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龄与网友谈中医文化的信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02:24
与网友谈中医文化的信 [原创 2010-05-25 10:23:47]    字号:大 中 小 与网友杂谈传统中医文化的信
    昨天在酒场上谈到了中医问题,因为快到散场的时候了,加之场上七言八语,因此我表述得不准确,故再去信略而言之。
    我说中医是源于实践的医术,他的治疗原则是辨证(症)论治。人得病的症状大多不是孤立的,而是表现为症候群。如《伤寒论》开头的一句是“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是个症候群:头痛、项强、恶寒。头痛、项强是局部症状,恶寒(一般是当然地伴有发热)是全身症状。为了认识症候群和为症候群分类,就产生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传变的学说。所有中医理论,包括“四诊八纲”的理论,“五运六气”的理论,五行应五脏以及五行应药物的色、气、性、味的理论,经络学说等等,是个相对封闭的和相对自足的系统。对它的理法方药的解释,只能在这个理论中自说自话,切忌用现代意识对它进行解释和强行比附。至于它理论基础的五行学说,究竟是先民对自然朴素唯物的解释,还真竟然是开启神秘世界的钥匙,一时还真难说清。说不清就按庄子的态度“存而不论”就是了。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强行解释是说不清的。六十年来中医教育的失败就是用西方生理、病理、药理来硬性地解释中医,这是把中医变成西医的附庸,实质上就是取消中医。如果中医真要消亡的话,它不会消亡于何院士科学主义大棒的打击,而会消亡于违背中医规律的中医教育。
    我们又很容易产生用现代意识解释中医的冲动。譬如昨天谈到“气血”关系时 ,我想说,血是物质的实体,而气是指人体的生理机能。气血的关系像电脑的软盘和硬盘的关系一样。话到嘴边忽然觉得这种比附是不对的,就收住了。可是你听哪里的一位女教授讲的,说什麽“气”就是人临死时吐出的那一口气,力图说明“气“的物质性,你说荒谬不荒谬?对脏腑的解释也是这样的。《内经》讲“脏象”,不是西方生理解剖学讲的脏器。譬如中医所讲的“肝”,与解剖学上的肝器官几乎是毫无关系的。她对“心与小肠相表里”的那个解释法也是失之胶柱鼓瑟 。别管她挂着什麽专家、教授的头衔,你说,她理解中医的真谛吗?而且目前对中医的误读,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医学界的问题。我甚至认为,除了一些中成药的方剂和严谨的炮制工艺以外,中医事实上已经消亡了。这种状况尚不知伊于胡底!我到药店买中成药,只买老剂型的,新剂型的无论广告说得多麽天花乱坠,我一概不屑置理。
    你对此事是什麽看法?期待着你的批评。 

杂谈中医养生文化的第二封信
    复次,对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何时发散、何时收敛等等的理解不能太机械。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等,讲的是恒常的过程当中的周期现象。这种周期现象不仅春秋四季有,小至一天,大至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长、收、藏的周期。佛教讲“成住坏灭”,也是说的这种周期现象。不仅人生,任何事物都有生成、发展、衰变、消亡的四个阶段。蜉蝣短暂的一生是,动物的一呼一吸也是,石火的一闪也是,宇宙中一个星球的产生到消亡乃至整个宇宙的产生到消亡无不存在这四个阶段。有的周期并不与春秋四季的周期相顺应。如秋播作物的麦子、豌豆、油菜、芥末、乃至花卉中的罂粟、虞美人等,都是秋天发生,冬春生长,暮春或初夏收获 ,夏季收藏。自然现象太复杂了,我们不知道应当遵照那个周期行事。由于周期的重叠,此一周期当收藏阶段,那一周期当生长阶段,使我们无所适从。譬如我,按年龄无疑已到了数九严寒的季节,现在又正在隆冬季节,努力收藏没有疑问,每天早睡晚起,密闭腠理,谨防风寒,这不矛盾。可是如果到了阳春三月的一个早上,该怎么发散一下呢?可以潇洒一把了吧?要是放心潇洒,非把老命潇洒进去不可。再如,按四季的周期行事,八月六日是大暑节最后的一天,可以积极行动,次日立秋,立即转入收敛,这成何话说?所以对这些理论只须知道就行了,并没有实际的操作性。我行我素地生活,不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对于养生,我奉行的养生的秘诀,就是不讲养生。任何生物都是好生恶死的。从前的人不怕死,因为他们坚信灵魂不死,死后可以到那个更公平的世界里去。当人肉炸弹的人对死亡甘之如饴,是因为他们坚信死后就去那个地方领赏赐。对于无神论者来说失去了这最后的灵魂的一点慰藉,谁说不怕死都是假的。可是死又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须直接面对的。怎麽办?要学道家对生死旷达的态度,就是陶渊明诗中所说的“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态度,而不要学道教千方百计寻找賴着不死的方法。道教真是个奇怪的宗教,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对此岸的人生不太重视,重视的是彼岸的永恒的生命。道教却不是这样,它是世界上唯一“贵生”的宗教。道教甚至希望“肉体飞升”,舍不下这具臭皮囊。它胡思乱想的一些方法,如炼丹服食,不知妄送了多少愚昧的生命。炼丹不行了又练气。练气就行了吗?内丹派以后的“五祖七真”都没活很大的年纪。他们自己都不行,跟他们学能学出什麽好结果?我小时候见到的当时的富人,就是被我们这一茬革命革掉的上一茬剥削阶级,也是担心死去以后一身富贵带不走,为了怕死保命到道观里去修炼。结果内丹没练出来肚子里练出痞块来了。后来土改远动中挨斗、挨揍,倒把痞块斗好了、揍好了。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好好地顺顺溜溜的呼吸器官,为什麽不好好喘气?无事拉巴改变它做什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什麽各种气功遍地开花?就是因为无数养尊处优的退离休干部需要欺骗。一个邪教组织被取缔,从此一切气功便都销声匿迹了。讲究养生,心气上就先弱了一分,就是有了一个死亡的阴影在那里罩着。况且养生太复杂了,利于此者必不利于彼,此益彼损,此损彼益,很难掌握。一本养生刊物上就有好几处矛盾的地方,你听谁的?还是那话,我主张我行我素地生活。不要东说东倒西说西倒,谁的话也不要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什么好吃吃什麽,什麽好喝喝什麽,什麽好玩玩什麽,趁着年轻享受正当的和适度的性爱。活了大年纪是赚的,没活大年纪也没亏了自己,没枉来世上一趟 。L说,你这个熊人,什麽熊事都经了,什麽熊话都不信了!把她带的脏字剔出去,她说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以上并不是说主张过无原则的纵欲的生活。生活还是要有原则的。我的原则是:
    一、遵照约定俗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民间的人们祖祖辈辈生活繁衍过来,怎麽做是对的怎麽做是错的,其实是很清楚的,比专为富人服务的养生专家说的清楚得多,也正确得多。有害的事不要去做。
    二、不轻易改变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如饮食结构、作息时间、衣服的厚薄和宽松度等,年轻一点的还包括性生活频率等。
    三、有点事情做。事业是最好的保养药,是最好的强壮剂。事业不一定是经国的大事业,更不是一些空的假的大话、套话。那一套越弄越空虚。平民小事也是事业。那天说的老K的老婆打麻将也未始不是值得全身心投入的,只要她感兴趣。
    四、遇到紧急情况要相信直觉并依据直觉作出决定。直觉这东西很奇怪,也可说很神秘。不仅一般生活,据说世界战争史上一些成功的战例 ,有的都是靠直觉作出决定的。当然直觉也不是上天赏给的,它的产生机制和我们从前搞文学所谓的“灵感”一样,它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深度,可能与潜意识有关,甚至还可能有原始本能的记忆。你看动物遇到紧急情况时,在瞬间采取的方式都很合理。例如兽类遇到危险时逃命的方向都很对。这是无暇思考、它也不会思考的,是本能,带有直觉的性质。我有好几次依据直觉对付疾病的经历,闲下来当故事说,此不赘述。
    五、最重要的一条,千万不要透支体力和精力。好逸恶劳在道德批判上是负面的,但事实上是合理的。它是全人类的乃至包括高等动物类在内的直觉。为什麽发明机器?为什麽手动控制的还嫌麻烦,还要发明自动控制的、数控的?不就是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吗?为什麽谋衣谋食的劳动强度减轻了,却又去汗流浃背的“锻炼”消耗体力?武术师、运动员的身体,强则强矣,但有几个长寿的?哪一个不是浑身带着伤残?“养精蓄锐”,“精”是需要“养”的,“锐”是需要“蓄”的。我看见广场上那些老头子老妈子拼命扭秧歌,觉得可笑又可怜。须知,人生的抛物线到达最高点以后,就只能延缓下落的速度而不再能“增强”其体质了。而这个最高点是在生理、心理全部发育成熟的时候,也就是三十岁左右。你说这些老头子老妈子是不是徒劳?有两项事实证明人是必须“懒”的。第一条是凭我这把干骨头,经过十年大狱能全毛全翅地出来,靠的是什麽?是偷懒耍滑,是装病装恙,有时是装死狗、耍赖皮!这样牺牲自尊才保住了这点微薄的老本。我所知道的死在里面的不止三千五千,亲眼看着死的不止三百五百。那也是个“逆淘汰”,死的都是积极劳动改造的,活过来的都是消极劳动抗拒改造的。第二条是,“合作化”之后的二十多年,是中国农民膳食结构最没有营养的一段时间,可是恰恰是这二十多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提高得最多。为什麽?除了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普遍使用以外,普遍的磨洋工、出勤不出力,一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一天的活五天干,也是重要原因。“大跃进”的时候,挑灯夜战,你想不到是怎麽干的?大家嘻嘻哈哈躺在地上喊口号:“下定决心……”听得临近的地方有锣鼓声,便互相支使着起来几个人把锣鼓乱敲一阵。没有经历过那种情况的,会不会觉得匪夷所思?
    没有切身经历的人很难理解和认同我以上的话。你怎麽样?希望与你切磋。 养生闹剧一串串
就张悟本现象思考和“悟”其根“本”
    在与网友探讨中医传统文化,为养生热泼点冷水,希望它降降温 ,向理性回归一下的时候,恰逢张悟本绿豆汤事件收场,使我们这次探讨误打误撞地碰上了个时髦话题。
    这类养生闹剧不是孤立的,而是一连串的,接连不断的,和贯彻始终的。从现在进行时的大喝绿豆汤,由此上推,到前些年的改革进行时的全民练气功,时隔不远,大多数人应当还是记忆犹新的。再往前说一点,文革进行时的打鸡血、服用红茶菌,年轻的朋友就大概不记得了。向他们讲述这些事就像别人向他们讲文革神话一样,也会觉得新鲜的。
    我多次说“长寿”应当理解为“长受”。因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长寿确实是长受罪。可是,人活的年纪大了,除了多受罪以外,见的世事也确实多一些。时间再往上推一些,隔着“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养生热在平常人中暂时消歇了一阵,再往上就到了合作化进行时,或叫做三大改造进行时,还风行过一段养海宝热的养生方法。可惜我不够层次和级别,仅在旁边见过一两次人家的做法,自己没有尝试过。其形式大概和服用红茶菌差不多。这事年轻人恐怕记得的更少了。
    这些都还不是我要显摆的。享受过的人俱在,咱记得人家更记得,并且会比咱没享受过的人说得更头头是道。我要显摆的是更早的,只有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或比我更大的人记得的事情。图的是说出来让年轻人听个新鲜。
    共和国建政之初,那时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还一度有过相当的发展。在那时私人开办的药厂里,先后推出了两种保健药物在社会上风行:鹧鸪菜和艾罗补脑汁。
    据说艾罗补脑汁是治疗“神经衰弱”的。那时候这病名很流行,但其实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精神衰弱而不是神经衰弱。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艾罗补脑汁的余风还没有完全退下去。可是我只见过药房的货架上放的包装完好的样品,连纸盒里面的玻璃瓶都没有见过,更别说里面的内容物了。那时我是高级小学教师,每月工资180斤小米,每斤单价950元,合计共十七万一千元。就是币制改革后的新币十七元一角。要是用来全部买艾罗补脑汁的话,还差一点钱买不了两瓶。每瓶可服十天。就是说一个小学教员一个月不吃不喝挣的钱够喝二十天艾罗补脑汁的,还差十天喝不到头。因此像我们这个阶层的人是不敢问津的。那时实行公费医疗,可以开给此药服用。可是我们的公费医疗仅仅如那时的口头禅所说:“头疼发烧,阿司匹林一包。蒙头大睡,多喝开水。”没见过开艾罗补脑汁的。包括像我们头上的一层天一样的完小校长,也还是享受不到。可能是病情不需要吧?若干年后,遇到了一个当时经常享受此物的,此时也和我一样成了贱民一道接受改造。他到这时才收起了矜持,向我们讲述服用艾罗补脑汁的秘密。他说:什么他妈的补脑汁,一点也不补脑,补他妈的底下的小脑!原来他们靠特权以神经衰弱为由享受公费的艾罗补脑汁,实际上是当春药来用的。!
    鹧鸪菜风行得比艾罗补脑汁还早一些,是适用于小孩的营养药物。据说此物是从一种海生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能增强免疫功能,没病能防,有病能治,非常有神效的。实行工资制以前是实行供给制的。供给制和工资制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叫“包干制”。适用范围仍是原来享受供给的人员,把原来所供给的实物,一总地折合钱发给本人。下面一般的工作人员,夫妻双方都参加革命工作的,孩子也能享受供给制待遇。实行包干制以后,越是这样多子女的家庭生活越富裕。我们那地方有一个区里的什么部长,虽不是区里的主要领导,比主要领导还风光。他家有四五个孩子。他们夫妻本人,每个孩子,和为孩子服务的女保姆、男厨师都有公家供给的包干钱。我读师范之前有一年赋闲在家,那一年和他家那位厨师成了忘年的谈友。那位厨师名叫赵存喜,我叫他大爷。此人经多见广,能说会道。日伪时期是当地的镇长兼十八乡镇联合办事处主任家的佣人,解放后又伺候这位多子女的革命干部。也许因为这位赵大爷长得其貌不扬,斜视而又露齿,外号叫“牙子”。新旧社会的两位主人,用这样的丑男人穿房越户,接触家中的小男细女,是比较安全和放心的。他是通过买鸡蛋和我认识的。我的父亲是当时在省立中学教过高中动物学的,所以家中人了解的一点常识,在那时就能够使我家养的小鸡成活率高,而且下蛋既多又大。“牙子”出来买鸡蛋首选我家。我家的鸡蛋在国家实行包干制期间恐怕也都卖给他家的孩子吃了。有一次他从主人家“偷”出一包鹧鸪菜,意思是叫我开开眼界。我用手指头蘸了一点药面放到嘴里。觉得除了咸和腥以外,还有一股邪味儿,非常难吃。他说他最困难的任务就是帮着保姆用或是哄骗或是威逼的办法把鹧鸪菜给孩子们喂下去。他问我,你们家阔的时候吃过这种补养品吗?我说我们那时候讲究什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孩子简直是苛刻的或是说残酷的。没有病便罢 ,一有病就说是吃多了。要饿一顿饭,再吃一种叫“烂积丸”的药丸子来消食。为了怕饿饭,有了病都不敢说。新社会的少年儿童真是幸福的。只是幸福到吃鹧鸪菜水平的,恐怕不到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吧?时隔近六十年,他家吃鹧鸪菜的孩子,最小的也该退休了。由于当时吃鹧鸪菜增强了体质,这几位朋友一生中为社会做的贡献一定比常人更多更大吧?可惜从那天各一方,从未得到过他家孩子们的信息。
    后来“三反五反”,造鹧鸪菜的资本家被“五反”反着了。报纸上揭露鹧鸪菜毫无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从此便销声匿迹了。几十年以后,到了改革开放,记得见过一次鹧鸪菜的广告,大概死灰又有了复燃。但已是去日黄花,难以重振往日的雄风了。
    就这样,由鹧鸪菜、艾罗补脑汁、养海宝、打鸡血、吃红茶菌、练气功,直到喝张氏绿豆汤一路走来。这中间还有什么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黄金搭档“花一样钱补五样”,这些小插曲就不算了。恐怕更多的是更高贵的名堂,为我们这些平民闻所未闻的。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大行其道呢?享用这些东西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钱,二要无知。有钱才买得起,无知才容易上当。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于是我悟透了它的原因,就是社会上产生了一个没文化容易上当的富贵人的阶层。这个阶层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人数众多,而且越来越多。无论从绝对数上或是比例数字上说,都比旧的剥削阶级多到不知多少倍。二是没文化,由于不重视教育和不善教育,至今这个阶层的大多数仍是无知的和愚蠢的。第三是长期的破除迷信的宣传,使他们没有了对彼岸世界的信仰。如果说这个阶层比秦始皇、汉武帝有了一点点的进步的话,,就是不再迷信长生不老了。但是正因为失去了信仰,使他们没有了终极的关怀,只关注此身现实的荣华富贵。既然长生不老不可能实现了,我们就不去追求了嘛!花钱买健康长寿还是可以的嘛!于是为了长保富贵,他们不惜血本,什么当都可以上,都乐意上。张悟本开始时也吃足了甜头,大概也是悟透了这个根本的缘故吧?
    等着看吧,张悟本不是这个连续闹剧的最后一幕。下面还会有赵悟末、钱悟枝、孙悟梢、李悟什么什么等等。以后不乏这类娱乐节目供人开心的!
张延龄与网友谈中医文化的信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与网友胡扯《老子》的信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王蒙的千虑一失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再次申明我对文怀沙遭质疑的看法和态度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求医记(续)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和讯博客 求医记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听《孙安动本》杂感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到墓前去凭吊的,其实仍然是陌生人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那名称包含着太多的褒义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我让他的心理得到了一次平衡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和讯博客 可纪念的日子里,晒一晒半世纪前的一首歪诗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中医与我们的文化和生活 张延龄:省城受虐纪事(1-4)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5-6)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7-9)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10-12)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13-16)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17-18)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这样一个聪明人,怎麽患了老年痴呆症?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10-12)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虐纪事(17-18)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省城受 虐纪事(10-12) - 闲侃庐随笔 - 张延龄 - 和讯博客 樊正伦:(2) 中医与我们的文化和生活0 樊正伦讲中医与我们的文化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