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扬:一个台北人眼中的香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57:26
我是一名台北人,从事跨国性金融证券行业多年,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往来台、港两地,亲身经历、目睹香港这十几年来的蜕变,再看看我们自己城市的变化,心中不免有些感触。
台港商办大楼的比较
十多年前的香港,刚刚在金钟地铁站上,完工了一座集合了大型商场、酒店住宅及办公大楼于一身的太古广场(Pacific Place)。它极具现代化的都会时尚风格,不仅曾是香港人假日休闲的最佳去处,也经常令许许多多远到而来的台湾游客流连忘返;如今更是大陆游客来港旅游时,争先拍照留念及消费购物的必到景点。
记得当年台湾来的友人经常问,为什么香港能,我们台北就不能。十年过去了,台北确实也有个远企购物中心(The Mall),但是想必造访过这两处购物中心的朋友们,可能也会同意我的观点,我们台北的远企购物中心,在格局与气魄上,比起香港的太古广场来,似乎还是略逊一筹。
虽然说,台北远企购物中心的广场结构中,同样也有甲级办公大楼和六星级酒店,但疏通各地到访人潮的各种基础交通设施,远不及香港太古广场来的舒适便利。换言之,香港的太古广场确确实实衔接了广大香港人的需求与骄傲,而在台北人眼中的远企购物中心,却多是商务人士挽髻须眉的高级社交场所。十多年过去了,香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秉着一贯务实高效的积极精神,配合精力充沛的企业家共同打拼,打造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万象之都’。
台港国际航厦的比较
许多人和我一样,走一趟香港,往往感觉到她真是一个独特、高度国际化的都市。从抵达赤蜡角机场开始,便开始体验香港人在维持香港竞争力方面所尽的努力,譬如托运行李的效率之高,确实是几个邻近的机场无法比拟的。有好几次的经验,友人与我都是刚做完通关手续,一到行李转盘处,便看到我们托运的行李早已到达提领区。即便需要等待,一般也不需要久候多时。拿好行李出了闸门,只需步行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完全无须出走出户外,也不用搬着大件的行李忙上忙下,即可转乘机场快线,不消半个钟头便已抵达市中心地区,其便捷舒适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回头想想我们的桃园中正机场,十年间增建了一座二期航厦,硬体设施与联外的交通确实有所提高,但是新航厦的利用率与疏运旅客计划的前瞻性,比起香港大屿山国际机场的发展规划,明显显得不足。导致从桃园机场接驳到台北市中心的时间,没有人敢说的准的。虽说我们‘大有为’的政府也信誓旦旦说过要发展台湾为亚太营运中心,但认真回首过去十年来港、台两地经济实力的消长,我们台北人似乎只能摇头兴叹,可能是我们的主事者欠缺经验,决心与魄力吧。
在大屿山国际机场赶往市区的途中,四下所见,其快速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渡轮与缆车等设施,无一不是立意深远、所费不赀的大型基础建设。将这些条件体现在营商的环境里,香港无疑的,是一个世界一流的高效城市。即便如此,令我们讶异的是,绝大多数生活在香港人士,不论是政府或民间,从特区首长到市井小民,仍马不停蹄地在讨论着、思索着,如何能使香港更有效地与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竞争。这也就难怪香港能够在回归中国主权之后,有不少人看衰香港的悲观声中,仍然能脱颖而出,持续成为一个生产力强、创意无尽的国际大都市。
香港经济环境的隐忧
现时的香港已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亚太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和国际市场紧密相连,政府施政的透明度极高、完善的通讯基础建设、自由兑换的稳定货币,都是外资企业持续看好香港的重要因素。不过,其越来越倚赖中国内地市场的经济形势,虽标志着蕴含无限可能的庞大商机,但不可讳言的是,其光鲜亮丽外表的背后,实际上暗藏巨大的市场风险。
毕竟,中国掠夺式的经济发展过程,就像是快速膨胀起来的充气球;一旦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周期性的景气循环或任何突发式的系统性风险,以香港目前经济发展的结构来说,是很难进行调整与回避的。从这个角度观察,台北政坛行之有年的‘戒急用忍’政策,试图尽量推迟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直接经济脐带联系,降低台湾整体营运风险的努力,似乎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台港政治环境的比较
和台北比起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架构,编制精简且效率超高。唯一美中不足是尚未有真正的民主机制,特区行政长官能不能直选是一个首要的指标,主要的障碍在于中共对真正民主制度的恐惧,因此极尽巧思限制香港的民主发展。虽然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民主机制是奠定香港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是一般港人由于看到台湾发展民主过程中的乱象,加上中共无孔不入的文宣攻势,多数人不喜欢谈及政治改革或民主进程的话题,而多将其心力投注于投资与营商活动。总的感觉是,香港人认为这类问题不该是香港应该关切的话题,这与台北人对政治事务的热衷程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香港推崇自由贸易的体制及鼓励快速的资讯流通,加上公司及个人课税率较低,吸引不少的国际企业选择在这里设立亚洲区总部或办事处。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的素质很高。来自台湾的企业,在必须不断追求获利的大前提下,间接取道香港,迂回进入大陆时,往往可在香港本地,以非常合理的代价找到操国、粤、英语的专业助理和业务行销人才。这和香港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供应无缺有关。
台港不动产行情的观察
然而,随着大量跨国企业与高所得个人赴港发展,高端的商务与住宅的不动产需求不断攀升,导致香港房地产的价格逐步推高,市场行情从新逼近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的水准。这使得台北的甲级商业大楼和所谓的‘豪宅’看起来,十分物超所值。根据2006年底台港两地的不动产研究调查报告显示,台、港之间顶级‘豪宅’的房价差距高达2至4倍。追究其因,台北纷乱的政治局面和紧张的两岸关系,始终是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头痛难解的结。
不过这样的差距也未免过大了,如果不是台北的房价过于低估了,那香港的房价肯定又要经过一轮调整;还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的两年,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后,香港曾出现了大批‘负资产’的家庭,令许多港人悔不当初。但愿上次悲惨教训,能对现时香港的房地产市场,起一定的警示作用。
结语
素以效率出众的香港,在过去十年间,倚靠着大批适应力强、教育程度高且富创业精神的工作人口,构筑了一处令人称羡的国际经贸、金融大都会区。然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是永无止境的,台北虽然因种种因缘,在过去十年间,未能在许多都市发展的硬指标上,有令人激赏的表现。但在未来的十年,台北城市的建设蓝图,应可借镜香港部分的经验,找出适合我们主客观条件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成为亚洲国际都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