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时评:读书无用论是对社会的拷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57:24

焦点时评:读书无用论是对社会的拷问

发布时间:2009-03-30 来源:大河网 类型:新闻头条

与其过多争论读书是否有用,还不如正视当前教育体制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拷问教育是否真正公平,是否能使贫困家庭的子女享有公平受教育权,尤其是在教育市场化经多年实践后,尽快改变城市教育资源与农村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才是让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卢永桢

近日有消息称:今年重庆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其中大多数来自农村。(3月29日《成都商报》)

照理说,高考是一个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大棒曾令无数年轻学子寒窗十载,竞走高考“独木桥”,倍加珍惜才是,怎会轻易放弃这难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呢?媒体探究的结果是:高三学生最后放弃高考,原因之一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

读书是否有用?恐怕很难说清。不同的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出于不同的语境得出的结果恐会不尽相同。从时间纵线看,过去封建科举制度下,学而优则仕的选才举能机制定然会得出读书百用的结果,因为书中尽是“黄金屋”和“颜如玉”,多少贤达雅士通过读百家书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经国大道。在过去一段时间,读书也是有用的,很多社会底层家庭的子女,不是通过国家为教育买单的体制,在家庭承担较少教育开支的情况下通过高等教育,在社会获得上升的通道吗?即便当下,读书也不至于一无是处,至少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世界眼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用或无用,恐与是否读书无关,倒是与人们对读书寄予怎样的希望以及读书必需的社会成本有莫大的关系吧?如以“官天下”为目的,读书习得经商本领肯定是无用的;如以考重点大学为目的,十年寒窗考中一般大学甚至高职高专肯定也是无用的;如以读书就业为目的,丰富其知识、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的种种学识肯定也是无用的。所以在探究重庆地区有如许多的高三学生放弃高考原因时,在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的当下肯定会得出读书无用的结果。

而很多时候,发出读书“无用论”的论调,更多是对目前教育现状无声的抗议。一是读书高额成本使得顺利完成高等教育成为一种奢侈,读书非无用而是“不能”。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就曾感叹,他和他夫人两人的工资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那对于社会基层尤其是农村孩子而言,读完大学无疑要付出比城里孩子更多的艰辛;二是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习得的知识严重与现实脱节,“眼高手低”的培养模式使得读书存有“不愿”。笔者身边就有不少高校朋友抱怨,一个大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真正花在学知识上的时间不足一年,而花在政治理论课、过英语四、六级的时间占据不少,而就算这难得的一年学得的知识,往往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管用;三是当下社会越来越依赖关系而非学识本领的选人机制让多数基层家庭尤其是农村学生看不见改变人生境况的现实可能,与其花费四年时间和不菲的费用读书,不如打工贴补家用。一份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调研结果显示: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越高,反之,则是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的低下。而清华大学研究社会流动的调研小组发现,1990年代初之后,特别是1990年代末及本世纪初,很难出现大面积、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人找到地位上升的机会。高费用、低含量、少机会的高校教育现实不正是读书无用论的最好诠释吗?

其实,与其过多争论读书是否有用,还不如正视当前教育体制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拷问教育是否真正公平,是否能使即便最贫困家庭的子女享有公平受教育权,尤其是在教育市场化经多年实践后,尽快改变城市教育资源与农村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才是让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教育权不是某一部分人享有的特权,而是宪法规定人人享有的最基本权利,也是政府部门一项基本的义务。 (本文来源:大河网 )

新闻-热点聚焦

关注什么 我帮您看: 时评   读书无用论   拷问  


上一篇: G20“未开先热”迎示威高潮 欧洲数万人游行抗议
下一篇: 上海女孩穿汉服行“及笄礼”感受传统(图)
相关文章·重庆上万应届生弃高考 读书无用论蔓延农村
·时评:“权威声音”不权威很伤政府公信力
·时评:昂贵的举国体制,中国已无力承担
·时评:别让"免职"成为问题官员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