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案的警示:监管者必须接受监管 - 应笑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26:52

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证监会副主席王益被“双规”一年半之后,日前已被北京市检察机关正式起诉,北京市一中院将在本月开庭审理王益案。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王益显然是一个并不陌生的人物。这个在1990年代曾经身居中国证监会要职的人,尽管早已不在证监会任职,但舆论更热衷于追问他在担任证监会要职期间的所作所为。舆论的这种追问,不是没有来由的。二十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完全是建立在市场自发基础上的,行政权力对市场的推动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在行政权力在推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在市场中的权力得到了快速的扩张,而能够对这种权力过度扩张的制约机制却未能相应建立起来,或者说还很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特定体制,证监会不仅担负着监管处理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职能,而且还担负着发展市场的职能,这两种本应对立的职能集中于证监会一身,使它的权力得到了快速的膨胀。但是,权力一旦缺少监督机制的制约,利用权力制造“寻租空间”便成了一些腐败分子必然的选择。在王益之前,已经有包括发行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发行部副主任刘明、上市部副处长钟志伟、上市部副主任鲁晓龙等多名证监会官员被捕。舆论紧盯王益在证监会期间的犯罪行为,有其新闻价值的考量,而从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也渴望能够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中国证监会内部不断地产生腐败官员,不仅给国家机关的信誉造成严重破坏,而且对投资者的利益构成了严重侵犯。由于证券市场具有强大的融资功能,我国的企业对进入这个市场具有强烈的冲动,一些不符合资质的企业企望通过公关手段来敲开行政审批的大门,使手握这种权力的证监会处于反腐败的风口浪尖之上,腐败官员的出现使企业的公关得逞,也使证券市场的法纪大坝失守,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出现的一些“骗子公司”,其身后无不隐藏着行政审批官员利用公权力中饱私囊后对它们网开一面的恶劣行径。监管者必须接受监管,对于像证监会这样一个手握重权的国家机关来说,加强对它的监管更是十分重要,从根本上说,这对于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腐败的产生,与权力的过度扩张有很大的关系。最近几年来,中国证监会致力于以“市场化”的思路来管理市场。这无疑是一种正确的路径选择,它一方面可以使市场更多地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改变我国积重难返的“政策市”,更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削弱行政权力在市场中的作用,减少乃至杜绝腐败的产生。但是,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证监会所推行的所谓“市场化”,只局限于对新股发行定价的管制,而在新股发行审批方面,行政权力一点也没有放松它的权柄。这种“市场化”,只是单方面地迎合了企业以高定价圈钱的贪婪需求,而当行政权力对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依然握有生杀大权的时候,类似王益这样的腐败官员便继续有了“用武之地”。

当然,我们可以相信的一点是,证监会不可能允许它的行政权力滋生腐败,多位腐败官员被清除出去乃至绳之以法,就是一个证明。但是,我们不能把反腐败的所有期望都寄托于权力的自我道德完善,如果权力不能得到制约,不能接受监管,那么,这种由权力自身产生的反腐败机制的力度无疑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长期以来,在权力的保护下,证监会对来自市场的批评和质疑习惯于置若罔闻,甚至动用公权力对批评质疑者进行压制。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证监会的权威性,但它起到的效果是保护了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落后的市场制度,保护了腐败官员。证券市场缺少一个正常的舆论监督的环境,这也是腐败官员层出不穷的一个深刻的内在原因。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王益案的发生虽然已经是历史,但它至今仍在影响着市场。这起案件的开庭审理,将使我们有可能看到一个失去监督的官员,是怎样利用他手中掌握的公权力蚕食民众的公共利益的。对于证监会来说,通过这一案件进行足够的权力自省,加大机关内部的反腐力度,无疑是必要的,但为了真正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市场健康发展,建立起对证监会的监管机制,无疑是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