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博不是看科幻小说,城市发展要首重民生”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2:14
“看世博不是看科幻小说,城市发展要首重民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飞飞 上海报道 2010-05-01 00:09:01
一定要记得,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主体是这个城市的居民,他们是不是对这个城市充满了信心?这个非常重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使得老百姓受益。
“中国的城市发展要尊重民生”
《21世纪》:如果要满足民生生活的理念,中国的城市应当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葛剑雄:日本的例子是,这个国家有1亿多人口,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国土面积是中国二三十分之一,却保留了70%的森林覆盖率,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所以日本城市居民的住房是小而精致。现在讲究集约土地,未来上海的住房也会靠近香港,在香港,100平方的房子都是豪宅,靠近日本。
人均GDP几千美元之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在向周边的卫星城市转移,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上海面积6450平方公里,还没有真正发展规划好,崇明1000多平方公里还没有好好利用。未来向向郊区扩充的战略,也需要尊重民生。早前规划的一城九镇这一点上考虑还不成熟,例如在松江建设了英伦小镇,这对于城市的居民而言有什么用?城市的民居生活文明是本地的特色,且不能复制。
《21世纪》:在你游历过的国家和经历过的事物之中,在民生环节有无可圈可点之处,对于上海世博园区里头而言,民生的展示又呈现在哪些环节?
葛剑雄:未来有大量的工作在家里就可以做了,未来城市在这个技术上实现突破是没有困难的,但需要我们现在的很多制度和观念转变过来才能实施。
2006年我曾经在美国,看到过一种抗地震的房子,这是当年加州大地震后的最新发明,同时也表明了使用的材料和价格,并不会比普通价格贵多少。
现在我们的生活实践区,也有很多充满朴素的智慧,可以模仿。但也有一些是需要大量贴钱的实验。我认为最好都列出成本才有参考意义。中国最应该发布的实践区,是日本那样一个夫妇生活在50平方米的房子里,设备俱全,十分方便。
生活实践要从民间最朴素的智慧出发,我去西藏的时候,看到很多西藏居民新房都盖得很好,都在用牛粪贴在墙上,做燃料。如果我们可以帮助藏民把他们的生活垃圾加工成燃料,再可以让沼气发酵发电等,这才是好的生活实践。
对于我而言,我很想看看非洲馆,未来都展示什么东西,他们很多国家在这样原始的条件下,如何生活的好,一定有很多朴素的智慧。
“看世博会不能像看科幻小说”
《21世纪》:从整个城市的规划,中国的城市从传统到上海这样的现代城市,体现了一个什么趋势?这几年上海以及很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大项目规划建设相当惊人,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脉络?
葛剑雄:上海曾经是一个没有规划的城市,早期租界林立,比如英法租界连汽车的方向盘都左右不一,后来国民党主政时期又曾把中心规划在江湾,直到改革开放,才制定了总体规划。
即便是近年,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一些规划和执行不力的地方。例如当年的沪闵高架,建成的第一天就大堵塞。
上海现在实际的人口约2200万左右,如何使得这个城市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更重要是靠市场自主调节。例如,城市中心的生活成本高,退休了就必要在中心占一个公寓,你可以考虑置换郊区一套环境更好,面积更大的住宅。
《21世纪》: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何系统的理解这句话的释意?
葛剑雄:城市不能自然使得生活更美好,探索应当集中于,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对这次的主题,国际展览局提出了这样一个总体的概念:星球中间的地球,地球中间的城市,城市中间的人,城市和这个国家和世界都是紧密相连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应当是要有利于民生。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做到生活更美好,一定要有一个新样。现在很多问题,都是人为的障碍,观念和理解都需要突破,需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民生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相互协调。
如果世博会的结果,人们都像看科幻小说,看迪士尼乐园一样看待,效果是远远没有达到。政府要用这个时间,组织地方政府去好好观摩全球的先进经验,好好学习。智慧的生活方式,更要强调可行性。【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5-4/3MMDAwMDE3NTM3MQ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