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缄书札藏何事2----《石头记》石破天惊《红楼梦》大梦初醒(连载)_红楼一梦_文化读书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1:02:08
人非物换
——一把开启红楼迷宫的金钥匙
经典名著《红楼梦》传情入世,已近三百年。作为文学迷宫,其中不仅隐含血泪家史,而且暗藏历史谜案。作者究竟采用怎样笔法,把真故事隐藏于描写闺阁脂粉的文字中呢?曾有乾隆三十四年进士戚寥生称《红楼梦》“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红学世家张爱玲也精辟地提出“分身法”。这两种说法都透露出内情。  
解读《红楼梦》所隐含真事,书中人物真可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若将这部书比拟成一部难懂的大戏,将书中人物视作唱戏的演员,再将所唱戏文看成历史真情,便可见唱这部大戏的演员竟是奇特无比,全都似齐天大圣一般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尤其是书中人物与生活原型之间关系变幻莫测,稍不留神,人物所隐指的真身便发生了改变。著书人提示:“《石头记》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怎样理解一笔不写一家文字呢?答案可在探究真故事中谈及。  
表面上看,书中故事多发生在大观园。这大观园却有两个原型。一个大观园,是雍正后期常住寝宫圆明园。原著书人弘皙当时贵为理亲王,以大学士身份就任首辅军机大臣,侍勤在雍正帝身边。另一大观园原型,是著书人弘皙归隐后修书所在地乐亭石臼坨。弘皙因所谓的“弘皙逆案”,诈死埋名,藏身于渤海海隅小岛乐亭石臼坨。这样一来,书中真故事的背景,就好比现代时空隧道一般,一会儿是康熙末世,一会儿是雍正末世;时而在京都皇宫,时而在乐亭海岛。因此才有“一笔不写一家”之妙笔。再加上书中遍是囫囵语、荒唐言,更有著书人可谓声东击西、指桑骂槐、借尸还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种种方法并用,以及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等等手法。表面看似乎满纸荒唐言,背后真情却顺理成章、在情在理。正所谓“闲谈之中见筋骨,梦幻之中有真情”。
  好在作者为读者备下了一面“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正面看是美女,背面是骷髅。  
这就明确地为读者探究真故事提供了最根本的方法——也就是书中质问贾瑞的话:为什么要看正面?提醒读者要看文章背后在隐含什么。可是,究竟怎样看背面才可看到隐含真情呢?  
作者使用幻笔描述人物,对这一人物所饰演真身会作出暗示。正如任凭孙大圣有万般能耐,仍被唐僧所掌控,原由是戴上了“紧箍咒”。书中人物各具特色,不论角色如何变换,唱词戏文都不偏离“正轨”。也就是说,虽然演员发生变化,但戏文没有改变;或者是,虽然更换了戏文,演员却没有改变。只要掌握了人物与生活原型各自特点,才可以从五彩缤纷的戏台上分辨出谁在唱什么戏。这些特点,就好比作者为唱戏的演员定制的服装道具。看古装戏,演员唱什么戏,先穿戴好服装道具,观众一看服装便知角色。而看《石头记》,不仅要细读全文,了解康、雍、乾这段清史,还应牢记不同人物特点,以便在人物变幻时,看清楚人物真身起了变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著书人使用幻笔记事,以“搜奇捡怪”方式对应历史塑造人物,目的是为了补记被泯灭家史。考著书人在塑造人物方面的隐笔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类:一类是一个演员可以饰演多个角色;一类是多个演员饰演一个角色;再一类就是用“正邪两赋”、“阴阳互换”法塑造替身演员。弘皙精通戏曲,书中多处借用戏剧来隐含真情,且记述的人物都似名角一般,可谓“全活儿”,生旦净末丑皆可反串饰演。作者就好比是这场大戏的导演,谁饰演什么角色,凭其随意安排皆可胜任。
一、一人多身——妙笔幻写多面人
  主人公宝玉便是一人多身最典型的范例。书中对宝玉有多个冠名。如遮天大王、绛洞花主、群芳之贯、富贵闲人等等。难道这么多称号都在隐指一个生活原型吗?当然不是。正如“试才题额”回前墨“宝玉系诸艳之贯”一说,大观园中的宝玉,被著书人用来映射多个真身。如被“试才”的宝玉,隐指这谜书继承人曹雪芹;绰号“混世魔王”的宝玉,隐指雍正皇子弘时(性情放纵);“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册籍的宝玉,隐指原著书人弘皙得知家史如何被泯灭;雅号“富贵闲人”的宝玉,对应清史记录,雍正曾自谓“天下第一闲人”;“衔玉而诞”的宝玉,映射曹寅嫡孙女出生后被康熙指婚给弘皙。正因大观园“此乡多宝玉”,才使得书中宝玉给读者留下难以辨认的形象。定不准是男是女,看不出是长是幼,说不得是善是恶,正所谓“古今未有之一人”。
“黛玉进府”一回,可说是主要人物大出场。来看写宝玉出场:“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倒不见那蠢物(脂批:这蠢物不是那蠢物,却有个极蠢之物相待。)也罢了!心中正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个年轻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碟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缔,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刚描写完这一宝玉,就在一转身功夫,再看从王夫人处回来的宝玉:“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了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戴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后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似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从上述两段描写宝玉的文字来看,前后表述明显不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乍看起来,还以为是换了装束,细看却非一人。前面描写的宝玉,明显为英俊少年。书中有批注“少年色嫩不坚牢”更可为佐证。后面换了妆的宝玉,却是一副成年人形象。并且有《西江月》二词作为描补。  
按真情讲,“黛玉进府”隐含弘皙多次进雍亲王胤稹府。前面所见的宝玉,言词中带出女孩特点,说明这宝玉的真身是弘皙王妃曹氏。这曹王妃是江南曹寅嫡孙女,出生就没见到父亲(曹颙),幼年又失去了母亲。失去双亲后,在五岁时被康熙皇贵妃曹氏(曹寅胞妹)接进宫中养育。后面的宝玉,应该是雍正皇子弘时。书中写其为“混世魔王”,又称“孽根祸胎”,正与清史记载“性情放纵,行为不谨”的弘时相符。  
宝玉这人物刚出场,便“倏为男倏为女”,可见后面的宝玉就更要仔细分辨了。正像书中交待“此乡多宝玉”,“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说明宝玉真身尚不仅此二人。如“梦游太虚幻境”中的宝玉,进梦和出梦时的宝玉隐指雍正帝;在幻境中翻看十二钗册籍的宝玉,隐指著书人弘皙;中间夹写警幻叫众仙子来见的宝玉,又隐指雍正和乾隆。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解读书中宝玉生活原型,全书竟先后有康熙帝、雍正帝、弘皙、弘皙王妃曹氏、弘时、弘历、曹雪芹等多人。
另一个明显可见隐含多身的人物便是凤姐。因该书背景跨越康雍、雍乾两
次交替,堪称凤姐的人物又何止一二?如在康熙末年和雍正末年,诸位皇子的福晋可谓凤姐;诸位皇女及王公贵族之女可谓凤姐;按“正面是美女,背面是骷髅”说,齐家治国的“须眉”也称作了凤姐。具体讲书中凤姐生活原型:第一个:弘时福晋李氏。苏州织造李煦孙女,书中还用“李纨”之名映衬其身份,也就是黛玉进府所见的“凤辣子”。雍正初期作为皇长子弘时福晋,替皇后(邢夫人为皇后那拉氏替身,王夫人为雍正齐妃李氏替身)管理宫中事务。第二个:向贾琏道喜而称呼为“国舅爷”的凤姐,这凤姐真身要按在位皇帝来辨凤姐是谁。若是雍正登基时,这凤姐代指雍正齐妃(李煦女儿);若对应乾隆登基时,这凤姐便是马武之妻。而“齐家治国”的凤姐,究其真面目来,主要还是映射雍正。
二、正邪两赋,阴阳一身
  著书人明确表示将真故事隐含在闺阁脂粉文字背后,又推出“风月宝鉴”来提醒看书要看背面。可是,怎样看才会见到真情呢?在“演说荣国府”一节,当说到宝玉“将来色鬼无疑了”时,雨村(著书人替身)罕然厉色: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随后,便是雨村一节正邪之论:“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皆应运而生。蚩尤、共工……皆应劫而生。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恰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摧,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致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所生者,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人驱制驾驭,亦必为奇尤名娼。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之流,此皆异地相同之人也。”
根据著书人上述正邪两赋之论,看主人公宝玉:先出场的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弘时;进而又乾坤逆转,明面写宝玉是公子哥儿,背面竟隐指作者弘皙曹王妃;在太虚幻境中,见众仙子的宝玉竟同时映射雍正与乾隆。可见书中人物绝不可用好与坏来甄别,正所谓时甄时贾,正邪两气赋于一身。再如:宝玉丫鬟袭人,真故事中有刺杀雍正帝的“花袭人”;有善良贤惠的曹王妃贴身大丫鬟“花珍珠”。还有书中秦可卿,更是映射多人:真故事中有刺杀雍正帝的刺客秦氏,后来成为雍正帝殉葬之人;还映射雍正帝“情有独钟”的弘皙,在雍正帝被杀时,喊出“可卿救我”。最明显可见正邪两赋的是凤姐,单从回目看凤姐就有“贾琏戏熙凤”、“毒设相思局”、“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效戏彩斑衣”、“大闹宁国府”、“恃强羞说病”等,这些个凤姐可说有好有坏,根本不可能是一个人的真故事。  
在“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有史湘云与丫鬟翠缕论阴阳:丫鬟翠缕问道:“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湘云回道:“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个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阴阳有什么样?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这正面就是阳,那反面就为阴。
按著书人提醒观书看背面,这湘云论了半天阴阳,最后论到自己身上,却哑口无言。为什么呢?因为史湘云这一人物本身,便是典型的阴阳一身。书面写成作“史大姑娘”,背面真情却是十二三岁的公子哥儿曹雪芹。再按“正面是阳反面就为阴”来看,书中还有黛玉、宝钗、妙玉等关键人物,都透出男子博学多才的特征,而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现实大相径庭。因此说,这三个女性人物所代指的生活原型,应该是男性。实际上,三人也正是著书人弘皙的替身。  
所谓“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书中的贾雨村,因是著书人弘皙替身,才有精深的“正邪两赋”论;书中的史湘云,因是弘皙著书继承人曹雪芹,才有神秘的“阴阳一身”论。前后两位作书人,在书中都有此表露才华的高谈阔论,应该是在向读者泄露天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隐含双星是“一芹一脂”两位著书人——曹雪芹与弘皙。
三、多人一身——幻笔拼出著书人
作为隐含真故事的一部谜书,原著书人究竟是谁?书面写作者是曹雪芹,然真正创作《石头记》原著书人,不可能是江南曹家的雪芹。红学界对江南曹家雪芹著书说一直存在质疑。正如书中“风月宝鉴”回中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贾)为真(甄),何苦来烧我?”批书人在此提醒:“观者记之!”其实,理解著述人这一提醒,宗旨就在于不要将书中的贾家,看成是生活中的江南甄(曹)家。因此说,真正的原著书者,只能是隐指皇家的贾家之人,是康熙帝“朕所钟爱”的嫡孙弘皙。  
考清康雍乾一段历史,老皇帝康熙对这位嫡孙有“朕所钟爱,封为亲王”的遗嘱。雍正继位后,任命八阿哥、十三阿哥、马齐和隆科多为四大辅臣。同时封弘皙为多罗理郡王,仅次于四大辅臣,位居弘字辈之首。雍正后期,先封的四大辅臣死的死,退的退,而弘皙则晋封为理亲王。可见,在雍正八年以后,弘皙以宗室最高爵位成为雍正帝最为宠信的首辅军机大臣。此说还可用清史记载所谓“弘皙逆案”来佐证。乾隆四年所谓“弘皙逆案”,弘皙为主谋,参与者竟是雍正时期最受宠信的六家宗室。有庄亲王胤禄本人及两个儿子;已故怡亲王胤祥两个儿子;恒亲王一个儿子。就连弘皙叔辈的庄亲王,在乾隆登基时受封为四大辅臣之一,都成为“弘皙逆案”参与者,说明弘皙在雍正后期权势必如日中天。然因所谓“逆案”,清朝历史中弘皙的功与过,却被删得就像从来没有这个人似的。只留下“逆案”模棱两可几句记述,实在令人怀疑。  
解读真情,弘皙在乾隆初年辞官,后有人报奏朝廷称其“沽清正之名”等,乾隆召其进京治罪。弘皙无奈而诈死埋名,归隐在乐亭海隅石臼坨。因乾隆继位背后有不可示人的秘密,乾隆继位后便命人删改历史。此说有据可考:乾隆命和亲王弘昼自乾隆元年开始,将雍正八年至十三年的《上谕内阁》进行整理,直到乾隆六年完成。然整理成册的总量,竟不足前七年的三分之一。说明弘皙就任首辅军机大臣的相关史料,包括与雍正帝来往奏请朱批,凡涉及弘皙的记载统统被处理掉了。然此举被后来成为“荒唐王爷”的弘昼向弘皙交了底。为了补记被泯灭的历史,将所谓“逆案”真相公诸于世,弘皙方著写《石头记》来补记家史。因此,所补记家史内容,很有针对性,可说就是对应朝廷删改而书。因朝廷将无法彻底删除的弘皙功绩,幻笔用“张廷玉”和“鄂尔泰”等人替代了(两株枯木,木上围一玉带),故而弘皙在书中也选用了众多替身,从各个不同时期,来补记自己被泯灭的历史。    其一,以“宗侄”身份补应天府的贾雨村,便是著书人弘皙的替身。所谓“宗侄”,对应真情就是弘皙为雍正帝的侄子。而“应天府”正对应雍正帝创建军政中枢军机处。弘皙在雍正七年创建军机处之初,便与和硕怡亲王胤祥一道为军机大臣。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帝登基后最为信赖的皇弟,因病于雍正八年去世。自胤祥死后,弘皙便成为首辅军机大臣,成为雍正帝的左膀右臂。然清史将弘皙历史删除,取而代之的竟成了汉臣张廷玉。查清史对张廷玉的记载,竟是违背清朝一贯奉行的重满轻汉政策。张廷玉在雍正朝是连年加官进爵,备受雍正帝宠信,竟似高过了一切满汉大臣。其实,这是乾隆继位后对弘皙历史的有意删改。这些记在张廷玉名下的“功绩”,原本都属弘皙。另据载,张廷玉在乾隆年间自陈履历,备言他历任各种官职和世爵,以及临时性差使,惟独没有提到担任军机大臣的事。这就更说明清史记载的雍正重用汉臣张廷玉是在“冒名顶替”。  
在开篇“楔子”中,作者自述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劝之德,以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吿普天下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
这一段明确表示著书目的就是要补记被泯灭的家史。请看通过贾雨村来补记的一段。先是“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记述弘皙与江南曹寅嫡孙女(娇杏)一段姻缘。这娇杏便是后来曹王妃原身。写娇杏生子,扶册正室王妃。在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突然被刺身亡。作为雍正帝选定的继位人,因为乾隆“大展幻术”继位,而失掉了继承皇位的机会。时有众宗室“闹学堂”,对乾隆继位提出质疑,但弘皙竟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没能“大丈夫相时而动”,因而形成了“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的结居。乾隆初年,弘皙辞官,“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插妥协”。最后,因在所谓原籍乐亭期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便有人奏报朝廷,参弘皙“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大约在乾隆四年,朝廷诏弘皙进京。弘皙遂诈死埋名,归隐到“山环水旋、茂林深竹”的乐亭海隅石臼坨。  
其二,博学宏览的薛宝钗,聪慧灵智的林黛玉,都是著书人弘皙替身。著书人自称将“家史”编述一记。如何记法?十二金钗正册第一页的判词最说明问题:“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清朝宗室人员档案称为《玉牒》,由宗人府掌管。有被革退宗室的,给红带,附入黄册;宗室弃子,记入蓝档。分析这首册判词,竟将书中两大主人公集于一册,而且是正册首页,足可说明弘皙将被泯灭的历史记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  
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一回前,著书人批注:“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作者这一点批,竟明确表示宝钗与黛玉为一身。怎么个一身法儿呢?应该是这两个人物的生活原型取自一身,即二人都属弘皙替身。为何著书人偏偏题在这回题目之下呢?会不会还有其他暗示呢?我们知道,宝钗与黛玉这两个人物,一个是博学宏览,胜诸才人;一个是聪慧灵智,惊世绝伦。作者将这二人合二而一,若论才智学识,非原著书人弘皙再无他人堪比。有一脂批道:“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钗是博知所误。”用这两个主要演员共同饰演一个角色,便可见这角色必相当关键。再加脂批所点示的“所误”一说,明显是在针对著书人弘皙。也恰对应作者在开头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由此可见,著书人之所以经历天上人间巨变,竟是因“太高人愈妒”而自误。  
来看作者笔下的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来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从性情描绘看,系作者自画像。虽说中国古代才女辈出,巾帼不让须眉,但本书中的宝钗,若说原型仅为女性,实有些不近情理。  作者暗透玄机之笔,见宝钗丫鬟金莺儿有言:“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怎样理解宝钗出类拔萃,超凡脱俗呢?来看这蘅芜君,是怎样“兰言解疑癖”的: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读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道白,哪是什么宝丫头?分明是清王朝宗室子弟,是到上书房读书的凤子龙孙。  
再说这黛玉。既然与宝钗同为一人替身,就更可视为弘皙替身了。此说缘于黛玉人物的来历:三生石畔绛珠草,因受神瑛侍者甘露,既得天地精华,却是游于离恨天外。此说恰对应弘皙归隐石臼坨的经历。这绛珠幻变成黛玉,用一生眼泪,来报偿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著书人有批:“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泪哭成此书。”由此可见,著书人弘皙归隐石臼坨后,得知朝廷将其家史泯灭,从而立志著书,将真情传世。这黛玉便是著书人为了补记家史,由著书人自身幻变而生的替身。从黛玉“身心都病”的特点来看,书中黛玉所隐述替代的弘皙,也正是弘皙“薄命郎”时期。弘皙幼年生母“石氏太子妃”去世,十五岁时父亲胤礽被废黜太子,康熙将其过继到雍亲王胤稹府。这些历史,书中用黛玉进府来隐记。后来弘皙“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时,便幻身用宝钗来代替了。  
据解读判断,书中影射原著书人弘皙的人物,不下数十个。从一开始的石头、空空道人、甄士隐、贾雨村、宝玉、宝钗、黛玉、凤姐到后来的妙玉、北静王、蒋玉菡、柳湘莲、卫若兰等,甚至就连狗儿(弘皙属狗),也都在暗透弘皙的真故事。作者就是在用其神奇的幻笔,让这么多的演员都来饰演主人公弘皙,将弘皙本应记录在国史的经历逐一隐记在这谜书之中。正所谓:  
四家主角走马灯,十二金钗幻象生。
倏男倏女阴阳幻,忽隐忽现迷雾中。
时梦时醒玄机破,亦真亦假血泪成。
大士轻摇嫩枝柳,秋风一夜漫山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2----《石头记》石破天惊《红楼梦》大梦初醒(连载)_红楼一梦_文化读书社区... 一缄书札藏何事--《石头记》石破天惊《红楼梦》大梦初醒 【原创】 最新红楼梦揭秘《一缄书札藏何事》-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原创】 最新红楼梦揭秘《一缄书札藏何事》-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开启红楼迷宫:《一缄书札藏何事》-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之三 开启红楼迷宫:《一缄书札藏何事》-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之四 开启红楼迷宫:《一缄书札藏何事》-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之八 开启红楼迷宫:《一缄书札藏何事》-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之九 《一缄书札藏何事》开启红楼谜宫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2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连络有亲,相互印证】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_红楼一梦_史氏太君之谜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3-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4-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5-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6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7-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8-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9-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0-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1-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2-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3-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14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