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01:48

概述

1943年(民国32年)

8月,创办广东省立北江农工业职业学校,校址设广东省乐昌县罗家渡。

1944年(民国33年)

秋季,北职从乐昌县罗家渡迁到曲江县桂头圩(今乳源县桂头镇)。

1945年(民国34年)

1月,北职奉命向粤东紧急疏散。

2月中旬到达龙川县鹤市欧江村,借用金兰书院复课,部分学生参加青年军,奔赴抗日前线。

8月日本投降,北职学生按广东省教育厅安排于9月中旬离开龙川鹤市向广州转移,10月到达广州待命。

1946年(民国35年)

1月,北职按省教育厅的指示,迁曲江马坝复课,校本部设在马坝黄家祠堂(今马坝镇第一小学所在地)。

1947年(民国36年)

8月,北职从曲江县马坝迁至英德县城西学宫(今英德县教师进修学校)。

1949年

10月,英德县解放前夕,北职停办,未毕业学生提前结业。

1950

2月,北职奉广东省文教厅的指示筹备复课。

上半年,学校从英德县迁至韶关,借用韶州师范学校部分校舍筹备复课。

9月,在十里亭正式复办。

1951年

春季招收新生4个班(工科1个班和初级农科3个班)共174人。

1952年

10月,学校工科(土木工程科)调出,学校成为单纯的农业学校,并改称为“广东省北江农业学校”。

1956年

3月,撤销粤北行政公署,成立韶关专员公署。“广东省北江农业学校”改名为“广东省韶关农业学校”。

1958

9月,在韶关农业学校的基础上创办华南农学院韶关分院。随后,学校迁至韶边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今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

1961

是年起,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整顿全区大、中、小学校,撤销韶关师专、华南工学院韶关分院、华南农学院韶关分院、韶关医专的五年一贯制预科;除保留华南农学院韶关分院中专部、韶关医专中专部和韶关市、连州、南雄、清远、河源5所卫生学校外,其余中等技术学校全部撤销。

1963

7月底,华南农学院韶关分院停办。韶关农校单独招生。

1964年

4月至1965年5月,徐端方老师由国家派往古巴任蔬菜专家组长。

1966年

8月至1967年4月,徐端方老师随团赴几内亚共和国考察。

1968

年底,韶关农业学校停办。该校址改办广东省委直属机关党群五七干校。

1970

复办韶关农校。9月15日,韶关专区农村工作站革命委员会择定韶关市西河九公里韶关地区五七干校第六营十七连所在地(原儿童教养院)为农校校址。

11月14日,原韶关地区五七干校第六营十七连驻地移交给韶关地区农校。

1971年

2月,学校成立广东省韶关地区农业学校革命委员会。

1972年

12月至1973年4月,徐端方老师随团赴扎伊尔,受到该国最高领导人接见,获得受援国家的好评。

1976

8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参加抢收抢种活动,本校割水稻14亩,插秧11亩;对外劳动支援农科所100人次,沐溪七队80人次。

1977

4月,学校召开支农动员大会,本校教师积极参加到始兴、翁城支农活动。

9月,全国恢复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统考制度。

1978

3月23日,韶关地委决定韶关地区农校与广东农林学院翁城分院合并成立“广东省韶关地区农林学院”(定为地区正局级),搬迁到乳源县桂头镇办校,原地区农校校址移交地区畜牧水产研究所使用。

4月,韶关地区农业学校搬迁到乳源县桂头镇办校。

4月,徐端方老师作为省党代表参加中共广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

9月,庞盛祥老师参加外经部组织的援助斐济国经济技术综合考察组到斐济考察农业三个月。

1979

3月14日,学校归属于韶关地区农业局管理。

5月21日,学校开办韶关地区第一期农业干部培训班。

1980

2月29日,省农业局、省劳动局决定将农科所、农校附属农场在1971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临时工改为固定工。

10月4日,学校开办韶关地区第二期农业干部培训班。

秋季开始,林业专业停止招生。

1981

3月4日,学校科室由四科一场设置改为两处一室,秘书科、政工科合并为办公室,教育科改为教务处,实习农场由科级改为副科级,由教务处直接领导,行政科改为总务处。

8月2日,申请撤销林学专业招生。

1982

2月,学校工会进行改选。

1983

9月,学校与乳源县政府代表商谈农校桂头校址移交。

10月4日,举办第一期“文革”期间中专毕业生进修班,招收农学、畜牧兽医两个专业76名学生,学习期限定为半年。

10月31日,学校名称由原“韶关地区农业学校”改为“广东省韶关农业学校”,由局级事业单位改为副局级事业单位,隶属韶关市农业局。

1984

5月23日,中共韶关市委办公室批准原西联市委党校校址房屋全部移交给韶关农业学校使用。

8月6日,韶关农业学校搬迁到韶关市西联镇原地委党校校址,9月1日正常开学。原校舍、土地移交给乳源县使用(现桂头中心小学)。

1985

秋季,学校举办农业中专函授班,开设农学、果树和牧医三个专业。

9月,与韶关教育学院化生系联办生物专业大专班,学制两年。

1986年

6月,学校1983m2的四层实验楼破土动工。

秋季,学校开设园艺专业。

1987

7月,学校开始招收自费不包分配的园艺、牧医两个专业。

10月,学校与韶关市郊西联镇岗背村建立农牧业联系户。

1988

6月,农业部教育厅下发《关于转发〈深化完善农业中专招收不包分配生改革工作研讨会纪要〉的通知》,认真做好1988年不包分配生的招生工作。

7月,学校增设招收自费不包分配的农学专业。

7月,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四年。

7月,学校增设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制为两年,招收范围为韶关市、清远市、河源市三地。

9月,学校开始与乐昌县职业中学联合开办农学中专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是年,学校购置一台3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解决冬季停电问题,保证了教学、生活的正常用电。

1989

4月,学校增设保卫科。

是年,学校兴建一幢200m2的电化合班教室。

1990

12月,学校申请成立学生科。

秋季,学校将原园艺专业调整为多种经营专业。

1991

1月,学校制定了《教学生产和劳动管理规定》。

8月,全国中等农业学校首次办学水平评估,学校被农业部评为“B等二级学校”。

9月,学校制定了《学生操行评分办法实施细则》、《实验大楼实验员值周班制度》、《实验物品借还登记制度》等管理制度。

12月,学校补办了1988级农学班(乐昌班,属委培生)学生的农转非入户手续,做好了这批学生的毕业分配工作。

1992

4月,学校1316m2的四层教学大楼竣工,正式投入使用,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4月6日,学校受特强的龙卷风、大暴雨及雷电的袭击,造成经济损失达五万多元。

6月,韶关市示范农场将礼堂产权和使用权移交给学校。

6月,学校制定《车辆管理规定》。

9月,学校1106m2的四层图书楼竣工交付使用。

9月,学校制定《教职工考勤制度》。

1993

上半年,学校在市区工业中路兴建了十层的教工宿舍楼,解决了36户教职工住房问题。

10月,学校恢复设立学生科和人秘科。

12月,学校与西联镇岗背管理区、西联农场联合解决部分土地所有权和老树权属的争端问题,最后确定所有权属农校。

1994

1月,成立校友筹委会。

3月12日,学校组织妇女到英德宝晶宫旅游,去途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49名同志分别不同程度受伤。

7月,学校全部招收初中毕业生,生源地也由原来的清远、韶关扩展到河源市。

9月10日,学校组织第十届教师节座谈会,刘创等市领导到学校亲临指导工作。

10月,学校建造井深为80多米的水井,解决了学校及周边部分居民喝水的问题。

是年,学校兴建了一幢2020m2的五层学生宿舍楼。

1995

1月,学校增设乡镇企业管理、土地管理、财务会计三个专业。

3月,学校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正科级)、工会委员会(正科级)和计财科(副科级)。

1996

5月,学校筹建校友荣誉室。

5月,学校增设文秘与档案专业。

11月,新建了第二座2546m2的五层教学大楼。

12月,学校增设实训科。

12月,召开共青团广东省韶关农业学校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1997

4月,学校食堂启动金龙卡电脑售饭系统。

7月,学校增设林业专业。

9月,学校与韶关市第三中学联办校外中专班。

9月,招收新生全部为委培生,分布在韶关、清远、河源、潮州、揭阳等五个市,招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10月,学校运动场破土动工。

12月,学校制定《广东省韶关农业学校管理制度》。

是年,学校兴建一幢992m2的四层楼电教综合楼,增设了语音室、财会模拟室、电教室、电脑室、多媒体室等教学场地。

1998

4月,学校荣获韶关市“园林式单位”称号。

4月,学校制定“争先、创优”评比办法及实施方案。

6月30日,学校专题篇《面向粤北大地,服务现代农业——韶关农业学校建校55周年巡礼》在《韶关日报》公关专版发表。

9月,学校专题篇《产业化,呼唤农技人才(上、下)》在韶关电视台《社会广角》栏目播出。

9月,学校成立护校队。

10月31日,学校隆重热烈庆祝本校成立55周年。

12月,与曲江县马坝油粘米有限公司、韶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韶关市畜科研究所三个单位建立学校实习基地关系。

1999

4月,学校出版《韶关农校学刊》创刊号。

5月,学校召开1999年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

5月,学校实施内部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

5月,学校新设招生毕业办。

7月,学校在广东省普通中专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中定为“广东省办学水平二级学校”。

10月,学校在原“劳大”校区设立农牧科技中心。

是年,学校与市农科所、乳源林业局(五指山林场)、市西联镇石背窝农场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是年,学校投资10万元,在教室配套安装了闭路电视。

是年,学校饭堂引进老板投资经营,产权归属学校。

是年,国家取消统招统分,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推向市场。

2000

年初,学校引种百香果作为农业科技推广项目。

元月起,学校被列入“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教工活工资由学校自筹。

6月,组织毕业班毕业考试,对原来分科单独考试进行改革,实行毕业汇考制度。

7月,与始兴县龙斗輋(斜)林场建立实习基地。

11月起,学校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农牧学院联合举办“畜牧兽医与管理”专业自学专科辅导班。

11月,学校开办韶关市信息工程技术学校,采取校名与场地共出租的办法进行经营。

是年,学校农牧科技中心引进外部技术与资金,建立特种药用动物养殖场、食用菌种养殖场,组织实施台湾青枣的栽培、大棚蔬菜的种植、盆景花草的培育、西瓜的嫁接培育、园林景光的绿化等项目的试验示范。

2001

5月,学校成立培训部。

7月,学校制定《在职教师进修培训(暂行)规定》。

9月,学校开设农产品加工与流通、财务会计(电算化)、城镇绿化与园林规划、现代农业技术、文秘与公关、计算机应用及网络、房地产经营与物业管理等七个专业。

2002

2月,学校与南雄市黄坑、坪田两镇镇政府签订关于举办白果推广培训班的协议,在校本部开办培训班。

9月始,学校与广州铁路机械学校联合办学。

9月,学校与深圳高级技术学校合作办学,招收园林设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

2003

是年,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安排学生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到公司进行全真就业训练。

5月,学校开设粤语强化班。

5月,学校引入招生承包机制。

2003年至2004年,学校进行非典防治工作。

2004

1月19日,学校纳入到韶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

3月,学校与粤北理工专修学院联合办学。

3月,学校派谢开樟等三位同志前往浙江省宁波和杭州两地考察办学情况。

9月,学校进行精简科室及内部调整。

10月,韶关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韶关农业学校调查了解学校情况。

2005

1月,学校设立调研室,安排邓旺林同志协助校领导开展调研工作。

5月,省政府、省农业厅领导到学校视察“白果品种改良及推广”、“百香果种植推广”等项目的落实情况。

5月21日,韶关市普通中专学校在农校举行学生和教工演讲比赛。

5月23日,韶关市政府在韶关农校加挂“韶关市第三技工学校”的校牌。

6月,韶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韶关市第三技工学校组建工作领导小组。

6月,学校与广州海员学校联合办学。

9月,学校开办制冷与空调、电子技术应用、酒店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两年制的职业培训班。

11月,韶关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学校设立“韶关市第十一职业技能鉴定所”。

2006

3月,学校实施《教学改革考核方案(试行)》。

3月,成立《校志》编辑委员会。

4月,学校捐资兴建韶关市武江区西联镇山脚下村乡村公路。

6月,韶关大道征用学校部分园区,学校部分学生宿舍、实习农场、运动场等教学设施被拆除。

7月,学校派出20多位教师分别到广州、珠海两地为期三个月或一个月的转岗培训。

8月3日,学校在韶关市劳动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购买了一台豪华空调大巴作为教职工上下班交通车,为学校师生安全做好了保障。

8月11日起,学校参加韶关市救灾复产培训工作,部分专业教师自编《救灾复产农业技术培训班教材》并不顾灾后疫情深入到武江区西河镇塘寮村、乳源县桂头镇、乐昌县梅花镇、乐城街道办事处等四个培训点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救灾复产农业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灾民总数约1000人。

9月,学校与韶关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联合开展农村青年专业技术培训。

11月,因学校运动场被征用,停办田径运动会。

2007

1月11日,温建明校长主持召开校志编辑顾问会议,会议明确编辑校志工作正式启动,党委分工莫润昌副校长主管编辑校志的工作。

3月,与韶关市植保公司签订协议,该公司出资给学校培训20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到市植保公司就业。

6月,韶关市政府决定韶关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省韶关农业学校、韶关市农业经济成人中专三校合并,校址定在韶关市浈江区大塘山脚下,原曲仁新岭煤矿处,校名为“韶关市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及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

7月—12月,学校参加韶关市农村建设创业培训工程,对我市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创业人才培养,预计培训100户,包括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经营管理、畜牧生产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