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邓小平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6:38:40
2010年10月18日 15:26:56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一些乡镇企业为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问题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孕育了股份经济的萌芽。1979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认为“可从大队、生产队公积金中提取适当数量的入股资金”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1984年4月,国家体改委在常州召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肯定了沈阳市等一些企业“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的做法,各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陆续展开。
中国第一股
1984年初,秦其斌被任命为上海飞乐电声总厂厂长。那时,原定于1985年完成的“七五”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已全部提前超额完成,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百姓的生活需求日趋丰富。当时的上海开始流行音乐茶座,生意火爆,对音响设备需求很大。秦其斌抓住了这个商机,他谋划成立一个新厂——飞乐音响,扩大音响的生产规模。请示汇报上去,主管部门也很支持,但是企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既然提出设立新的工厂,就得有资金。而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的项目都是通过预算的,没有预算就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其实,此时的秦其斌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参加一次所在地区的工商联会议时,秦其斌接触到不少解放前经营过实业的老工商业者,从他们的口中,秦其斌第一次了解到股票的作用。按他的理解,发行股票可以筹到钱,企业盈利再按股份分红。于是,他向上级请示要发行股票以解决资金问题。在请示报告中还对股份制的作用加上了这样的一句话:“将职工的命运和企业捆绑在一起。”这个想法得到了上级支持。
电声总厂要发行股票的消息不胫而走,上海《新民晚报》记者潘新华马上采访了秦其斌。当潘新华得知秦其斌打算向社会发行股票后,立即撰稿,并以“接受个人和集体认购股票”这个副标题发布这一消息。其实,潘新华和秦其斌所理解的“向社会发行”有很大差异。秦其斌的本意是,把股票销售给本企业内部的职工和其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飞乐音响要发行的仅仅是一种企业内部集资、内部分红的凭证,这样就同当时的其他企业的股票发行没有什么区别。而潘新华认为的是“接受个人和集体认购股票”。这个“个人”并不仅仅限于“本企业职工”。 结果,稿件见报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报社和电声总厂的电话不断,都是询问如何认购飞乐音响股票的。
《新民晚报》的领导也打电话给秦其斌希望能够发行一些股票以满足公众的热情以及维护报社信誉。秦其斌被逼得没有办法,经研究临时决定拿出10%的股份向社会发行。正是这10%的股份,使飞乐音响区别于如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公司发行的股票、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股金证”、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等这些被冠以“股票”名称的集资凭证,造就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
后来,秦其斌坦言承认:“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股票是关系到产权证明的东西。认识到这个层面的话,估计我就没胆子搞下去了。”
1984年11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由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飞乐电声总厂三分厂、上海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公司静安分部发起设立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秦其斌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总股本1万股,每股面值50元,共筹集50万元股金,其中35%由法人认购,65%向社会和本企业职工公开发行,它拥有社会股东5000多人。公司规定对个人股东实行“保本保息”,实行“自愿认购,自由退股”,按银行一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股息。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第一家经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按比较规范化办法试办的股份制企业,它发行的股票也成为中国改革以来第一支规范发行的股票。
赠给外宾的特殊礼物
搜索更多1986年 邓小平同志 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