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网友胡扯《老子》的信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52:20
与网友胡扯《老子》的信 [原创 2010-03-18 17:53:55]    字号:大 中 小 与网友胡扯《老子》的信

    您提的问题我可能回答不好,仅能胡扯一通,“姑妄言之姑听之”可也。
    我上次的博文偶尔说了《老子》的阴谋哲学。您认为有意思,叫我加以申说。其实我也只是一个笼统的想法,并没有条分缕析地去研究。而且这个笼统想法也记不清哪些是乱七八糟读来的,哪些是自己瞎琢磨出来的。有什麽说什麽吧。
    《老子》一书不会是春秋时老聃作的。第一个理由,《老子》书中的语句,那些句式整齐的排比,那些从始至终优美的有韵的文字,不可能是春秋中早期的作品。这样的文字对比《论语》、《左传》那种质朴的文风,是迥然不同的。绝不可能是同一个时代产生的。其次,老聃当时就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孔子还曾千里迢迢到东周去向他问礼。如果他当时留下了这样一部作品,在他之后的诸子不会不加引用或批判。事实上从孔子到杨子、墨子、孟子、荀子,乃至慎到、公孙龙都无一引用,也无一批判,可说是一点反应也没有,说明当时并没有这部东西。《庄子》中有类似的语句,但不是引用,仅是袭用,还很可能是前者袭用后者的。所以许多人以为《老子》应当是战国晚期的作品。可能是郭沫若氏吧?认为是战国晚期的太史儋,又太指实,没有转弯抹角的余地了。又不用您老先儿核实人名、地址寄稿费,何必如此呢?古代人常常把自己的作品按在前人头上。这是因为古代不重视著作权而又不乏文字狱造成的残酷现实。既然人家自己隐瞒了真名实姓,后世的学者就该尊重本人意愿,不必再做克格勃了。(这连同后来的兰陵笑笑生、曹雪芹、燕北闲人等,一概应作如是观。)
    正因为《老子》是晚出的,它才能总结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成就了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的最伟大的价值就是作出了中国古代版的“宇宙生成论”。即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等。这说法经得住了时间的检验,并为科学的发展所一再证明。这个宇宙生成论,比起另一说法,用黄土捏了个小人儿,(可能还得吹一口法气儿吧?)就活了,还能繁衍后代了!其思想价值的差距,简直是博士后对幼儿园的差距!其次,它的少嗜寡欲的思想,它退回小国寡民的历史要求,都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从此一角度看是应否定的,但从另一角度看又是非常正确的。它的反对战争的态度,虽不如墨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但至少比孟子的彻底。孟子并不一般的反对战争,有时甚至是鼓吹战争的。“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岂不也是一种战争?老子对战争的认识很深刻。“大灾之后必有凶年”的论述,正是经历了战国时代大规模战争的现实,才能作出的经验总结。(这也是说明《老子》一书晚出的一个方面)。
    和讯系统对私信不知有无字数的限制,恐怕超过了不好发送。一次说不完了。暂时到此为止,关于它的“阴谋”、它的消极方面,(其实是我该要说的主体)再凑一回吧。《老子》的消极方面,影响最为深刻和作用最为持久的,是它的反智主义和愚民政策。“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里和以下的引文,凡未加说明的,都是《老子》书中的原文)愚民的方法和目的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一点和孔家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精神是一致的。孔家店的“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也是在防止民众的反抗,也是“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在为君王服务上,可谓异曲而同工。连同上次拙文中提到的那个外国的用黄土捏的小人儿,主人表面对他也是蛮好的,还为他造了个伴侣,园中的果子尽他吃。为什麽就是不许他吃那红艳艳的大苹果呢?因为吃了眼睛就亮了,就有了羞耻之心了,看到自己赤身露体了,实际上就是开启了智慧之门了。可能天下的专制统治者都不希望老百姓长了心眼儿。所以为他们服务的思想家们,自己固然是具有绝顶智慧的,可是对于民众,都要极力地蒙蔽,极力地忽悠,叫他们无知无识,便于统治。说起来只有佛陀主张开启众生的智慧。他把贪、嗔、痴名为三毒,并且一一予以对治。修因缘观可以对治愚痴无明之病。正因为他不帮助统治者,所以也就别在统治者面前想好事儿。
    反智和愚民,还只能算是“阳谋”,因为是公开说出来的。它的“柔弱胜刚强”的提法,从认识论上看,是反映了一个方面的真实,从方法论上则进入了阴谋的界域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御。”它不是甘居柔弱,它的柔弱只是手段,“弱之胜刚 ,柔之胜强”才是目的。“天下之至柔”只是故意示敌以假象,以求“驰骋天下之至坚”。他的阴谋就是把目的隐藏起来,示人以假象,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凡是说《老子》主张“无为”的,其实都没有读懂《老子》。
   《 老子》作者处处为统治者着想,替统治者出主意。公开说“奈何万乘之主”要如何如何。他出的主意常常是误导民众的。“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并且引导对手犯错误,“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您说他阴不阴?
    人们常常引用《老子》书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句话。豁出去了,向对手摊牌的时候引用,并不打算摊牌只为替自己壮胆的时候也引用。真是可笑地断章取义。他们没看《老子》在此之后的几句是怎麽说的:“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将执而杀之,孰敢?”人怕死了,杀人才能立威。您说他阴不阴?
    孔子和《老子》的作者都在卖力的为君王专制统治者服务。孔子在一边忽悠民众,把统治者和民众自己的爸爸联系起来,叫民众相信他,拥戴他,甘心接受他的统治。把残酷的统治说得温情脉脉。《老子》的作者则在另一边,附在统治者耳边给他出坏点子。遗憾的是历代专制统治者,看清了孔子表面说白了的那一套,理解不了《老子》作者的深刻用心,所以委屈了他,没有给他与孔子同样的尊崇。实在是统治者智慧太差的缘故。就像允许小骂大帮忙,要有一定的水平一样,连小骂大帮忙也不许的统治者,水平比前者要差得多。
    堪笑历代的道士和少数道婆们,把老子奉为教主,尊称其为什麽太上道德真君。而把真正的教主和理论创始人庄子降低到“真人”的地位。其实《老子》作者可不是他们的教主。他自己只要做一个政治理论家。,他的学说的精髓是“君人南面之术”。(如指春秋老聃,当然要另说。但老聃只留下了一个名字,没有片言只语,怎膺教主之位?)现在人们一提到历史人物,往往先给他戴上几顶大帽子(好听点的词是“桂冠”,带点嘲讽的说法也是“桂冠”)。譬如孔子便被扣以“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四项,正好是个“四类分子”。但对老子和《老子》作者搅在一起夹缠不清,称其为“思想家”和莫须有的“道家学派创始人”,不称《老子》作者为政治理论家,这是很不对的。这是因为现在的人不理解其“君人南面之术”的实质了。真正继承《老子》思想遗产并光而大之(或者说“创造性地发展了”)的是韩非。韩非主张的帝王统治术是“法、术、势”三者。其中的“术”便来自《老子》。“术”者为何?就是耍手腕,搞流氓手段。把《老子》理论付诸实践的是刘邦。人们只说刘邦战胜项羽,是以弱胜强的事例,殊不知确切地说更是流氓战胜不失道德底线的贵族的事例。楚汉之争在中国成为经典模式,一次一次地重复着。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最隐微之处,无不有《老子》的功劳。统治者没有给他以比孔子更高的尊崇,实在是因为他“阴”过了头,连执行者也不知其所以然的缘故。
与网友胡扯《老子》的信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张延龄与网友谈中医文化的信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王蒙的千虑一失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再次申明我对文怀沙遭质疑的看法和态度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求医记(续)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和讯博客 求医记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听《孙安动本》杂感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到墓前去凭吊的,其实仍然是陌生人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那名称包含着太多的褒义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我让他的心理得到了一次平衡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和讯博客 可纪念的日子里,晒一晒半世纪前的一首歪诗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张延龄:省城受虐纪事(1-4)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5-6)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7-9)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10-12)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13-16)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17-18)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这样一个聪明人,怎麽患了老年痴呆症?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10-12)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17-18)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 虐纪事(10-12)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4月12日记:网友对中新药业的见解 - 股票与哲学 - 股票与哲学 - 和讯博客 钓鱼与做股的九大“胡扯” 慢性腹泻的原因和对策-医生随笔-搜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