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读书无用论”的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02:07
三次“读书无用论”的变迁
2007-01-19 20:54:01
大中小
中国建国至今,出现过三次“读书无用论”的思潮。
编辑/杨安兴  来源/寥若晨星文   安兴大学论坛
第一次出现在文革后期,以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为高潮,那些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成为广大青年的口头禅,学校停课,学生停学,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成为批斗的对象。以大老粗为时尚,越穷越光荣。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里,知识成了一种罪恶,知识本身似乎的确无用,因为没有使用的地方。但这种“读书无用论”是一种至上而下所引发的思潮。在广大的老百姓心中,知识依然是神圣的,不然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怎会有1160万人涌进考场?在随后的一些年内,高考和中考成为广大社会底层百姓尤其是农村青年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条公平竞争之路,即使它是一根独木桥。
第二次的“读书无用论”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最典型的口头禅就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由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许多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又没有进入国营事业集体等等所谓单位的人,首先进入了个体户的行列,进而也成为大众羡慕的先富起来的人,由于体制等原因,教授、医生、教师、公务员、工程师等等,依然在单位拿着难得涨一下的固定工资。于是就泛起了“读书无用论”,但这一次看起来依然是“知识无用”。记得在90年代初期,一部歌颂三线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电视片里,一对工程师夫妇,在装配火箭的车间里吃方便面,每月生活费也要靠父母资助的画面曾经让我异常震惊!
第三次的“读书无用论”是最近这两三年,首先从农村出现,并且呈现蔓延之势。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一是高考的公平性已经不如以前;二是高昂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感到大山一样的沉重;三是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不能找到工作。这一次不再是知识无用,谁都明白知识有用,但在三大难题面前,虽然也明白考大学还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最佳机会,但即使自己不愿放弃,整年劳作于田间,收入微薄,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和保障的父母也要逼其放弃,在这种无奈之下,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就只有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选择投降。
有人竟批评这些放弃大学教育机会的农村青年和他们的父母是小农意思,功利思想。这无疑是一种贵族似的无情和无耻。这些推行新思维的所谓精英们居然不会换位思维。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有效的武器,如果大学只是富人的天堂和游乐场,何谈公平?又怎能实现和谐?
更严重的是,这一波的“读书无用论”同样在向城市的社会底层冲击,近日报上报道的“妈妈逼女儿休学参加红楼梦选秀,自称演丫环都值”和“12岁男孩当婚礼主持人母亲说只要有丰厚的收入学习怎么样不重要”的新闻,我们已经看出端倪。在这个商业社会里,所有的一切都要用投入和产出比例来衡量,教育产业化都实际搞了这么久了,老百姓在送子女读书的时候考虑一下投入和产出比例,是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指责的。
但愿这一次的“读书无用论”也象前两次一样,随着体制的调整和进一步的改革,在较短的时间里“烟消云散.
■扒手猖狂,别指望路人会提醒你[组图]---小心呀!
■中国当代青年十大错觉
■国际班花名册!(还是有点道理的)
■中国最新型核潜艇:能让敌人全部灰飞烟灭
■世界九大未解之秘
■学生爆光,老师哭了.一个山村老师的真实记录
■中国的孩子很危险!
■2007年的第一场雪
■科媒体预言美4月前攻打伊朗
■道德对人们重要吗?
■我在百度有家了
■教你27招,让你在社交和职场上人人对你刮目相看
■中国教育界最搞笑的十大变态规定
■大学讲坛/从战国古镜被摔看CCTV不如八国联军
■大学讲坛:激励一生的七个经典故事
■十种最应该受到我们尊敬的人
■长空三剑客确保中国一千海里制空权
■中国海疆辽阔需要自己的航母群
■搜索军事:现在受到中国军事保护的四个半国家
■这些骗子,不要放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