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者笔下的“黄金屋、颜如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7:30
监管者笔下的“黄金屋、颜如玉”

中国知名经济学者许小年在周末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对目前的政府监管格局提出了尖锐批评,称监管者手中的笔下“有黄金屋、颜如玉”。

身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的许小年在参加一个有关监管的专场讨论时表示,近年来政府监管有增多趋势,根源是政府正在成为一个利益集团,可以通过监管获利。

他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经济中出现了多元利益,这本来是健康的。但不健康的是,政府成为非常重要的利益集团。管制越来越多,跟政府的利益密切相关。审批,一支笔里面有多少东西,咱们都知道。过去读书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颜如玉都在这支笔里面。”

许小年认为,一旦政府成为一个利益相关方,它就有了“七情六欲”,也希望将利益最大化。这样的政府是做不到“超凡脱俗”、保持清廉的。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市场监管、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角色的反思。但就在西方国家纷纷意识到监管不足是危机根源之一,因而广泛探讨“重新监管”之时,在中国,近年来对企业、金融市场和文化内容的监管加剧之势,却令民间对减少“过度监管”的呼声越来越大。

许小年认为,监管在中国已经偏离了它的本有之意,即确保市场参与者符合规范,而变成了“管理”,甚至是“管制”,这其实是计划经济的遗留物。

他说:“公司上市发股票,这个事为什么要审批?这根本不是监管的内容......网络上的管制有什么道理,经济学没有道理。对企业的投资活动的管制,投资项目要审批,这根本不是监管,是计划经济的行政控制。”

他认为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政府大部分时候在不断地“退出”,但最近监管却明显加强,“这非常不健康”。他说,对于 “中国模式”有一种错误看法,就是中国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政府很强很有力,但事实上中国经济表现最好的时候,正是政府没有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比如改革之初在农村解散人民公社,让农民自己决定种什么庄稼。

“其实没有什么独特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跟里根总统在美国所做的模式是一样的,就是小政府 …… 就是放松管制、自由化,而不是说一个大政府。”

这个名为“放松管制: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的力量”的专场讨论火药味颇足,几位中国嘉宾们不仅对谁来管,而且对管什么、管多少提出了质疑。

民营企业家代表、中国远大空调总裁张跃认为,一个社会中不可没有监管,但应该把力气放在食品、环境安全这样的问题上。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去年一年用了800万吨甲醛,”张跃说。“这需要很多力量来管,如果政府把力量放在这个地方,这个事情管不过来,闲事就不能管了。”

另一位嘉宾、刚刚辞去高盛大中华区主席一职的金融家胡祖六对张跃的话表示赞同,认为政府过多地在“做那些不该管又管不好的事情”。他认为,原本应该作为立法者、管理者的政府,自己却参与到竞争中来,甚至参与度最大、角色最重。

“所谓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在政府手中,包括大型银行、证券公司,现在连PE都要管,听说发改委和证监会还在争夺监管权,”胡祖六说。

对于什么样的监管才是适度的监管,许小年说,有研究表明,一个政府该管多少,应该与民众对这个政府的监督能力成正比,即政府越是要对民众有所交代,民众愿意赋给它的监管职能就越大。

“因此,在我们讨论监管的时候,首先一个问题是怎么监管政府,”他说。

他举例说,如何监管中央银行,就是很大的问题。“不把格林斯潘管住,就弄一个资产泡沫。不把我们国家的货币供应管住,现在就是楼市泡沫,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