见山。

企业诚信何在?

媒体一再证实,福建汀江的江面上早在6月5日就漂浮起成片的死鱼,这在当地引发了渔民和上杭县政府的冲突。事态如此严重,以致上杭县教育局不得不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参加高考的学生一律不要吃鱼。

然而,直至一个月后的7月12日晚,你所执掌的紫金矿业才对外公布7月3日下属企业发生渗漏事故,并将事故原因归咎于“福建境内持续强降雨”,还称渗漏事件对上杭县及下游生活用水并未产生影响。

即使在7月19日,一江污水已经滚滚流向广东之后,贵公司仍在道歉信中坚持,事故起源于7月3日降雨导致的污水处理池泄漏。

商人的立身之本是什么?诚信二字而已,瞒报已是谎言,竟还粉饰事故后果。

至于你们后来所谓的辩解,声称拖延,一是希望能更客观、真实地向公众传达信息,二是暂不公告“有利于帮助政府对事件的统筹处理”,则似乎是坚持瞒报有理、撒谎有益的吊诡逻辑了。

为何不做问责表率?

贵公司曾公开允诺,“我们应该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什么叫“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我国刑法罪名中,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罪名有3种——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所幸7月15日,公安机关已正式对紫金矿业泄漏事故立案侦查,你的3位下属已被刑事拘留。

三位直接当事人,自是难辞其罪,但陈先生,你作为一家上市企业的负责人,法定意义上的全权代表,其责恐怕也不应只是口头道歉。

不妨看看先例。此前,沱江特大污染事故中,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谢木喜引咎辞职;三聚氰胺事件,三鹿老总田文华,最终获刑无期;再往前看,开县井喷事件,堂堂中石油掌门人马富才,不也是辞职以谢天下。

而你也在道歉信中勇敢提出的补救措施之一就是 “全面落实环境安全问责制”,不妨由你为你的企业做个表率始?

倚权势以压民意?

瞒报不稀奇,稀奇的是,明明早就污水横流,民愤纷然,当地部门却仍视而不见,见而不察。

媒体一查便发现,紫金矿业的第一大股东竟是代表福建上杭县国资委的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紫金矿业还是上杭县的纳税大户,自是难逃政府保护的嫌疑了。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原是同根生,怎会急相煎?

媒体还披露,上杭县当地竟有多位政府官员前往紫金矿业挂职或任职,还有一些官员或多或少通过各种渠道拥有紫金矿业股份。去年6月,公司监事郑锦兴因工作变动请辞,竟从你处受让了100万股公司股份,随后还被任命为武平县副县长。

你坚持认为这些都“符合法律规定”,且股票是个人卖给郑锦兴的,但问题是,郑县长堂堂公职身份,买卖相关公司股份难道不免嫌疑?

不懂环评还是无视环评?

此次事故的源头被贵公司归结为下属企业的污水池建在容易发生洪水的同康溪古河道上,并认为只是“一些瑕疵和欠缺”。

这似乎令人觉得,你缺乏基本的环境保护理念,难道你不知道,国家三令五申要求重大项目必须经过环评方能上马,就在半月前,国家环保部还重拳整治环评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难道你不知道,贵公司一些矿区附近的村民早已不再使用自来水,大部分家庭甚至洗菜做饭都使用纯净水吗?

当然,这么多年贵公司在上杭县备受特殊照顾,当地的环保、规划等部门与贵公司平安无事,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这么忧患重重的环评,何以瞒天过海,所以你也“没有必要”去反思贵公司的破坏环境的行为。

如果正如你的下属赵举刚所反思的,因为公司过多地考虑对股民的回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环保的重要性,结果欲速则不达;

如果这次的教训真令你倍觉惨痛,那么“适时开展环评”的适时,又会在什么时候呢?

不懂证券法还是无视证券法?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你是否明白上市公司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是对投资人的起码责任?

而贵公司可是信息披露违规的老手了。7月19日,贵公司应该接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不过这不一定有用。毕竟今年3月,贵公司才接到过类似的通知书,当然,去年年底,贵公司也接到了相同内容的通知书。

结果却是,每次贵公司都宣称要积极配合,然后却屡改屡犯,你是不懂证券法,还是压根视证券法为摆设?

只赔渔民不赔股民?

贵公司一直积极在赔偿渔民的损失,无论是以上杭县统计的58万斤死鱼,还是以新华社报道的378万斤死鱼计算,贵公司的损失最多也只是区区两千多万元。

这对贵公司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由于贵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所导致的投资者损失,贵公司怎么赔偿?现在已有相关媒体调查,有90%的紫金矿业投资者要求赔偿。

在美国,投资者既有相应的证券民事赔偿法律体系的保障,又有组织机构可以向侵权者提起诉讼。在中国,这样的日子不会很远了。

生态损失谁来赔偿?

死鱼、投资者的损失或许依然可以量化,但更重要的环境污染涉及的生态、环境损失怎么量化?因为江水污染对沿江甚至下游生活的人带来的隐形损失又该怎么量化?

墨西哥湾泄漏事故之后,BP花费200亿美元建立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赔偿基金。同样,在著名的“特富龙”案中,杜邦公司同意对西弗吉尼亚和俄亥俄两个发生特富龙有害物质污染饮用水的州,提出最高3.43亿美元的赔偿。而发生在上世纪的日本TISSO工厂污染导致的水俣病,至1993年底,TISSO累计支付的赔偿金额为908亿日元,并且其后每年仍需支付30多亿日元。

何谓社会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1月18日,你们紫金矿业股召开“公司发展情况汇报会”,曾承诺:“紫金山金矿开发,过去没有,现在不会,将来也不可能对汀江水质产生危害。因为我们的企业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

你可知道什么是真正负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不是靠头顶上“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十强”,“2009年度中国最诚信企业”的光环就能说明的;也不是靠向福建抗洪救灾捐款1000万,甚至得到“紫金矿业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的赞誉,就能代表的。

只是一江汀江污水,就足以把多少银子打造的社会形象毁于一旦,因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来不是靠金钱铸就的,而是靠诚信经营、经年积累而成的。

http://www.infzm.com/content/47950 

电子报 >>南方周末>>第1379期

一江“污水”向粤流

作者: 南方周末报记者 何海宁 实习生 袁端端 发自广州 2010-07-21 19:55:13 来源:南方周末

广东正密切关注福建汀江的下游韩江水质,但要解决目前跨流域水质污染,紫金矿业必须告知下游,污水是否长期排放、每年排放量以及今后如何控制等问题。

紫金矿业的“毒水”正向广东袭来。

本周二,7月20日,广东省环保厅在广州,梅州市水文、环保、农业等部门在梅州,连续召开两场新闻发布会,公布目前水质情况。

自从上周一紫金矿业公布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7月3日发生渗漏,导致含铜酸性污水排入闽西最大河流之一的汀江之后,广东就已严阵以待。流经广东梅州、汕头的韩江正是福建汀江的下游,极可能成为下一个污染水域。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环保厅赶赴梅州市的调查组一直在梅州当地,密切监测韩江流域的水质。广东省环保部门在广东与福建两省交界处建立了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点,对pH值、铜、六价铬等指标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断面基本达到Ⅲ类目标水质,其中铜浓度最高值为0.041mg/L,低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1.0mg/L),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影响。

本周二广东省环保厅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表示,当日上午8时的铜浓度为0.028mg/L,比上述数据已大为降低。其主要缘于目前处于汛期,河流水量增大,起到了稀释效果。

目前韩江的青溪水库(毗邻福建)没有出现死鱼,由于鱼类对铜含量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人,梅州市农业局李志新副局长称,在18日下午,他们已将青溪库区的鱼全部放生,总量达90万斤。

关于此次渗漏事故另外一重要污染物——六价铬,新闻发布会称,其浓度低于检出限值(0.004mg/L)。有记者询问具体数值,但未获告知,只是称浓度已在降低。六价铬是致癌物质。

新闻发布会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公众的恐慌情绪。一名在广播电台工作的梅州市民说,周边的朋友、亲戚都在看电视、报纸,关注事态发展。“大家都蛮紧张的。”

尽管如此,在汕头,一名在当地采访的记者听到不少人在议论:“我们需不需要去买水?”不过,这类抢购、囤积、忌食鱼类的现象没有发生。当上述记者去采访韩江管理局时,对方觉得此事有些夸大,日常监测并无异常。

目前,除了新闻发布会之外,梅州市环保局、应急办没有公布进一步的信息,广东省环保厅、梅州市环保局也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唯一获得的信息是:“没有大影响,密切关注”。

“除了关注饮用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污染物对人体的长期影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像铜这样的物质不会像有机物一样自我净化,它会积累起来,可能进入食物链,也会影响到人体。”

这位长期关注中国水污染的专家更关心流域上游即紫金矿业所在地的长期排放情况。“这一次的污染浓度是一方面,总量是另一方面。所以,现在下游要跟上游交涉的是,上游是否在长期排放?每年排放量是多少?今后如何控制?”

据马军介绍,像紫金矿业这样的企业,在国外是必须定期公布排放数据的。然而,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关强制性规定。今年4月,他所在的研究中心调查了在港交所上市的175家企业存在的环境违规记录,试图通过港交所督促上市企业进一步公开排放数据,紫金矿业是其中一个案例。“现在紫金矿业必须要公布长期排放数据了。”马军说,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这类超标超总量的企业应公布排放情况,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借口来推脱。

(感谢中广网记者刘晓宇、南方都市报记者谭林)

http://www.infzm.com/content/47951  
张华:“妖股”紫金(南方周末 2010-7-22) 股票紧急停牌 紫金矿业深陷环保原罪(南方周末 2010-7-14) 追问紫金矿业:污染越来越近 真相越来越远?(南方周末 2010-7-21) 吕明合:“紫金就是上杭,上杭就是紫金”(南方周末 2010-8-4) 张哲:章鱼帝传奇(南方周末 2010-7-15) “妖股”紫金矿业 炮轰高校积弊 张鸣:“不平则鸣”(南方周末 2007-3-22) 张剑:唐山:会议“打包”开(南方周末 2010-2-10) 张展:寻找我的代表(南方周末 2010-3-18) 杨迪:被紫金矿业改变的人生(时代周报 2010-1-7) 严友良:紫金矿业遭遇中国版“BP泄漏事故”(时代周报 2010-7-14) 紫金矿业被指系众多官员最佳养老院(每日经济新闻 2010-7-20) 宫靖 徐超:紫金矿业污染再升级(新世纪周刊 2010-7-19) 张传文:紫金矿业污染:拿什么对抗腐败期权?(南方都市报 2010-7-25) 陈强 邵芳卿:紫金矿业坚称没有给记者“封口费”(中国青年报 2010-7-26) 胡印斌:多少无良媒体被紫金矿业公关(中国青年报 2010-7-27) 陈强:《新财经》改口否认收到紫金矿业6万元(中国青年报 2010-7-27) 张哲 徐臻:“7·5事件”海外决策中心探寻(南方周末 2009-7-9) 张悦 王轶庶:孤岛汶川的人性百态(南方周末 2008-5-22) 张循:在时代的大风潮中:赵超构与我(南方周末 2007-7-19) 张悦:中国人住房何时告别“掠夺”年代(南方周末 2007-7-19) 张鸣:实行全国统一的官员选任考试制度(南方周末 2007-7-12) 张英:李敖:“我不再玩政治游戏了”(南方周末 2010-9-9) 寇爱哲 陈婉容:台湾成立廉政署(南方周末 20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