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连锁关注业态进化不适应症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06:15
○连锁经营是百货业态升级的一种重要选择
○比起单体百货,连锁百货模式是一种突破,在大部分财务指标上具有比较优势
○百货的连锁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百货走向连锁
 
百货业曾经是我国零售商业的中流砥柱,是居于主导性地位的零售业态。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10余年里,由于居民收入连年大幅增长,消费品种类和品牌的日益增加,国内大型百货商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外部买方市场的形成、国外零售商的涌入及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对国内传统百货商场在零售业的统治地位发出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百货业自身管理机制老化、人员负担沉重、业态老化等问题也开始暴露。自1996年开始,国有传统百货业风光日减。业内通行的说法是:1996年是国有零售商业的“滑坡年”,1998年是百货商场的“倒闭年”。据中华零售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98年全国238家大型百货中,约66%的企业利润总额为负增长,约29.8%的企业亏损。
在这种状况下,许多传统百货公司开始寻找突破困境的道路,引入连锁组织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连锁对于百货业态的重要意义,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百货业态“坐商”的传统盈利模式。所谓“坐商”,自然是占地利之优,坐镇城市繁华商业中心区,靠门店经营面积的“大”和商品种类的“全”,依赖客流量和每客户停留时间来创造利润。在零售商业网点相对缺乏的年代,这种模式是成功的,但是随着零售业的发展,商业中心区逐渐扩散,客户分流,而商场因其物理局限又无法随意移动,“坐商”的局限性凸显出来,可行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连锁的手段将网点随客户需求进行布局,转变为“行商”。从国内零售业的发展来看,“连锁”已经成为传统百货公司实现业态升级的主要手段之一。表1是2002年国内最大的10家连锁百货公司。
实际上,在国内百货商开始连锁经营之前,国际上的百货零售商早已经开始连锁的尝试,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的SEARS、日本的八佰伴和法国的春天百货。较早进入国内零售市场的太平洋百货、百盛购物中心也采用了连锁发展的模式。从目前的资料和统计数据来看,百货连锁的实践始终没有达到超市连锁那样的成功。在美国2002年前10大零售商中,仅有老牌零售商SEARS以百货为主要业态,而且仅排在第10位。日本的八佰伴和崇光更是在近年接连遭遇破产的命运。那么,国内的连锁百货经营状况究竟如何?与单体百货和连锁超市比较各自的长短究竟在何处呢?
从上市公司看百货连锁
 
经营效率参差不齐由于国内最大的百货企业基本都已上市,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研究在整个国内百货领域是具有代表性的。目前大部分百货上市公司都有一家以上的门店,但出于连锁规模的考虑,这里将拥有5家以上门店的百货公司列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这个条件,连锁百货上市公司目前共有5家,如表2。
表2的数据显示,百货连锁的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和成长性方面并没有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在静态经营指标看,EPS分布从0.01元到0.19元,其它各项指标的公司间差异也很大。在成长性指标上看,虽然主营收入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王府井的增长率仅7.12%,低于全国零售市场的整体增长率;利润总额3家增长,2家下降,合肥百货的下降幅度还相当明显。比较一致的是,各公司利润总额的增长均大大低于主营收入的增长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新开门店的开办费一次性的计提使主营收入和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配比发生变化所导致,在连锁超市公司的财务统计中也有这种现象出现,但必须指出,竞争的日益激烈是这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百货连锁VS单体百货,具有相对优势仅从表2,我们无法了解百货在采取了连锁模式后,究竟在单体百货基础上有了什么变化,因此,必须通过与单体百货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出相应结论。
盈利能力表3数据显示,连锁百货的平均主营利润率水平低于单体百货,而且在5家连锁百货公司中,仅有王府井的主营利润率超过了单体百货的平均水平。所谓连锁规模扩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从而提高毛利率的说法,在连锁百货领域并没有得到体现。
实际上,由于百货和连锁超市的不同特点,连锁超市规模扩张后的“价格谈判优势”很难被百货所复制。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集中于快速消费品,商品种类和档次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较小,种类相对较少而每一种销售规模大,因此对供应商才能产生谈判优势。而百货则不同,一家5、6万平方米的单体百货商场所销售商品多达10万种以上,连锁发展后,还要根据门店所在地的消费水平确定商品种类,使整个销售体系的商品种类进一步增加。在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连锁百货单品平均销售额大大低于连锁超市,难以具备和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