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长三角一体化的助推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1:51
世博会:长三角一体化的助推器 中国证券报 2010-01-21 08:39   【文章正文】   “上海世博会已经成为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的巨大引擎。”上海信息中心主任王思政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世博会将拉动长三角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使长三角各城市在城际交通、文化旅游、商贸消费、产业调整、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等领域产生巨大收益。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世博会,更是全国的世博会,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将首先从中得益。

  中国证券报:今年上海世博会与往届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王思政:本届世博会在参展国数量、占地规模、投资总额、参观人数等方面将创造多项新纪录,因此其拉动力也将超过以往。事实上,世博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经济转型的信号或预兆。纵观当今世界,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等国际大都市都是举办过世博会或奥运会的城市。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举办背景有相似之处,那次是世界经济大萧条,现在是全球金融危机。芝加哥世博会有力推动了美国服务业,尤其是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为美国经济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中国来说,举办2010年世博会将有力推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扩大就业,加快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建设和发展。

  实践证明,世博会抵御危机影响的“缓冲器”作用已得到很好发挥。大家都期待办好一届“在危机中看到希望”的世博会、促进经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世博会,发挥好世博会“转化器”作用。

  中国证券报:长三角很多城市和企业都看中世博会的“人流量”,觉得商机巨大。

  王思政:商机在世博外,上海世博会历时半年,据调查反馈,上海世博会的外地参观者中,有75%会顺道去周边一游。按7000万人次的客流量计算,到2010年,宾馆床位的数字缺口可能在20万左右。无论是到周边一游的客源还是等待填补的宾馆床位缺口,都是长三角各个城市的机遇。而且,作为中国最为富庶的整个华东6省1市,也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客源地。

  上海世博会会期有184天,在3.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围栏园区内,参观者“可以看遍世界”,这期间带动的消费将是一个大数字。平均每天40万的客流量,门票、交通、购物、食宿和娱乐等消费,每天至少是上亿元的收入。

  中国证券报:现在很多周边城市,都打出广告:“世博下一站,是我们这里”,这些城市跟世博有这么大的关系吗?

  王思政:在世博会筹办期间,我明显感觉到,长三角很多城市和企业,对世博会的重视程度,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上海,他们在抓世博机遇方面,某种程度上也超过上海,他们主动参与,研究如何与世博接轨、发展本地经济,借助世博会的契机,拉动效应已经很明显。比如公交卡异地使用、异地医保联网、长三角工商企业互动、长三角异地欠薪维权等。世博会期间形成的长三角城市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机制,未来将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

  中国证券报:您曾经谈到世博对上海GDP的影响,那么对长三角GDP的贡献,有没有相关数据?

  王思政:我们经过模型测算,2004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会平均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拉动长三角地区GDP增加3161.28亿元,其中对浙江和江苏GDP的拉动量分别占21.6%和18.3%。

  世博会的筹备将成为推动上海及其周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股强劲力量,促进上海都市圈跻身于世界第六大城市都市圈,还将促进全国各地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对外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

  中国证券报:现在长三角出现跨区域“共建园区”,是不是深度合作?

  王思政:对,我们专门做过调研,这是一种好的方式,梯度转移,这是一种规律。主动服务,再把总部留在上海,“流出去”、“留下来”是要选择的,调整结构是需要做出牺牲的。

  共建园区为较发达地区腾出了产业升级改造的空间,同时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配置更趋优化。上海要有宽广的胸怀,跳出6300平方公里来配置资源,世博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考核上海不应该只看DGP数字,而要比上海的资源配置能力、辐射能力、创新能力和对长三角带动能力,真正像国际上的大伦敦、大纽约、大东京做法。世博会为我们吹响了冲锋号。