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邦:股份制改革谱写我国银行业发展新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7:30

股份制改革谱写我国银行业发展新篇章

交通银行董事长  胡怀邦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历程,股份制改革是其中的“关键词”和主旋律,对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金融改革正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银行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和发展期。此时此刻,总结中国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轨迹和发展经验,对于我们确定未来的前进方向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一、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历程回顾

回顾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

初创探索时期。这一阶段以1986年交通银行获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为开端。继1987年交行开业、成为第一家全国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后,招商、中信、广发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成立,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初具雏形。这一阶段新建的股份制银行,带有明显的试点探索性质,比如交通银行在重新组建初期实行的是总分行各为独立法人的经营管理体制,曾被形容为一群“地方小银行的联合体”。可以说,当时的股份制银行还相当脆弱,只能对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业务起一些拾遗补缺的作用。

发展壮大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银行业市场准入大门的进一步打开,光大、华夏、浦发、民生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成立,银行体系的市场化建设进程显著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机构与业务迅速拓展,实力不断壮大,据统计,到2000年末,我国已有包括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在内的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1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存款、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比重已分别达到13.6%、14.29%、12.07%。可以说,这一阶段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成长为中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股改时期。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银行业改革开始启动。交行、中行、建行、工行先后通过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等举措,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同时,招商、浦发、民生、华夏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资上市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程显著加快。截至2008年9月末,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已实施股改的工行、中行、建行)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超过80%,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成为了我国银行体系的主力军。

通过股份制改革的实施,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显著改善,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明显提高,与国际银行业的差距逐步缩小,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初步成型,“委托-代理”的权责利链条得以理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开始确立,经营管理从粗放化、简单化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型。具体说,股份制改革使我国银行业实现了五个方面的突破:

(一)形成了资本来源的多元结构。股份制的引入,使得我国银行业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海外资本、社会公众资本并存的多元化股本构成,意味着更为多元的利益主体和更为直接的利益驱动。正如刘鸿儒先生指出的,“银行的股东多元化,使他们首先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对银行的管理层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一定的压力,建立有力的制约机制。”产权形式的根本变革,使得商业银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得以有效分离,为银行实现自主经营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推动了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按照国际银行业最佳实践标准和境内外监管规则的要求,建立健全了规范化的公司治理制度,初步搭建起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内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三会一层”按照制度依法履职,规范运作,呈现出“独立运作、相互制衡”的良好局面,信息披露规范及时,激励约束高效实施,公司治理开始由“形似”向“形神兼备”转变。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使得银行内部的权责利关系更为明晰,对商业银行增强经营活力、改进内部管理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促进了经营理念的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普遍树立了市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确立了资本约束与资本推动、风险经营和风险管理等先进经营理念,原有的“重总量,轻结构;重扩张,轻效益”粗放式发展模式得以根本扭转。各行主动顺应市场形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实现内涵集约型增长为目标,纷纷提出打造财富管理银行、零售银行、综合经营、国际化经营等发展战略,以突出经营特色作为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全面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以此统筹自身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初步实现了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平衡。比如,交行通过对金融业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一流公众持股银行和最佳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市值最大化、资本约束与资本推动、风险经营和风险管理等理念,推动了交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实现了体制机制的整体优化商业银行均积极将股份制改革带来的体制优势转化为深化内部改革的强大动力,从基础管理着手,着力推进内部体制机制的良性转变。比如,交行通过数据大集中、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实现管理信息集中,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通过实施销售前台的改造和营运后台的集中,加快业务流程的优化,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和内控水平;通过组织架构再造、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建立与一流公众持股银行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机制。伴随着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银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五)解决了长期以来风控薄弱的问题。商业银行从转变理念、改进流程、引进工具入手,建立起高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部分银行引入了经济资本的理念,将经济利润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作为经营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引领分支行重视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已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精神,瞄准国际标杆进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开发了资本计量模型。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维护了股份制改革的成果,截至2008年9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6.01%,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超过8%。

(六)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利益格局。股份制改革的实施,不仅有效壮大了商业银行自身实力,也使其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使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职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实现了银行与客户互惠双赢、与经济互促互进的良好利益格局。同时,商业银行良好的经营业绩也为占比最大的国有股份提供了丰厚回报,通过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确保了国家利益。以交行为例,交行上市以来,财政部和社保基金所持有的股份大幅增值,此外,国有股还获得现金红利近100亿元,2008年中期交行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0元,成为首家中期派息的上市银行。

作为我国金融业最早探索股份制改革的商业银行,交行重新组建21年来,在探索中谋发展,经历了改革大潮的洗礼,闯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截至2008年9月末,交行资产总额近2.5万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3.77%(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9.79%)。2008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27.2亿元,同比增长56.84%。在境内设有省级分行29家,2600余个营业机构分布在全国148个城市;在境外设有7家分行和1个代表处,与全球10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拥有交银施罗德基金、交银信托、交银金融租赁、交银保险、交银国际等多家子公司。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08年全球1000家银行最新排名中,交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列第54位。交行的发展壮大,是我国银行业成功推进股份制改革的缩影。

二、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总的来说,我国银行业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持走中国特色改革发展之路,在探索和实施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和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结合交通银行的改革发展实践,我们感到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一)顺应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改革方案的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具有渐进性改革的明显特征。前期的“增量搞活”改革,主要是通过成立新银行摸索股份制运作的经验,并通过新设银行的“鲶鱼效应”实现银行体系的整体激活。到后期的深化股改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趋完善,银行业的股份制运作业已积累足够经验,“存量改制”成为这一阶段的主题,工、中、建、交等国有银行已完成股改,农行正在加快改革上市步伐,股份制银行已成为银行体系中的主体。实践充分证明,股份制改革方向的确立,顺应了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渐进式改革路径的设计,则更兼顾了中国国情的客观现实,充分体现了积极性与稳妥性的统一。

(二)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成果支持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业股份制改革不能“等、靠、要”,而是要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自主改革、自我消化的方向,通过加快自身发展获得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财务资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来支持改革的深入推进。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中心任务不动摇,坚持以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了以发展促改革的良性循环。

(三)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目标,实现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央推进银行业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化改革,促使其尽快建立起能充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国际竞争要求的现代金融企业的体制机制。各家银行没有幻想“一股就灵,一改就行”,而是始终将促进体制机制的良性转变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加快推进后续配套改革,通过内部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能力,巩固扩大股份制改革的成果,夯实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四)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合理借助外力加快改革进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众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与国际先进银行的直接对话和密切合作,对中资银行加快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商业银行在“引资”的基础上,也达到了“引智”和“引制”的目的,实现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初衷,由此也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实现了与国际银行业体系更深程度的融合。这充分说明,对外开放的方针极大地加快了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勇于吸收和借鉴国际银行业的优秀理论和实践成果,加快先进理念、制度、工具的引进和吸收,将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五)全面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现自身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成就,从根本上看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股份制改革实施后,商业银行对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认识更为深入全面,交行等部分银行还成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委员会,以统筹平衡股东、客户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服务服从国民经济大局,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改革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其在改革发展中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进一步推进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的思考

我国银行业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要归功于改革,正因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才有今天日益完善的银行体制,才能取得前所未有的骄人业绩。当前,中央基于对形势的深入分析和科学判断,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为有力的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银行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今后,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放思想这条主线贯穿始终,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在股份制改革的正确道路上大步向前迈进。

(一)坚持现代股份制的方向,继续推动银行业改革。要坚持股份制改革的方向,将银行业改革继续推向深入。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阶段性目标的商业银行,应继续在深化股改上着力,努力实现体制机制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尚未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商业银行,应该按照现代股份制改革的方向,借鉴其他已经完成股改的银行的经验教训,加快推进股份制、商业化改革。

(二)按照现代股份制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前一阶段的深化股份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大多已建立起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但是在授权规则、激励约束、决策机制、业务管控、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要完成公司治理从“形似”到“神似”的根本转变、真正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商业银行应当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OECD公司治理准则和银监会公司治理指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的基础制度和工作规则,细化完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之间的授权规则和量化权限,持续提升董事会战略决策能力和监事会功能,提高董事和高管的履职能力。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各主体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进一步深化分支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上下联动机制,使总行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更加顺畅、控制更加有效。已上市的商业银行,还应以强化市值管理为突破口,把公司治理的成果转化为竞争优势,推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努力为股东创造可持续的价值最大化。

(三)强化国家控制力和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而银行业又是我国金融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业是否健康,国家能否保持对银行业的控制力,事关我国的金融安全,乃至是经济安全。因此,在推进银行业股份制改革中,国家既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要通过各种形式,保持国家对市场影响力较大的银行的控股地位,增强国家对银行业的控制力。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国内经济下行的趋势越发明显,商业银行必须很好地把握自身的风险偏好,把风险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要通过深化股份制改革,把股东的风险偏好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灵魂和基因,把董事会确定的风险容忍度贯彻到经营管理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增强各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内控能力,打造健康稳定的银行体系,以银行业的健康安全来维护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

(四)参照现代股份制的模式,加快构建金融控股集团。当前,英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已相继出现“金融大爆炸”,特别是美国《1999年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案》的实行,更使得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国内部分商业银行主动顺应国际潮流,也正在积极开展综合经营方面的探索和尝试。采取以资本为纽带的股份制模式,建立金融控股集团的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发挥子公司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协同效应、也有利于扩大集团资本控制能力,并实现集团内部法人间的有效风险隔断。因此,在中国银行业走向综合经营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坚持现代股份制的方向,通过不断规范金融控股集团的股份制制度,建立完善“资本逻辑”的管控机制,通过资本纽带协调集团有效管控和子公司自主经营之间的矛盾,实现互惠双赢。

(五)遵循现代股份制的理念,全面平衡各方利益。现代股份制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注重均衡协调股东、客户、员工、社会等各方利益。我国银行业在深化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求处理平衡好这些关系,建立健全综合平衡各方利益的有效机制:要进一步牢固树立股东意识,做好市值管理,改善经营管理,实现股东回报最大化的可持续性;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创新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要牢固树立员工意识,重视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员工信心,培育员工归属感,形成企业与员工共成长、共收获的良性机制;要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社会的金融稳定,在持续提高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能力和投入力度,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